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地处理,对苜蓿播种地进行清除杂草、耕地处理;(2)有机肥施肥,在处理后的播种地上施入有机肥或生物堆肥;(3)苜蓿种子处理,对苜蓿种子进行清洗、去杂、打破休眠处理;(4)间隔播种,播种采用苜蓿与保护作物间隔播种的方式,所述保护作物为具有优良破土能力的作物。以有机肥代替现有的氮肥进行施肥,既补充输入了有机碳源又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维持苜蓿根系土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活性;在种植苜蓿的同时间隔种植破土能力强的保护作物,保护作物通过优良的破土能力,在出苗时可带动苜蓿苗一起破土,进一步提高苜蓿的成活率。
1.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地处理,对苜蓿播种地进行清除杂草、耕地处理;(2)有机肥施肥,在处理后的播种地上施入有机肥或生物堆肥;(3)苜蓿种子处理,对苜蓿种子进行清洗、去杂、打破休眠处理;(4)间隔播种,播种采用苜蓿与保护作物间隔播种的方式,所述保护作物为具有优良破土能力的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虫害防治步骤,所述苜蓿种子生长为幼苗后,通过诱虫粘板对害虫进行诱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量浇灌步骤,通过定量的浇灌用水对苜蓿进行喷洒浇灌,喷洒时间为分枝期、收割期和越冬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耕地处理的耕种深度为25-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施入的有机肥可以为溶磷菌发酵物:有机物比例为1.5:8.5的有机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施入的生物堆肥可以为腐熟剂含量为1.25%的生物堆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种子清洗、去杂后所述苜蓿种子的净度或发芽率在9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间隔种植的方式为每种植2-3行苜蓿种植1行保护作物,行距为15-2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的种植量为20-22.5kg/h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保护作物可以为饲用燕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苜蓿是优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长期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既可为家畜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又能通过固氮过程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重新布局,苜蓿在农业及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草畜业发展中首选的豆科牧草,目前的苜蓿种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春季播种苜蓿,有利于其扎根,但是春季干燥、风大又成为危害苜蓿幼苗成活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苜蓿种植方法很难解决春季种植过程中出苗率低、成活率小的问题。
2、在调查中发现我国苜蓿种植地大多数是沙地,在进行施肥管理时,大多数苜蓿种植者在苜蓿施肥管理中照搬农作物生产施肥模式。调研的49个样点中有18个样点没有进行施肥,其中农户大多数基本不施肥,企业种植者大多施用氮肥作为提高产量的手段。目前,我国的氮肥消费量已经超过世界氮肥消耗的三分之一,大量的肥料施用使我国耕地质量下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会加速营养元素流失,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滋生植物病虫害,这些都会进一步促使生产者加大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形成恶性循环。
3、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苜蓿本身出苗顶土能力差,有时地表土干硬,有时播种后遇上降雨,表土出现板结,保护作物顶土能力强,出苗时可带动苜蓿苗破土,提高苜蓿出苗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破土能力强、成活率高、质量高的苜蓿种植方法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地处理,对苜蓿播种地进行清除杂草、耕地处理;
(2)有机肥施肥,在处理后的播种地上施入有机肥或生物堆肥;
(3)苜蓿种子处理,对苜蓿种子进行清洗、去杂、打破休眠处理;
(4)间隔播种,播种采用苜蓿与保护作物间隔播种的方式,所述保护作物为具有优良破土能力的作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有机肥代替现有的氮肥进行施肥,既补充输入了有机碳源又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维持苜蓿根系土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活性;在种植苜蓿的同时间隔种植破土能力强的保护作物,保护作物通过优良的破土能力,在出苗时可带动苜蓿苗一起破土,进一步提高苜蓿的成活率,此外,保护作物不仅可抑制杂草生长及控制其对苜蓿的侵袭,并且播种当年有一定的经济回报。
