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本发明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向含有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中添加黑曲霉低聚糖,饮料中所含胭脂虫红色素每mg配比0.02~10.8g黑曲霉低聚糖。本发明含有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由于添加了黑曲霉低聚糖,因此可以长期有效地防止胭脂虫红色素褪色。如果在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中添加相当于胭脂虫红色素重量约700倍的黑曲霉低聚糖,那么,即使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也不会出现褪色现象,表现出非常良好的防褪色效果。

1.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其特征是,向含有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中添加黑曲霉低聚糖,饮料中所含胭脂虫红色素每mg配比0.02~10.8g黑曲霉低聚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其特征是,饮料中所含胭脂虫红色素每mg配比0.5~2.0g黑曲霉低聚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每100ml饮料添加黑曲霉低聚糖含量为40~72%重量比的糖浆1.2~4.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饮料为PH值5以下,且添加维生素C和食物纤维,每100ml饮料中维生素C以及食物纤维的添加量,分别为≤1g和≤10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饮料褪色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止 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为了提高食品的吸引力,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色素。特别 是近来,消费者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逐渐攀高。天然色素中的浆果类色 素、甘蓝红色素、葡萄皮色素等呈现出从橙色到红色的花青素系列色 素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当中。但这些色素存在着耐光性弱、 易褪色或变色的严重缺陷。

针对这个问题,(在酸性环境下)同样呈现出橙色到红色的胭脂 虫红色素,众所周知是天然色素中耐光性较好的色素,被广泛应用于 酸性食品中。

然而,上述胭脂虫红色素的耐光性也不是十分良好,经过长时间 光照也会褪色。尤其是近年来使用透明玻璃瓶和无色PET瓶已成为一 种趋势,便利店内的商品全天24小时与光直接接触,像这样的储存 环境有很多,针对食品褪色的索赔问题出现增多的趋势。针对这一现 状,业内人士要求开发防止天然色素退色的药剂或者研究出防止其退 色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 供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防止含有胭脂虫红色素饮料褪色的方法,通过下述技 术方案予以实现,向含有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中添加黑曲霉低聚糖, 饮料中所含胭脂虫红色素每mg配比0.02~10.8g黑曲霉低聚糖。

饮料中所含胭脂虫红色素每mg配比0.5~2.0g黑曲霉低聚糖。1 每00ml饮料添加黑曲霉低聚糖含量为40~72%重量比的糖浆1.2~ 4.5g。所述饮料为PH值5以下,且添加维生素C和食物纤维,每100ml 饮料中维生素C以及食物纤维的添加量,分别为≤1g和≤10g

本发明含有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由于添加了黑曲霉低聚糖,因 此可以长期有效地防止胭脂虫红色素褪色。例如后面所述实施例,在 20000勒克斯(Lx)荧光灯的照射下,大约经过3周时间,含胭脂虫 红色素的饮料开始褪色甚至变为无色透明。然而,如果在含胭脂虫红 色素的饮料中添加相当于胭脂虫红色素重量约700倍的黑曲霉低聚 糖,那么,即使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也不会出现褪色现象,表现出非常 良好的防褪色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

本发明适用于以含有胭脂虫红色素为前提的各种饮料,并没有特 别的限制。通常的清凉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都包括在内。这 些饮料适宜放置在透明玻璃瓶、无色透明PET瓶等有透光性的容器 中。

根据本发明,饮料首选的实施方案,100ml该饮料中含有以下各 种成分。

含黑曲霉低聚糖的糖浆1~15g、胭脂虫红色素1~20mg、糖类1~ 20g、食物纤维≤10g、酸味料0.1~2g、香料、各种果汁、维生素类、 矿物质、氨基酸类、甜味剂。这里的甜味剂可以是甜菊糖(甜菊糖甙)、 三氯蔗糖等。

上述的胭脂虫红色素是指以胭脂虫红酸为有效成分的色素,可以 用于医药、食品领域的着色剂。粉末或液体胭脂虫红色素,都适用于 本发明。

本发明中,添加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每100ml中含有1~20mg 上述胭脂虫红色素,最好是含约1~2mg。

在本发明中,上述饮料必须添加黑曲霉低聚糖。这里的低聚糖是 指像黑曲霉糖、麦芽三塘、水苏糖这样,含有至少一个以上的α-1、 3糖苷键聚合的葡萄糖并且聚合度在2以上的低聚糖。稍微好一些的 是葡萄糖,聚合度为2~10,更好的是聚合度为2~7的低聚糖。另 外,在本发明中作为褪色防止剂的黑曲霉低聚糖,除了仅以α-1、3 糖苷键聚合而成的低聚糖之外,其他组合(例如α-1,1、α-1,2、 α-1,4、α-1,6糖苷键聚合等)所组成的低聚糖也包括在内。

黑曲霉低聚糖可用任意方法制造。可以根据众所周知的方法(例 如:M.Stacey & J.M.Webber:Methods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I,339-341,Academic Press(1962))进行调制。该方法是 指:以微生物产生的多糖类物质为基质,用酶或酸类等加水分解的方 法。另外,利用众所周知的α-葡萄糖苷酶的糖转移·缩合反应来调 制黑曲霉糖的方法也为人们所知。

此外,特开平第3-22958号公报中,公布了淀粉加水分解物在环 糊精生成酶的作用下制造黑曲霉糖的方法。其他的方法,含有α-1, 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聚糖或低聚糖的基质如由α-1,4糖苷键聚合 而生成的多糖或者由糖基片α-1,3糖苷聚合而成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的糖转移酶,具体属于Acremonium类。使α-1,3聚合的糖转移酶生 成真菌,该真菌可以根据常法Acremonium sp.S4G13(FERM BP-4373) 来培养出来,然后将其调制成糖转移酶。在糖转移酶作用下产生出低 聚糖。该方法已经被刊登出来。

