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包括制备砧木,制备接穗,制作砧木切口,嫁接及后续管理。本发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操作规范性好,可有效的提高嫁接作业的成活率,降低嫁接作业的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嫁接作业对接穗母体的损伤,避免因嫁接作业对母体植被发育造成影响。

1.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砧木,选择至少一年生,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不小于1厘米的同科植物作为砧木,在嫁接前15—30天,首先对砧木进行追加水肥,增强砧木植株的营养,然后在砧木植株距离地面8—10厘米以上位置剪除,并由保鲜膜对切口进行包覆保护,然后将砧木培养5—10天,并至切口愈合后备用;第二步,制备接穗,在气温为10℃—25℃时,从金叶榆母株上截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生长1—2年期的枝条作为母体,然后将切口通过保鲜膜进行包覆后,将截取的母体在0℃—5℃,空气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在进行嫁接前1—3小时内,从母体上截取长度为4—6厘米,并具备1—3个芽的枝条段作为接穗,然后在制备好的接穗后表面上切出与接穗轴线呈15°—45°夹角的坡口,且坡口长度为2—3厘米,坡口最薄位置处切屑量为接穗直径的2/3—3/4,在与坡口对应的接穗前表面切出度为0.5—1.5厘米,与接穗轴线呈15°—30°夹角的小切面,然后使用杀菌液对接穗上各切口位置进行浸泡杀菌,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对接穗进行清理后用保鲜膜对接穗接口进行包覆保护;第三步,制作砧木切口,在进行接穗制备过程中,同时在砧木较光滑一侧位置处,沿与砧木横截面垂直方向切削一条深度为2—4厘米,并与砧木轴线呈15°—45°的切口,其中切口与砧木侧表面最小距离为砧木直径的1/4—1/3,并将切口位于砧木外表面一侧自上而下1/3—1/2长度部分的木质部切出,并对砧木树进行保存;第四步,嫁接,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接穗从保鲜膜中取出,并根据砧木上切口的面积对接穗的坡口宽度进行修正,然后将接穗通过坡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内,并使接穗的坡口和小切面与砧木切口两侧表面相抵,最后由砧木预留的树皮对接穗进行包覆,然后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再由保鲜膜对砧木及接穗外表面包覆,且保鲜膜包覆至少三层,然后在保鲜膜外表面包覆至少一层厚度为0.1—0.5毫米的塑料膜;第五步,后续管理,完成第四步操作后,保持砧木生长基质含水量为15%—20%,并对砧木通过输液方式持续补充养分,同时对砧木上萌发的蘖芽进行清理,并在40—50天内,待嫁接接口愈合后,将塑料膜、保鲜膜和绑带进行拆除,然后每隔7—15天,对砧木喷淋浓度为10%—30%的无机肥,并在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15厘米后,对萌发的新芽顶端进行修剪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砧木选择为白榆和榔榆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所述的坡口为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及矩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液为酒精,次氯酸钠,升汞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步中,完成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后,对接口位置处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然后进行保鲜膜包覆,在第五步中,每隔4—15天,对接口位置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直至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15厘米为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属植物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叶榆的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金叶榆植株发育速度,满足盆景等使用需要,往往是通过嫁接方式获得植株直径较大的金叶榆个体,但在实际的嫁接作业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嫁接方式往往均采用的传统嫁接工艺,虽然可满足嫁接作业的需要,但嫁接作业时对水肥管理工作相对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流程,从而造成当前在进行嫁接作业时的劳动强度大,成本相对较高,且嫁接后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同时也导致对嫁接母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不利于金叶榆母体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金叶榆嫁接工艺,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砧木,选择至少一年生,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不小于1厘米的同科植物作为砧木,在嫁接前15—30天,首先对砧木进行追加水肥,增强砧木植株的营养,然后在砧木植株距离地面8—10厘米以上位置剪除,并由保鲜膜对切口进行包覆保护,然后将砧木培养5—10天,并至切口愈合后备用;

