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包括罐体、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主进粉弯管、主进粉直管、辅助进粉管、进气总管、第一进气环管、第二进气环管,工作时,通过主进粉弯管向罐体内泵入干粉,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弯管进入第一缓冲罐,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直管进入第二缓冲罐,工作时时,将第一缓冲罐和第二缓冲罐接入消防设备,通过进气总管分别经设置于第一进气环管的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第二进气环管的第二进气孔向罐体内泵入高压氮气,干粉随高压氮气经消防设备喷出进行灭火。该装置结构简单,双出口的设置有效提高灭火能力,同时,干粉不残留,便于维护。

1.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主进粉弯管、主进粉直管、辅助进粉管、进气总管、第一进气环管、第二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一缓冲罐位于罐体外壁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缓冲罐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缓冲罐位于罐体外壁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二缓冲罐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主进粉弯管贯穿罐体且伸入第二缓冲罐内,所述的主进粉弯管与罐体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主进粉直管位于主进粉弯管下端且伸入第一缓冲罐内,所述的主进粉直管与主进粉弯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进气总管贯穿罐体,所述的进气总管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位于进气总管下端且位于第一缓冲罐内侧,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与进气总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位于进气总管下端且位于第二缓冲罐内侧,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与进气总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活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还设有吊耳,所述的吊耳位于罐体外壁上端,所述的吊耳与罐体焊接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还设有人孔,所述的人孔位于罐体外壁顶部,所述的人孔与罐体焊接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还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所述的第一进气孔贯穿第一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一进气孔均布于第一进气环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还设有若干第二进气孔,所述的第二进气孔贯穿第二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二进气孔均布于第二进气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

背景技术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为此,对于消防灭火的器械装置的设计改进也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现有卧式干粉罐均采用单出口设计,只能接入一套消防设备,灭火能力低,同时,干粉易残留。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来解决单接口卧式干粉罐灭火能力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包括罐体、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主进粉弯管、主进粉直管、辅助进粉管、进气总管、第一进气环管、第二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一缓冲罐位于罐体外壁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缓冲罐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缓冲罐位于罐体外壁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二缓冲罐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主进粉弯管贯穿罐体且伸入第二缓冲罐内,所述的主进粉弯管与罐体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主进粉直管位于主进粉弯管下端且伸入第一缓冲罐内,所述的主进粉直管与主进粉弯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进气总管贯穿罐体,所述的进气总管与罐体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位于进气总管下 端且位于第一缓冲罐内侧,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与进气总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位于进气总管下端且位于第二缓冲罐内侧,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与进气总管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活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罐体还设有吊耳,所述的吊耳位于罐体外壁上端,所述的吊耳与罐体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罐体还设有人孔,所述的人孔位于罐体外壁顶部,所述的人孔与罐体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还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所述的第一进气孔贯穿第一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一进气孔均布于第一进气环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还设有若干第二进气孔,所述的第二进气孔贯穿第二进气环管,所述的第二进气孔均布于第二进气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工作时,通过主进粉弯管向罐体内泵入干粉,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弯管进入第一缓冲罐,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直管进入第二缓冲罐,工作时时,将第一缓冲罐和第二缓冲罐接入消防设备,通过进气总管分别经设置于第一进气环管的第一进气孔和设置于第二进气环管的第二进气孔向罐体内泵入高压氮气,干粉随高压氮气经消防设备喷出进行灭火。该装置结构简单,双出口的设置有效提高灭火能力,同时,干粉不残留,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罐体 1 第一缓冲罐 2

第二缓冲罐 3 主进粉弯管 4

主进粉直管 5 辅助进粉管 6

进气总管 7 第一进气环管 8

第二进气环管 9 吊耳 101

人孔 102 第一进气孔 801

第二进气孔 9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包括罐体1、第一缓冲罐2、第二缓冲罐3、主进粉弯管4、主进粉直管5、辅助进粉管6、进气总管7、第一进气环管8、第二进气环管9,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位于罐体1外壁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与罐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缓冲罐3位于罐体1外壁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二缓冲罐3与罐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主进粉弯管4贯穿罐体1且伸入第二缓冲罐3内,所述的主进粉弯管4与罐体1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3活动相连,所述的主进粉直管5位于主进粉弯管4下端且伸入第一缓冲罐2内,所述的主进粉直管5与主进粉弯管4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2活动相连,所述的进气总管7贯穿罐体1,所述的进气总管7与罐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8位于进气总管7下端且位于第一缓冲罐2内侧,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8与进气总管7焊接相连且与第一缓冲罐2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9位于进气总管7下端且位于第二缓冲罐3内侧,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9与进气总管7焊接相连且与第二缓冲罐3活动相连,所述的罐体1还设有吊耳101,所述的吊耳101位于罐体1外壁上端,所述的吊耳101与罐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罐体1还设有人孔102,所述的人孔102位于罐体1外壁顶部,所述的人孔 102与罐体1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进气环管8还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801,所述的第一进气孔801贯穿第一进气环管8,所述的第一进气孔801均布于第一进气环管8,所述的第二进气环管9还设有若干第二进气孔901,所述的第二进气孔901贯穿第二进气环管9,所述的第二进气孔901均布于第二进气环管9,该双出口卧式干粉罐,工作时,通过主进粉弯管4向罐体内泵入干粉,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弯管4进入第一缓冲罐2,一部分干粉沿主进粉直管5进入第二缓冲罐3,工作时时,将第一缓冲罐2和第二缓冲罐3接入消防设备,通过进气总管7分别经设置于第一进气环管8的第一进气孔801和设置于第二进气环管9的第二进气孔901向罐体1内泵入高压氮气,干粉随高压氮气经消防设备喷出进行灭火。该装置结构简单,双出口的设置有效提高灭火能力,同时,干粉不残留,便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干粉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