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茶叶采茶机。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本实用新型进行采茶时,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1.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采茶机,其特征在于:两侧挡板(3)的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数量为两个,位于电机(1)上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采茶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把手(2)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茶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电机(1)两侧侧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茶叶采茶机。

背景技术

采茶机一般由电机和采茶机构组成,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带动,在采茶时,人行走在两行茶树之间对其中一行茶树采摘,经常会被两旁的茶树阻挡、刮蹭,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茶叶采茶机,解决采用现有的采茶机采茶时容易被两侧的茶树刮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带动,所述的电机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上设置有把手,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

操作时,手持把手,电机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下方两侧的挡板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由支撑杆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通过扣件连接。挡板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组成,活页板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用支撑杆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和最后方的活页板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

作为优选,两侧挡板的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可使两侧的挡板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晃动,便于行走。

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数量为两个,位于电机上方两侧,便于手持。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的把手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茶叶采茶机套入人体,由于把手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跨于腰上,除了利用手的力量进行把持外,还可以利用腰背力量,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采茶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电机两侧侧面,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采摘,双倍的采摘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茶时,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本实用新型两侧的挡板可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本实用新型设置支撑副杆,使两侧的挡板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晃动,便于行走;本实用新型便于手持,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采摘,双倍的采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2示出了此种茶叶采茶机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1: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

操作时,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实施例2: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挡板3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活页板3-1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3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3,用支撑杆4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和最后方的活页板3-1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3-1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

操作时,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实施例3: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挡板3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活页板3-1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3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3,用支撑杆4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和最后方的活页板3-1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3-1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两侧挡板3的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5。可使两侧的挡板3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3晃动,便于行走。

操作时,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实施例4: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把手2数量为两个,位于电机1上方两侧,便于手持。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挡板3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活页板3-1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3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3,用支撑杆4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和最后方的活页板3-1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3-1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两侧挡板3的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5。可使两侧的挡板3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3晃动,便于行走。

操作时,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实施例5:

茶叶采茶机,包括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包括基架和锯条,锯条由电机1带动,所述的电机1设置于采茶机构基架的侧面,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把手2数量为两个,位于电机1上方两侧,便于手持。两个所述的把手2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茶叶采茶机套入人体,由于把手2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跨于腰上,除了利用手的力量进行把持外,还可以利用腰背力量,更加省力。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挡板3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活页板3-1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3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3,用支撑杆4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和最后方的活页板3-1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3-1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两侧挡板3的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5。可使两侧的挡板3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3晃动,便于行走。

操作时,将采茶机跨于身上,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最优实施例:

茶叶采茶机,包括两个采茶机构、电机1,采茶机构由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分别设置于电机1两侧侧面,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采摘,双倍的采摘效率。电机1上设置有把手2,把手2数量为两个,位于电机1上方两侧,便于手持。两个所述的把手2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茶叶采茶机套入人体,由于把手2向后延伸并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跨于腰上,除了利用手的力量进行把持外,还可以利用腰背力量,更加省力。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电机1下方两侧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后方延伸的挡板3。所述的挡板3由支撑杆4和两个以上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沿茶叶采茶机工作前进方向,所述的支撑杆4一端与一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侧最后方的活页板3-1通过扣件连接。挡板3由铰链连接的活页板3-1组成,活页板3-1之间可折叠,则实现了挡板3的折叠回收,不使用时减少占地;当需要使用时,打开挡板3,用支撑杆4将同侧最前方的活页板3-1和最后方的活页板3-1连接固定,使得活页板3-1之间形成平板,即可对两侧的茶树进行阻挡。两侧挡板3的支撑杆4之间连接有支撑副杆5。可使两侧的挡板3形成固定夹角,避免挡板3晃动,便于行走。

操作时,将采茶机跨于身上,手持把手2,电机1带动采茶机构工作,电机1下方两侧的挡板3可将人两侧的茶树阻挡,避免刮蹭。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文标签: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