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它属于液体调味品生产领域。本发明仅90天即可酿造出质量稳定的色、香、味、体俱佳的酱油,可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酱油的需要。方法如下:一、将非转基因脱脂大豆经筛选后蒸煮;二、选取颗粒饱满的小麦,焙炒后破碎;三、将脱脂大豆和小麦混合;四、制曲,获得成曲;五、成曲与食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发酵醪;六、发酵醪依次进行初期发酵、增香发酵及后期发酵;七、然后依次经压榨、调配和灭菌处理,得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采用本生产方法生产酱油不但质量好,而且原料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生成率高,缩短了发酵时间,保温发酵能源消耗降低,发酵设备的周转加快,设备利用率提高近一倍。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将脱脂大豆经筛选后蒸煮;步骤二、选取颗粒饱满的小麦,焙炒后破碎;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脱脂大豆和步骤二处理后的小麦按(1.5~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步骤四、向混合料内加入种曲,混合均匀后进行制曲,获得成曲;步骤五、将成曲置于发酵罐中,按成曲与食盐水的体积比为1:(2.5~3)配比加入食盐水制醪,混合均匀后得到发酵醪,所述食盐水中盐的含量为21g/100mL;步骤六、发酵醪进行发酵,先在40~45℃条件下进行初期发酵,初期发酵周期15天,然后调节温度为28~30℃,添加酒精酵母和球拟酵母进行增香发酵,增香发酵周期为20天,当酱醪中酒精体积含量>1.5%时,转入后期发酵,后期发酵温度为15~24℃,后期发酵周期为25天,发酵过程中每天充气一次;步骤六、然后依次经压榨、调配和灭菌处理,得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的脱脂大豆为非转基因脱脂大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不低于1200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的制曲温度为28~35℃,制曲时间为40~4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所述的制醪温度为4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所述酒精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1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所述球拟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调味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的生产工艺主要为二种,即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速酿发酵工艺,发酵温度40—48℃,时间15—20天,该工艺由于主要完成了蛋白质和淀粉质的水解,而缺少酱油的生香过程,所以酱油的感官指标较差,表现为酱油颜色深暗,口感发苦,没有醇香及酯香气,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表现为体态澄清,酱香、酯香浓郁,色泽红棕鲜亮,整体风味优良,但发酵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发酵时间多在4—6个月,特别是北方城市保温发酵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能达到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速酿的优点,又兼有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品质,达到降低能耗,提高设备周围率,而提供了先高温后低温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方法。应用本发明方法,仅90天即可酿造出质量稳定的色、香、味、体俱佳的酱油,可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酱油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非转基因脱脂大豆经筛选后蒸煮;
步骤二、选取颗粒饱满的小麦,焙炒后破碎;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脱脂大豆和步骤二处理后的小麦按(1.5~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向混合料内加入种曲,混合均匀后进行制曲,获得成曲;
