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沙地平整;(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植草本植物;(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通过水平方向交错种植,垂直方向乔灌草结合,可以防风、固土,更好地抵御极端天气的损害。

1.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18-22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植草本植物;(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草本植物可以为厚藤、海刀豆和滨豇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灌木为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乔木为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中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两歧飘拂草和香附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18cm-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2-3次,直至生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18-20cm的灌木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所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0.5-1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3-5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草本植物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播种,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所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种植时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所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的建群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极高,同时海风携带大量的海盐造成植物叶片的枯死,恶劣的环境条件加人为的破坏,使得原生植物大量死亡而很多很多又无法生存,滨海地区出现大量的荒地,随之而来,出现沙尘的天气问题。盐碱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直接毒害植物,影响植物气孔的关闭和植物正常的营养比例,破坏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盐土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及综合改良措施。物理改良措施采用易于实施、条件简单的物理方法改良土壤并降低其含盐量,从而达到植物的生长要求。该措施目前常用的技术有客土降盐、松土通气及以水排盐等。化学改良措施通过在盐碱土中施洒化学改良剂的方式降低土壤的碱度和盐度。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磷酸钙、化学酸性肥料、矿物性肥料、有机肥及绿矾。现有滨海荒地大多以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对土壤进行处理之后进行植物栽植,但其较滨海原有的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弱,植物在盐碱环境中更易爆发病虫害,此外,客土造成的新的植物入侵、浇水、施肥等管理维护成本较高,同时改良的土壤肥力不持久。生物改良措施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改良土壤,兼顾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节约成本,是最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措施之一。

中国专利201010162134.5公开了一种华北地区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草、灌、乔植物种子;对部分种子进行处理;制备混合种子;制备基材混合物;制备总在基材混合物;喷射种子基材混合物;控制草本高度等,该法能促进种子快速、安全萌发,保障人工制备结构与功能稳定。有效缩短人工制备向自然制备演替周期。

中国专利201010292824.2公开了一种固沙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方法,主要应用在我果内蒙古东部地区及辽宁、吉林西部沙化严重的地区,采用木本植物小叶锦鸡儿、多年生草本植物冰草、沙蒿、山竹子、一年生草本植物沙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沙植物种子的浪费较大的问题,利用合理的固沙植物组合来达到较佳的固沙效果,可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地治理和公路、铁路的制备固坡工作当中。

中国专利201610372136.4公开了一种含粉煤灰的生物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原土复绿的方法,改良剂包括陶粒、蛭石、粉煤灰、氯化铁、磷酸二氢钙片、甲酸、氨基酸盐、发酵羊粪、辣椒秸秆粉、复硝酚钠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近海荒地的绿化的报道较少,滨海荒地大多采用物理化学手段进行改良之后种植耐盐的园林植物,采用大量园林树种,适应性远差于乡土的滨海植物,且植物多样性较低,无法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滨海乡土植物是最适合滨海地区的植物植物资源,利用乡土植物构建物种多样,更新容易、管理粗放的滨海自然群落。但是,目前滨海植物的防风功能更注重大乔木的应用,而忽略复合植物群落结构对防风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构建出一种物种多样性丰富,防风固土能力显著的植物群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近海荒地的复绿问题,通过使用滨海乡土植物,提供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工程改良土壤,管养成本低,在形成稳定群落之后不需要管养,并且植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稳定,防风固土能力显著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18-22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

(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植草本植物;

(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

(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

(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上述步骤(2)中的草本植物可以为厚藤、海刀豆和滨豇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的草本植物可以为厚藤、海刀豆和滨豇豆。

上述步骤(3)中的灌木为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的灌木为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

上述步骤(3)-(4)中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两歧飘拂草和香附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上述步骤(3)-(4)中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两歧飘拂草和香附子。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步骤(3)-(4)中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按种子粒数比为1:2:1。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为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上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18cm-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2-3次,直至生根。

上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上述步骤(3)中的播种密度为100-200粒每平方米;

优选地,上述步骤(3)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按种子粒数比为1:2:1。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18-20cm的灌木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0.5-1m。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3-5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草本植物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播种,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上述步骤(4)中的播种密度为50-100粒每平方米;

优选地,上述步骤(4)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按种子粒数比为2:1:1。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种植时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其中草本层及灌草层主要发挥固土作用,而乔灌层和乔木层主要起防风作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降低了传统人工植被恢复的成本,弥补了自然状态下植被恢复缓慢的缺陷,构建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形成了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群落结果,提高了防风固沙的效果,防风效果比自然情况下高90%,比单一防风林高40%,植物多样性比自然恢复情况高30%。

(2)本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采用厚藤、海刀豆、滨豇豆、蔓茎栓果菊、老鼠艻、单叶蔓荆、草海桐、许树、黄槿、海巴戟、露兜树、水黄皮、台湾相思和木木麻黄,依据自然的滨海群落结构,进行滨海植物群落的构建,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3)本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通过水平方向交错种植,垂直方向乔灌草结合,可以固土、防风,更好地抵御极端天气的损害。

(4)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植物群落形成速度更快,通过扦插和移植,在两个月内可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实施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快速构建方法实施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

(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18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

(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植厚藤;

(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老鼠艻、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

(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蔓茎栓果菊、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上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18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2次,直至生根。

上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18cm的灌木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

上述步骤(3)中的播种密度为10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0.5m。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3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蔓茎栓果菊、香附子、飘拂草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上述步骤(4)中的播种密度为5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实施例2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

(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20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

(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海刀豆和滨豇豆;

(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蔓茎栓果菊、两岐飘拂草、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

