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装料、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及采收包装,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控制温度为15-18℃;菇蕾形成期控制温度为14-17℃;伸长期控制温度为13-16℃;成熟期控制温度为12-15℃;本发明所设计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工艺简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1.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混合培养料,并加水搅拌预湿,控制预湿后的混合培养料含水量为65%-67%,PH为7-9;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培养料打包装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内插入塑料棒,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栽培包的开口并塞上菌盖;步骤(3):对步骤(2)中的栽培包进行真空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经冷却工序;其中,真空高压灭菌处理具体为:首先对栽培包灭菌环境抽真空至0.055兆帕,再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00℃并保持30分钟,再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10℃并保持20分钟,最后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20℃并保持3小时20分钟后进行灭菌,灭菌后将灭菌环境真空度降到0兆帕后取出栽培包;所述的冷却工序具体为:先将灭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预先消毒的第一冷却室中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不超过40℃后,移至第二冷却室利用制冷机进行强制制冷,冷却到不超过25℃;步骤(4):采用空气净化流水线将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3)中冷却后的栽培包内,接种时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步骤(5):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的黑暗状态;步骤(6):将步骤(5)中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盖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环,出菇管理17-19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10天在培养室中增加500-1000lx的漫射光;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5-18℃;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4-17℃,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3-16℃;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2-15℃;步骤(7):对步骤(6)中出菇管理后的杏鲍菇进行采收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混合培养料预湿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预湿搅拌操作具体为:采用预湿搅拌机对混合培养料进行搅拌,时间为5分钟,再利用微电脑时间控制器、电磁阀及加压水泵连动,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再搅拌至少15分钟制得混合培养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选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进行打包装袋,控制每包聚丙烯袋内装1200-1300g的混合培养料,控制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在杏鲍菇菌盖平整、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采收周期控制在17-20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房进行彻底清扫、消毒,通风1-2天后再用;包装时,将采下来的杏鲍菇用不锈钢小刀削掉基部附着的培养基,放置于2-5℃的冷库中降温4小时,然后用保鲜袋包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6℃;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3%,控制温度为15℃,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2%,控制温度为14℃;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时增加漫射光,每天光照8-10h。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特别涉及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食用的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大棚季节性生产的主要区别是:一、效率高:从菇房的建造到设备的配置,基本都按高标准设计,采用机械化操作,部分已采用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二、可周年生产:工厂化生产采用人工控制杏鲍菇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使其不受外界季节变化的影响;三、土地利用率大:工厂化生产采用立体式栽培,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利用率;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尽管近年来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环节多,效益欠佳等问题。

虽然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代表着杏鲍菇食用菌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着具有以下特点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进行研发: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适宜杏鲍菇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机械化操作拌料、装袋、接种等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该方法能够使栽培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杏鲍菇生产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混合培养料,并加水搅拌预湿,控制预湿后的混合培养料含水量为65%-67%,PH为7-9;

采用混合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4%-66%时,使得后续接种进来的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浓白,旺盛;培养料酸碱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杏鲍菇菌丝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整个生活史的完成,本发明将混合培养料的PH控制在6-7这样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下,避免因PH过高和过低导致杏鲍菇菌丝生长不良,尤其在较高PH下,杏鲍菇菌丝明显受到抑制的情况;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培养料打包装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内插入塑料棒保证预留的孔不被堵塞,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栽培包的开口并塞上菌盖;

步骤(3):对步骤(2)中的栽培包进行真空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经冷却工序;

其中,真空高压灭菌处理具体为:首先对栽培包灭菌环境抽真空至0.055兆帕,再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00℃并保持30分钟,再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10℃并保持20分钟,最后利用蒸汽将灭菌环境升温至120℃并保持3小时20分钟后进行灭菌,灭菌后将灭菌环境真空度降到0兆帕后取出栽培包;

的冷却工序具体为:先将灭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预先消毒的第一冷却室中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不超过40℃后,移至第二冷却室利用制冷机进行强制制冷,冷却到不超过25℃;

本发明灭菌采用的是抽真空式高压自动化灭菌柜,这种灭菌柜使用非常方便,灭菌效果好,灭菌容量大,每个灭菌柜可以放栽培包一万袋以上,土地面积利用率高,菌包装好后,要及时进行灭菌,因为由于菌包内的营养比较丰富,如果不及时灭菌,菌包内的大量有害微生物时间一长就会大量繁殖,造成菌包内的营养破坏。

步骤(4):采用空气净化流水线将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3)中冷却后的栽培包内,接种时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本发明接种采用的是空气净化流水线接种,这种接种方式较传统接种箱接种,接种速度快,效率高,染菌机率低等优点;

步骤(5):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为黑暗状态,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

