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风化率为20~4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50~10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0~60cm、宽度30~5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种植穴底部放置10~20cm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0~30cm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10~20cm的覆盖性土壤,浇足水;控制生长期温度为15~40℃,光照度3000~6000Lx,30~4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本发明实现了仙人果的人工规模化种植,且栽培得到的仙人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提升了仙人果独特的风味。

1.一种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风化率为20~4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50~10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0~60cm、宽度30~5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2)种植穴底部放置10~20cm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0~30cm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10~20cm的覆盖性土壤,浇足水;3)控制生长期温度为15~40℃,光照度3000~6000Lx,30~4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1)步骤中岩石区是选择风化率为23~25%的岩石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2)步骤中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中草木灰和土壤的质量配比为(3~5):(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中草木灰和土壤的质量配比为4: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草木灰为秸秆灰、柴草灰、豆杆灰或糯米谷草灰。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土壤为沙质土壤、黑钙土、红壤土和黄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2)步骤中所述的覆盖性土壤为黑钙土、红壤土或黄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2)步骤中所述的覆盖性土壤上层还覆盖一层松针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松针叶的覆盖厚度为2~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其特征是:3)步骤中还包括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施加量为每年每穴施加2~4kg。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仙人果,原名蕨麻,是仙人掌科植物。果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黄酮类和果胶等。《中药大辞典》记载,仙人果具有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等作用;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将其作为食物和药物使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丰富的植物营养素与抗氧化剂,对身体内外都有绝佳的益处。在有关抗氧化剂对抑制自由基的实验中发现,仙人掌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较维生素C高出7倍,并含有高量的维生素A、B1、B12、D3及核黄素,能促进肌肤细胞再生、增强肌肤的柔软度,富含花青素。蕨麻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收敛止血、益气补血等功效,适用于腹泻、脾虚、病后贫血、痔疮出血。含有HG-12,可以阻止脂肪吸收,高效燃烧脂肪,对于保持体型有重大作用血、营养不良、脾肾阳虚等病症。且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但仙人果结实率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市场需求的仙人果种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风化率为20~4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50~10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0~60cm、宽度30~5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

2)种植穴底部放置10~20cm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0~30cm 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10~20cm的覆盖性土壤,浇足水;

3)控制生长期温度为15~40℃,光照度3000~6000Lx,30~4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

本发明突破传统仙人果栽培方法,在风化岩石区利用风化岩石的各类微矿物质成分,构建特定的培养架构,结合特定的培养方法,实现了仙人果的人工规模化种植,且栽培得到的仙人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提升了仙人果独特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岩石缝隙中的仙人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风化率为20~4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50~10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0~60cm、宽度30~5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

2)种植穴底部放置10~20cm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0~30cm 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10~20cm的覆盖性土壤,浇足水;

3)控制生长期温度为15~40℃,光照度3000~6000Lx,30~4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

1)步骤中岩石区是选择风化率为23~25%的岩石区。

2)步骤中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中草木灰和土壤的质量配比为(3~5):(1~2)。

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中草木灰和土壤的质量配比为4:1。

所述的草木灰为秸秆灰、柴草灰、豆杆灰或糯米谷草灰。

所述的土壤为沙质土壤、黑钙土、红壤土和黄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2)步骤中所述的覆盖性土壤为黑钙土、红壤土或黄土。

2)步骤中所述的覆盖性土壤上层还覆盖一层松针叶。

所述的松针叶的覆盖厚度为2~5cm。

3)步骤中还包括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施加量为每年每穴施加2~4kg。

下面以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择风化率为2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5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0cm、宽度3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种植穴底部放置10cm质量配比为5:2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0cm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20cm的黑钙土,浇足水;控制生长期温度为 30~40℃,光照度3000~4000Lx,3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为秸秆灰-沙质土壤。

实施例2

选择风化率为4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10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60cm、宽度5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种植穴底部放置 20cm质量配比为3:1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30cm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20cm的红壤土,浇足水;控制生长期温度为 15~20℃,光照度5000~6000Lx,40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为柴草灰-黑钙土。

实施例3

选择风化率为30%的岩石区,在岩石区中按间距80cm挑选岩石缝隙,将岩石缝隙扩展至深度55cm、宽度40cm得到仙人掌科种植穴;种植穴底部放置 15cm质量配比为4:1的草木灰-土壤混合物,然后再覆盖25cm的沙质土壤,插入仙人掌科植物叶部,然后再加入15cm的黄土,浇足水;控制生长期温度为 20~30℃,光照度3000~4000Lx,35天浇水一次,每年可结仙人果1~2次,仙人果微黄即进行采摘储存。所述的草木灰-土壤为糯米谷草灰-黄土。

本文标签: 缝隙岩石仙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