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蓄水池、孵化池、仔鱼收集池、筛绢仔鱼收集网及回水系统,其中蓄水池和仔鱼收集池分别设置于孵化池的两端,蓄水池通过供水系统为孵化池供水,仔鱼收集池与孵化池连通,筛绢仔鱼收集网设置于仔鱼收集池内,用于收集仔鱼,回水系统用于将仔鱼收集池内的水输送回孵化池内,形成水循环系统。本发明可保证孵化期间水温稳定、溶氧充足且始终有流水刺激;初孵仔鱼可随水流直接进入收集装置,人工干扰小且操作简便;整套孵化装置易搭建、拆除和移动。
1.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孵化池(4)、初孵仔鱼收集池(5)、筛绢仔鱼收集网(6)及回水系统,其中蓄水池(1)和初孵仔鱼收集池(5)分别设置于孵化池(4)的两端,所述蓄水池(1)通过供水系统为所述孵化池(4)供水,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与孵化池(4)连通,所述筛绢仔鱼收集网(6)设置于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用于收集仔鱼,所述回水系统用于将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的水输送回所述孵化池(4)内,形成水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池(4)内设有用于固定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的网片(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9)为两层、且平铺于所述孵化池(4)的底部,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在两层所述网片(9)之间,所述网片(9)采用塑料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泵(3)及与所述供水泵(3)连接的供水管(11),所述供水泵(3)设置于所述蓄水池(1)内,所述供水管(11)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孵化池(4)内,使所述孵化池(4)内形成海水向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方向流动的单向水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系统包括回水泵(7)、回水管(12)及分支管(13),其中回水泵(7)设置于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且与回水管(12)连接,所述回水管(12)上沿长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将水分流至所述孵化池(4)内的分支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管(13)的末端设有出水方向朝向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回水口(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内设有曝气管(14)和加温装置(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上端设有溢水管(10)。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装置进行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中的海水通过供水系统打入孵化池(4)内,并形成单方向水流流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的海水通过回水系统再次进入孵化池(4)内,以增强所述孵化池(4)内的水流速度和水流量;孵化池(4)内的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于两层网片(9)之间;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且通过筛绢仔鱼收集网(6)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内的海水通过加温装置进行温度调节,通过曝氧装置进行增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六线鱼通常指六线鱼科鱼类,属鮋形目、六线鱼亚目,包括六线鱼属和斑头鱼属,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诸海及我国黄、渤海区,为冷温性近海底层岩礁鱼类。我国分布有大泷六线鱼、长线六线鱼、叉线六线鱼和斑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青睐,是我国北方网箱养殖的理想种类,也是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和发展游钓渔业的理想品种。由于其耐受低温、自然产卵季节为秋季至冬季,在我国北方人工繁育过程中无需对海水进行特别提温,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大泷六线鱼产沉性、粘性卵,由于受精后的卵粒互相粘着成团,人工条件下,卵块内部的卵会因缺氧而死亡。若将卵块平整成卵片,一些已经粘结成块的受精卵在互相剥离过程会对卵膜造成损伤。再者,人工条件下与自然条件下受精卵孵化率差异甚大,水流缓、溶氧低是导致人工条件下孵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六线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瓶颈。原有的孵化设施及工艺,难以形成孵化所需的水流和高溶氧;同时,原有的初孵仔鱼收集方法也存在诸多不便,容易造成鱼卵损伤,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原有孵化设施及工艺难以形成孵化所需的水流和高溶氧及初孵仔鱼收集方法也存在诸多不便,容易造成鱼卵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孵化池、初孵仔鱼收集池、筛绢仔鱼收集网及回水系统,其中蓄水池和初孵仔鱼收集池分别设置于孵化池的两端,所述蓄水池通过供水系统为所述孵化池供水,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与孵化池连通,所述筛绢仔鱼收集网设置于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内,用于收集仔鱼,所述回水系统用于将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内的水输送回所述孵化池内,形成水循环系统。
所述孵化池内设有用于固定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的网片。
所述网片为两层、且平铺于所述孵化池的底部,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在两层所述网片之间,所述网片采用塑料材质。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泵及与所述供水泵连接的供水管,所述供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池内,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孵化池内,使所述孵化池内形成海水向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方向流动的单向水流。
所述回水系统包括回水泵、回水管及分支管,其中回水泵设置于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内、且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回水管上沿长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将水分流至所述孵化池内的分支管。
各所述分支管的末端设有出水方向朝向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的回水口。
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曝气管和加温装置。
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的上端设有溢水管。