杏鲍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菌丝在6-32℃范围内均能生长,4℃以下和36℃以上停止生长,适温20-28℃,本发明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4℃,菌丝生长速度显著加快;

步骤(6):将步骤(5)中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盖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环,出菇管理17-19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10天在培养室中增加500-1000lx的漫射光;

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5-18℃;

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4-17℃,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

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3-16℃;

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95%,控制温度为12-15℃;

杏鲍菇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后期适当增加500-1000lx的漫射光,有利于子实体发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的菌类,在杏鲍菇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要有一个降温的刺激过程,本发明出菇室的温度控制能满足杏鲍菇菌丝从营养阶段转入生殖阶段“需要有温差刺激过程”的先决条件;

众所周知,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

本发明中所设计的温控式出菇技术,分别在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控制不同的温度环境,首先,防止杏鲍菇在生长过程中生长速度过快,培养料中的营养无法及时向菇帽方向输送,从而大大降低了杏鲍菇的质量,避免了畸形菇、病害、死菇、烂菇的情况发生;: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的温度逐渐下降,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不断刺激杏鲍菇菌丝体,促进杏鲍菇菌丝体的扭结,营养基础大大巩固,产出质量大大提高。

步骤(7):对步骤(6)中出菇管理后的杏鲍菇进行采收包装。

前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步骤(1)中混合培养料预湿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预湿搅拌操作具体为:

采用预湿搅拌机对混合培养料进行搅拌,时间为5分钟,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再搅拌至少15分钟制得混合培养料;

本发明中的混合培养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中,杨树锯木屑、杂木树皮、玉米芯、甘蔗渣、豆粕、碳酸钙、石灰作为碳源,麸皮和玉米粉作为氮源,因经人工驯化培育后的杏鲍菇菌株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比较强的食用菌,它需要较高的氮源,含氮量越高,菌丝密度高,产量、品质越好,但会推迟出菇,本发明将氮源量控制在30%内在一个适宜量,利于杏鲍菇的迅猛生长;

本发明中的杂木树皮与杨树锯木屑:营养价值高,吸水性能好,由于杏鲍菇生长过程中主要靠水份将营养向上输送,特别是在水份不沉积的情况下,比现有的混合培养料相比具有优异的持水性,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的比例能够有效提高杏鲍菇的产量25%-30%;

同时,由于杂木树皮与杨树锯木屑的吸水性能优异,在制作混合培养料的时候,相同质量的培养菌包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混合培养料中干料的用量,有效降低了成本,生产成本相比现有技术降低了8-12%。

本发明中采用预湿搅拌机对培养料进行搅拌使培养料各组分搅拌更均匀,同时利用微电脑时间控制器、电磁阀及加压水泵连动,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使每次培养料的湿度都能达到基本一致,达到所要求的湿度;采用这种机械化的拌料相对于传统的用水池侵泡原料而言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

前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中,步骤(2)中选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通过冲压式装袋机进行打包装袋,控制每包聚丙烯袋内装1200-1300g的混合培养料,控制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本发明中采用聚丙烯袋打包培养料,聚丙烯袋耐热、耐腐蚀,能蒸汽消毒且轻质透明,更好的观察杏鲍菇的栽培过程,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进行连续性机械打包,自动化的打包,效率高也保证了栽培包质量的一致性;

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控制在不超过2小时,因为在干燥状态下,附着在原料颗粒表面的微生物呈休眠状态,一旦吸水,细菌马上大幅度呈几何级数增值,代谢过程不断释放能量,又促使培养料温度升高,导致细菌更大量增值,造成培养料的酸败,搅拌一结束马上就要装袋,在短时间内打包结束。

前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步骤(6)中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6℃;

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3%,控制温度为15℃,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

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2%,控制温度为14℃;

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3℃。

前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中,步骤(6)中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时增加漫射光,每天光照8-10h。

本发明中在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防止打开栽培包口后料面失水,原基难以形成;在菇蕾形成期进行人工疏蕾,控制菇蕾数量,使得营养供应分散,商品杏鲍菇的比例减少,提高了商品杏鲍菇的质量;在菇蕾形成期和成熟期均维持二氧化碳一定的浓度,促进杏鲍菇的声场速度且使菇柄上下粗细均匀,能够获得比例高,品质优良的商品杏鲍菇,此外,在成熟期的二氧化碳维持在0.4-0.6%,杏鲍菇体会逐渐伸长,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7%就会出现无帽菇,失去商品价值。

前述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中,步骤(7)中在杏鲍菇菌盖平整、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采用时套上一次性手套,以减少菇体上的指纹印,影响商品外观,工厂化杏鲍菇仅采收一茬,采收量为整个培养料总产量的80-95%,采收周期控制在17-20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房进行彻底清扫、消毒,通风1-2天后再用;包装时,将采下来的杏鲍菇用不锈钢小刀削掉基部附着的培养基,放置于2-5℃的冷库中降温4小时,然后用保鲜袋包装;

