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其方法包括选地,选姜种,进行消毒、催芽预处理,在惊蛰、清明或谷雨进行条播,在整地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培土,最后采收种姜。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采收生姜种姜,缩短了生姜育苗的时间,减少了生姜的生长周期,节约的土地,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1.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地: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选姜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预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机:灌溉条件好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且需要催芽,在清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施肥: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立秋时,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培土: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收种姜: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叶时,即可采收,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不让姜株晃动,把种姜挖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oe)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

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广西主产区大部分县的年平均温度为18-19℃,7月平均气温为25.3℃,极端高温为39℃;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0.2℃,极端低温为-4℃;全年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常规生姜的栽培方法是3月中下旬开始晒姜、困姜、室内催芽,约20-30天左右当芽长至1-1.5cm时开沟种植。由于生姜前期发芽缓慢,对温度敏感,播种前需要准备时间较长、头绪繁琐、费工费力,从播种到出苗需要25-30天,从出苗到5-6片叶需要25-30天,期间造成土地闲置时间长达60-70天,足以种植一茬春季蔬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发明内容:

一种生姜种姜的种植方法,包括:

选地: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

选姜种: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

预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机:灌溉条件好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且需要催芽,在清明或谷雨节令播种;

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

施肥: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立秋时,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培土: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

收种姜: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叶时,即可采收,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不让姜株晃动,把种姜挖出。

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采收生姜种姜,缩短了生姜育苗的时间,减少了生姜的生长周期,节约的土地,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5.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8.收种姜:又称收娘姜。种姜发芽后,其营养物质并未完全消耗,也不腐烂,仍可回收上市,俗称“生姜还是老的辣”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叶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先用小铲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一些,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姜株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刀子或竹签把种姜挖出。注意尽量少挖土,少伤根。收后立即将挖穴用土填满拍实。回收的种姜比种植时约少20%。若已出现病菌侵染或多雨期则不宜收姜,否则造成伤口易引起姜瘟病侵染蔓延。

实施例2

生姜种植中药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好土地,注意轮作

生姜属地下块茎作物,即怕旱,又怕涝。因此,要选择疏松、深软较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种植。前作种过姜的田块不宜选用,一般要轮作3年以上,否则易发生姜瘟。下种前,田块要犁翻曝晒,整地时先撒石灰粉35-40公斤,然后起畦种植。

二、选择良种,提早种植

种姜应选用肉质肥厚的大肉姜品种。大肉姜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外销出口。姜种要选“冬至”后收获的老熟姜,老熟的姜种出苗齐壮。病田姜不宜留作种用。根据高产地区的经验,“雨水”至“惊蛰”前后种的姜,比“清明”种的姜一般增产20%左右。

三、下足基肥,合理密植

生姜前期生长较缓慢,且植株较矮,只有适当密植,才能获得高产。一般采用垄宽1.35米,垄高0.5米,小行距36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植4000-4500蔸为宜。基肥以疏松的杂肥和人畜粪肥为主,亩施土杂肥1750-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30-40公斤堆沤)、草木灰100-120公斤,打穴或开条沟施下,然后下种覆土。垄面同时用山草或稻草覆盖一层,防止杂草滋生和保温保湿。

四、适时追肥,合理排灌

每穴长出4-5条幼苗时,应抓紧进行第一次追肥培土,亩用腐熟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加尿素3.5-4公斤淋施,每隔16-20天施1次。在“小暑”前后用火烧土或土杂肥泥将姜芽盖好,“秋分”前后再追一次壮尾肥。施肥时注意不要淋到姜头,以防伤根烂叶。

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姜田要保持湿润,以利生姜生长。雨季要开深垄沟,排除渍水;干旱天气,特别是吹干热风时,姜田垄沟要灌回7-10厘米水层,以利保持姜田土壤湿润。

五、抓好姜瘟预防工作

在及时排除渍水的同时,于“芒种”前后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亩用40-50公斤药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可以有效地抑制姜瘟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发生姜瘟,应立即把病株拔除集中到田外烧毁,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粉消毒灭菌,停止施用氮肥,增施草木灰等钾质肥料。

本文标签: 生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