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包括酱料炒锅、炒锅灶炉、驱动轴、驱动蜗轮、驱动蜗杆、调节保温门,所述的酱料炒锅上设置自动搅拌器,所述的酱料炒锅对称设置驱动轴,一端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蜗轮,与设置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驱动蜗杆驱动配合,另一端的驱动轴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支撑座相适配,所述的炒锅灶炉前侧设置倾料凹口,倾料凹口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本实用新型在酱料炒锅上固设驱动轴,与灶台上的驱动蜗杆驱动配合,在灶炉前侧的倾料凹口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需出料时,摇动调节把手,酱料炒锅前倾,酱料自然倒出,调节保温门自然压下,加工时,酱料炒锅处于正常位置,调节保温门自然弹起,有效的防止燃料溢出。

1.一种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包括酱料炒锅(1)、炒锅灶炉(2)、驱动轴(3)、驱动蜗轮(4)、驱动蜗杆(5)、调节保温门(6),所述的酱料炒锅(1)上设置自动搅拌器(8),其特征是:所述的酱料炒锅(1)对称设置驱动轴(3),一端的驱动轴(3)上设置驱动蜗轮(4),与设置于炒锅灶炉(2)灶台上的驱动蜗杆(5)驱动配合,另一端的驱动轴(3)与炒锅灶炉(2)灶台上的支撑座(7)相适配,所述的炒锅灶炉(2)前侧设置倾料凹口(8),倾料凹口(8)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轴(3)设置于酱料炒锅(1)一个水平方向沿穿过轴心的相对侧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保温门(6)下方固接复位弹性装置(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9)设置于炒锅灶炉(2)上设置导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保温门(6)为矩形结构,与倾料凹口(8)的大小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酱料炒锅(1)的轴线的中心位置设置U型结构的导料口(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料口(10)设置于前侧酱料炒锅(1)之轴中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座(7)为U型结构,与驱动轴(3)卡套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蜗杆(5)连接调节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食品资料炒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实施简便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除了要求调味品有良好的色、香、味,更加注重其营养、方便和卫生。酱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也是做其它食材必不可少的辅助配料,酱的炒制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酱炒得轻,香味不够丰满;炒得重,会使酱变焦,味苦,影响成品的颜色和滋味。现有技术中,用来酱炒酱的炒锅是一般是固定式结构,待酱料炒制完成后需要人工用瓢等器具将酱料从锅内捞取出来,效率很低,而且不易打扫干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于酱料炒好后,锅身带有高温,人工倾料,还易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一般炒锅灶炉前侧都设置敞开式的凹口,易造成燃料利用的不充分。如果购置大型的先进设备,则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为此,研制开发使得设备处于易于出料,高效利用燃料,安全、工作稳定可靠,可有效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方便出料的食品酱料高效炒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酱料炒锅、炒锅灶炉、驱动轴、驱动蜗轮、驱动蜗杆、调节保温门,所述的酱料炒锅上设置自动搅拌器,所述的酱料炒锅对称设置驱动轴,一端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蜗轮,与设置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驱动蜗杆驱动配合,另一端的驱动轴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支撑座相适配,所述的炒锅灶炉前侧设置倾料凹口,倾料凹口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酱料炒锅上固设驱动轴,并与设置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驱动蜗杆驱动配合,另在炒锅灶炉前侧的倾料凹口外部设置可自由伸缩的调节保温门,在需要出料时,摇动调节把手,酱料炒锅前倾,酱料自然倒出,调节保温门自然压下,加工时,酱料炒锅处于正常位置,调节保温门自然弹起,有效的防止燃料溢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适用,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左视图;

图中:1-酱料炒锅,2-炒锅灶炉,3 -驱动轴,4-驱动蜗轮,5-驱动蜗杆,6-调节保温门,7-支撑座,8-自动搅拌器,9-复位弹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 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酱料炒锅1、炒锅灶炉2、驱动轴3、驱动蜗轮4、驱动蜗杆5、调节保温门6,所述的酱料炒锅1上设置自动搅拌器8,所述的酱料炒锅1对称设置驱动轴3,一端的驱动轴3上设置驱动蜗轮4,与设置于炒锅灶炉2灶台上的驱动蜗杆5驱动配合,另一端的驱动轴3与炒锅灶炉2灶台上的支撑座7相适配,所述的炒锅灶炉2前侧设置倾料凹口8,倾料凹口8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6。

所述的驱动轴3设置于酱料炒锅1一个水平方向沿穿过轴心的相对侧轴线上。以保证酱料倾料时锅体保持平衡。

所述的调节保温门6下方固接复位弹性装置9。

所述的复位弹性装置9设置于炒锅灶炉2上设置导槽内,方便调节保温门的升降调节。

所述的调节保温门6为矩形结构,与倾料凹口8的大小相适配。

所述的酱料炒锅1的轴线的中心位置设置U型结构的导料口10。

所述的导料口10设置于前侧酱料炒锅1之轴中心上。

所述的支撑座7为U型结构,与驱动轴3卡套配合,非闭合的结构方便酱料炒锅的取出作业。

所述的支撑座7卡套至驱动轴2/3以上的位置。卡套的位置高一点,利于形成前进阻力,方便酱料炒锅1向前倾斜,防止锅体翻出。

所述的驱动蜗杆5连接调节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酱料炒锅上设置驱动蜗轮、蜗杆结构,在炒锅灶炉前侧设置倾料凹口,形成锅体的自动出料功能,倾料凹口外部设置调节保温门,有效防止加热过程的热能的外溢。

工作时,在酱料炒锅的一个水平方向沿穿过轴心的相对侧轴线上对称固设驱动轴,一端的驱动轴卡套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支撑座相适配内,另一端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蜗轮,与设置于炒锅灶炉灶台上的驱动蜗杆驱动配合,驱动蜗杆连接调节把手,通过调节把手完成对酱料炒锅的出料调节。在炒锅灶炉下侧设置导槽,将复位弹性装置设置其内部,上方固接调节保温门,在加热酱料时,调节保温门弹起,有效的将倾料凹口在挡往,防止了热能源的外溢,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本文标签: 酱料高效装置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