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炒组件和具有其的全自动烹饪装置,翻炒组件设在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盖上并对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翻炒,翻炒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在锅盖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锅盖向下延伸;传动轴,传动轴与驱动轴相连;转轴,转轴与传动轴可拆卸地相连,转轴由驱动电机驱动绕转轴的轴向转动,转轴的下端伸入锅体;翻炒件,翻炒件设在转轴的下端,翻炒件与转轴同轴转动以对锅体的食材进行翻炒。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在烹饪不同食材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更换不同的翻炒件,从而满足不同烹饪需求,迎合消费者使用需要。
1.一种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设在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盖上并对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翻炒,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锅盖向下延伸;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轴相连;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轴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转轴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锅体;翻炒件,所述翻炒件设在所述转轴的下端,所述翻炒件与所述转轴同轴转动以对所述锅体的食材进行翻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向外突出且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凸起,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与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敞开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的插接槽,所述转轴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转轴的两侧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接槽分别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槽体的下端敞开;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的上端导通,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延伸;和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导通,所述第三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三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和所述转轴的顶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之间圆滑过渡。 10.一种全自动烹饪装置,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敞开;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锅体内;锅盖,所述锅盖可打开和关闭所述锅体;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至所述锅体用于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和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是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炒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自动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掂锅组件,所述掂锅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掂锅组件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所述内锅在所述锅体内做掂锅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翻炒组件和具有其的全自动 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机在炒菜时候需要人工翻炒,如果翻炒不到位会导致菜肴加热不均匀,如 菜肴不熟、烧焦、营养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菜肴口味和质量。现有的烹饪机利用锅底金 属加热,不仅浪费大量电能,而且加热速度慢,菜肴加热不均匀,并且针对不同的食材烹 饪方式相同,造成口味单一,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翻炒组件,该翻炒组件可以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搅拌,并且翻 炒组件的翻炒件可以方便更换,满足不同食材烹饪需要,清洗方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翻炒组件的全自动烹饪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设在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盖上 并对全自动烹饪装置的锅体内的食材进行翻炒,所述翻炒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 电机设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锅盖向下延伸;传动轴,所述传动 轴与所述驱动轴相连;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轴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转轴由所述驱动 电机驱动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锅体;翻炒件,所述翻炒件设 在所述转轴的下端,所述翻炒件与所述转轴同轴转动以对所述锅体的食材进行翻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通过将转轴设置成与驱动电机可拆卸相连的结构,在 烹饪不同食材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更换不同的翻炒件,从而满足不同烹饪需求,迎合消 费者使用需要;翻炒件相对于锅盖可拆卸,在使用完成之后,可以便于从锅盖上拆卸清洗, 提高用户使用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向外突出 且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凸起,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传动轴 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轴的下端与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地相 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 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轴的下端敞开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 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的插接槽,所述转轴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卡接 部形成为设在所述转轴的两侧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插接槽分别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 述传动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槽体的下端敞开;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与所述 第一槽体的上端导通,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周向延伸;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 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导通,所述第三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 第三槽体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槽体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传动 轴和所述转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和所述转轴的顶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平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之间圆滑过渡。