步骤五、将成曲置于发酵罐中,按成曲与食盐水的体积比为1:(2.0~2.5)配比加入食盐水制醪,混合均匀后得到发酵醪,所述食盐水中盐的含量为21g/100mL;
步骤六、发酵醪进行发酵,先在40~45℃条件下进行初期发酵,初期发酵周期15天,然后调节温度为28~30℃,添加酒精酵母和球拟酵母进行增香发酵,增香发酵时间为20天,当酱醪中酒精体积含量>1.5%时,转入后期发酵,后期发酵温度为15~24℃,后期发酵周期为25天,发酵过程中每天充气一次;
步骤七、然后依次经压榨、调配和灭菌处理,得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上述方案中,步骤四所述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不低于1200单位。
步骤四所述的制曲温度为28~35℃,制曲时间为40~42小时。
步骤五所述的制醪温度为40~45℃。
步骤六所述酒精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10%~15%。
步骤六所述球拟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2%~3%。
本发明的方法中,脱脂大豆的筛选和蒸煮,小麦的焙炒和破碎,制曲、灭菌、发酵设备要求如下:
1.脱脂大豆的筛选与蒸煮:
a.非转基因脱脂大豆呈片状、颗粒均匀
b.先将脱脂大豆加入70~75℃的热水混拌,均匀后浸润30分钟,加水量以蒸熟后熟料含水49%~51%为准
c.蒸料汽压1.5~2.0MPa
蒸料温度120~125℃
保压时间5~10min
2.小麦焙炒与破碎:
a.小麦焙炒温度170℃,焙炒后冷却
b.破碎粒度为2~3mm
c.质量要求:淡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水份10%
3.制曲
a.曲料疏松平整厚度一致,厚度25~30cm
b.品温控制在28~33℃最高不得超过35℃
c.制曲过程要经两次翻曲
d.成曲质量要求:曲料疏松、柔软有可弹性,呈淡黄绿色或嫩黄绿色,具有成曲特有的香气、无异味
4.酱油加热灭菌温度85℃
5.为了清洁生产及保温发酵,发酵设备采用密闭发酵容器。
本发明工艺所生产的酱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感官指标:
色泽:红褐色或红棕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香气:有深郁的酱香及酯香气,无其它不良气味。
滋味:味鲜美、醇厚、鲜甜咸适口。
体态:澄清、无沉淀。
理化指标:
全氮>1.30g/100ml 氨基酸态氮>0.70g/100ml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3.00g/100ml 乙醇>1.5%(v/v)
菌落总数≤4×103(cfu/ml) 大肠菌群≤30(MPN/100ml)
本发明把发酵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高温发酵阶段以分解为主,在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作用下,蛋白质与淀粉质快速分解,生成氨基酸、肽、糖分等形成酱油的基本成份。中期发酵阶段采用适合酵母菌发酵的温度,让添加的酒精酵母与球拟酵母快速发酵,生成酱油的醇香与酯香。后期发酵阶段是酱油的后熟阶段,一部分酵母自溶,生成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肽、糖分、B族维生素等进一步形成酱油中的微量有机成份,可使产品风味绵长醇厚。
采用本生产方法生产酱油不但质量好,而且原料的利用率和氨基酸生成率高,缩短了发酵时间,保温发酵能源消耗降低,发酵设备的周转加快,设备利用率提高近1倍。
本发明的先高温后低温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在三个月内,即可酿造出质量稳定的色、香、味、体俱佳的酱油,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中发酵时间属较短的,是非常实用的高档酱油生产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非转基因脱脂大豆经筛选后蒸煮;
步骤二、选取颗粒饱满的小麦,焙炒后破碎;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脱脂大豆和步骤二处理后的小麦按1.5: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向混合料内加入种曲,混合均匀后进行28~35℃制曲40小时,获得成曲,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不低于1200单位;
步骤五、将成曲置于发酵罐中,按成曲与食盐水的体积比为1:2.5配比加入食盐水在40℃条件下制醪,混拌均匀后得到发酵醪,所述食盐水中盐的含量为21g/100mL;
步骤六、发酵醪进行发酵,先在40℃条件下进行初期发酵,初期发酵周期15天,然后调节温度为28℃,添加酒精酵母和球拟酵母进行增香发酵,酒精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10%,球拟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2%,增香发酵时间为20天,当酱醪中酒精体积含量>1.5%时,转入后期发酵,后期发酵温度为15℃,后期发酵周期为25天,发酵过程中每天充气一次;
