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棉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及灌溉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了普通膜下滴灌存在首、尾部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
1.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在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所述地上部分包括泵房、过滤系统、施肥装置;其中,泵房水管与过滤系统之间通过主干管连接,在主干管靠近泵房的一端依次安装倒流防止器、水表、排气阀、施肥装置,在主干管靠近过滤系统的一端设有压力表;所述地下部分包括支管和毛管;所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通过分干管连接,在分干管上靠近过滤系统处设有压力表;所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所述毛管须与陇向平行布设;毛管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管材料为PE¢60管;分干管材料为PE¢40管;支管材料为PE¢32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干管埋于地下80cm;所述支管埋于地下40cm。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时,打开泵房水泵,水进入主干管,经过施肥装置、过滤系统进入分干管;(2)根据田间水分状况打开相应田间管网区域的“工”字形结构的进水口阀门,进行灌水;(3)灌水过程中实施观测每个压力表的压力,如发现压力不均一时,打开相应支管的排气阀和冲刷阀,使整个管网压力保持一致;如发现管网堵塞,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行冲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棉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及灌溉方法,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膜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技术,尤其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节水能力。膜下滴灌管网一般由主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组成,其中支管与毛管组成田间管网。目前滴灌系统产品中,毛管使用的是滴灌带,支管一般对称于干管成鱼骨式布置,干管间距决定了支管的长度。根据水源的位置和地形条件,管网布置形式常见有“一”字形、“T”字形、“干”字形和疏齿形,各级管道应相互垂直,以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大。即:毛管垂直附管,附管平行于支管,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分干管垂直于干管,分干管与干管一般情况下需要地埋,毛管必须与陇向平行,同时尽量对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毛管)滴灌带工作长度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
采用膜下滴灌以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杂草少了,可以减少锄地的次数,也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但现有的膜下滴灌技术无法保证毛管(滴灌带)首、尾部压力均匀一致,常常造成进水口水分充足,而毛管出水口水压较小,造成供水不足;而且,当毛管中泥沙过多,常常造成堵塞无法继续修复导致灌溉停止,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膜下滴灌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针对棉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了普通膜下滴灌存在首、尾部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排气阀和压力表,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排气阀和冲刷阀,另一端设有排气阀。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所述地上部分包括泵房、过滤系统、施肥装置;其中,泵房水管与过滤系统之间通过主干管连接,在主干管靠近泵房的一端依次安装倒流防止器、水表、排气阀、施肥装置,在主干管靠近过滤系统的一端设有压力表;
所述地下部分包括支管和毛管;
所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通过分干管连接,在分干管上靠近过滤系统处设有压力表。
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均可采用本领域常用材料;在本发明中,主干管优选为管;分干管优选为管;支管优选为管。
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地下部分可依据作物土壤实际情况设定埋设深度。本发明中,所述分干管优选埋于地下80cm;所述支管优选埋于地下40cm。
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每个“工”字形结构中毛管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滴灌系统常规连接方式;如各级管道应相互垂直,以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大。即: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分干管垂直于主干管。
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中,所述毛管须与陇向平行布设,且相互对称;所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毛管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系统的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时,打开泵房水泵,水进入主干管,经过施肥装置、过滤系统进入分干管;
(2)根据田间水分状况打开相应田间管网区域的“工”字形结构的进水口阀门,进行灌水;
(3)灌水过程中实施观测每个压力表的压力,如发现压力不均一时,打开相应支管的排气阀和冲刷阀,使整个管网压力保持一致;如发现管网堵塞,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行冲刷。
本发明所述方案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可以调整整个管网的实时压力,实现整个的压力均匀一致。
2、当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的毛管出现堵塞时,可以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行冲刷,确保毛管的通畅。
本发明所述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广、使用方便、容易掌握,解决了普通膜下滴灌压力不均匀及毛管易堵塞的问题,为干旱地区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主干管;2、分干管;3、支管;4、毛管;5、区域阀;6、排气阀;7、压力表;8、冲刷阀;9、泵房;10、过滤系统;11、施肥装置;12、倒流防止器;13、水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包括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毛管4;其中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滴灌系统常规连接方式;
而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5、排气阀6和压力表7,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阀6和冲刷阀8;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阀6和冲刷阀8,另一端设有排气阀6。
实施例2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所述地上部分包括泵房9、过滤系统10、施肥装置11;其中,泵房水管与过滤系统之间通过主干管连接,在主干管靠近泵房的一端依次安装倒流防止器12、水表13、排气阀6、施肥装置11,在主干管靠近过滤系统的一端设有压力表7;
所述地下部分包括支管和毛管;其中支管与毛管之间呈“工”字形结构布置,每个“工”字形结构由两根支管及设于两根支管之间的数根毛管组成,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田间管网;每个“工”字形结构内,与分干管相连的支管首端处设有区域阀5、排气阀6和压力表7,其尾端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阀6和冲刷阀8;在另一支管上、与“工”字形结构进水口斜对角处设有压力表7、排气阀6和冲刷阀8,另一端设有排气阀6。
所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通过分干管连接,在分干管上靠近过滤系统处设有压力表。
所述主干管为管;分干管为管;支管为管。
所述分干管优选埋于地下80cm;所述支管优选埋于地下40cm。
其中,每个“工”字形结构中毛管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其中,所述主干管1、分干管2、支管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滴灌系统常规连接方式;如各级管道应相互垂直,以使管道最短而控制面积最大。即:支管垂直于分干管,分干管垂直于主干管。所述毛管须与陇向平行布设,且相互对称;所述支管单向布置不超过150米,双向布置不超过300米,毛管单向布置不超过500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渗灌回路系统的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时,打开泵房水泵,水进入主干管,经过施肥装置、过滤系统进入分干管;
(2)根据田间水分状况打开相应田间管网区域的“工”字形结构的进水口阀门,进行灌水;
(3)灌水过程中实施观测每个压力表的压力,如发现压力不均一时,打开相应支管的排气阀和冲刷阀,使整个管网压力保持一致;如发现管网堵塞,打开相应支管的冲刷阀进行冲刷。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用于棉田的地埋式灌溉回路系统及灌溉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1774019a53073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