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鲜叶;(2)摊晾贮青:(3)晒青;(4)轻做青;(5)揉捻:(6)发酵;(7)干燥。通过本发明方法加工生产的茶,其外形肥嫩卷曲,银绿隐翠,花香高,香气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形成带花香的红茶香气品质和浓爽的滋味品质,所制成的成品红茶香气幽扬带清花香,滋味浓爽带甜;本发明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利用纯物理方式使茶叶产生花香;本发明将原本废弃的夏秋茶鲜叶原料重新利用,节约了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1.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鲜叶:采摘安吉白茶夏秋茶鲜叶;(2)摊晾贮青:将步骤(1)得到的鲜叶置于室内,在15~22℃温度条件下摊晾散热,摊叶厚度为5~10cm,摊晾程度为叶温降至室内温度;(3)晒青:将步骤(2)处理后的鲜叶薄摊晒青,摊叶厚度小于等于1cm,晒青温度为22~28℃,晒青时间20~60min;(4)轻做青:将步骤(3)得到的晒青叶摊晾降至15~22℃后,利用摇青机进行两次摇青;(5)揉捻:将步骤(5)处理后的茶叶摊晾降至室温后,利用揉捻机揉捻,揉捻至鲜叶成条,叶色转变,茶汁外溢而不顺流成滴;(6)发酵: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25~30℃,时间2~3h,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7)干燥: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10~120℃,时间10~15min,下机摊晾30~60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70~80℃,烘至足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叶的采摘标准为1芽2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次摇青为:第一次,摇笼转10~20转,至茶叶青臭气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120min至叶质微软、青臭气消褪;第二次,摇笼转20~30转,至茶叶青臭气再次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120min至青气消褪、花香微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两次摇青后减重率为40~4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按照“轻—重—轻”的顺序加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具体是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茶树。春季茶叶萌发时因叶绿素缺失,嫩芽为白色。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叶绿素含量恰好相反,最高可达同期其他茶的2-3倍,茶多酚却远低于其他品种。随温度的升高,其叶色恢复为全绿,但酚氨比依旧优于其他茶树品种。以安吉白茶白化期鲜叶原料加工而成的名优绿茶,因滋味鲜爽,风味独特,以及极高的观赏性深受市场青睐。但是夏秋季茶树返绿后,失去了制作高档名优绿茶的价值,茶农一般都放弃采摘,造成大量的安吉白茶的浪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安吉白茶加工成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以期实现充分利用废弃夏秋茶,制成具有花香味的红茶。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鲜叶:采摘安吉白茶夏秋茶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1芽2叶;
(2)摊晾贮青:将步骤(1)得到的鲜叶置于室内,在15~22℃温度条件下摊晾散热,摊叶厚度为5~10cm,摊晾程度为叶温降至室内温度;
(3)晒青:将步骤(2)处理后的鲜叶薄摊晒青,摊叶厚度小于等于1cm,晒青温度为22~28℃,晒青时间20~60min;
(4)轻做青:将步骤(3)得到的晒青叶摊晾降至15~22℃后,利用摇青机进行两次摇青;两次摇青为:第一次,摇笼转10~20转,至茶叶青臭气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120min至叶质微软、青臭气消褪;第二次,摇笼转20~30转,至茶叶青臭气再次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120min至青气消褪、花香微露;经过两次摇青后减重率为40~45%;
(5)揉捻:将步骤(5)处理后的茶叶摊晾降至室温后,利用揉捻机揉捻,按照“轻—重—轻”顺序加压,以轻压为主;揉捻至鲜叶成条,叶色转变,茶汁外溢而不顺流成滴;
(6)发酵: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25~30℃,时间2~3h,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
(7)干燥: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10~120℃,时间10~15min,下机摊晾30~60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70~80℃,烘至足干。
两次摇青的作用见下表。
经过充分摊晾和两次摇青,使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青叶醇、青叶醛类具青草气低沸点物质挥发,青气消失;芳香族醇类、芳香族醛类和酮类物质等具花香物质香气显现,茶叶自身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进行了转化,形成带花香的红茶香气品质和浓爽的滋味品质,按照“轻—重—轻”顺序加压揉捻使茶汁充分外溢,细胞破坏率提高,通过发酵、干燥过程中对温度、时间的有效控制,避免花香型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挥发,使茶产品保持香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通过本发明方法加工生产的茶,其外形肥嫩卷曲,银绿隐翠,花香高,香气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形成带花香的红茶香气品质和浓爽的滋味品质,所制成的成品红茶香气幽扬带清花香,滋味浓爽带甜;本发明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利用纯物理方式使茶叶产生花香;本发明将原本废弃的夏秋茶鲜叶原料重新利用,节约了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本发明产品的主要香气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求进一步确定本发明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
