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步骤是:设置网兜将果实成熟或者即将成熟的油茶树围起来,网兜底收拢于树干;让成熟开裂的油茶籽自然脱落于网兜中,汇集于网兜底;定时或不定时地打开网兜底,取出籽粒,网兜固定于树枝上或者固定于支架上,网兜底设置出口,平时绳索扎紧出口,取籽粒时解开绳索,网眼小于籽粒,以保证落入网中的籽粒不漏出,不积水,通风透气,适时摇晃或者拍敲茶树,油茶树上的果实掉落脱完毕,及时撤去网兜,让茶树来年自然生长,一年一实施这些步骤。本发明能够自动分离油茶果的皮层和籽粒,并避免发霉变质,果仁成熟含油高,劳动强度低,节约生产成本。

1.一种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1)设置网兜将果实成熟或者即将成熟的油茶树围起来,网兜底收拢于树干;(2)让成熟开裂的油茶果籽粒自然脱落于网兜中,汇集于网兜底;(3)定时或不定时地打开网兜底,取出掉落的油茶籽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网兜固定于树枝上或者固定于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网兜底设置出口,平时绳索扎紧出口,取籽粒时解开绳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网眼小于茶籽粒,以保证落入网中的茶籽不漏出,不积水,通风透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网兜可以是尼龙网、金属丝网或者塑料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适时摇晃或者拍敲茶树,促使成熟开裂的籽粒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油茶树上的籽粒掉落脱完毕,及时撤去网兜,让茶树来年自然生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得到油茶果籽粒中少时混入的果皮屑,人工或者机械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一年一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生种油茶果收获及皮籽分离技术,具体是一种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树油是用茶树籽压榨得来的,而茶树籽,也就是油茶果先由人工一个一个地采摘下来堆放在一起让其进一步成熟,晒裂皮层,用人工或机械从厚厚的皮层取出带壳的籽粒。

这种传统的做法,不仅工效低下,同时还有如下问题:

一是采摘茶果时依工人凭经验采摘,难以准确辩认是否真正成熟,往往会将不太成熟或者完全不成熟的果子采下,结果是得到的果子含油率低甚至是无油可榨,或者成熟的果子当做不成熟果留在树上,让其自然掉脱地上,遇到雨水露水浸沤,发霉变质。

二是由于掉在地上的油茶籽还有一层外壳包着,拣拾的工人很难辨别,那些掉在地上的霉烂籽,混入好籽中,使得榨油后整体油的品质量下降,甚至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是采摘下来的茶果堆放晒场,难免风吹雨淋,生熟、好坏混杂,更容易让好果变成霉果烂果。

四是开裂后的皮片和籽粒比重、色差十分接近,难以通过比重差风选、水选及色选等进行分离,只能靠手工一粒一粒地拣出油茶籽,工效低下。

对于皮籽分离的问题,曾有人提出用机械来进行分离,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4998811,名称为“一种齿辊式油茶壳籽清选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该专利装置的原理是:将不同含水率的油茶壳籽混合物送到一个由齿辊围成的清选分离装置里,部分碎裂的果皮从齿辊间隙里拖抓或者漏下,而未开裂的茶果和解离的壳籽粒经过排料口排出。这种装置虽然能够将混合料中的部分碎裂的果皮分离掉,但不能彻底,对于未开裂的茶果还要进一步翻晒促使其开裂后再行同样的作业,而且解离出来的壳籽粒还混杂在一起,进行二次清选时,容易让壳籽粒从齿辊中进入,夹碎或者重新混入果皮中。

因此,上述方法,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法还是机械方法都不能有效地一次性使皮籽分离并免受发霉变质之患,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使之能够自动高效分离油茶果的皮层和壳籽,并避免发霉变质,果仁自然成熟,含油率高,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成熟油茶果皮籽生态分离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1)设置网兜将果实成熟或者即将成熟的油茶树围起来,网兜底收拢于树干;