在本发明中,用作胭脂虫红色素的防褪色剂的黑曲霉低聚糖,可 按上述任何一种方法调制。但是就目前所了解的方法中,最经济实惠 的就是用上述特开平7-59559号公报中记载的糖转移酶(黑曲霉低聚 糖生成酶)方法调制,本发明中所用的黑曲霉低聚糖就是用该方法调 制的。

本发明中,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必须添加黑曲霉低聚糖,其 他的各种成分在不影响其防褪色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任意配比。 即按上述方法调制出的糖类(糖浆)中,不但含有黑曲霉糖、麦芽三 塘、水苏糖等至少含有一种以上的α-1,3糖苷键聚合的葡萄糖聚合 度在2以上的低聚糖(黑曲霉低聚糖),还含有由葡萄糖等单糖类, 各种低聚糖(麦芽糖等)或糊精。本发明中所用的糖浆在含有相应的 黑曲霉低聚糖的同时也可含其他成分。另外,黑曲霉低聚糖也可单独 使用黑曲霉糖。在本发明中作为防褪色剂的黑曲霉低聚糖,可以是含 不同聚合度的混合低聚糖,也可根据需要分离具有单一聚合度的低聚 糖(用色谱分离法)。此外,防褪色剂的形态,除按上述方法所得的 糖浆外,还可以是冻结干燥状、粉末状、颗粒状等任何形态。

为了使胭脂虫红色素和黑曲霉低聚糖达到共存的状态,在向本发 明的饮料中添加黑曲霉低聚糖时,可将黑曲霉低聚糖与饮料的各个基 础成分共同添加,亦可在完成基础饮料制造后添加黑曲霉低聚糖。 本发明饮料中黑曲霉低聚糖的添加量,决定于饮料中所含的各种成 分,特别是胭脂虫红色素的种类、添加量或饮料的种类等,原则上只 要能使黑曲霉低聚糖发挥防褪色剂的作用就可以。一般来讲,1mg 胭脂虫红色素,添加0.02~10.8g黑曲霉低聚糖,最适宜的添加量范 围是0.5~2.0g。这相当于每100ml饮料,添加约1~15g黑曲霉低 聚糖,黑曲霉低聚糖含量为40~72%重量比的糖浆,最好是约1.2~ 4.5g。

本发明饮料的PH调至5以下,然后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及食 物纤维。该PH值的调整,可以通过添加柠檬酸等酸度调节剂来进行。 特别指出的是,众所周知与其他色素相比,胭脂虫红色素在酸性条件 下稳定性高,色调好被广泛应用于酸性环境。一般的清凉饮料都是酸 性,本发明饮料最好也是酸性的。

另外,上述的维生素C以及食物纤维,能够促进胭脂虫红色素褪 色。因此,以前在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中添加相关成分时,需要注 意褪色的问题。然而在本发明中,基于黑曲霉低聚糖优良的防褪色作 用,相关成分的配比也变得简便易行。

上述食物纤维,可以是已知的可添加到这种饮料中的各种食物纤 维,例如:聚葡萄糖、派恩纤维等都可用作食物纤维。一般而言,每 100ml饮料中,上述维生素C以及食物纤维的添加量,分别为≤1g和 ≤10g。

因此,制造能够显著防止胭脂虫红色素褪色的本发明所期望的含 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该饮料呈现良好的红橙色色调,视觉、味觉俱 佳。并且,本发明饮料还配比添加了食物纤维和维生素C,因此也成 为极具营养的饮料。

下面列举实例来详细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3:加入了含黑曲霉低聚糖的糖浆(商品名称:风味低 聚、低聚糖含量:43.5%、固体含量:73%),生产出了具有表1所载 成分的本发明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另外,表1也列举了没有添加 含黑曲霉低聚糖的对照品(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的组成。

表1

表中的食物纤维使用的是聚葡萄糖。并且调制出的各种饮料的PH值 为3。

试验例1:将实施例1~3中的本发明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以及 对照品(含胭脂虫红色素)饮料分别注入无色玻璃瓶中(容量:100m1) 作为相应的样品,然后把各种样品放在阳光下(南面玻璃打开的阳面 小屋)和荧光灯下(生长室MLR-350,照度:20000勒克斯),并随 时观察相应的褪色情况。

测定胭脂虫红色素在490nm处的吸光度,依据试验开始时(光照 开始时)的相应吸光度(基准)与经过规定时间后的吸光度,按照下 式求出色素的残存率(%),据此进行了褪色程度的评价。

结果如表2(日光下)及表3(荧光灯下)所示。用日光照射量 (MJ/m2)来表示在阳光下试验的时间,用太阳能电池式照度计 SA-T-300,测定了日光照射量。据测定,一般情况下,盛夏天气晴朗 时,一天的日光照射量大约是20MJ/m2。

表2

  残存率(%)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照品   光照开始时   100.0   100.0   100.0   100.0   90MJ/m2时   91.63   94.70   94.23   82.68   370MJ/m2时   58.25   87.53   90.90   34.59   740MJ/m2时   25.48   47.49   75.81   22.53

表3

  残存率(%)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照品   光照开始时   100.0   100.0   100.0   100.0   1周后   95.28   95.55   97.66   91.53   2周后   90.04   95.92   96.91   48.04   3周后   84.43   93.39   95.17   35.34

根据上述表2及表3证明:本发明含胭脂虫红色素的饮料,由于 添加了黑曲霉低聚糖,能够有效抑制饮料的褪色现象。

本文标签: 饮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