第二步,制备接穗,在气温为10℃—25℃时,从金叶榆母株上截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生长1—2年期的枝条作为母体,然后将切口通过保鲜膜进行包覆后,将截取的母体在0℃—5℃,空气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在进行嫁接前1—3小时内,从母体上截取长度为4—6厘米,并具备1—3个芽的枝条段作为接穗,然后在制备好的接穗后表面上切出与接穗轴线呈15°—45°夹角的坡口,且坡口长度为2—3厘米,坡口最薄位置处切屑量为接穗直径的2/3—3/4,在与坡口对应的接穗前表面切出度为0.5—1.5厘米,与接穗轴线呈15°—30°夹角的小切面,然后使用杀菌液对接穗上各切口位置进行浸泡杀菌,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对接穗进行清理后用保鲜膜对接穗接口进行包覆保护;

第三步,制作砧木切口,在进行接穗制备过程中,同时在砧木较光滑一侧位置处,沿与砧木横截面垂直方向切削一条深度为2—4厘米,并与砧木轴线呈15°—45°的切口,其中切口与砧木侧表面最小距离为砧木直径的1/4—1/3,并将切口位于砧木外表面一侧自上而下1/3—1/2长度部分的木质部切出,并对砧木树进行保存;

第四步,嫁接,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接穗从保鲜膜中取出,并根据砧木上切口的面积对接穗的坡口宽度进行修正,然后将接穗通过坡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内,并使接穗的坡口和小切面与砧木切口两侧表面相抵,最后由砧木预留的树皮对接穗进行包覆,然后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再由保鲜膜对砧木及接穗外表面包覆,且保鲜膜包覆至少三层,然后在保鲜膜外表面包覆至少一层厚度为0.1—0.5毫米的塑料膜;

第五步,后续管理,完成第四步操作后,保持砧木生长基质含水量为15%—20%,并对砧木通过输液方式持续补充养分,同时对砧木上萌发的蘖芽进行清理,并在40—50天内,待嫁接接口愈合后,将塑料膜、保鲜膜拆绑带进行拆除,然后每隔7—15天,对砧木喷淋浓度为10%—30%的无机肥,并在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15厘米后,对萌发的新芽顶端进行修剪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步中,砧木选择为白榆和榔榆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步中,所述的坡口为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及矩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杀菌液为酒精,次氯酸钠,升汞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四步中,完成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后,对接口位置处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然后进行保鲜膜包覆,在第五步中,每隔4—15天,对接口位置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直至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15厘米为止。

本发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操作规范性好,可有效的提高嫁接作业的成活率,降低嫁接作业的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嫁接作业对接穗母体的损伤,避免因嫁接作业对母体植被发育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砧木,选择至少一年生,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为3厘米的同科植物作为砧木,在嫁接前30天,首先对砧木进行追加水肥,增强砧木植株的营养,然后在砧木植株距离地面10厘米以上位置剪除,并由保鲜膜对切口进行包覆保护,然后将砧木培养10天,并至切口愈合后备用;

第二步,制备接穗,在气温为25℃时,从金叶榆母株上截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生长2年期的枝条作为母体,然后将切口通过保鲜膜进行包覆后,将截取的母体在5℃,空气湿度为8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在进行嫁接前1小时内,从母体上截取长度为4厘米,并具备1个芽的枝条段作为接穗,然后在制备好的接穗后表面上切出与接穗轴线呈45°夹角的坡口,且坡口长度为3厘米,坡口最薄位置处切屑量为接穗直径的3/4,在与坡口对应的接穗前表面切出长度为1.5厘米,与接穗轴线呈30°夹角的小切面,然后使用杀菌液对接穗上各切口位置进行浸泡杀菌,浸泡时间为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对接穗进行清理后用保鲜膜对接穗接口进行包覆保护;

第三步,制作砧木切口,在进行接穗制备过程中,同时在砧木较光滑一侧位置处,沿与砧木横截面垂直方向切削一条深度为3厘米,并与砧木轴线呈45°的切口,其中切口与砧木侧表面最小距离为砧木直径的1/3,并将切口位于砧木外表面一侧自上而下1/2长度部分的木质部切出,并对砧木树进行保存;

