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经培养基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生育、采收包装等工艺实现金针菇工业化生产,其中,催蕾生育过程中用光照、通风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来协同控制金针菇整齐度、粗度,使金针菇每瓶产量达到450~470克,有效菇数在1000~1500个,菇柄粗度达到3‑5mm,菇盖大小在8‑10mm,本发明生产的金针菇具有菇型饱满,品质佳,商业价值高等优点。

1.一种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金针菇培养20~24天后进行搔菌处理,搔菌后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步骤二、搔菌后1~5天,控制栽培室温度在14~15℃、湿度在97~99%和CO浓度在2500~3000mg/kg;步骤三、搔菌后6~8天,控制栽培室温度在14~15℃、湿度在85~90%和CO浓度在1500~2000mg/kg;步骤四、搔菌后9~10天,控制湿度在95~97%;当芽高度在培养基料面距离瓶口1/3~3/4之间时,不进行光照,设定芽平均高度与瓶口的高度差为Dmm;当-10≤D≤-7时,控制温度在8~12℃、CO浓度在6000~8000ppm、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当-7<D<-4时,控制温度在9~10℃,CO浓度在5000~7000ppm;其中,若5<h<8时,用荧光灯光照2.5~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2.5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其中,h为金针菇个体间高度差;当-4≤D<-3时,控制温度在7~8℃,CO浓度在5000~6000ppm;其中,若5<h<8时,荧光灯光照3~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步骤五:搔菌后11~12天,控制湿度在96~98%,根据D控制温度在3~6之间、CO浓度在3000~5000ppm之间,根据h判断光照时长和强度;步骤六:从搔菌后18天起,CO浓度维持在10000~15000mg/kg,直至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到步骤五在进行光照的同时,还进行吹风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处理是用行走风机在生育室进行间断性吹风,吹风时长和停止时长相等。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控制的方法为:当-2≤D<-1时,控制温度在5~6℃,CO浓度在4000~5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当D=0时,控制温度在4~5℃,CO浓度保持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5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当1<D<3时,控制温度在3~4℃,CO浓度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针菇的培养基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粉碎玉米芯38%、米糠38%、麸皮8%、大豆皮和啤酒糟16%,各成分混合后的含水量为6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还需经过如下处理:培养基装瓶、灭菌、冷却和接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装瓶量为980~1030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的条件为:高压下,栽培瓶在118~121℃保持70分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艺为:将经过灭菌处理的栽培瓶用灭菌车推至冷却室内冷却,冷却室温度设定在20℃,直至栽培瓶却至2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的条件为:在充分洁净的接种室内,用自动接种机将金针菇菌丝接种在培养基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光照和吹风处理,协同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来控制金针菇整齐度、粗度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在日本金针菇又叫"一休菇",可见日本人民对金针菇的推崇。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该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

金针菇在我国已经形成很大的生产规模,在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中金针菇产量位居第一。金针菇是一种丛生真菌,无论是菇农利用大棚进行小规模栽培还是现在几十吨上百吨的工厂化栽培,都在利用金针菇丛生这一特点,甚至是扩大丛生这一特点,来保证单瓶产量,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金针菇在工厂化栽培过程中,金针菇产品常出现芽出过多,菌柄较细,整齐度较差等问题,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主要通过控制光照和通风量,提高金针菇的整齐度、增加菇柄粗度并使子实体更健壮,同时加强对金针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增加金针菇粗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针菇培养20~24天后进行搔菌处理,搔菌后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

步骤二、搔菌后1~5天,控制栽培室温度在14~15℃、湿度在97~99%和CO2浓度在2500~3000mg/kg;

步骤三、搔菌后6~8天,控制栽培室温度在14~15℃、湿度在85~90%和CO2浓度在1500~2000mg/kg;

步骤四、搔菌后9~10天,控制湿度在95~97%;

当芽高度在培养基料面距离瓶口1/3~3/4之间时,不进行光照,设定芽平均高度与瓶口的高度差为Dmm;

当-10≤D≤-7时,控制温度在8~12℃、CO2浓度在6000~8000ppm、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7<D<-4时,控制温度在9~10℃,CO2浓度在5000~7000ppm;其中,若5<h<8时,用荧光灯光照2.5~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2.5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其中,h为金针菇个体间高度差;

当-4≤D<-3时,控制温度在7~8℃,CO2浓度在5000~6000ppm;其中,若5<h<8时,荧光灯光照3~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步骤五:搔菌后11~12天,控制湿度在96~98%,根据D控制温度在3~6之间、CO2浓度在3000~5000ppm之间,根据h判断光照时长和强度;

步骤六:从搔菌后18天起,CO2浓度维持在10000~15000mg/kg,直至采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四到步骤五在进行光照的同时,还进行吹风处理。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吹风处理是用行走风机在生育室进行间断性吹风,吹风时长和停止时长相等。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五中控制的方法为:

当-2≤D<-1时,控制温度在5~6℃,CO2浓度在4000~5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D=0时,控制温度在4~5℃,CO2浓度保持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5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1<D<3时,控制温度在3~4℃,CO2浓度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00~400Lux。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金针菇的培养基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粉碎玉米芯38%、米糠38%、麸皮8%、大豆皮和啤酒糟16%,各成分混合后的含水量为66%。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一之前还需经过如下处理:培养基装瓶、灭菌、冷却和接种。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培养基装瓶量为980~1030克。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灭菌的条件为:高压下,栽培瓶在118~121℃保持70分钟。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冷却工艺为:将经过灭菌处理的栽培瓶用灭菌车推至冷却室内冷却,冷却室温度设定在20℃,直至栽培瓶却至20℃。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接种的条件为:在充分洁净的接种室内,用自动接种机将金针菇菌丝接种在培养基上。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金针菇菌柄粗度,每瓶产量达到450~470克,有效菇数在1000~1500个,菇柄粗度达到3-5mm,菇盖大小在8-10mm,菇型饱满,品质佳,商业价值高。2、利用光照和吹风处理,并协同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金针菇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能够保证金针菇的整齐度的同时增加金针菇的粗度;3、利用荧光杀菌的性质,对生产污染控制也有促进作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 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1.原料混合