步骤七、然后依次经压榨、调配和灭菌处理,得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上述方法中,脱脂大豆的筛选和蒸煮,小麦的焙炒和破碎,制曲、灭菌及发酵设备要求如下:
1.脱脂大豆的筛选与蒸煮:
a.非转基因脱脂大豆呈片状、颗粒均匀
b.小麦焙炒温度170℃,焙炒冷却后破碎,
b.先将脱脂大豆加入70~75℃的热水混拌均匀后浸润30分钟,加水量以蒸熟后熟料含水49%~51%为准
c.蒸料汽压1.5~2.0MPa
蒸料温度120~125℃
保压时间5~10min
2.小麦焙炒与破碎:
d.小麦焙炒温度170℃,焙炒后冷却
e.破碎粒度为2~3mm
f.质量要求:淡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水份10%
3.制曲
a.曲料疏松平整厚度一致,厚度25~30cm
b.品温控制在28~33℃最高不得超过35℃
c.制曲过程要经两次翻曲
d.成曲质量要求:曲料疏松、柔软有可弹性,呈淡黄绿色或嫩黄绿色,具有成曲特有的香气、无异味
4.酱油加热灭菌温度85℃
5.为了清洁生产及保温发酵,发酵设备采用密闭发酵容器。
本实施方式方法所生产的酱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感官指标:
色泽:红褐色或红棕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香气:有深郁的酱香及酯香气,无其它不良气味。
滋味:味鲜美、醇厚、鲜甜咸适口。
体态:澄清、无沉淀。
理化指标:
全氮>1.30g/100ml 氨基酸态氮>0.70g/100ml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3.00g/100ml 乙醇>1.5%(v/v)
菌落总数≤4×103(cfu/ml) 大肠菌群≤30(MPN/100ml)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非转基因脱脂大豆经筛选后蒸煮;
步骤二、选取颗粒饱满的小麦,焙炒后破碎;
步骤三、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脱脂大豆和步骤二处理后的小麦按1:1的质 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向混合料内加入种曲,混合均匀后进行28~33℃制曲42小时,获得成曲,成曲中性蛋白酶活力不低于1200单位;
步骤五、将成曲置于发酵罐中,按成曲与食盐水的体积比为1:2配比加入食盐水在45℃条件下制醪,混合均匀得到发酵醪,所述食盐水中盐的含量为21g/100mL;
步骤六、发酵醪进行发酵,先在45℃条件下进行初期发酵,初期发酵周期15天,然后调节温度为30℃,添加酒精酵母和球拟酵母进行增香发酵,酒精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15%,球拟酵母用量是发酵醪质量的3%,增香发酵时间为20天,当酱醪中酒精体积含量>1.5%时,转入后期发酵,后期发酵温度为24℃,后期发酵周期为25天,发酵过程中每天充气一次;
步骤六、然后依次经压榨、调配和灭菌处理,得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上述方法中,脱脂大豆的筛选和蒸煮,小麦的焙炒和破碎,制曲、灭菌及发酵设备要求如下:
1.脱脂大豆的筛选与蒸煮:
a.非转基因脱脂大豆呈片状、颗粒均匀
b.小麦焙炒温度170℃,焙炒冷却后破碎,
b.先将脱脂大豆加入70~75℃的热水混拌均匀后浸润30分钟,加水量以蒸熟后熟料含水49%~51%为准
c.蒸料汽压1.5~2.0MPa
蒸料温度120-125℃
保压时间5~10min
2.小麦焙炒与破碎:
g.小麦焙炒温度170℃,焙炒后冷却
h.破碎粒度为2~3mm
i.质量要求:淡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水份10%
3.制曲
a.曲料疏松平整厚度一致,厚度25~30cm
b.品温控制在28~33℃最高不得超过35℃
c.制曲过程要经两次翻曲
d.成曲质量要求:曲料疏松、柔软有可弹性,呈淡黄绿色或嫩黄绿色,具有成曲特有的香气、无异味
4.酱油加热灭菌温度85℃
5.为了清洁生产及保温发酵,发酵设备采用密闭发酵容器。
本实施方式方法所生产的酱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感官指标:
色泽:红褐色或红棕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香气:有深郁的酱香及酯香气,无其它不良气味。
滋味:味鲜美、醇厚、鲜甜咸适口。
体态:澄清、无沉淀。
理化指标:
全氮>1.30g/100ml 氨基酸态氮>0.70g/100ml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3.00g/100ml 乙醇>1.5%(v/v)
菌落总数≤4×103(cfu/ml) 大肠菌群≤30(MPN/100ml)。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9170816a51201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