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豆浆机机头上盖端面面板容易磨损且美观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该机头上盖,在上盖基体端面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通过提手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至少部分边缘的水平高度低于压持位的水平高度。本实用新型使得整个面板呈现出通透、立体的感觉,提高了机头上盖面板的美观度,图案面膜层设置在内侧也避免了图案面膜层的磨损;透明面板层通过挤压、变形的方式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简化了面板的安装结构,面板边缘在机头上盖基体边缘处也不会产生向上翘曲的情况,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机头出现进水的情况。

1.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包括上盖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基体端面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通过与上盖基体固定连接的提手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至少部分边缘的水平高度低于透明面板层在提手压持位的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或者,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下翘;或者,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且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下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一个提手压持位,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以压持位为中心四周边缘向下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层具有经过透明面板层中心的线状压持位,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线状压持位隆起或者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亦或者透明面板层以在线状压持位为中心两侧边缘或者四周边缘向下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为分离的两层或者所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注塑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层的厚度不大于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基体端面设有固定凸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设有插入固定凸台的通孔,固定凸台的上端插入提手与提手固定连接,进而将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面膜层进一步通过粘接或者卡钩或者热铆连接的方式与上盖基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盖基体端面设有供触摸按键穿过的按键孔和/或供指示灯光照穿过的指示灯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通常由机头和杯体等结构构成,机头上盖的端面设有对豆浆机进行操作的面板结构,出于美观和对操作按键进行指示的作用,机头上盖的端面设置有面膜结构。 

现有的面膜通常是直接粘贴在机头上盖端面,这样,一方面由于人手可以与面膜直接进行接触,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面膜磨损,另一方面面膜直接粘贴的方式,使得面膜美感欠缺,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豆浆机机头上盖端面面板容易磨损且美观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豆浆机机头上盖,包括上盖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基体端面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通过与上盖基体固定连接的提手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至少部分边缘的水平高度低于透明面板层在提手压持位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或者,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下翘;或者,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相对的两端边缘,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且透明面板层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下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面板层上具有一个提手压持位,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以压持位为中心四周边缘向下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面板层具有经过透明面板层中心的线状压持位,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在线状压持位隆起或者相对透明面板层中心上翘;亦或者透明面板层以在线状压持位为中心两侧边缘或者四周边缘向下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为分离的两层或者所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注塑为一体。 

为了便于透明面板层弯曲以及弯曲后具有相应的压紧力,所述透明面板层的厚度不大于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基体端面设有固定凸台,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设有插入固定凸台的通孔,固定凸台的上端插入提手与提手固定连接,进而将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与上盖基体端部接触的紧密程度,所述图案面膜层进一步通过粘接或者卡钩或者热铆连接的方式与上盖基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头上盖基体端面设有供触摸按键穿过的按键孔和/或供指示灯光照穿过的指示灯孔,以实现在透明面板层上触摸实现对豆浆机的操作和指示灯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机头上盖,在图案面膜层上设置透明面板层,使得整个面板呈现出通透、立体的感觉,提高了机头上盖面板的美观度,图案面膜层设置在内侧也避免了图案面膜层的磨损;透明面板层通过挤压、变形的方式压持在上盖基体端面,简化了面板的安装结构,面板边缘在机头上盖基体边缘处也不会产生向上翘曲的情况,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机头出现进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一种实施方式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非压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一种实施方式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非压持状态沿两压持位连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二种实施方式图案面膜层和透明面板层非压持状态沿压持位和透明面板层中心连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上盖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上盖基体端面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通过对现有豆浆机机头上盖面膜设置方式的分析,发现现有机头上盖面膜存在容易磨损且美感欠缺的不足,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豆浆机机头上盖。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方式的豆浆机机头上盖,包括上盖基体1,上盖基体1端面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图案面膜层2上印刷装饰图案以及操作按键指示图案等,透明面板层3设置在图案面膜层2上起到保护图案面膜层2的作用。对于图案面膜层2可以采用PET、PVC等材料制成,对于透明面板层3则可以采用透明ABS、AS、PC、透明PP等材料制成;同时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既可以是分离的两层,也可以采用注塑为一体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分离的两层进行示例性说明。 

为了简化将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在机头上盖基体1上安装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在提手4与上盖基体1固定连接的同时,由提手4压持在上盖基体1的端面。本实施方式中,提手4与上盖基体1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那么,透明面板层3上具有两个提手压持位(即提手4与上盖基体1固定后与透明面板层3压持接触位置)。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较优的方式实现提手4和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并同时完成对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的压持。 