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上端敞开;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锅体内;锅盖,所述锅盖可打开和关闭所述锅体;加热装置,所 述加热装置连接至所述锅体用于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和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 件是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翻炒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全自动烹饪装置还包括掂锅组件,所述掂锅组件设在 所述锅体上,所述掂锅组件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所述内锅在所述锅体内做掂锅 运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 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全自动烹饪装置100;翻炒组件200;
锅体10;主把手11;副把手12;
锅盖20;把手21;内锅30;内衬40;连接轴50;掂锅组件70;电机71;减速器72; 加热装置80;
驱动电机201;驱动轴2011;凸起2012;转轴202;卡接柱2021;翻炒件203(203a); 传动轴204;插接槽2041;安装腔2042;
第一槽体211;第二槽体212;第三槽体213;
弹性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长度”、“上”、 “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 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包括锅体10、锅盖20、 内锅30、加热装置80和翻炒组件200。具体而言,锅体10的上端敞开,内锅30设在锅体 10内,锅盖20可打开和关闭锅体10,加热装置80连接至锅体10用于对内锅30内的食材 进行加热。翻炒组件200设在锅盖10上,翻炒组件20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锅体10内以对 锅体10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至少由锅体10、盖在锅体10上的锅 盖20和设在锅盖20上的翻炒组件200构成,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锅体10可以是电磁炉用的 炒锅,也可以是电饭煲用的外锅,外锅内设有内锅,本发明将以锅体10为外锅进行详细说 明。
锅体10的一侧设有主把手11,另一侧设有副把手12。翻炒组件200设在锅盖20上, 翻炒组件20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内锅30内,翻炒组件200伸入内锅30的部分可以对内锅 30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通过在锅盖20上设置翻炒组件200, 在炒菜时无需人工翻炒,翻炒到位,使菜肴加热均匀,减少营养流失,并且该全自动烹饪 装置100在炒菜时,锅盖20盖在锅体10上,油烟不会从锅体10溢出,避免了油烟扩散, 减少了油烟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全自动烹饪装置100还包括内衬40,内衬40与锅盖20相 连且与锅盖20之间限定出间室,翻炒组件200设在内衬40上。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还包括与锅盖20装 配在一起的内衬40,内衬40设在锅盖20下方并且与锅盖20之间限定出间室。翻炒组件 200安装在该内衬40上,翻炒组件200的一部分内衬40上方,即位于间室内,另一部分 位于内衬40下方,并且下端伸入内锅30内。
由此,通过在锅盖20上设置内衬40结构,翻炒组件200无需直接安装在锅盖20上, 简化了锅盖20的结构,避免对锅盖20的外观的影响,并且便于翻炒组件200在锅盖20上 的装配。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200。
如图5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翻炒组件200包括驱动电机201、 传动轴204、转轴202和翻炒件203。
具体地,驱动电机201设在锅盖20上,驱动电机201的驱动轴2011穿过锅盖20向下 延伸。传动轴204与驱动轴2011相连,转轴202与传动轴204可拆卸地相连,转轴202由 驱动电机201驱动绕转轴202的轴向转动,转轴202的下端伸入锅体10内。翻炒件203设 在转轴202的下端的外壁面上,翻炒件203与转轴202同轴转动以对锅体10内的食材进行 翻炒。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翻炒组件200至少由驱动电机201、传动轴204、转轴202和 翻炒件203四部分构成,驱动电机201位于锅盖20和内衬40之间限定的间室内,驱动电 机201具有可以转动的驱动轴2011,传动轴204与驱动轴2011相连,驱动轴2011可以驱 动传动轴204转动。
转轴202的上端与传动轴204可拆卸地相连,转轴202下端的外壁面上设置翻炒件203, 驱动电机201通过驱动轴2011驱动传动轴204、转轴202以及设在转轴202上的翻炒件203 转动,从而起到翻炒食材的作用。
转轴202与传动轴204可拆卸地相连,转轴202上的翻炒件203可以根据不同烹饪需 要设计成多种结构,并且通过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可拆卸连接进行更换,从而使得翻 炒组件200可以满足不同烹饪要求,并且转轴202可以从锅盖20上拆卸下来,翻炒件203 在使用完成之后,可以便于拆卸清洗,方便用户使用。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200,通过将驱动电机201设在间室内,可以与内 锅30隔开,减少油烟对驱动电机201的污染和干扰,保证驱动电机201的正常使用,提高 使用安全性,并且该翻炒组件200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更换不同的翻炒件203, 满足不同使用需要,清洗方便,提高使用便利性。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驱动轴2011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驱动轴2011 的径向向外突出且沿驱动轴2011的轴向延伸的凸起2012,传动轴204的上端套设在驱动 轴2011上,传动轴204的内壁面上设有与凸起位置对应的凹槽(未示出),凸起2012插接 在该凹槽内。
具体地,驱动轴2011形成为柱状结构,凸起2012设在驱动轴2011的外壁面上,凸起 2012大体形成为沿驱动轴2011的轴向延伸的长方体形,传动轴204上设有与凸起2012结 构对应的凹槽,凸起2012插接在该凹槽内,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201 产生的动力能够高效率地输送给传动轴204。
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可拆卸结构,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动轴204的下端与转轴202的上端通过螺钉可拆卸 地相连。具体地,如图7所示,传动轴204的下端可以套设在转轴202的上端上,两者彼 此嵌套地相连,然后再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轴204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转轴202的 上端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具体地,传动轴204的下 端敞开形成安装腔2042,第一卡接部形成为设在传动轴204的两侧的插接槽2041,转轴 202的上端插接在安装腔2042内,第二卡接部形成为设在转轴202的两侧的卡接柱2021, 卡接柱2021可拆卸地插接在插接槽2041内。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插接槽2041分别包括:第一槽体211、第 二槽体212和第三槽体213。具体地,第一槽体211沿传动轴204的轴向延伸,第一槽体 211的下端敞开。第二槽体212的一端与第一槽体211的上端导通,第二槽体212沿传动 轴204的周向延伸。第三槽体213的上端与第二槽体212的另一端导通,第三槽体213沿 传动轴204的轴向向下延伸,第三槽体213沿传动轴204的轴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槽体211 的长度。
