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栽培基质的制备、栽培种培养、栽培场地的选择及搭设大棚、移入大棚、出菇和栽培管理,本发明方法无污染、无杂质,含量充分,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桑黄子实体的有效成份,适合大规模栽培。喷施含有多种中草药的中药液,使得桑黄除了具有其本身的功能外,还具有抗菌、补血活血、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通过对人工培育的桑黄进行检测,药效成份均能达到野生桑黄的水平,外观比野生桑黄更为整齐,完成可以替代野生桑黄用作肿瘤病人服用的中药材。作为一种无毒的调节免疫功能的天然药材。
1.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栽培基质的制备: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混合而成:柞木屑40份、碳化麦壳18份、红薯粉25份、废弃食用菌菌棒10份、酵母渣6份、大蒜秸秆6份、煅烧矿石粉5份、微量元素1.5份、活性炭10份、蚯蚓粪11份、保水剂3份、糖渣7份、醋酸钙4.5份、贝壳粉4.5份,将栽培基质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并灭菌;(2)栽培种培养:将桑黄栽培种接种到聚乙烯袋种,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温度20℃-38℃,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七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3)栽培场地的选择及搭设大棚:选用无污染,树阴处、水源充分的地带作为栽培场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并在土中撒些生石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栽培场地搭设大棚,在大棚四周用4×4角钢离地面30cm处固定,纵向用铁线,横用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形成铁网,再在铁网上铺一层遮阳网一层,四周捆紧固定,在网上布置喷淋系统,棚架上从外到内依次覆盖保温塑料膜、遮阳网,棚外设有遮阳作物和排水沟,棚内采用温湿监控系统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4)移入大棚:当菌丝发满2/3时,移入大棚中,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菌丝长满后,用刀片把两端分割成直径1-3厘米的圆口,以利于出菇;(5)出菇和栽培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喷施中药液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a、温度管理:桑黄出菇温度在25~30℃,子实体最佳生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昼夜温差的变温处理刺激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b、湿度管理: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控制为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c、光照: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左右;d、通气: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早晚各1次;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并在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e、每3天进行一次中药液渗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混合而成:柞木屑40份、碳化麦壳18份、红薯粉25份、废弃食用菌菌棒10份、酵母渣6份、大蒜秸秆6份、煅烧矿石粉5份、微量元素1.5份、活性炭10份、蚯蚓粪11份、保水剂3份、糖渣7份、醋酸钙4.5份、贝壳粉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柞木屑、碳化麦壳、红薯粉、废弃食用菌菌棒、酵母渣暴晒6-10小时,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然后分别粉碎成粒径为3-5mm的颗粒,待用;(2)将步骤1的原料颗粒和大蒜秸秆、蚯蚓粪、糖渣、贝壳粉混匀,然后缓慢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达到45-50%;(3)将混合物料堆成条形堆,让其自然发酵,当料堆温度达到60℃,进行翻堆,温度上升期2天翻堆一次,进入降温期后每间隔3天翻堆一次,终止发酵时,腐熟物的最终含水量达到60-65%;(4)将配方量将煅烧矿石粉、微量元素、活性炭、醋酸钙混匀,加入步骤3的腐熟料中,并加入保水剂搅拌,混匀,于105-121℃下灭菌,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栽培种送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前15天必须控制在20℃-40℃,湿度40%-70%之间,给予15-20%的散射光,在开放换气扇的基础上,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中药液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3-5份、连翘3-5份、黄芩1-3份、马尾连1-2份、紫花地丁2-4份、蒲公英2-4份、当归2-5份、枸杞2-4份、花旗参1-3份、百合2-5份、山药2-4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用水洗净,沥干;2)、将洗净后的原料采用超微粉碎,加入10-15倍的水,超声浸泡2-3小时,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煎煮90-120分钟,过滤,将滤液用容器保存待用;3)、将步骤2中的滤渣再次加入5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加热提取50分钟,过滤,得滤液;4)、合并两次滤液,8000-10000r/min的管式离心机离心5-10分钟,取上清液,冷却即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桑黄是大自然中稀有的药用真菌,在唐朝的《药性论》就有记载。《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桑黄可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中药大辞典》叙述其可治疗内科多种疾病,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宣肠气、止血、排毒和胃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黄除了有传统中医理论上的药理作用以外,还具有抗癌、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抗纤维化、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保护、调解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肝硬化等功效。
