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属于红茶制备技术领域,该红茶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为60-85%,薄摊1-3cm,发酵方式为恒温20-30℃条件下发酵5-10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60-80℃条件下初烘2-4h,在100-120℃下复烘1-3h,该方法采用仙湖茶为原料制备红茶,这并不是传统红茶加工的原料,制备的红茶香气浓郁,稍带甜,汤色红亮,滋味醇,叶底红亮匀齐。

1.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65%,薄摊1cm,发酵方式为恒温20℃条件下发酵6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65℃条件下初烘3h,在110℃下复烘1h;该红茶制备工艺不仅适用于仙湖茶红茶的制备,还适用于福云6号红茶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具体是一种加工工序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备红茶的方法,属于红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茶发源于现中国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村,是国际茶叶产消量最大的茶类,约占世界茶类总贸易量的80%。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红茶,闽红工夫是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红茶作为饮品,内含物质丰富,不仅滋味爽口,而且有多种保健作用。红茶的呈味物质和功能性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茶黄素,茶红素等;同时能提神消疲,生津清热,消炎杀菌解毒,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养肝护胃。工夫红茶香高味醇的特征品质与其优良的茶树品种及精湛的加工工艺有密切关系。

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其加工工序依次为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全国各地工夫红茶种类很多,且形质各异,人们根据茶鲜叶内在生化成分变化规律,调节加工条件,促进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萎凋过程中鲜叶正常均匀地失水,一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发生水解作用,提高萎凋叶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且释放出大量的芳香物质。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红茶的发酵虽在揉捻中开始,但揉捻结束时,发酵尚未完成,必须经过发酵工序,才能完成内质的转化,形成工夫红茶的特征品质。干燥过程是继萎凋,揉捻,发酵过程后的又一关键工序,调整最佳的烘干温度,烘干时长时以促进茶叶热化学反应及钝化酶活性固定发酵时产生的大量香气物质;另一方面发生剧烈的热化学聚合反应,分解反应,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产生丰富的芳香物质如吡嗪、吡咯、吡喃及喹啉类化合物,提高茶叶的综合香气。

近几年来,为了恢复和提高福建省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扶持,其中宁德,武夷山,政和等主产区均大力发展红茶生产。在福建省内,传统工夫红茶茶区通常采用当地品种加工工夫红茶,量和质上都束缚了工夫红茶的发展。

仙湖茶是福建省的主要茶类,适制仙湖茶的茶树品种栽种面积较广,其内含物质丰富,具天然花香,是加工花香型工夫红茶的优良原料。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61086公开一种怡红茶的制作方法,它的原料是借鉴乌龙茶要求采摘的新鲜茶叶,加工过程中,前期采用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中后期采用红茶的制作工艺。其中茶叶的发酵程度为70~85%,比乌龙茶的重,而比红茶的轻,茶叶的干燥温度为80-100℃,比乌龙茶要低10-20℃,且有摇青工序,这是传统红茶制作工艺中所没有的。但是该干燥采用传统一次干燥,茶叶容易因干燥时间过长而损失其中的营养成分,并且散失固有的香气。

本发明将以仙湖茶为原料,对工夫红茶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同时突破传统茶树品种的限制,选用省内栽种面积较广的优良仙湖茶品种加工工夫红茶,有利于工夫红茶的产区面积的拓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制备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红茶具有茶香气浓郁,稍带甜,汤色红亮,滋味醇,叶底红亮匀齐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为60-85%,薄摊1-3cm,发酵方式为恒温20-30℃条件下发酵5-10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60-80℃条件下初烘2-4h,在100-120℃下复烘1-3h。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用带有天然花香的乌龙茶品种仙湖茶进行工夫红茶加工,旨在克服品种本身加工工夫红茶的不足,扩大制备红茶原料的选择;

2.本发明采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制备工夫红茶,最大限度保持茶叶原本的营养功能成分,使产品具有浓郁的茶叶固有清香,茶汤色泽清澈均匀,无沉淀和异味;

3.本发明采用2次烘干工艺,使茶叶底红亮,茶叶表面色泽均匀,品质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65%,薄摊1cm,发酵方式为恒温20℃条件下发酵6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65℃条件下初烘3h,在110℃下复烘1h。

实施例2

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15℃,湿度为70%,薄摊2cm,发酵方式为恒温25℃条件下发酵7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80℃条件下初烘3h,在100℃下复烘2h。

实施例3

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30℃,湿度为85%,薄摊3cm,发酵方式为恒温30℃条件下发酵8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80℃条件下初烘2h,在110℃下复烘2h。

实施例4

以仙湖茶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仙湖茶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为80%,薄摊2cm,发酵方式为恒温25℃条件下发酵5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65℃条件下初烘3h,在115℃下复烘1h。

实施例5

以福云6号为加工原料,其制备方法为:采摘新鲜福云6号鲜叶,空调房萎凋,温度控制在15℃,湿度为75%,薄摊2cm,发酵方式为恒温25℃条件下发酵9h,干燥方式为温度先低后高,75℃条件下初烘3h,在110℃下复烘2h。

本文标签: 红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