进一步的,还包括虫害防治步骤,所述苜蓿种子生长为幼苗后,通过诱虫粘板对害虫进行诱杀。
优选的,田间蚜虫采用黄板诱杀,蓟马采用蓝板诱杀。放置时诱虫板下沿与植株生长点齐平,随植株生长调整悬挂高度,每666.7m2悬挂25cmx30cm规格的黏虫板25张,或20cm×30cm规格的35张。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量浇灌步骤,通过定量的浇灌用水对苜蓿进行喷洒浇灌,喷洒时间为分枝期、收割期和越冬前。
优选的,浇灌可采用微喷灌的方式,微喷灌是一种以低压小流量喷洒出流的方式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溉方式;通过定量微喷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高,节约用水,幼苗补水效果好,不但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而且操作灵活性大,使用方便,易实现自动化,节约劳力。
优选的,在苜蓿出苗后,10-25d左右时,田间布置微喷灌溉装置,包括低压输送管道(6寸主管道、4寸支管道)、微喷软管(左右2孔型)等,田间出水量为50m3/h,每次灌溉时间为4h,灌溉1-2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耕地处理的耕种深度为25-30cm。耕种后播种地应当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施入的有机肥可以为溶磷菌发酵物:有机物比例为1.5:8.5的有机肥,溶磷菌肥的应用可以减少化肥使用,有利于品质提高,增强植物抗病性;该比例是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的,在根瘤菌数量、鲜草产量方面优于其他比例。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施入的生物堆肥可以为腐熟剂含量为1.25%的生物堆肥。更优选的,可以为牲畜堆肥,生物肥料既是农业自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又是净化人类生态环境、资源有效的再利用,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的重要措施。
优选的,所述苜蓿种子清洗、去杂后所述苜蓿种子的净度或发芽率在90%以上。苜蓿种子可选用抗旱、高产、耐盐碱的品种,如新疆大叶、苜蓿王、、耐盐之星、阿尔冈金、中苜1号等。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间隔种植的方式为每种植2-3行苜蓿种植一行保护作物,行距为15-20厘米。行距在15cm左右,播种深度为1-2.5cm,播种后覆土压盖,苜蓿的播种量为20-22.5kg/hm2。保护作物的播种量为50-55kg/hm2。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保护作物可以为饲用燕麦,品种可以选择出苗快、生育期长、饲用价值高的品种,如坝莜18号、定燕2号和GL3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选种:选用苜蓿王种子若干,保护作物选择定燕2号;
2.种子处理:清洗、去杂使苜蓿种苗的发芽率在90%以上,并在阳光下晾晒1-2天打破休眠期;
3.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施入牛粪堆肥(腐熟剂1.25%)8000kg/hm2。
4.适时播种:旱作区苜蓿选择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播种,但要因地制宜,使出苗整齐一致。
5.播种方式:采用3行或4行精量播种机,行距调整为15cm,播种机种子器的布置顺序按饲用燕麦、苜蓿、苜蓿或饲用燕麦、苜蓿、苜蓿、饲用燕麦的方式排列,即种植1行饲用燕麦2行苜蓿的方式种植,行距为15cm,播深1-2.5cm,播后覆土镇压,苜蓿播种量为20~22.5kg/hm2,饲用燕麦的播种量为50~55kg/hm2。
6.苗期虫害防治:幼苗生长时,田间布置黄板诱杀蚜虫,布置蓝板诱杀蓟马。放置时诱虫板下沿与植株生长点齐平,随植株生长调整悬挂高度,每666.7m2悬挂25cmx30cm规格的黏虫板25张,或20cm×30cm规格的35张。
7田间管理:适时追肥,以生物有机肥(添加溶磷菌)为主,施3600kg/hm2左右;分枝期、收割后、冬至前各灌水1次;幼苗期、每次收割后进行中耕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8.刈割:夏播苜蓿当年收割1次,其中,饲用饲用燕麦在抽穗期-开花期刈割,苜蓿刈割在10月上、中旬进行,苜蓿留茬高度为7-10cm,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第二年开始苜蓿可收割3次。
经检测,通过上述方案种植的苜蓿,饲用燕麦干草产量1220kg/hm2;苜蓿干草产量3750kg/hm2;当年苜蓿单播2890kg/hm2。
本发明提供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以有机肥代替现有的氮肥进行施肥,既补充输入了有机碳源又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维持苜蓿根系土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活性;在种植苜蓿的同时间隔种植破土能力强的保护作物,保护作物通过优良的破土能力,在出苗时可带动苜蓿苗一起破土,进一步提高苜蓿的成活率,此外,保护作物不仅可抑制杂草生长及控制其对苜蓿的侵袭,并且播种当年有一定的经济回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苜蓿的种植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1814333a53123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