在上盖基体1端面提手4的固定位设置了固定凸台11,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上设有插入固定凸台11的通孔21和通孔31,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通过通孔21和通孔31放置在固定凸台11上后,固定凸台11的上端插入提手4与提手4固定连接,提手4的端部压持在透明面板层3上,实现对对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的压持。对于提手4与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提手4内设置螺钉柱(未示意),通过从上盖基体1内侧伸出的螺钉实现对提手4和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另一种是在固定凸台11内设置螺钉柱,通过从提手4一侧伸出的螺钉实现提手4与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采用的是前者。上述的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得用于固定连接的螺钉无需穿过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固定所用的螺钉和螺钉柱都进行了隐藏,使豆浆机机头的外观更加精美。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提手4与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同样可以不设置固定凸台11,螺钉同时穿过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实现整体的固定连接;亦或者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卡钩等方式)实现提手4月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进而同时将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压持在上盖基体1端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上述各种方式都应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通过提手4和上盖基体1的固定连接即可将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压持在上盖基体1端面,但是出加工工艺和密封性的要求,平板状的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是很难与上盖基体1端面完全紧密配合的。 

参见图3和图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方式中,透明面板层3上的两个提手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3相对的两端边缘,在透明面板层3安装前的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3的中心是上翘的,那么,将透明面板层3安装后,提手1压持在透明面板层3的两压持位后,通过挤压会得是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变形并恢复到与中心水平的状态,而透明面板层3其他位置会有由于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的变形增加朝向上盖基体1端面的压紧力,从而提高了透明面板层3和图案面膜层2与上盖基体1配合的紧密程度。 

由于图案面膜层2的厚度较小又处于内侧,图案面膜层2可以采用平板状的结构,当然为了更好地配合透明面板层3的形变,图案面膜层2较好的是采用与透明面板层3同样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采用分离的两层、图案面膜层2采用与透明面板层3相同结构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对于透明面板层3,为了便于透明面板层3弯曲以及弯曲后具有相应的压紧力,透明面板层3的厚度不大于5毫米。 

当然,对于透明面板层3上设有两个提手压持位的方式,显然还可以有以下的变化结构: 

一、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3相对的两端边缘,在透明面板层3安装前的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3中心下翘,这样,透明面板层3放置在上盖基体1端面上后,由于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边缘是下翘的,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被架空,提手4压持在透明面板层3的两压持位与上盖基体1固定连接后,两压持位连线两侧同样会产生朝向上盖基体1端面的压紧力,从而提高了透明面板层3和图案面膜层2与上盖基体1配合的紧密程度。

二、两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3相对的两端边缘,在透明面板层3安装前的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4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4中心上翘,且透明面板层4在两压持位两侧的边缘相对透明面板层4中心下翘。这样,相比前两种实施方式,透明面板层3和图案面膜层2与上盖基体1配合的效果将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3的中心上翘,还是透明面板层3在两压持位连线两侧下翘,只要使得在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3在提手压持位的水平高度高于透明面板层3大部分或者全部边缘的水平高度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透明面板层3从其中心到低于压持位的边缘处之间非边缘位置的水平高度,可以也低于压持位的水平高度,或者与压持位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这是因为,透明面板层3和图案面膜层2与上盖基体1的紧密密封效果,主要是通过透明面板层3边缘朝向上盖基体1的压紧力实现的。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显然还有更多的实施方式,限于篇幅本申请中仅仅是对较优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所有符合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实施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提手4与上盖基体1端面采用一点固定的方式,透明面板层3上具有一个提手压持位,本实施方式中,压持位位于透明面板层3的边缘,那么,除透明面板层3此边缘外,在透明面板层3安装前的非压持状态下,透明面板层3其他位置的边缘需要向下翘才能在提手与上盖基体1固定后实现对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的紧密压持。图6中对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了示意,以压持位和透明面板层3中心连线为基准,透明面板层3整体以同一斜率向另一侧进行倾斜下翘,可以理解的是,这种下翘也可以是不同斜率的,或者其他截面呈曲线状的下翘,具体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取即可。 

当然,透明面板层3的提手压持位也可以设置在透明面板层3的中心或者其他非边缘位置,那么,透明面板层3以压持位为中心,需要四周边缘向下翘才能满足对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的紧密压持,至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下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参见图7,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提手4与上盖基体1端面采用线状固定的方式,固定位经过透明面板层3的中心,透明面板层3具有经过透明面板层3中心的线状压持位。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透明面板层3安装前的非压持状态下,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有如下的方式:透明面板层3在线状压持位隆起或者整个线状压持位相对透明面板层3中心上翘;或者透明面板层3以在线状压持位为中心两侧边缘(线状压持位从透明面板层3的一侧边缘一直延伸到另一侧边缘的方式)或者四周边缘向(线状压持位的两端不在透明面板层3边缘的方式)下翘。对于上述上翘和下翘(同一斜率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与前述实施方相似的方式,此处不再进行附图和文字的详细描述了。 

参见图8,为了提高图案面膜层2和透明面板层3与上盖基体1端部接触的紧密程度,当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粘接、卡钩或者热铆连接的方式将图案面膜层2与上盖基体1进行连接,图8示意了在图案面膜层2上设置了铆钉22与上盖基体1进行热铆连接的方式。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上盖可以较为方便的采用触摸按键的方式,那么,在机头上盖基体1端面设有供触摸按键穿过的按键孔12和供指示灯光照穿过的指示灯孔13,以便于在透明面板层3上触摸实现对豆浆机的操作和指示灯显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标签: 机头上盖豆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