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包括揉捻挡茶器、支架和与支架连接的炒茶炉,所述揉捻挡茶器包括揉捻杆、揉捻板、用于控制连接揉捻杆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揉捻杆下半段为空心段,在所述揉捻杆空心段内放置有底部固定揉捻板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在揉捻杆内,所述揉捻杆下端的一侧开设有一L形槽,所述L形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固定在活动杆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制茶工艺,减少了茶叶碎末的产生,提高了经济效益。

1.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设备包括揉捻挡茶器、支架(1)和与支架(1)连接的炒茶炉(2),所述揉捻挡茶器包括揉捻杆(3)、揉捻板(4)、用于控制揉捻杆(3)的电机(5),所述电机(5)通过电机座(6)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揉捻杆(3)下半段为空心段,在所述揉捻杆(3)空心段内放置有底部固定揉捻板(4)的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另一端通过一弹簧(8)固定在揉捻杆(3)内,所述揉捻杆(3)下端的一侧开设有一L形槽(9),所述L形槽(9)内设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固定在活动杆(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支架(1)上设有控制该电机(5)的正反转开关(11)和调速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揉捻板(4)由两块呈轴对称分布的食品级橡胶垫板组成,所述两块食品级橡胶垫板之间设有30~9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L形槽(9)顶部连通开设有一位置与L形槽(9)勾角相反的初始状态勾角(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L形槽(9)的勾角上斜,其上斜角度为3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 备。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爱的一种饮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茶文化 大国,在我国有很多不同品种的茶叶,如碧螺春、铁观音等,在判断茶叶的好 坏时,除了时节外,茶叶的制备工艺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在茶叶的加工生产 过程中,通常需要涉及以下几个重点步骤:搅拌(也称为杀青),是利用高温使 水分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散发,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有水 分,保持叶细胞的本色;揉捻,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 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也不容易保 存。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茶叶的不同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 味淡,反复揉的茶,其茶性会变得味浓,可多次冲泡仍味浓香醇。

以上过程,对操作人员熟练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不同步骤对人工操 作要求都不同。因此熟练操作整个过程的人不多,直接导致了茶叶生产效率。 当进入机械时代后,人们开始采用茶叶加工设备进行茶叶的制备,但是,目前 市场上的茶叶加工设备由于很难调节在揉捻过程中的力度,其制备出的茶叶会 产生很多的碎末,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 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 的专用设备,包括揉捻挡茶器、支架和与支架连接的炒茶炉,所述揉捻挡茶器 包括揉捻杆、揉捻板、用于控制揉捻杆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支 架上,所述揉捻杆下半段为空心段,在所述揉捻杆空心段内放置有底部固定揉 捻板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在揉捻杆内,所述揉捻杆下 端的一侧开设有一L形槽,所述L形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固定在活动 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该电机的正反转开关和调速器。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板由两块呈轴对称分布的食品级橡胶垫板组成,所述 两块食品级橡胶垫板之间设有30~90°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L形槽顶部设有一位置与L形槽勾角相反的初始状态勾角。

进一步的:所述L形槽的勾角上斜,其上斜角度为30°。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制茶工艺,减少了茶叶碎末的产生,提高了经济效 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揉捻杆、活动杆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支架;2、炒茶炉;3、揉捻杆;4、揉捻板;5、电机;6、电机 座;7、活动杆;8、弹簧;9、L形槽;10、活动块;11、正反转开关;12、调 速器;13、初始状态勾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专用设备,结合图1~3所示,该专用设备包括揉 捻挡茶器、支架1和与支架1连接的炒茶炉2,所述揉捻挡茶器包括揉捻杆3、 揉捻板4、用于控制连接揉捻杆3的电机5,所述电机5通过电机座6固定在支 架1上,所述揉捻杆3下半段为空心段,在所述揉捻杆3空心段内放置有底部 固定揉捻板4的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另一端通过一弹簧8固定在揉捻杆3内, 所述揉捻杆3下端的一侧开设有一L形槽9,所述L形槽9的勾角上斜,其上 斜角度为30°,所述L形槽9内设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固定在活动杆7 上。上述电机的正反转和电机的速度,可通过在支架1上设有控制该电机6的 正反转开关11和调速器12实现。由于茶叶是一种食用性产品,所以揉捻板4 的材料可采用食品级橡胶垫板制成,其具体结构可采用如下方式:揉捻板4由 两块呈轴对称分布的食品级橡胶垫板组成,所述两块食品级橡胶垫板之间设有 30~90°的夹角。

为了保护揉捻板4,在初始加温时,使揉捻板4不与炒茶炉2接触,不让揉 捻板4空烧,同时,由于茶叶在刚放入炒茶炉2时,如果揉捻板与炒茶炉2接 触,容易碾碎茶叶,故在所述L形槽9顶部设置一位置与L形槽9勾角相反的 初始状态勾角13,在杀青结束前,活动块10一直处在该初始状态勾角13中, 此时活动杆7处于上位,揉捻板4不与炒茶炉2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当杀青 结束后,电机正转,活动块10由于惯性从初始状态勾角13中甩出,进入L形 槽9中,而又由于揉捻杆3和活动杆7之间存在弹簧8,活动杆7下移。

在揉捻茶叶的过程中,电机6需要反复的正反转,在电机6正转时,加速 使得活动块10进入L形槽9勾角中,由于L形槽9勾角向上斜有一定的角度(一 般为30°),此时,揉捻板4不与炒茶炉2接触,而电机6反转时,活动块10从 L形槽9勾角中出来,在弹簧8的作用下达到L形槽9的最底部,揉捻板4与 炒茶炉2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活动杆7在揉捻杆3中不停的移动(即活动块10在 L形槽9变换位置),从而调节揉捻过程中的力度,减少了茶叶碎末的产生,提 高了经济效益。

通过该设备制备的种碧螺春茶可采用如下步骤:a、将炉温加热至70~80° 后投入茶叶,此时电机反转,速度保持在40~50转/分(倒入茶叶后的过程为杀 青);b、5分钟后(杀青结束),电机正转,揉捻茶叶2~3分钟,再将电机正转 2~3分钟,在此期间,电机转速一直保持在30~40转/分;c、重复步骤b中电机 正反转动作20次左右,直至茶叶分量减轻至原茶叶的1/4左右即可。在所述步 骤b和步骤c中,炉温不超过50°内,优选温度为38°。

本文标签: 专用设备制作工艺碧螺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