栽培所需的原料为:玉米芯(粉碎)、米糠、麸皮、大豆皮、啤酒糟等,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玉米芯(粉碎)38%、米糠38%、麸皮8%、大豆皮和啤酒糟等16%,上述物料混合后的含水量为66%。

2.装瓶

使用全自动装瓶机,要求装瓶均匀,紧实度适中。栽培瓶装料量为980~1030克(不包括栽培瓶重量)。

3.灭菌

一般采用高压灭菌,118~121℃保持70分钟,以杀灭原料中全部微生物和孢子。

4.冷却

灭菌结束后,灭菌车推至冷却室内,冷却室温度设定在20℃。冷却室通过空气净化处理。

5.接种

冷却至20℃左右的瓶子通过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机放置在充分洁净的接种室内,接种后通过输送带输送到接种室外,移入培养室培养。

6.培养

控制培养室温度14~18℃、湿度70~75%、CO2浓度控制在2500~3500mg/kg,金针菇培养时间一般为20~24天。

7.搔菌

培养结束后,须搔菌处理,去除表面老菌种,搔菌后经过喷水处理,瓶 口表面含水量控制在65~75%,搔菌后的瓶筐,搬入栽培室的床架上。

8.催蕾生育

8.1搔菌后1~5天,控制栽培室温度在14~15℃、湿度在97~99%和CO2浓度在2500~3000mg/kg,使表面菌丝迅速恢复,但又不至于菌丝过浓密。

8.2搔菌后6~8天,栽培室温度控制在14~15℃,栽培室湿度降低到85~90%,CO2维持在1500~2000mg/kg,原基开始形成。

8.3搔菌后9~10天,生育室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保证料面部分均有小芽分布,搔菌后9~10天,控制湿度在95~97%;此时,引入高度差D,为芽平均高度与瓶口的高度差,单位为mm,当D<0时,金针菇芽高度低于栽培瓶瓶口高度,当D>0时,金针菇芽高度高于栽培瓶瓶口高度;引入芽高度差h,为金针菇个体之间的高度差的平均值,单位为mm;

当芽高度在培养基料面距离瓶口1/3~3/4之间时,不进行光照;

当-10≤D≤-7时,控制温度在8~12℃、CO2浓度在6000~8000ppm、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7<D<-4时,控制温度在9~10℃,CO2浓度在5000~7000ppm;其中,若5<h<8时,用荧光灯光照2.5~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2.5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2200~2400Lux;其中,h为金针菇个体间高度差;

当-4≤D<-3时,控制温度在7~8℃,CO2浓度在5000~6000ppm;其中,若5<h<8时,荧光灯光照3~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4<h<6时,荧光灯光照1~4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在进行光照的同时还进行吹风处理,即用行走风机在生育室进行间断性吹风,行走风机功率在1000-5000r/h,吹风处理的具体操作为:使行走风机沿生育室匀速行走,并保证吹风时长和停止时长相等。通过通风处理增加新鲜空气量,降低CO2浓度,使每瓶中大部分小芽获得足够的氧气进一步提高活力,金针菇小芽出瓶口时或出瓶口后保证金针菇小芽高度均一,菌柄粗壮。个体较大的菇体能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个体较小的菇体在高密度及粗壮的菌柄的挤压和抑制下萎缩。

8.4搔菌后11~12天,生育室相对湿度控制在96~98%;

当-2≤D<-1时,控制温度在5~6℃,CO2浓度在4000~5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D=0时,控制温度在4~5℃,CO2浓度保持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5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

当1<D<3时,控制温度在3~4℃,CO2浓度在3000~4000ppm,其中,若2<h<4时,用荧光灯光照2~5小时,光照强度在2200~2400Lux,若1<h<3时,用荧光灯光照1~3小时,光照强度在200~400Lux。

在进行光照的同时还进行吹风处理,即用行走风机在生育室进行间断性吹风,行走风机功率在1000-5000r/h,吹风处理的具体操作为:使行走风机沿生育室匀速行走,并保证吹风时长和停止时长相等。通过通风处理增加新鲜空气量,降低CO2浓度,使每瓶中大部分小芽获得足够的氧气进一步提高活力,金针菇小芽出瓶口时或出瓶口后保证金针菇小芽高度均一,菌柄粗壮。个体较大的菇体能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个体较小的菇体在高密度及粗壮的菌柄的挤压和抑制下萎缩。

8.5从搔菌后18天起,CO2浓度维持在10000~15000mg/kg,直至采收。

9.采收包装

达到采收标准的产品,及时采收,经过上述处理,每瓶产量达到450~470克,有效菇数在1000~1500个,菇柄粗度达到3-3.3mm,菇盖大小在8-8.3mm,菇型饱满,品质佳。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金针菇菌柄粗度,每瓶产量达到450~470克,有效菇数在1000~1500个,菇柄粗度达到3-5mm,菇盖大小在8-10mm,菇型饱满,品质佳,商业价值高。2、利用光照和吹风处理,并协同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金针菇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能够保证金针菇的整齐度的同时增加金针菇的粗度;3、利用荧光杀菌的性质,对生产污染控制也有促进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本文标签: 金针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