由于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自然界的复杂性及其环境条件的制约,桑黄在自然生长中非常稀少,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和探索,寻求一种最佳的人工培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
(1)栽培基质的制备: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混合而成:柞木屑30-50份、碳化麦壳15-20份、红薯粉20-30份、废弃食用菌菌棒7-12份、酵母渣5-8份、大蒜秸秆4-8份、煅烧矿石粉3-7份、微量元素1-2份、活性炭8-12份、蚯蚓粪9-13份、保水剂3-5份、糖渣5-8份、醋酸钙3-6份、贝壳粉3-6份,将栽培基质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并灭菌;
(2)栽培种培养:将桑黄栽培种接种到聚乙烯袋种,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温度20℃-38℃,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七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
(3)栽培场地的选择及搭设大棚:选用无污染,树阴处、水源充分的地带作为栽培场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并在土中撒些生石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栽培场地搭设大棚,在大棚四周用4×4角钢离地面30cm处固定,纵向用铁线,横用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形成铁网,再在铁网上铺一层遮阳网一层,四周捆紧固定,在网上布置喷淋系统,棚架上从外到内依次覆盖保温塑料膜、遮阳网,棚外设有遮阳作物和排水沟,棚内采用温湿监控系统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
(4)移入大棚:当菌丝发满2/3时,移入大棚中,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菌丝长满后,用刀片把两端分割成直径1-3厘米的圆口,以利于出菇;
(5)出菇和栽培管理: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喷施中药液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a、温度管理:桑黄出菇温度在25~30℃,子实体最佳生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昼夜温差的变温处理刺激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b、湿度管理: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控制为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
c、光照: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左右;
d、通气: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早晚各1次;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并在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e、每3天进行一次中药液渗透。
步骤(1)中,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混合而成:柞木屑40份、碳化麦壳18份、红薯粉25份、废弃食用菌菌棒10份、酵母渣6份、大蒜秸秆6份、煅烧矿石粉5份、微量元素1.5份、活性炭10份、蚯蚓粪11份、保水剂3份、糖渣7份、醋酸钙4.5份、贝壳粉4.5份。
步骤(1)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柞木屑、碳化麦壳、红薯粉、废弃食用菌菌棒、酵母渣暴晒6-10小时,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然后分别粉碎成粒径为3-5mm的颗粒,待用;
(2)将步骤1的原料颗粒和大蒜秸秆、蚯蚓粪、糖渣、贝壳粉混匀,然后缓慢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达到45-50%;
(3)将混合物料堆成条形堆,让其自然发酵,当料堆温度达到60℃,进行翻堆,温度上升期2天翻堆一次,进入降温期后每间隔3天翻堆一次,终止发酵时,腐熟物的最终含水量达到60-65%;
(4)将配方量将煅烧矿石粉、微量元素、活性炭、醋酸钙混匀,加入步骤3的腐熟料中,并加入保水剂搅拌,混匀,于105-121℃下灭菌,即得。
步骤(2)中,栽培种送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前15天必须控制在20℃-40℃,湿度40%-70%之间,给予15-20%的散射光,在开放换气扇的基础上,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小时。
步骤(5)中,所述中药液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3-5份、连翘3-5份、黄芩1-3份、马尾连1-2份、紫花地丁2-4份、蒲公英2-4份、当归2-5份、枸杞2-4份、花旗参1-3份、百合2-5份、山药2-4份。
所述中药液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用水洗净,沥干;
2)、将洗净后的原料采用超微粉碎,加入10-15倍的水,超声浸泡2-3小时,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煎煮90-120分钟,过滤,将滤液用容器保存待用;
3)、将步骤2中的滤渣再次加入5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加热提取50分钟,过滤,得滤液;
4)、合并两次滤液,8000-10000r/mi n的管式离心机离心5-10分钟,取上清液,冷却即得。
2、无污染、无杂质,含量充分,纯绿色。3、色泽美、感
观好、产量高,平均每个木段能产桑黄125-150g。4、经检测用以上方法管理生长出的桑黄其
