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整播期,诱导出苗,加速出苗,火焰灭草,合理密植。本发明的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经对比试验证明此方法对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效能达到85.2%,小麦增产28.0%;因此方法无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仅为农艺措施,省时省工,操作简便快捷,可有效减少因化学除草剂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作物农药残留等;从而指导生产实践中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绿色防控,提高农产品安全。
1.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播期:冬小麦播期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延后到10月下旬,形成播期时差;2)诱导出苗:上茬作物收获后至土地再次耕作前,保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5%;3)加速出苗:确保在当年10月1日之前进行农田土壤耕作,农田土壤耕作模式为浅旋耕,旋耕深度为15-20cm,疏松土壤,加速土壤表层和浅土层大穗看麦娘种子出苗,土地耕作后至小麦播种前空置期限不少于20天,保证大穗看麦娘出苗持续不少于20天;4)火焰灭草:10月中下旬小麦播种前,使用火焰灭草器械对已出苗的大穗看麦娘和幼芽进行火焰灭草处理;5)合理密植:集中灭草后于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小麦播种量为所播品种当地常规播种量的上限,合理密植;在步骤3)中,大穗看麦娘顶芽<1.0cm占比19.2%~30.5%;顶芽≥1.0cm,一叶一心期,株高≥4.0cm或两叶一心,株高≥5.0cm,占比62.0%,20天后已出苗的大穗看麦娘和即将出苗幼芽达到当年田间出苗量的80%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播期时差为冬小麦播期由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推迟至10月中下旬,延后20天,形成播期时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周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诱导大穗看麦娘的出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土壤旋耕后,田间土壤墒情较好,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表层和浅土层的大穗看麦娘种子或者幼芽连续出苗20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选择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器进行火焰除草,除草温度为800-1000℃,在大穗看麦娘3叶期前进行火焰灭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在济南济麦22播种量达到180~225kg·h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则灌溉一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2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小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 Huds)为一年生草本,产自中国台湾,在欧亚两洲的温带有分布。从20世纪60年代,该杂草开始在欧洲西北部及中部发生发展,危害严重,是目前农田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也是抗药性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穗看麦娘种子繁殖能力强,适生范围广,易传播,且根系能够产生非常强的化感物质影响小麦根系生长,随其蔓延危害,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目前,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存在危害人畜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促进抗药性杂草产生等特点,同时也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带来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所以农田杂草的绿色防控和生态防控是目前杂草防控的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采用农艺学方法防控杂草就是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省时省工、操作简便快捷的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通过调整播期,诱导出苗,加速出苗,火焰灭草,合理密植等方式控草,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播期调整:小麦播种时间由传统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推迟至10月下旬,即由传统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推迟至10月中下旬,延后20天,形成播期时差;
