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由以下组份制成: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水红花子。该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采用纯天然的组份制成,不仅无毒无公害,而且能够有效防治紫苏斑枯病。

1.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份制成: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水红花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8-12份、没药8-12份、木通8-12份、莱服子2-4份、五灵脂2-4份、五灵脂1-3份、石见穿1-3份、蛇六谷1-3份、草河车0.5-1.5份、水红花子0.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10、没药10份、木通10份、莱服子3份、五灵脂3份、五灵脂2份、石见穿2份、蛇六谷2份、草河车1份、水红花子1份。 4.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料;所述原料为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和水红花子;(2)将混合料加入5-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70℃煎煮2-4h;(3)过滤,滤液收集,滤渣加入5-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70℃煎煮2-4h;(4)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乙醇加入总量的1/20-1/10,加入1-3倍体积水,静置24-48h;(5)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5.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在防治紫苏斑枯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与500-1000倍量水混合即为杀菌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治病虫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紫苏斑枯病是由真菌侵害引起的,病菌越冬主要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的地块,发病严重。一般初夏发病,直至深秋。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步扩大成大病斑,干枯后形成孔洞,直至叶片脱落。

目前,在蔬菜、瓜果、花卉等植物种植中,为防止真菌通常使用的是化学农药杀菌剂,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采用化学农药杀菌剂,时各种植物病原菌菌种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甚至造成防治失败。此外,化学农药因其不具有选择性,对有益的生物也会造成威胁。而且,很多化学农药是不可降解或难于降解的,容易在动植物体内积累而造成污染物的富集。

随着公众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无污染、可自然降解的生态农药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从农药科学的发展来看,在农药研制使用上“回归自然”及农药的“无公害化”,是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新型生物广谱杀菌剂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杀菌效果好的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由以下组份制成: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水红花子。

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8-12份、没药8-12份、木通8-12份、莱服子2-4份、五灵脂2-4份、五灵脂1-3份、石见穿1-3份、蛇六谷1-3份、草河车0.5-1.5份、水红花子0.5-1.5份。

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10份、没药10份、木通10份、莱服子3份、五灵脂3份、五灵脂2份、石见穿2份、蛇六谷2份、草河车1份、水红花子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料;所述原料为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和水红花子;

(2)将混合料加入5-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70℃煎煮2-4h;

(3)过滤,滤液收集,滤渣加入5-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70℃煎煮2-4h;

(4)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乙醇加入总量的1/20-1/10,加入1-3倍体积水,静置24-48h;

(5)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的应用,具体为:将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与500-1000倍量水混合即为杀菌菌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采用纯天然的组份制成,不仅无毒无公害,而且能够有效防治紫苏斑枯病。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8份、没药12份、木通8份、莱服子2份、五灵脂2份、五灵脂1份、石见穿3份、蛇六谷3份、草河车1.5份、水红花子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料;所述原料为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和水红花子;

(2)将混合料加入8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煎煮3h;

(3)过滤,滤液收集,滤渣加入8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煎煮2-4h;

(4)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乙醇加入总量的1/15,加入浓缩液2倍体积的水,静置36h;

(5)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实施例2

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12份、没药8份、木通12份、莱服子4份、五灵脂4份、五灵脂3份、石见穿1份、蛇六谷1份、草河车0.5份、水红花子1.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料;所述原料为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和水红花子;

(2)将混合料加入5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70℃煎煮4h;

(3)过滤,滤液收集,滤渣加入5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70℃煎煮4h;

(4)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乙醇加入总量的1/20,加入浓缩液1倍体积的水,静置48h;

(5)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实施例3

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大青叶10份、没药10份、木通10份、莱服子3份、五灵脂3份、五灵脂2份、石见穿2份、蛇六谷2份、草河车1份、水红花子1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分别经粉碎、过筛后混匀,得混合料;所述原料为大青叶、没药、木通、莱服子、五灵脂、五灵脂、石见穿、蛇六谷、草河车和水红花子;

(2)将混合料加入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煎煮2h;

(3)过滤,滤液收集,滤渣加入10倍量6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50℃煎煮2h;

(4)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乙醇加入总量的1/10,加入浓缩液3倍体积的水,静置24h;

(5)过滤,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加入同重量水溶解,即得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

实施例4测定实施例1至3的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对紫苏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本实验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实施例1至3的防治紫苏斑枯病的天然杀菌剂对紫苏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和结果如下:

1.供试菌种

子囊菌亚门的单囊壳菌[Sphacelothecafuliginea(Schlecht.exFr.)Poll].市售。

2.室内毒力测定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本发明实施例1天然杀菌剂对单囊壳菌[Sphacelothecafuliginea(Schlecht.exFr.)Poll].的毒力,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3.实验结果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实施例1-3天然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3天然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

采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至3的天然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稀释浓度为500-1000倍,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1至3的天然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实施例1至3的天然杀菌剂治疗紫苏斑枯病,各种疾病各治疗100株,稀释倍数为500倍,结果见表3。

表3实施例1至3的天然杀菌剂治疗紫苏斑枯病

本文标签: 紫苏杀菌剂制备方法斑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