第四步,嫁接,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接穗从保鲜膜中取出,并根据砧木上切口的面积对接穗的坡口宽度进行修正,然后将接穗通过坡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内,并使接穗的坡口和小切面与砧木切口两侧表面相抵,最后由砧木预留的树皮对接穗进行包覆,然后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再由保鲜膜对砧木及接穗外表面包覆,且保鲜膜包覆至少三层,然后在保鲜膜外表面包覆至少一层厚度为0.5毫米的塑料膜;

第五步,后续管理,完成第四步操作后,保持砧木生长基质含水量为20%,并对砧木通过输液方式持续补充养分,同时对砧木上萌发的蘖芽进行清理,并在50天内,待嫁接接口愈合后,将塑料膜、保鲜膜拆除和绑带进行拆除,然后每隔15天,对砧木喷淋浓度为30%的无机肥,并在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5厘米后,对萌发的新芽顶端进行修剪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砧木选择为白榆。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步中,所述的坡口为等腰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杀菌液为酒精。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步中,完成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后,对接口位置处喷淋医用青霉素进行杀菌,然后进行保鲜膜包覆,在第五步中,每隔15天,对接口位置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直至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厘米为止。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金叶榆嫁接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砧木,选择至少一年生,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为4厘米的同科植物作为砧木,在嫁接前15天,首先对砧木进行追加水肥,增强砧木植株的营养,然后在砧木植株距离地面8厘米以上位置剪除,并由保鲜膜对切口进行包覆保护,然后将砧木培养5天,并至切口愈合后备用;

第二步,制备接穗,在气温为15℃时,从金叶榆母株上截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生长1.5年期的枝条作为母体,然后将切口通过保鲜膜进行包覆后,将截取的母体在0℃,空气湿度为8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在进行嫁接前3小时内,从母体上截取长度为厘米,并具备3个芽的枝条段作为接穗,然后在制备好的接穗后表面上切出与接穗轴线呈45°夹角的坡口,且坡口长度为2厘米,坡口最薄位置处切屑量为接穗直径的2/3,在与坡口对应的接穗前表面切出长度为0.5厘米,与接穗轴线呈15°夹角的小切面,然后使用杀菌液对接穗上各切口位置进行浸泡杀菌,浸泡时间为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对接穗进行清理后用保鲜膜对接穗接口进行包覆保护;

第三步,制作砧木切口,在进行接穗制备过程中,同时在砧木较光滑一侧位置处,沿与砧木横截面垂直方向切削一条深度为2厘米,并与砧木轴线呈15°的切口,其中切口与砧木侧表面最小距离为砧木直径的1/4,并将切口位于砧木外表面一侧自上而下1/3长度部分的木质部切出,并对砧木树进行保存;

第四步,嫁接,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接穗从保鲜膜中取出,并根据砧木上切口的面积对接穗的坡口宽度进行修正,然后将接穗通过坡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内,并使接穗的坡口和小切面与砧木切口两侧表面相抵,最后由砧木预留的树皮对接穗进行包覆,然后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再由保鲜膜对砧木及接穗外表面包覆,且保鲜膜包覆至少三层,然后在保鲜膜外表面包覆至少一层厚度为0.5毫米的塑料膜;

第五步,后续管理,完成第四步操作后,保持砧木生长基质含水量为15%,并对砧木通过输液方式持续补充养分,同时对砧木上萌发的蘖芽进行清理,并在40天内,待嫁接接口愈合后,将塑料膜、保鲜膜拆绑带进行拆除,然后每隔7天,对砧木喷淋浓度为10%的无机肥,并在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5厘米后,对萌发的新芽顶端进行修剪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步中,砧木选择为榔榆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步中,所述的坡口为等腰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杀菌液为次氯酸钠。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步中,完成绑带对砧木切口进行紧固定位后,对接口位置处喷淋医用链霉素进行杀菌,然后进行保鲜膜包覆,在第五步中,每隔8天,对接口位置喷淋医用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杀菌,直至接穗萌发新芽长度达到10厘米为止。

本发明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操作规范性好,可有效的提高嫁接作业的成活率,降低嫁接作业的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嫁接作业对接穗母体的损伤,避免因嫁接作业对母体植被发育造成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标签: 金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