2)诱导出苗: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周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诱导大穗看麦娘的出苗;上茬作物收获后土地耕作前,如备耕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达不到田间持水量的70%,则灌溉一次,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5%,诱导大穗看麦娘出苗;
3)加速出苗:确保在当年10月1日之前进行农田土壤耕作,农田土壤耕作模式为浅旋耕,旋耕深度为15-20cm,疏松土壤,加速土壤表层和浅土层(≤12cm)大穗看麦娘种子出苗,土地耕作后至小麦播种前空置期限不少于20天,保证大穗看麦娘出苗持续不少于20天;耕作后土壤表层和浅土层中的大穗看麦娘开始出苗,在小麦播种前的“播期时差”中持续20天;土壤旋耕后,田间土壤墒情较好,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表层和浅土层的大穗看麦娘种子或者幼芽连续出苗20天,大穗看麦娘顶芽(<1.0cm)占比19.2%~30.5%;顶芽(≥1.0cm),一叶一心期(株高≥4.0cm)或两叶一心(株高≥5.0cm)占比62.0%,20天后已出苗的大穗看麦娘和即将出苗幼芽达到当年田间出苗量的80%以上;
4)火焰灭草:10月中下旬小麦播种前,使用火焰灭草器械对已出苗大穗看麦娘和幼芽进行灭草;选择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器进行火焰除草,除草温度800-1000℃,大穗看麦娘3叶期前进行火焰灭除;
5)10月下旬播种小麦,采用所播品种当地常规播种量的上限,合理密植;在济南济麦22播种量可以达到180~225 kg·h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经对比试验证明此方法对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效能达到85.2%,小麦增产28.0%;因此方法无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仅为农艺措施,省时省工,操作简便快捷,可有效减少因化学除草剂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农作物农药残留等,从而指导生产实践中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绿色防控,提高农产品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大穗看麦娘在小麦田发生动态图;其中,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大穗看麦娘的发生株数,方块为不同日期测得的大穗看麦娘的发生株数;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大穗看麦娘在3种不同的小麦种植密度下对其产量的影响,横坐标为杂草密度,纵坐标为麦田的减产率,棱形表示小麦的种植密度为67.5kg·hm-2,圆点表示小麦的种植密度为135.0kg·hm-2,方块表示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02.5kg·hm-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通过调整播期,诱导出苗,加速出苗,火焰灭草,合理密植等方式控草,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播期调整:小麦播种时间由传统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推迟至10月中下旬,即延后20天,形成播期时差;
2)诱导出苗: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周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诱导大穗看麦娘的出苗;上茬作物收获后土地耕作前,如备耕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达不到田间持水量的70%,则灌溉一次,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5%,诱导大穗看麦娘出苗;
3)加速出苗:确保在当年10月1日之前进行农田土壤耕作,农田土壤耕作模式为浅旋耕,旋耕深度为15-20cm,疏松土壤,加速土壤表层和浅土层(≤12cm)大穗看麦娘种子出苗,土地耕作后至小麦播种前空置期限不少于20天,保证大穗看麦娘出苗持续不少于20天;耕作后土壤表层和浅土层中的大穗看麦娘开始出苗,在小麦播种前的“播期时差”中持续20天;土壤旋耕后,田间土壤墒情较好,保持田间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表层和浅土层的大穗看麦娘种子或者幼芽连续出苗20天,大穗看麦娘顶芽(<1.0cm)占比19.2%~30.5%;顶芽(≥1.0cm),一叶一心期(株高≥4.0cm)或两叶一心(株高≥5.0cm)占比62.0%,20天后已出苗的大穗看麦娘和即将出苗幼芽达到当年田间出苗量的80%以上;
4)火焰灭草:10月中下旬小麦播种前,使用火焰灭草器械对已出苗大穗看麦娘和幼芽进行灭草;选择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器进行火焰除草,除草温度800-1000℃,大穗看麦娘3叶期前进行火焰灭除;
5)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采用所播品种当地常规播种量的上限,合理密植;在济南济麦22播种量可以达到180~225 kg·hm-2。
1)上茬作物收获后土地耕作前,尽早进行农田土壤耕作,在10月1日前进行,如备耕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达不到田间持水量的70%,则灌溉一次,使田间土壤持水量达到70%左右;