(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蔓茎栓果菊、香附子、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上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3次,直至生根。

上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上述步骤(3)中的播种密度为20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1m。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5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草本植物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上述步骤(4)中的播种密度为10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实施例3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

(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20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

(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厚藤和滨豇豆;

(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蔓茎栓果菊、两岐飘拂草、香附子、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

(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老鼠艻、蔓茎栓果菊、香附子、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上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19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3次,直至生根。

上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草本植物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上述步骤(3)中的播种密度为12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19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0.6m。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3.5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草本植物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上述步骤(4)中的播种密度为6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4)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按种子粒数比为2:1:1。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实施例4一种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快速构建方法

(1)沙地平整:将种植地按照原地形进行整平,然后清理枯枝、垃圾等杂物,并在平行于坡度的方向设置20cm的田垄,保证雨季排水,待土地平整后进行种植;

(2)设置固沙层:在距离海岸0-30m的临海区域种厚藤、海刀豆和滨豇豆;

(3)设置下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30-50m的区域种植老鼠艻、蔓茎栓果菊、两歧飘拂草、香附子、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和草海桐;

(4)设置中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50-70m的区域种植老鼠艻、蔓茎栓果菊、两歧飘拂草、香附子、露兜树、海巴戟、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

(5)设置上部防风层,在距离海岸大于70-90m的区域种植木麻黄。

上述步骤(2)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剪取长度为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从叶痕下端1cm处剪断,并剪掉下部两个叶片,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保持溶液的液面至茎段下端叶痕处,浸泡2h后,采用混合扦插的方式,将处理过的茎段直接插入到平整过的沙地中,扦插的深度为茎段下端叶痕处,扦插间距为2m,每天浇水3次,直至生根。

上述步骤(3)中草本植物的种植方法为:将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捞出后与椰糠混合撒播在浇透水的沙地上,用湿透水的稻草进行遮盖,成行播种并预留通行道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法为:取长度为20cm的草本植物的茎段,置于溶液浓度为80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将其平插入平整过的湿润的沙地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遮阳处理;

上述步骤(3)中的播种密度为15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3)的草本植物为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老鼠艻、蔓茎栓果菊和香附子的成熟种子按种子粒数比为1:2:1。

上述步骤(3)中灌木的种植方式为:平行于海岸线,从海洋向内陆依次种植:单叶蔓荆、刺果苏木、许树、草海桐,扦插间距为0.8m。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的种植方法为:先在沙地中确定好种植位置,挖出35cm×35cm×20cm的种植穴,然后在坑底部填入高度为4cm的混有椰糠和肥料的土,将带土球的乔木放入种植穴,将草本植物的种子混入椰糠,撒入乔木层,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上述步骤(4)中的播种密度为80粒每平方米;

上述步骤(4)中的乔木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下部防风层0-8m的区域种植露兜树和海巴戟,种植间距为1.5×1.5×1.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下部防风层8-20m的区域种植黄槿、水黄皮和台湾相思,种植的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每一行的植物与相邻两行的植物错开,交错种植。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法为:在树穴底部加入客土,加入肥料后覆盖原土。

上述步骤(5)中的木麻黄的种植方式为:在距离中部防风层0-1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5×2.5×2.5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在距离中部防风层10-20m的区域,木麻黄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对比例1为在自然情况下,不进行植物群落的构建。

对比例2基本方法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差别为步骤(3)中种植灌木只有单叶蔓荆;步骤(4)中种植的乔木只有台湾相思。

对比例3在距离海岸0-90m处只种植木麻黄,种植间距为2×2×2m的等边三角形结构。

防风效果测试

为了研究构建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防风性能,对构建的植物群落进行风速测试,风速测试使用的仪器为HTSW-18多通道风向风速检测系统,实验仪器在数据采集间隔设置为1min,每次连续观测60min,计算风速观测点的布设,在距离海岸0m,30m,50m,70m,90m处,在垂直于地面每隔0m,0.5m,1m,3m,5m,8m处设置观测点,共设置30个观测点,每个测点得到连续30组风速值,计算处平均风速值(m/s),采用实施例1-4构建的植物群落作为观测对象,得到的植物群落的风速分别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对比例1-4中的风速进行测量,将其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4对比,本发明提供的近海荒地防风植物群落的比防风效果比自然情况下高90%(对比例1),比单一防风林高40%(对比例3)。

固土效果测试

在各植物群落中布设标杆,测量其土埋情况,从而比较各个植物群落的固沙效益。每根测杆直径约为1cm,长80cm,在距下端30cm处进行标记,在距离海岸0m,30m,50m,70m,90m处设置标杆,在未进行植物群落时进行插杆标记,在构建植物群落1年时测量标记与地面的距离,当测杆标记露出地表,记为负值,当标记被埋于地下,记为正值,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提供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标记与地面的距离如表5所示:

表5

距离海岸距离(cm) 0 30 50 70 90 实施例1 -0.33 -0.31 0.22 0.31 0.30 实施例2 -0.26 -0.24 0.23 0.26 0.21 实施例3 -0.24 -0.20 0.15 0.24 0.20 实施例4 -0.18 -0.17 0.11 0.21 0.16 对比例1 -6.21 -5.15 4.19 5.67 5.21 对比例2 -3.96 -3.12 3.01 3.69 3.23 对比例3 -4.98 -4.69 4.21 4.31 4.57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4的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形成的植物的群落固土性能好(-0.33-0.31cm),而对比例1-3中提供的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形成的植物群落的固土性能较差(-3.12-3.01cm)。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的物种多样性比传统的植被构建模式高60%,比自然恢复情况高30%。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本文标签: 植物群落近海荒地快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