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它按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A:0.15~0.45%、维生素B1:0.1-0.3%、维生素B2:0.1-0.3%、维生素B6:0.1-0.35%、α-硫辛酸0.05-0.3%和茴三硫0.02-0.1%,其余为载体。该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能激活鱼类去毒基因表达,调控去毒基因侧翼调控区的EPRE等反应应答元件,从而从分子水平调节去毒基因的转录水平,增强鱼类去毒能力,提高鱼体成活率,增加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同时减少藻毒素在鱼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1.一种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A:0.15~0.45%、维生素B:0.1-0.3%、维生素B:0.1-0.3%、维生素B:0.1-0.35%、α-硫辛酸0.05-0.3%和茴三硫0.02-0.1%,其余为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麦麸、玉米芯粉或脱脂米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

背景技术:

蓝藻毒素是水体中蓝藻水华产生的一类次生物质,对人和动物会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对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的藻毒素摄入会导致肝癌变、促进肿瘤发生 (Zhao et al.,2009;Zhou et al.,2002)。蓝藻毒素作用的致毒靶器官为肝脏,主要致毒机理是通过 与肝细胞中的蛋白磷酸酶1和2A结合,造成细胞一系列生理变化,最后导致肝细胞坏死 (Dawson,1998),引起鱼类大规模死亡,同时它可长期富集和存在鱼体体内 (Vasconcelos,1999),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有关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 素含量的制剂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该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 剂能激活鱼类去毒基因表达,调控去毒基因侧翼调控区的EPRE等反应应答元件,从而从分 子水平调节去毒基因的转录水平,增强鱼类去毒能力,提高鱼体成活率,增加水产养殖的综 合效益,同时减少藻毒素在鱼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本发明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100%计,包括维生素 A:0.15~0.45%、维生素B1:0.1-0.3%、维生素B2:0.1-0.3%、维生素B6:0.1-0.35%、α-硫 辛酸0.05-0.3%和茴三硫0.02-0.1%,其余为载体。

所述的载体可以为麦麸、玉米芯粉,优选为脱脂米糠,这是由于1)脱脂米糠是一种有 机载体,它的容重与维生素和激活调控剂的容重接近,能保证活性成分在混合过程中分布均 匀,降低输送过程中的分级现象;2)脱脂米糠有粗糙的表面和表面小孔,有利于微量活性成 分吸附其表面或进入其小孔内;3)脱脂米糠的成本低,易采购。

本发明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制备方法为:备料:按配方成分和比例准备 各种配料,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载体(脱脂米糠)。配料和混合:将维生素A与适量的脱 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1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2与适量的脱脂米糠 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6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然后将上述各维生素与脱脂米糠的混合 物再混合均匀在一起配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将α-硫辛酸、茴三硫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 混合得到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在混合机中,先投入载体(脱脂米糠),然后先加入激活调控剂 预混剂,再加入复合维生素预混剂,保证混合均匀,完全投料后再混合搅拌8-10分钟,使其 搅拌均匀,由此得到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是在蓝藻水华爆发中鱼体受藻毒素危害基础上 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形成的,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在实践应用中可有效降解 鱼体内藻毒素,保护鱼体肝脏,提高鱼体成活率,增加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2、本发明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配方组成简单,原料易于采购、加工。

3、本发明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原料成本低,无残留,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组成按其重量每1000g计含有如下成分:

维生素A:1.5克、维生素B1:1.0克、维生素B2:1.0克、维生素B6:1.0克、激活调控剂: α-硫辛酸0.5克和茴三硫0.2克,其余为脱脂米糠。

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备料:按上述配方成分和比例准备各种配料,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

配料和混合:将维生素A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1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 匀混合;将维生素B2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6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 然后将上述各维生素与脱脂米糠的混合物再混合均匀在一起配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将α- 硫辛酸、茴三硫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得到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在混合机中,先投入脱 脂米糠,然后先加入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再加入复合维生素预混剂,保证混合均匀,完全投 料后再混合搅拌8-10分钟,使其搅拌均匀,由此得到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