2)农田耕作时部分已经出苗的杂草被翻至底层死亡或者根系裸露土表缺少水分营养而死亡,耕作后,土壤表层或者浅土层杂草开始出苗,出苗生长持续20天;
3)20天后,小麦播种前采用火焰灭草器进行灭草;
4)10月中下旬进行小麦播种。
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墒情适合大穗看麦娘出苗,持续20天后,土壤表层或者浅土层中的种子则会萌发91.0%(出苗61.0%,幼芽18.8%~30.0%),此时采用火焰灭草器进行灭草,可以防除85.2%的杂草。不适用化学除草剂既可以有效防控杂草。减轻了化学除草机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冬小麦播种时间适当推迟
适期播种是促进冬小麦出苗率提高,形成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进而为全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和丰产丰收打好基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秋冬气候变暖己成事实,播期偏早导致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小麦生长过快造成抗寒性能降低,易遭受冻害切浪费地力。早播还会影响小麦的根系生长,出现地下不长、地上旺长的“假旺苗”现象,易引起后期倒伏。冬小麦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18--16℃,2009年2010年黄淮海地区以河南新乡,山东肥城、河北永年为例,10月第1周平均气温分别为22.4℃、21.8℃、21.5℃,2013年和2014年山东济南10月第一周平均气温为22.1℃,均高于小麦播种要求的适宜气温,黄淮海地区如果还按常规的10月1日前后播种冬小麦,则播期偏早;10月下旬,上述四地10月第1周平均气温分别为15.6℃、16.2℃、14.9℃、16.4℃,适宜播种小麦。
二、大穗看麦娘的田间发生动态
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郊(36°72′ N,117°07′ E)冬小麦田进行调查试验,试验田大穗看麦娘发生严重,为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田,耕作方式为秸秆还田浅旋耕。两年试验分别于2013年10月3日,2014年10月8日人工播种小麦,品种均为济麦22,播种量为202.5 kg·hm-2,收获时间分别为2014年6月2日,2015年6月15日。试验过程中不使用除草剂,人工拔除其他杂草。
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在上茬作物收获前,9月上中旬大穗看麦娘在田间有少量出苗,但随着小麦播种前土地耕作大部分出苗的大穗看麦娘死亡或者被掩埋,农田耕作后,即有大穗看麦娘出苗。如图1所示,在10月上旬至下旬,周平均气温在22.1—14.6℃之间,大穗看麦娘出苗数较高,累计出苗748株·m-2,占整个生长季出苗量的61.0%;至11月中旬,周平均气温降至10.9℃之间,大穗看麦娘累计出苗1116株·m-2,占整个生长季出苗量的91.0%。从土壤耕作后的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其中出苗最多的一周在10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为14.6℃,共出苗262株·m-2,占整个生长季出苗量的21.4%。随后随着气温的迅速降低,大穗看麦娘出苗也迅速减少。至12月中旬,周平均气温降至3.3℃以下,大穗看麦娘冬前出苗结束。翌年1—2月,周平均气温在2.7—4.2℃之间,无大穗看麦娘出苗。3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周平均气温开始高于4.7℃,大穗看麦娘有零星出苗;进入4月份后,大穗看麦娘生长季出苗结束。从出苗总数可知,大穗看麦娘冬前出苗量占整个生长季出苗总量的98.6%,春季出苗仅占整个生长季出苗总量的1.4%。
三、火焰灭草及小麦增产效果
于2014-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郊(36°72′ N,117°07′ E)冬小麦田进行大穗看麦娘防控试验,分两个处理,播种量分别为202.5 kg·hm-2,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小区面积为100m2(10m×10m),处理1为传统播种时间10月3日,整个小麦生长季不防控大穗看麦娘,人工拔除其他杂草。处理2,耕作前农田土壤持水量为72%,有利于大穗看麦娘的出苗,试验农田耕作后,大穗看麦娘开始萌发出苗,20天后采用火焰灭草方法进行灭草,与10月23日播种。试验田不施用除草剂,人工拔除其他杂草,其他田间管理正常管理。到收获期调查发现处理1田间大穗看麦娘的密度为181茎·m-2,处理2田间密度为26.8茎·m-2,处理1和处理2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为4700.4 kg·hm-2,6531.5 kg·hm-2。该专利所述方法对大穗看麦娘防效能达到85.2%,使小麦增产28.0%。
表1:火焰灭草对杂草的控制效果
四、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影响