换言之,每个插接槽2041大体形成为U形结构,插接槽2041包括两个支脚,即第一 槽体211和第三槽体213,其中一个支脚的长度大于另一个支脚的长度,即第一槽体211 的长度大于第三槽体213的长度,第一槽体211的下端敞开,卡接柱2021可从第一槽体 211的下端插入插接槽2041内。
具体地,在装配时,首先将转轴202的上端对准传动轴204下端的安装腔2042,接着 将转轴202上的卡接柱2021对准第一槽体211的下端开口,然后将转轴202向安装腔2042 内推动,卡接柱2021沿第一槽体211的下端向上一直活动至第一槽体211的上端。接着转 动转轴202,使卡接柱2021沿第二槽体212的一端向另一端活动,当卡接柱2021移动至 第二槽体212的另一端,向下拉动转轴202,使卡接柱2021进入第三槽体213,卡接柱2021 的两侧被第三槽体213的侧壁止挡,传动轴204在转动时便可带动转轴202一起转动,实 现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配合。
拆卸时,按照上述装配方式相反的步骤即可完成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拆卸,该结 构的转轴202与传动轴204装配方式简单,并且传动效果好。
优选地,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翻炒组件200还包括弹性件60,弹 性件60设在传动轴204和转轴202之间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安装腔2042的顶壁和转 轴202的顶壁。由此,通过设置弹性件60,在转轴202与传动轴204装配时,将卡接柱2021 移动至第二槽体212的另一端时,只需松开转轴202,即可完成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 装配,进一步简化了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装配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三槽体213与第一槽体211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三 槽体213与第一槽体211之间圆滑过渡。由此,该转轴202与传动轴204的配合结构更合 理,装配过程更方便,并且卡接柱2021与插接槽2041的磨损小,延长了转轴202与传动 轴20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全自动烹饪装置100还包括密封圈(未示出), 密封圈设在内衬40与锅盖20之间以密封间室。密封件也可以用胶垫进行替代。由此,通 过在内衬40与锅盖20设在密封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间室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驱 动电机201在间室内的使用安全性,避免烹饪过程中蒸汽或油烟进入间室而对驱动电机201 产生不良影响。
翻炒件203的形状可以根据全自动烹饪装置100所需要烹饪的食材的不同进行合理调 节,可选地,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翻炒件203形成为一字形柱状结构, 翻炒件203设在转轴202的一侧且与转轴202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地,翻炒件203包括两 个,两个翻炒件203分别设在转轴202的两侧且同轴设置。
也就是说,转轴202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翻炒件203则形成为垂直于 转轴20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两个翻炒件203分别设在转轴202的两侧,并且两 个翻炒件203呈一字形排列。由此,该翻炒件203结构简单,在保证结构美观的前提下, 保证了对食材的翻炒效果。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翻炒件203a形成为长条形片状结构, 翻炒件203a设在转轴202的一侧且翻炒件203a所在平面与转轴20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 于或小于90°。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200的翻炒件203a不是柱状结构,而是形成为 不与水平面平行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翻炒件203a具有更大的面积,在翻炒时,与食材 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翻炒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翻炒件203a为两个,两个翻炒件203a分别设 在转轴202的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每个翻炒件203a分别形成为沿顺时针方向折弯的弧形 片体。
也就是说,转轴2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翻炒件203a,两个翻炒件203a沿转轴202 中心对称,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翻炒件203a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将翻炒件203a设置成沿 顺时针方向折弯的弧形结构,该结构的翻炒件203a与内锅30的形状对应,在保证转动过 程中不会触碰到内锅30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翻炒件203a与食材的接触面积, 提高翻炒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件203还可以形成为扇形或其他可以用于对 食材进行翻炒的结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锅盖20通过连接轴50与锅体10可枢转地相 连,驱动电机201通过导线与锅体10相连。
也就是说,锅盖20与锅体10是两个相连的结构,锅盖20可枢转地安装在锅体10上, 并且锅盖20上的驱动电机201与锅体10的线路通过导线相连,导线可以被安装在连接轴 50内,该结构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在保证线路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全自动烹 饪装置100的整体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锅盖20与锅体10可拆卸地相连, 锅盖20中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驱动电机201无线电连接。锅盖20上可以设置向内 凹陷的把手21,便于用户提起锅盖20。
具体地,锅盖20内设有电磁线圈,锅体10内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电磁场,电磁线圈可 以感应该电磁场,从而可以实现对锅盖20的无线能量传输和载波通信,进而实现对驱动电 机201的能量的供应和对电机的控制。由此,该全自动烹饪装置100结构简单,锅盖20可 拆卸以对翻炒组件200进行清洗,使用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全自动烹饪装置100还包括掂锅组件70,掂锅组件70设在 锅体10上,掂锅组件70与内锅30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内锅30在锅体10内做掂锅运动。
具体地,掂锅组件70可以包括电机71、减速器72和偏心轮(未示出),偏心轮通过减 速器72与电机71相连,电机71的转轴可通过减速器72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设在内 锅30下方并且与内锅30的外表面配合,偏心轮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内锅30做掂锅运 动。
由此,将掂锅组件70设在锅体10上,掂锅组件70与内锅30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内 锅30在锅体10内做掂锅运动,从而由于内锅30可以做掂锅动作,可以使食材尽量短时间 内受油和受热均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 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 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 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翻炒组件和具有其的全自动烹饪装置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9179062a51211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