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蛋品品质的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a.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由玉米、豆粕、饲料用玉米蛋白粉、米糠粕、玉米DDGS、小麦麸、石粉、磷酸氢钙、食盐、蛋氨酸、维生素预混料、万寿菊花粉,微量元素预混料、氯化胆碱、益菌乐Bio-Aid、吸附型维生素E粉及复合甜菜碱903组成的基本饲料及由α-淀粉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组成的酶制剂;b.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1. 一种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a.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如下基本饲料及酶制剂;基本饲料组分以质量比计:玉米500~650、豆粕150~240、饲料用玉米蛋白粉15~20、米糠粕20~30、玉米DDGS50~100、小麦麸20~30、石粉65~70、磷酸氢钙5~15、食盐2~4、蛋氨酸0.8~1、维生素预混料0.3~0.5、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或万寿菊花粉1.0~10.0,微量元素预混料1.0~2.0、氯化胆碱1.0~2.0、益菌乐Bio-Aid:0.5~1.5、吸附型维生素E粉:0.5~1.0及复合甜菜碱903:0.2~0.4;所述酶制剂的饲喂量以每公斤基本饲料为参照,具体用量如下:α-淀粉酶:75U/kg ~105U/kg、木聚糖酶:3500U/kg~4000U/kg、蛋白酶:2500U/kg~3500U/kg、甘露聚糖酶:125U/kg~175U/kg、果胶酶:125U/kg~175U/kg、纤维素酶:1625U/kg~2275U/kg、葡聚糖酶:500U/kg~700U/kg、微丸5000植酸酶:300U/kg~500U/kg;b. 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鸡蛋的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可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蛋品品质的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健康和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健康食品、膳食补充剂等,特别是一些以普通食品和饮料为载体,添加具有防病抗病功能因子的功能食品的研发,已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而植物来源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已成为食品、饲料、医药等研究领域的热门,人们试图从各种植物中寻找生理活性物质,用以缓减并解决不断增加的各种疾病等问题。叶黄素是一种天然黄色植物色素,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及某些藻类生物中,其化学结构是一类具有共轭多烯烃结构的含氧衍生物,分子式为C40H56O2,结构中含多个共轭双键。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叶黄素具有鲜明的颜色和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证实,叶黄素在护眼、抗氧化、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美国FDA早在1995 年就批准了叶黄素作为食品补充剂用于食品中,以提高营养价值。2000年美国 Ross Product,Sunsweet Growers ,Country Pure Food 三家公司已开发出含有叶黄素的眼睛保健饮料。瑞士罗氏公司推出了叶黄素与多种维生素配制而成的护眼口嚼片和护眼酒味胶糖。欧美等国家已经把叶黄素列为食品添加剂,在糕点、糖果、调料、酱菜使用。国际调查资料显示,叶黄素及叶黄素酯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片剂的,硬胶囊的,软胶囊的。
近年来,国内叶黄素保健产品的开发在食品及医药行业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从目前国内公开的158项与叶黄素相关的专利文献来看,大部分专利集中于叶黄素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稳定化方面,其中有46项专利涉及与叶黄素相关的食品、饮品、保健品方面。如CN200810054657.0公开了一种富含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保健制剂及制备方法; CN200410079535.9公开了一种含叶黄素和/或胡萝卜素亚麻酸的配方产品及其制备方法;CN200510095096.3、CN200710200326.9分别公开了一种叶黄素复合胶囊、叶黄素软胶囊及其制备工艺的方法;CN200410102869.3公开了一种叶黄素营养面条的加工方法;CN201110413648.8公开了一种叶黄素木糖醇营养饮品及其制备方法;CN200810061382.3公开了一种高叶黄素含量益眼功能茶的培育方法;CN200710142949.5公开了一种叶黄素饮品、叶黄素牛奶的生产加工方法;CN201010208565.0公开了一种含叶黄素的婴幼儿奶粉及其制备方法;CN200810064421.5公开了一种含天然叶黄素的膳食补充剂及制备工艺;CN201019000006.8公开了一种强效保护视力的多维叶黄素制剂等等。含叶黄素食品、饮品、保健产品绝大多数只涉及工艺相对简单的直接添加,添加过程中叶黄素添加原料产品的安全性(溶剂及重金属残留)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胶囊及膳食补充剂类产品更接近“药物”从而了限制了这些产品的可接受性。