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郊(36°72′ N,117°07′ E)冬小麦田进行调查试验,为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田,耕作方式为秸秆还田浅旋耕。两年试验分别于2013年10月3日,2014年10月8日人工播种小麦,品种均为济麦22,播种量为202.5 kg·hm-2,收获时间分别为2014年6月2日,2015年6月15日。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田间大穗看麦娘密度最终设置密度为0、10、20、40、60、120、210、240、330和420株·m-2不同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 m2(1 m×1 m)。试验小区内大穗看麦娘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冬前依据略高于设定密度初步定苗,初春、返青期确定大穗看麦娘实际株密度。小麦收获前10 d,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影响基本不再变化,拔出各小区杂草,调查杂草最终茎数和鲜重。小麦收获时,调查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杂草密度处理之间的小麦产量,分析大穗看麦娘危害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如表2所示,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与大穗看麦娘发生密度呈负相关,当大穗看麦娘密度为10株·m-2时,小麦产量和无大穗看麦娘发生对照区相比均显著降低,每公顷产量为57373.7 kg,损失率4.6%;当大穗看麦娘密度为240株·m-2时,小麦的每公顷产量为3689.0kg,损失率为52.3%;当大穗看麦娘密度均达到试验最大密度420株·m-2时,小麦的每公顷产量减产至2641.0kg,损失率高达65.8%。
由表2可知,随着杂草发生密度的增加,小麦穗密度降低明显,当杂草株密度从0升至2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从每公顷669.3万穗降低到426.8万穗,减少了36.2%。当杂草株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为每公顷299.6万穗,减少55.2%。不同密度杂草与小麦穗密度关系的线性拟合方程。方程和R2分别为y = -0.0117x + 5.286,R2 = 0.9572。小麦穗密度均随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结合大穗看麦娘对小麦减产率的影响,可以看出大穗看麦娘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中,降低小麦穗密度是产量影响的主要途径。
大穗看麦娘密度从0增加至420株·m-2,小麦穗粒数从28.4减少至20.9,减少26.1%。不同密度杂草与小麦穗粒数关系的线性拟合方程。方程和R2分别为y = -0.0197x+28.556,R2 = 0.877,可以看出降低小麦穗粒数是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影响的重要途径。
不同密度处理之间小麦千粒重变化规律不明显,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均在39.7~45.4 g之间。大穗看麦娘发生多少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轻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密度和穗粒数实现的。
表2: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穗密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五、大穗看麦娘在小麦种植不同密度下对小麦产量构成影响
如图2所示,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与大穗看麦娘发生密度呈负相关,小麦播种量在67.5、135.0和202.5kg·hm-2的种植密度下,当大穗看麦娘密度为10株·m-2时,小麦的产量和无大穗看麦娘发生的对照区相比均显著降低,每公顷产量分别为5646.0、6969.8和7373.7 kg,损失率分别达10.4%、6.6%和4.6%;3个小麦种植密度下当大穗看麦娘密度分别为280、240、240株·m-2时,小麦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94.9、2816.5、3689.0kg,损失率分别为57.3%、62.3%、52.3%;小麦播种量为67.5和202.5kg·hm-2种植密度下,当大穗看麦娘密度均达到试验最大密度400和420株·m-2时,小麦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139.0和2641.0kg,损失率分别高达66.1%和65.8%。
在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情况下,对大穗看麦娘发生密度与小麦减产率进行线性拟合,方程和R2分别为y = 0.1349x + 15.027,R2 = 0.9385;y = 0.2409x + 7.0166,R2 = 0.9823;y = 0.1437x + 11.084,R2 = 0.9499。由图1可以看出,3个小麦播种密度下减产率均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加大,67.5和202.5 kg·hm-2小麦播种量下大穗看麦娘对减产率的影响趋势线为平行的两条直线,减产趋势一致;当小麦播种量为135.0 kg·hm-2时,趋势线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大,趋势线快速上扬,小麦减产趋势较另两个种植密度更为迅速,这说明小麦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合理密植是减轻危害的重要途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控制黄淮海地区冬麦田大穗看麦娘的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1737932a53030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