1、实验方法
将10.0g茶样置于500mL萃取瓶中,加入100mL的沸水,50℃水浴加热,让容器内的香气物质达到平衡,5min后插入萃取头吸附80min,结束后采用GC-MS进行分析。
GC条件:采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m膜厚);进样口的温度为230℃;进样后于230℃解吸5min。MS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为230℃;电子能量为70eV;扫描范围:50~650amu;载气为高纯He(纯度>99.999%),流速1mL/min,不分流;电子倍增管电压为1800V,总离子流强度为100mA。
2、实验结果
本发明茶叶香气组分的定性定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资料表明,影响茶叶口感、香味的香气物质成分见表2。
表2
本发明制得的茶中芳樟醇高达80%左右,醇类物质也较多,呈现出浓郁的花果甜香味特征。为了进一步验证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本研究邀请多名茶叶审评专家对本发明红茶样品进行了感官审评。根据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准确称取3g茶叶于标准的评茶杯内,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min,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内进行感官审评。从感官审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红茶具有明显的甜香和花果香等特征。
实施例2
采摘安吉白茶夏秋茶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1芽2叶;将鲜叶置于室内,在15℃温度 条件下摊晾散热,摊叶厚度为5cm,摊晾程度为叶温降至室内温度;将处理后的鲜叶薄摊晒青,摊叶厚度小于等于1cm,晒青温度为22℃,晒青时间20min;将晒青叶摊晾降至15℃后,利用摇青机进行两次摇青;两次摇青为:第一次,摇笼转10转,至茶叶青臭气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min至叶质微软、青臭气消褪;第二次,摇笼转20转,至茶叶青臭气再次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90min至青气消褪、花香微露;将处理后的茶叶摊晾降至室温后,利用揉捻机揉捻,按照“轻—重—轻”顺序加压,以轻压为主;揉捻至鲜叶成条,叶色转变,茶汁外溢而不顺流成滴;将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25℃,时间2h,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将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10℃,时间10min,下机摊晾30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70℃,烘至足干。
实施例3
采摘安吉白茶夏秋茶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1芽2叶;将鲜叶置于室内,在20℃温度条件下摊晾散热,摊叶厚度为8cm,摊晾程度为叶温降至室内温度;将处理后的鲜叶薄摊晒青,摊叶厚度小于等于1cm,晒青温度为25℃,晒青时间40min;将晒青叶摊晾降至20℃后,利用摇青机进行两次摇青;两次摇青为:第一次,摇笼转15转,至茶叶青臭气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100min至叶质微软、青臭气消褪;第二次,摇笼转25转,至茶叶青臭气再次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100min至青气消褪、花香微露;将处理后的茶叶摊晾降至室温后,利用揉捻机揉捻,按照“轻—重—轻”顺序加压,以轻压为主;揉捻至鲜叶成条,叶色转变,茶汁外溢而不顺流成滴;将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28℃,时间2.5h,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将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15℃,时间12min,下机摊晾45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75℃,烘至足干。
实施例4
采摘安吉白茶夏秋茶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1芽2叶;将鲜叶置于室内,在22℃温度条件下摊晾散热,摊叶厚度为10cm,摊晾程度为叶温降至室内温度;将处理后的鲜叶薄摊晒青,摊叶厚度小于等于1cm,晒青温度为28℃,晒青时间60min;将晒青叶摊晾降至22℃后,利用摇青机进行两次摇青;两次摇青为:第一次,摇笼转20转,至茶叶青臭气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120min至叶质微软、青臭气消褪;第二次,摇笼转30转,至茶叶青臭气再次显露,然后茶叶摊晾静置120min至青气消褪、花香微露;将处理后的茶叶摊晾降至室温后,利用揉捻机揉捻,按照“轻—重—轻”顺序加压,以轻压为主;揉捻至鲜叶成条,叶色转变,茶汁外溢而不顺流成滴;将揉捻叶用湿纱布包裹后,置于竹筛中发酵。温度30℃,时间3h, 以青气消褪花香显露为度。将处理后的茶叶利用热风干燥机打毛火,温度为120℃,时间15min,下机摊晾60min后,利用提香机控制温度80℃,烘至足干。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115642a51847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