鸡蛋历来是消费者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也是人类最理想的营养食品,被誉为“生命之灵”。鸡蛋营养成分均衡,富含蛋白质、磷脂、VA、VB、VB2、VD、钙、铁、溶菌酶等人体必需营养素,几乎包含了孵化生命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被称作人体的“理想的营养库”,常被用于评价其它动物性食品的标准,同时大量的研究证实,利用鸡蛋营养特别丰富平衡的特点,将其作为载体,把药物、某些特殊的功能化营养素通过一定的技术植入到鸡蛋中,通过鸡蛋富集某些功能性营养成分从而使鸡蛋具备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功能性食品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叶黄素是一类重要的抗氧化营养素,其在饲料中的稳定性及活性是鸡蛋中叶黄素能够稳定沉积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针对叶黄素在蛋鸡日粮中的应用大多数仍停留在改善蛋黄颜色及黄羽肉鸡皮肤颜色方面,而通过鸡蛋富集叶黄素,生产富含叶黄素保健鸡蛋,在国内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从查到的9篇与蛋鸡相关的叶黄素文献中,研究集中于叶黄素在鸡蛋中沉积的文献共有4篇,如黄小春2007年报道,通过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实验室自制的叶黄素酯可以增加鸡蛋中叶黄素的含量,可使鸡蛋中的叶黄素含量达到1.91mg/60克鸡蛋,但实验室自制的叶黄素酯添加物由于不是规模化生产,产品的稳定性及在蛋鸡生产中应用效果的一致性并未得到证实,且在试验过程中未考虑成本及市场因素,未给出生产叶黄素鸡蛋的蛋鸡日粮中叶黄素的最佳添加量及沉积量达到稳定的时间,论文中未给出适合健康人群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用富含叶黄素鸡蛋满足日推荐摄入量的比例。
元娜等2009年研究了蛋鸡日粮中添加万寿菊提取物及维生素E对鸡蛋品质、抗氧化能量及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寿菊提取物和维生素E对鸡蛋的品质,蛋壳厚度、生鸡蛋蛋黄颜色的改善,熟鸡蛋蛋黄颜色值,叶黄素转化效率、血清GSH-Px活性和血脂指标存在互作效应。文中虽给出了推荐添加量,但并未与适合健康人群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用富含叶黄素鸡蛋满足日推荐摄入量的比例联系起来,并未给出与市场销售相适应的生产叶黄素鸡蛋的蛋鸡日粮中天然叶黄素产品的添加量及稳定化技术,也并未提及达到鸡蛋中最佳沉积量所需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蛋品品质的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如下基本饲料及酶制剂;
基本饲料组分以质量比计:玉米500~650、豆粕150~240、饲料用玉米蛋白粉15~20、米糠粕20~30、玉米DDGS50~100、小麦麸20~30、石粉65~70、磷酸氢钙5~15、食盐2~4、蛋氨酸0.8~1、维生素预混料0.3~0.5、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或万寿菊花粉1.0~10.0,微量元素预混料1.0~2.0、氯化胆碱1.0~2.0、益菌乐Bio-Aid:0.5~1.5、吸附型维生素E粉:0.5~1.0及复合甜菜碱903:0.2~0.4;
所述酶制剂的饲喂量以每公斤基本饲料为参照,具体用量如下:α-淀粉酶:75U/kg ~105U/kg、木聚糖酶:3500U/kg~4000U/kg、蛋白酶:2500U/kg~3500U/kg、甘露聚糖酶:125U/kg~175U/kg、果胶酶:125U/kg~175U/kg、纤维素酶:1625U/kg~2275U/kg、葡聚糖酶:500U/kg~700U/kg、微丸5000植酸酶:300U/kg~500U/kg;
b. 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本发明是在蛋鸡产蛋期的配合饲料中添加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饲用酶制剂等多种成分,各种组分相互作用,通过蛋鸡生物转化,即可提高鸡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使鸡蛋中富含达叶黄素15mg/kg以上,成人每天食用2枚叶黄素鸡蛋即可满足成人膳食日推荐摄入量6mg的30%以上的要求;同时可以保证蛋品品质,增加蛋黄颜色(由罗氏比色扇色度级6~7提高到9~11),并且可以改善蛋鸡健康状况,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如提高新城疫抗体滴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如下基本饲料及酶制剂;
基本饲料组分以公斤计:玉米600、豆粕200、饲料用玉米蛋白粉18、米糠粕25、玉米DDGS75、小麦麸25、石粉68、磷酸氢钙10、食盐3、蛋氨酸0.9、维生素预混料0.4、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5.0,微量元素预混料1.5、氯化胆碱1.5、益菌乐Bio-Aid:1.0、吸附型维生素E粉:0.8及复合甜菜碱903:0.3;
所述酶制剂的饲喂量以每公斤基本饲料为参照,具体用量如下:α-淀粉酶:80U/kg、木聚糖酶:3800U/kg、蛋白酶:3000U/kg、甘露聚糖酶:150U/kg、果胶酶:150U/kg、纤维素酶:2000U/kg、葡聚糖酶:600U/kg、微丸5000植酸酶:400U/kg;
b. 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各原料来源如下:
原料名称 销售企业 玉米 大连禾升粮油经贸有限公司 豆粕 九三集团大连大豆科技有限公司 饲料用玉米蛋白粉 长春玉成淀粉糖有限公司 米糠粕 大连鑫达饲料有限公司 玉米DDGS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 小麦麸(优质) 烟台台华食品实业有限公司 石粉 岫岩偏岭镇诚信石粉厂 磷酸氢钙 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有限公司 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盐 大连旅顺口区盐业有限公司 蛋氨酸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维生素预混料 沈阳波音饲料有限公司(产品:通用型维生素预混料717) 吸附型维生素E粉 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 微量元素预混料 鞍山市千山区兴达大地矿物质预混料厂 氯化胆碱 辽宁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益菌乐Bio-Aid 北京华辰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α-淀粉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 北京科维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丸5000植酸酶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复合甜菜碱903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例2:
a.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如下基本饲料及酶制剂;
基本饲料组分以公斤计:玉米500、豆粕150、饲料用玉米蛋白粉15、米糠粕20、玉米DDGS50、小麦麸20、石粉65、磷酸氢钙5、食盐2、蛋氨酸0.8、维生素预混料0.3、天然叶黄素饲料添加剂1.0,微量元素预混料1.0、氯化胆碱1.0、益菌乐Bio-Aid:0.5、吸附型维生素E粉:0.5及复合甜菜碱903:0.2;
所述酶制剂的饲喂量以每公斤基本饲料为参照,具体用量如下:α-淀粉酶:75U/kg、木聚糖酶:3500U/kg、蛋白酶:2500U/kg、甘露聚糖酶:125U/kg、果胶酶:125U/kg、纤维素酶:1625U/kg、葡聚糖酶:500U/kg、微丸5000植酸酶:300U/kg;
b. 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原料来源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a. 在蛋鸡产蛋期间,饲喂蛋鸡如下基本饲料及酶制剂;
基本饲料组分以公斤计:玉米650、豆粕240、饲料用玉米蛋白粉20、米糠粕30、玉米DDGS100、小麦麸30、石粉70、磷酸氢钙15、食盐4、蛋氨酸1、维生素预混料0.5、万寿菊花粉10.0,微量元素预混料2.0、氯化胆碱2.0、益菌乐Bio-Aid:1.5、吸附型维生素E粉:1.0及复合甜菜碱903:0.4;
所述酶制剂的饲喂量以每公斤基本饲料为参照,具体用量如下:α-淀粉酶:105U/kg、木聚糖酶:4000U/kg、蛋白酶:3500U/kg、甘露聚糖酶:175U/kg、果胶酶:175U/kg、纤维素酶:2275U/kg、葡聚糖酶:700U/kg、微丸5000植酸酶:500U/kg;
b. 二周后,收集蛋鸡所生产的鸡蛋。
各原料来源除万寿菊花粉之外,均与实施例1相同。
万寿菊花粉的制备方法是将采集的万寿菊花晒干或40~60℃烘干至水份含量达8~10%,粉碎至20~80目粒度。
试验及结果:
1.试验设计方案:
采用对照设计。
选取产蛋率、体重相近,健康的28周龄海兰褐壳产蛋鸡36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 对照组鸡群饲喂常规蛋鸡日粮,试验组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进行对照试验,试验14天、21天、28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指标:
营养指标:叶黄素含量;
生产性能指标:产蛋率、只日产量、料蛋比、入舍死亡率;
免疫指标:ND抗体滴度;
蛋品品质指标:蛋壳厚度、哈夫单位。
3.结果:
3.1叶黄素指标
叶黄素指标见表1。
表1
注:国外文献报道(以鸡蛋枚重为60克进行推算):芬兰普通蛋:2mg/kg;苏格兰普通蛋:4.17mg/kg;美国普通蛋:4.87mg/kg。
3.2 生产性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
生产性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见表2
表2
指标 对照组 试验组 试验组比对照组 产蛋率(%) 78.81±5.27a 80.35±5.49b 1.54 只日产量(克) 49.80±1.70a 50.88±2.16b 1.08 料蛋比 2.34±.002a 2.29±.001b -0.05 入舍死亡率(%) 2.36 1.55 -0.81 ND抗体效价 9.0±2.70a 10.3±1.05b 1.3
3.3 蛋品品质指标
蛋品品质指标见表3
表3
指标 对照组 试验组 试验组比对照组 蛋壳厚度(mm) 0.341±0.007 0.356±0.006 0.015 哈夫单位 78.21±1.69 80.66±1.51 2.45
注:哈夫单位是衡量鸡蛋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与蛋白高度与蛋重有关,哈夫单位值越高,鸡蛋新鲜度越高。
结果同时表明本发明可改善蛋鸡健康状况,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蛋品品质。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富含叶黄素成分鸡蛋的生产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565322a52646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