各种成份的含量高于野生桑木生长的桑黄各种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法无污染、无杂质,含量充分,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桑黄子实体的有效成份,适合大规模栽培。喷施含有多种中草药的中药液,使得桑黄除了具有其本身的功能外,还具有抗菌、补血活血、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采用人工开发桑黄,不仅有利于保护桑黄的菌种资源,而且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口创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可以开发桑黄多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还可以采用临界或超临界萃取桑黄多糖,延长产业链。通过对人工培育的桑黄进行检测,药效成份均能达到野生桑黄的水平,外观比野生桑黄更为整齐,完成可以替代野生桑黄用作肿瘤病人服用的中药材。作为一种无毒的调节免疫功能的天然药材。
本发明提供的桑黄栽培基质,多种能够提高桑黄菌种活力的化合物,利用葛根渣作为栽培基质可以促进桑黄菌丝的生长繁殖,使菌丝体更为粗壮,加速桑黄菌丝的萌发和定植。配方中的大蒜秸秆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增强其抗菌能力,进而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
(1)栽培基质的制备: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混合而成:柞木屑40份、碳化麦壳18份、红薯粉25份、废弃食用菌菌棒10份、酵母渣6份、大蒜秸秆6份、煅烧矿石粉5份、微量元素1.5份、活性炭10份、蚯蚓粪11份、保水剂3份、糖渣7份、醋酸钙4.5份、贝壳粉4.5份,将栽培基质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并灭菌;
(2)栽培种培养:将桑黄栽培种接种到聚乙烯袋种,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温度20℃-38℃,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七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
(3)栽培场地的选择及搭设大棚:选用无污染,树阴处、水源充分的地带作为栽培场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并在土中撒些生石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栽培场地搭设大棚,在大棚四周用4×4角钢离地面30cm处固定,纵向用铁线,横用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形成铁网,再在铁网上铺一层遮阳网一层,四周捆紧固定,在网上布置喷淋系统,棚架上从外到内依次覆盖保温塑料膜、遮阳网,棚外设有遮阳作物和排水沟,棚内采用温湿监控系统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
(4)移入大棚:当菌丝发满2/3时,移入大棚中,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菌丝长满后,用刀片把两端分割成直径1-3厘米的圆口,以利于出菇;
(5)出菇和栽培管理: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喷施中药液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a、温度管理:桑黄出菇温度在25~30℃,子实体最佳生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昼夜温差的变温处理刺激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b、湿度管理: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控制为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
c、光照: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左右;
d、通气: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早晚各1次;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并在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e、每3天进行一次中药液渗透。
步骤(1)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柞木屑、碳化麦壳、红薯粉、废弃食用菌菌棒、酵母渣暴晒6-10小时,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然后分别粉碎成粒径为3-5mm的颗粒,待用;
(2)将步骤1的原料颗粒和大蒜秸秆、蚯蚓粪、糖渣、贝壳粉混匀,然后缓慢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达到45-50%;
(3)将混合物料堆成条形堆,让其自然发酵,当料堆温度达到60℃,进行翻堆,温度上升期2天翻堆一次,进入降温期后每间隔3天翻堆一次,终止发酵时,腐熟物的最终含水量达到60-65%;
(4)将配方量将煅烧矿石粉、微量元素、活性炭、醋酸钙混匀,加入步骤3的腐熟料中,并加入保水剂搅拌,混匀,于105-121℃下灭菌,即得。
步骤(2)中,栽培种送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前15天必须控制在20℃-40℃,湿度40%-70%之间,给予15-20%的散射光,在开放换气扇的基础上,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小时。
步骤(5)中,所述中药液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3-5份、连翘3-5份、黄芩1-3份、马尾连1-2份、紫花地丁2-4份、蒲公英2-4份、当归2-5份、枸杞2-4份、花旗参1-3份、百合2-5份、山药2-4份。
所述中药液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用水洗净,沥干;
2)、将洗净后的原料采用超微粉碎,加入10-15倍的水,超声浸泡2-3小时,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煎煮90-120分钟,过滤,将滤液用容器保存待用;
3)、将步骤2中的滤渣再次加入5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加热提取50分钟,过滤,得滤液;
4)、合并两次滤液,8000-10000r/mi n的管式离心机离心5-10分钟,取上清液,冷却即得。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1839400a5315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