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饲料的投喂:对泥鳅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是其体重的2%,每隔5‑7天称量池塘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投喂量,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水质管理:定期测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放苗前后对水泥养殖池进行消毒,该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克服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问题。
1.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的选择,选取呈上大下小的结构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的底部设置用于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置连通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饲料的投喂:每天采用重量为泥鳅体重的2%的饲料对其进行投喂,在投喂过程中,每隔5-7天称量养殖池中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称量结果调整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养殖池中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水质管理:定期测量养殖池中水质的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水中氨氮浓度应低于0.02mg/L,pH在7-8.5之间,溶氧量大于4mg/L;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养殖池中的水温、水质调整投喂量,放苗前后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为上端直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2.8m,水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深0.4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坑的底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集污管道相连,这个方形出口内嵌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个25cm×25cm的不锈钢多孔翻板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污坑的底端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渠底部相连接,利用水压强及虹吸原理排净所述养殖池中的饲料残饵及粪便,同时排水渠底部的排水管道出口上装有小孔网罩,用于回收从排水管跑出的泥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总长100-200m,截面为梯形,梯形上端宽5.5m,下端宽2m,深3.2m,所述排水渠的底部和两侧渠壁均为水泥构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与污水处理池连通,养殖池至污水处理池之间设置排水沟,该排水沟底部高度逐渐降低,降低坡度为1-1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为15-35℃时,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或,所述水温高于35℃时,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减少;或,所述水温低于15℃时,投喂次数随水温降低而减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管理过程中,每3天测量一次水质的变化,掌握水质是否超标,定期用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调理养殖池的水体,并使养殖池的日换水量在10-2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亩放养量为20-25万尾,规格为每公斤300尾,饲料投喂以沉性颗粒料为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苗前,用2PPM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清理所述养殖池;放苗后,每隔10-15天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交替使用,对养殖池进行一次消毒杀菌,用量根据水温、水质的变化进行增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价格较好, 人工养殖利润高,见效快,养殖前景看好。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500万~ 2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养殖 模式主要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目前制约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 速度慢,年生长速度很难达到3倍以上;饲料利用率极低,饵料系数一般在4.0~ 6.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0,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自然环境中,泥鳅栖息于泥土,借以防御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低温以及 躲避敌害。泥土为泥鳅提供了稳定和黑暗的环境以及泥鳅所需要的一些活饵如 水丝蚓、摇蚊幼虫等。因此,野生泥鳅离不开泥土。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泥鳅养殖密度高,一般每667m2在500kg以上,这样泥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 很多副作用:1)由于成本因素和泥鳅的摄食特性,目前泥鳅饲料主要以沉性 饲料为主,饲料沉到水底后容易被污泥污染,影响泥鳅摄食,饲料浪费严重; 2)大量剩余的饲料和泥鳅排泄物使养殖水体极易富营养化,下层水体贫氧, 表层水体中硫化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升高,残留药物积累,有害微生物和噬污 生物占优势,养殖水域生态失衡,影响了泥鳅的摄食和生长。并且这种泥土带 来的水质恶化无法通过换水、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措施得到根本性的改 善,除非清除泥土;3)各类病害频繁发生,泥鳅死亡率增高,特别在养殖中 后期尤为严重;4)由于养殖泥鳅长期栖息于腐败物污染的泥土中,土腥味比 较重;5)泥鳅在低温季节入泥越冬,捕捞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泥鳅无土养殖是未来泥鳅养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泥鳅无土养 殖在生产中推广比较少,同时泥鳅的无土养殖技术亟待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可以克服目 前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存在的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泥鳅无土 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所述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 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 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
饲料的投喂:对泥鳅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是其体重的2%,每隔5-7天称量池 塘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投喂量,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 数;
水质管理:定期测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 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
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 放苗前后对水泥养殖池进行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池为上端直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 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2.8m,水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 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深0.4m。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坑的底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排 污管道相连,这个方形出口内嵌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 个25cm×25cm的不锈钢多孔翻板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 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绳。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坑的底端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水渠底部相连接,利用水 压强及虹吸原理排净所述养殖池中的饲料残饵及粪便,同时排水渠底部的排污 管道出口上装有小孔网罩,用于回收从排污管跑出的泥鳅。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渠总长100-200m,截面为梯形,梯形上端宽5.5m, 下端宽2m,深3.2m,所述排水渠的底部和两侧渠壁均为水泥构建。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与污水处理池连通,养殖池至污水处理池之间的排 水沟底部高度逐渐降低,降低坡度为1-10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温在15-35℃之间,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所述 水温高于35℃时,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减少,所述水温低于15℃,投喂次 数随水温降低而减少。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管理定期3天测量水质的变化,掌握水质是否超标, 定期用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理高位进水池的水体,并使养殖池的 日换水量在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的亩放养量20-25万尾,规格为每公斤300尾,饲 料投喂以沉性颗粒料为主。