(2)让成熟开裂的油茶果籽粒自然脱落于网兜中,汇集于网兜底;这时,极大部分油茶果壳在树枝上不会随籽脱落。

(3)定时或不定时地打开网兜底,取出掉落的油茶果籽粒。

步骤(1)的网兜固定于树枝上或者固定于支架上。

网兜底设置出口,平时绳索扎紧出口,取籽粒时解开绳索。

网眼小于壳籽粒,以保证落入网中的壳籽不漏出,不积水,通风透气。

网兜可以是尼龙网、金属丝网或者塑料网。

步骤(2)中,可以适时摇晃或者拍敲茶树,促使成熟开裂的果实脱落。

油茶树上的果实掉落脱完毕,及时撤去网兜,让茶树来年自然生长。

步骤(3)中得到的油茶果籽粒中少量混入的果壳,人工拣除即可。

步骤(1)-(3)一年一实施。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油茶果自然成熟后,积累了丰富的油分和其他营养成分于果仁中,厚厚的果皮随着果蒂的干枯而失去水分、开裂成若干瓣,油茶籽颗粒便自动掉落到网中,汇集于网兜底处,便于工人收取。由于网兜底固定在树干上,通风透气滤水,为茶籽粒层中保持充分的干燥提供了条件,又没有破损,果仁不会发霉变质,因而保证了良好的原料品质。

不成熟的果实不会自然掉落,只有成熟透的果实才会脱落,纯生态作业,无任何化学污染,也无机械损伤,因而保证了果实生熟的自然分选,避免了人工采摘带来的生熟混杂。

果皮在树枝上自动开裂暂未掉落,籽粒脱落,免去了人工集中分拣的作业,节约了采摘、运输、晾晒、分拣成本,并提高了油的品质和出油率。

网兜为临时性设施,装拆容易,取材方便,制造简单,因而实施成本低,便于推广。

总之,本发明能够自动高效分离油茶果的皮层和籽粒,并避免发霉变质,果仁成熟含油高,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油茶果实物照。

图2是人工采摘来的油茶果集中翻晒后皮籽开裂的实物照。

图3人工辦取茶籽的实物照。

图4是人工分拣茶籽情景照

图5是本发明网兜与茶树集成示意图。

图6是实施本发明实物照。

图5中,各部分的标号如下:

1-支脚座;2-支架;3-网筋;4-掉落的茶籽;5-树冠;6-网兜;7-绑绳;8-树干;9-收集的茶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有益技术效果。

为避免混淆,本发明将茶籽、壳籽和籽粒视为同义词,均指茶果去掉外皮层后,外壳及外壳中的果仁部分。

申请人公司拥有2000余亩油茶林,每年茶果成熟的季节都要雇请很多农民工采摘茶果、采摘来后要称量计报酬,然后集中堆放于晒场让茶果进一步熟化,让果皮开裂,开裂后人工将壳籽分拣出来。如上所述,由于茶果干燥后皮层和壳籽虽然互相解离了,但两者的比重差异很小,混杂在一起难以用重选方法分开,只有靠人工一粒粒地拣出,工作量十分浩大,用工多,工效低,而且由于霉变难分辩等原因,榨出的油品时有不合格者发生,造成很大的损失。

用本发明的方法收集后,公司为工人提供网材(网孔0.5-1cm的塑料网),让他们自己给承包的茶树搭建网兜收集成熟果的茶籽(如图5所示)。由于网兜6结构非常简单,大部分工人一见便会自己裁剪,一般是做成漏斗状。先把网料裁剪成扇形,围拢后便成一个锥筒形,上口用一根圆钢筋等作网筋4撑住网壁。下口,就是网兜底用绑绳7绑在树干8上离地大约50-100cm的位置,网壁则固定在树冠5上或者另建支架2固定,支架用支脚座1固定。对于树冠较高较大者用铁支架扯开网兜固定,对于枝条较多较大者直接固定在树上。

这样工人们每隔一两天开网取一次收集的茶籽9,遇到偶尔掉落混杂的果皮屑顺便分拣一下,集中后便当天交给公司处理。

如遇雨天,工人们会待雨停后进林扯动一下网兜或者摇晃茶树,让雨水及时漏掉,水气及时散去,太阳出来晒上一两天取可开网取籽。

图5中未提及的部分及标号如上所述。

实施本发明后,公司仅在翻晒和分拣上就节约了50%的开支,油品的合格率达到100%,茶籽出油率提高了3%。要知道,油茶果的含油率普遍都较低,行业内按茶仁计的出油率不过35-40%,提高一个百分点即意味着重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标签: 分离法油茶果皮成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