将上述所得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按1%的质量比例添加到黄颡鱼饲料(含藻毒 素60μg/g)中,记为处理组,以空白基础饲料中添加藻毒素(含藻毒素60μg/g)为对照组, 饲养均重20g左右的黄颡鱼60天后,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黄颡鱼肝脏中藻毒素含量 1320ng/g,处理组黄颡鱼肝脏中藻毒素含量468ng/g;对照组黄颡鱼肌肉中藻毒素含量452ng/g, 处理组黄颡鱼肌肉中藻毒素含量168ng/g;检测结果显示:添加本实施例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 毒素的制剂降低了黄颡鱼肝脏和肌肉中的藻毒素含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组成按其重量每1000g计含有如下成分:

维生素A:3.0克、维生素B1:1.5克、维生素B2:1.5克、维生素B6:2.2克、激活调控剂: α-硫辛酸1.5克和茴三硫0.6克,其余为脱脂米糠。

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备料:按上述配方成分和比例准备各种配料,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

配料和混合:将维生素A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1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 匀混合;将维生素B2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6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 然后将上述各维生素与脱脂米糠的混合物再混合均匀在一起配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将α- 硫辛酸、茴三硫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得到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在混合机中,先投入脱 脂米糠,然后先加入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再加入复合维生素预混剂,保证混合均匀,完全投 料后再混合搅拌8-10分钟,使其搅拌均匀,由此得到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

将上述所得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按1%的质量比例添加到罗非鱼饲料(含藻毒 素80μg/g)中,记为处理组,以空白基础饲料为正对照(不添加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制剂 和藻毒素),以空白基础饲料中添加藻毒素(含藻毒素80μg/g)为负对照,饲养均重10克左 右的罗非鱼60天后,试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罗非鱼肝脏中丙二醛含量2.19nmol/mg prot, 负对照组罗非鱼肝脏中丙二醛含量8.48nmol/mg prot;处理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4.16nmol/mg prot;正对照组罗非鱼肌肉中丙二醛含量1.23nmol/mg prot,负对照组罗非鱼肌肉中丙二醛含 量7.02nmol/mg prot;处理组肌肉中丙二醛含量4.97nmol/mg prot。(丙二醛含量高低可以反映 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和细胞的损伤程度。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体内自由基的平衡 和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机体损伤。)检测结果显示:添加本实施例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 素的制剂可减轻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和肌肉组织免受损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其组成按其重量每1000g计含有如下成分:

维生素A:4.5克、维生素B1:3克、维生素B2:3克、维生素B6:3.5克、激活调控剂:α- 硫辛酸3克和茴三硫1.0克,其余为脱脂米糠。

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备料:按上述配方成分和比例准备各种配料,选择粒度为60目干燥的脱脂米糠。

配料和混合:将维生素A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1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 匀混合;将维生素B2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将维生素B6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 然后将上述各维生素与脱脂米糠的混合物再混合均匀在一起配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将α- 硫辛酸、茴三硫与适量的脱脂米糠均匀混合得到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在混合机中,先投入脱 脂米糠,然后先加入激活调控剂预混剂,再加入复合维生素预混剂,保证混合均匀,完全投 料后再混合搅拌8-10分钟,使其搅拌均匀,由此得到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

将上述所得的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按1%的质量比例添加到草鱼饲料(含藻毒素 50μg/g)中,记为处理组,以空白基础饲料为正对照(不添加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制剂和 藻毒素),以空白基础饲料中添加藻毒素(含藻毒素50μg/g)为负对照,饲养均重10克左右 的草鱼30天,以β一肌动蛋白为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 素的制剂对草鱼在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各处理组草鱼肝脏去毒酶基因(Aalpha-可溶性谷胱甘肽 -转移酶(sGSTA)和GPX(谷胱甘肽氧化物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微囊藻毒素影响的 反应。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82和0.69, 负对照组的sGSTA和GPX基因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33和0.56,处理组sGSTA和 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分别为1.94和0.93。处理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正 负对照组降低,均呈诱导趋势,说明添加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可通过增强肝脏组 织GPX活力影响氧化应激能力;另外,处理组sGSTA基因表达水平较负对照组有所降低, 呈诱导趋势,说明添加促进鱼体内降解藻毒素的制剂可降解藻毒素的毒性。

本文标签: 毒素制剂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