进一步的:放苗前,用2PPM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清理所述养殖池;放 苗后,每隔10-15天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交替使用,进行一次消毒杀菌,用 量视水温、水质情况酌情增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无土养殖泥鳅克服泥鳅池塘围网有土养殖和目前无土养殖存在的弊 端,养殖的泥鳅鱼口味更好,没有了泥土的味道。
2、该无土养殖泥鳅,其水质好,摄食量大,不易发病,高产稳产,可以 达到15Kg/m3,产量是普通土池的3到4倍。
3、该无土养殖泥鳅水环境优良,泥鳅摄食好,生长速度快,所以饲料系 数低,比普通土池泥鳅可以降低30%。
4、本发明提供的无土泥鳅养殖方法克服了目前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存在 的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
5、泥鳅无土养殖的残饵粪便排除池塘后,采取集中收集,然后晾干消毒, 制成了有机肥,这样既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尾水对环境的污染, 真正起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所述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 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 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泥鳅养殖池塘为水泥池结构。水泥池为上端直 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2.8m,水 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深 0.4m,一般泥鳅的粪便和残饵会集中在集污坑中。集污坑底的排污管道直通到 排水渠,集污坑的底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排污管道相连, 这个方形出口内嵌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个25cm×25cm的 不锈钢翻板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 绳,拉其中一根绳可以打开翻板,拉另外一根绳可以关上翻板,打开翻板由于 水压强和虹吸原理可以将集污坑中的残饵粪便排入排水渠中,同时排水渠底部 的排污管道出口上装有小孔网罩,用于回收从排污管跑出的泥鳅。
排水沟连接泥鳅养殖池和污水处理池。排水沟总长100-200m,截面为梯形, 底部和两侧沟壁均为水泥构建。排水沟距离污水处理池最远端的梯形截面上端 宽5.5m,深3.2m,底部宽2-3m,养殖池至污水处理池之间的排水沟底部高度逐 渐降低,降低坡度为1-10度。泥鳅养殖废水由排水沟远端进入排水沟,在流向 污水处理池的过程中,由于排水池具有一定长度,同时排水沟底部逐渐降低, 水流速变缓,泥鳅粪便等养殖废弃物逐渐沉降到排水沟底,可定期清理,其可 作为优良生物肥料。经过排水沟沉降污物后的水流入污水处理池,用生物曝气 法处理。排水沟和泥鳅养殖池及污水处理池间均有闸门控制。
饲料的投喂:对泥鳅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是其体重的2%,每隔5-7天称量 池塘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投喂量,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 次数;水温在15-35℃之间,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所述水温高于35℃ 时,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减少,所述水温低于15℃,投喂次数随水温降低而 减少。在本实施例中,对水温变化的调整有如下几点:
1、水温一般在16-17℃左右,一般投喂2-3餐;
2、进入5月温度上升,水温一般不低于20℃,投喂次数也增至4-5次;
3、到5月下旬水温一般达到25℃以上,这个季节是泥鳅摄食的最适中温 度,一般投喂6-7餐;
4、进入7月中旬,则到了高温季节,水温有时则会达到35℃以上,这个 季节则需适当减料,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一般投喂5餐;
5、到了8月上旬到9月上旬,气温回落,投喂正常,恢复至6-7餐;
6、进入秋季,温度下降,投喂次数开始慢慢减少,到10月底11月初,基 本停食。
水质管理:定期测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 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本实施例中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对水质的管理有以下 几点:
1、定期3天测量水质的变化,掌握水质是否超标;
2、定期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理高位进水池的水体,每个 养殖水源来自高位进水池,池塘日换水量10-20cm。
3、每天排污,上午下午各一次,无土养殖密度高泥鳅摄食量大,产生大 量代谢物,泥鳅鱼活动量大,能把水产脏物排泄物搅动而聚于池塘中间锅底部, 利用水压强与虹吸的原理能排净这些饲料残饵及粪便,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氨 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使泥鳅鱼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活生长。
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 放苗前后对水泥养殖池进行消毒。泥鳅鱼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鱼,其适应性强, 成活率高,疾病少,但是无土养殖追求的是高产高效益,养殖密度特别高,所 以做好病害的预防是无土高密度养殖的关键。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病害的防治有如下几点:
1、亩放养量20-25万尾(一亩地水体在650立方米),规格每公斤300尾;
2、饲料投喂以沉性颗粒料为主,膨化浮性料为辅,视水温、水质情况酌 情投喂;
3、放苗前清理池塘,用2PPM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4、放苗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消毒杀菌,一般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 碘交替使用,用量视水温、水质情况酌情增减;
5、春季5月上旬,因为泥鳅刚刚开始摄食,且在不断增加食量,这个时 候要预防泥鳅肠道疾病的发生。肠道疾病5-9月都会发生,所以每月要投喂3-5 天的药饵,一般用复方中草药直接加工饲料进行投喂;
6、6月份以后要预防细菌疾病的发生,要加强水质的管理,定期消毒,特 别注意饵料投喂量不要过大,减少投喂时间,防治过剩饵料败坏水质;
7、进入中秋,气温变化,用保肝护胆、清热解毒等保健药物加工饲料投 喂,以预防肠道胀气、肝胆疾病的发生。
实验分组:实验组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养殖泥鳅,对照组利用传统的方法 养殖泥鳅。二组泥鳅由同一人饲养管理。
养殖效果见表1。
表1是泥鳅养殖效果比对表
处理组别 本发明 传统方法 养殖总数 20万亩 20万亩 试验时间/天 30天 30天 成活率/% 93 87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泥鳅的发病率下降,成活率高,养殖的整个过程无污 染,提高了免疫能力,降低了疾病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比 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数倍,克服了目前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存在的喂食过量、 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科学的投喂方式,符合泥鳅的生 长规律;采用的养殖池能够利用虹吸效果,清理集污坑,并集中处理污水粪便, 晾干加工,制成了有机肥,不仅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真正起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本发明根据泥鳅的生长规律进行水质的 管理与疾病防治管理,不仅能够保证泥鳅的口感口味,同时能够增加泥鳅的产 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 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 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 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1868183a53183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