一种所述装置进行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的方法,所述蓄水池中的海水通过供水系统打入孵化池内,并形成单方向水流流向初孵仔鱼收集池内;所述初孵仔鱼收集池内的海水通过回水系统再次进入孵化池内,以增强所述孵化池内的水流速度和水流量;孵化池内的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于两层网片之间;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内、且通过筛绢仔鱼收集网收集。
所述蓄水池内的海水通过加温装置进行温度调节,通过曝氧装置进行增氧。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针对大泷六线鱼在人工条件下孵化率低的问题,解决了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所需的高水流速度和流水量、高溶氧等条件,显著提升了大泷六线鱼的孵化率,并且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初孵仔鱼孵化和收集方法。
2.本发明满足了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所需的水流条件和溶氧条件,孵化率可达95%,显著提高了大泷六线鱼的孵化率。
3.本发明初孵仔鱼收集池中的水通过回水泵回用,回用水与原水流方向一致,增大了经鱼卵的水流速度和水流量,同时节约了用水量。
4.本发明将卵片铺设于塑料网片间,可防其随水流漂移。
5.本发明初孵仔鱼可直接从筛绢收集网处带水定期收集,具有操作便利、对仔鱼干扰少等优点。
6.本发明整套装置易安装和拆卸,在养殖车间内可直接采用砖、地膜搭建;也可制作专门pp材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中:1为蓄水池,2为加温装置,3为供水泵,4为孵化池,5为初孵仔鱼收集池,6为筛绢仔鱼收集网,7为回水泵,8为回水口,9为网片,10为溢水管,11为供水管,12为回水管,13为分支管,14为供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1、孵化池4、初孵仔鱼收集池5、筛绢仔鱼收集网6及回水系统,其中蓄水池1和初孵仔鱼收集池5分别设置于孵化池4的两端,蓄水池1通过供水系统为孵化池4供水,初孵仔鱼收集池5与孵化池4连通,筛绢仔鱼收集网6设置于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用于收集仔鱼,回水系统用于将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的水输送回孵化池4内,形成水循环系统。
孵化池4内设有用于固定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的网片9。网片9为两层、且平铺于孵化池4的底部,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在两层网片9之间,网片9采用塑料材质。
供水系统包括供水泵3及与供水泵3连接的供水管11,供水泵3设置于蓄水池1内,供水管11的出水口设置于孵化池4内,使孵化池4内形成海水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方向流动的单向水流。
回水系统包括回水泵7、回水管12及分支管13,其中回水泵7设置于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且与回水管12连接,回水管12上沿长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将水分流至孵化池4内的分支管13,各分支管13的末端设有出水方向朝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回水口8。
回水管12与孵化池4的外壁平行,多个分支管13等间隔排列,由孵化池4的上端导入孵化池4内,进入孵化池4后接同方向弯头,使导入水流与孵化池原水流方向相同,以增强孵化池的水流速度。
蓄水池1内设有曝气管14和加温装置2。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上端设有溢水管10,筛绢仔鱼收集网6的目数为30目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蓄水池1与孵化池4由供水管11和供水泵3连接,蓄水池1中的海水经加温装置2和曝气管14进行调温和增氧,再由供水泵3通过供水管11打入孵化池4内,形成流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单方向水流;孵化池4与初孵仔鱼收集池5连接,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水经回水泵7和回水管12进入孵化池4内,形成与孵化池4内原水流方向相同的水流,以增强孵化池4内的水流速度和水流量;孵化池4中的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于两层网片9之间,以防其随水流漂移;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并定期以带水操作方式从筛绢收集网6移出。
一种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的方法,蓄水池1中的海水通过供水系统打入孵化池4内,并形成单方向水流流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的海水通过回水系统再次进入孵化池4内,以增强孵化池4内的水流速度和水流量;孵化池4内的大泷六线鱼受精卵片固定于两层网片9之间;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且通过筛绢仔鱼收集网6收集。
蓄水池1内的海水通过加温装置进行温度调节,通过曝氧装置进行增氧。
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的具体步骤:将大泷六线鱼受精卵放置于一网片9上,水平置于孵化池4中,网片9较孵化池4略宽,然后上覆另一同等大小的网片9,以期防止受精卵随水流漂移,16℃恒温孵化,长流水。孵化期间,定期取出受精卵片,用新鲜海水清洗,以清除附着的桡足类等,并防止霉菌附着。经18-20天,大泷六线鱼孵化,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中的筛绢仔鱼收集网6内,通过带水操作方式取出初孵仔鱼,移入苗种培育池。
实施例一
本发明在山东威海一个养殖企业进行实验。设蓄水池1、孵化池4和初孵仔鱼收集池5,蓄水池1中存有自然海水,调控水温14℃,充纯氧;增氧、调温水由供水泵3通过供水管在孵化池4的一端打入,在孵化池4中形成流向初孵仔鱼收集池5的单方向水流,长流水;流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中的海水,经回水泵7、回水管12返回孵化池4,形成与孵化池4内原水流方向相同的水流,以增强孵化池4的水流速度。大泷六线鱼受精卵放置于一塑料材质的网片9上,水平置于孵化池中,网片9较孵化池略宽,然后其上覆另一同等大小的塑料材质的网片9,以期防止受精卵随水流漂移,14℃恒温孵化,长流水,孵化期间,定期取出受精卵片,用新鲜海水清洗,以清除附着的桡足类等,并防止霉菌附着。经22-25天,大泷六线鱼孵化,初孵仔鱼随水流进入初孵仔鱼收集池5中的筛绢仔鱼收集网6内,通过带水操作方式取出初孵仔鱼,移入苗种培育池。在此设施中,依据此方法,大泷六线鱼孵化率可达95%。
本实施例中,蓄水池约16m3,水温控制在14℃左右,溶氧90%以上,控温增氧水由孵化池4的顶端进入孵化池4内。回水管12上的分支管13的间隔为4-5m,进入孵化池后接同方向弯头,使导入水流与孵化池原水流方向相同,以增强孵化池的水流速度。孵化池4为长方体设计,高为35-50cm,宽为30-35cm,长为60-65m,砖砌结构,铺设地膜,孵化池4末端连接初孵仔鱼收集池5。初孵仔鱼收集池5为一长方体水池,长为3m,宽为0.6m,高为0.40m,可为砖砌结构,铺设地膜,与孵化池4连接,设有溢水口10。在临近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时段,初孵仔鱼收集池5内铺设30目的筛绢仔鱼收集网6,以防初孵仔鱼逃逸,并定期以带水操作方式将初孵仔鱼移出。
针对大泷六线鱼受精卵沉性、高粘性、卵粒大且孵化时间长等特点,本发明的装置可保证孵化期间水温稳定、溶氧充足且始终有流水刺激;初孵仔鱼可随水流直接进入收集装置,人工干扰小且操作简便;整套孵化装置易搭建、拆除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适用于大泷六线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588347a52691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