本发明采收时杏鲍菇菌盖平整、孢子尚未弹射时是采收的最佳时期,工厂化杏鲍菇仅采收一茬,以提高工厂化生产的周转,因第二茬质量、产量没有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先进设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机械化操作拌料、装袋、接种等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杏鲍菇生产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使得杏鲍菇质量稳定,产品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该生产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中每袋中单株杏鲍菇的采收量能达到450g-500g其生物学效率达到了95-98%,大大提高了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混合培养料,并加水搅拌预湿,控制预湿后的混合培养料含水量为65%,PH为7;混合培养料预湿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预湿搅拌操作具体为:

采用预湿搅拌机对混合培养料进行搅拌,时间为5分钟,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再搅拌至少15分钟制得混合培养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培养料打包装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内插入塑料棒保证预留的孔不被堵塞,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栽培包的开口并塞上菌盖;步骤(2)中选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通过冲压式装袋机进行打包装袋,控制每包聚丙烯袋内装1200-1300g的混合培养料,控制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步骤(3):对步骤(2)中的栽培包进行真空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经冷却工序;

步骤(4):采用空气净化流水线将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3)中冷却后的栽培包内,接种时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骤(5):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为黑暗状态,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

步骤(6):将步骤(5)中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盖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环,出菇管理17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天在培养室中增加650lx的漫射光,每天光照8h;

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8℃;

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7℃,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3个菇蕾;

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6℃;

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5℃;

步骤(7):对步骤(6)中出菇管理后的杏鲍菇进行采收包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混合培养料,并加水搅拌预湿,控制预湿后的混合培养料含水量为67%,PH为9;混合培养料预湿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预湿搅拌操作具体为:

采用预湿搅拌机对混合培养料进行搅拌,时间为5分钟,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再搅拌至少15分钟制得混合培养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培养料打包装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内插入塑料棒保证预留的孔不被堵塞,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栽培包的开口并塞上菌盖;步骤(2)中选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通过冲压式装袋机进行打包装袋,控制每包聚丙烯袋内装1200-1300g的混合培养料,控制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步骤(3):对步骤(2)中的栽培包进行真空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经冷却工序;

步骤(4):采用空气净化流水线将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3)中冷却后的栽培包内,接种时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骤(5):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为黑暗状态,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

步骤(6):将步骤(5)中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盖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环,出菇管理19天,在出菇管理的前10天在培养室中增加750lx的漫射光,每天光照10h;

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6℃;

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3%,控制温度为15℃,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

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2%,控制温度为14℃;

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3℃;

步骤(7):对步骤(6)中出菇管理后的杏鲍菇进行采收包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混合培养料,并加水搅拌预湿,控制预湿后的混合培养料含水量为66%,PH为8;混合培养料预湿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杨树锯木屑7%,杂木树皮8%,玉米芯36%,甘蔗渣15%,麸皮20%,玉米粉5%,豆粕5%,碳酸钙2%,石灰2%,其预湿搅拌操作具体为:

采用预湿搅拌机对混合培养料进行搅拌,时间为5分钟,根据需要控制加水量,再搅拌至少15分钟制得混合培养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培养料打包装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内插入塑料棒保证预留的孔不被堵塞,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栽培包的开口并塞上菌盖;步骤(2)中选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通过冲压式装袋机进行打包装袋,控制每包聚丙烯袋内装1200-1300g的混合培养料,控制步骤(1)中预湿搅拌结束至打包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步骤(3):对步骤(2)中的栽培包进行真空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经冷却工序;

步骤(4):采用空气净化流水线将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3)中冷却后的栽培包内,接种时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骤(5):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为黑暗状态,杏鲍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

步骤(6):将步骤(5)中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盖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环,出菇管理18天,在出菇管理的前10天在培养室中增加800lx的漫射光,每天光照9h;

栽培包在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其中,促进原基形成期采用地面加水的方式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5%,控制温度为16℃;

菇蕾形成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在0.3-0.5%,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3%,控制温度为15℃,并进行人工疏蕾,用刀将劣质菇切掉,每袋栽培包留1-3个菇蕾;

伸长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2%,控制温度为14℃;

成熟期维持出菇室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4-0.6%,维持出菇室湿度在90%,控制温度为13℃;

步骤(7):对步骤(6)中出菇管理后的杏鲍菇进行采收包装。

在实施例1-3中,在将混合培养料中的组分进行搅拌时采用8立方预湿搅拌机2台。

使用本发明中的工厂化栽培方法使得栽培出的杏鲍菇质量稳定,产品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该工厂化栽培方法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先进设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机械化操作拌料、装袋、接种等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杏鲍菇生产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学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标签: 工厂化方法技术杏鲍菇式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