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机架;播种机机架上设有通过液压驱动的播种机构,播种机机架内安装有旋转成穴机构;所述旋转成穴机构包括成穴器机架、安装于所述成穴器机架上的成穴器及驱动所述成穴器机架的成穴动力单元;成穴动力单元将液压动力转换成机械动力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且所述成穴动力单元还带动成穴器旋转实现成穴;液压动力同时驱动成穴动力单元和播种机构,令二者协同运动,使大蒜种子从播种机构播出,然后落入成穴器挖出的种穴内,完成播种。本发明通过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极大的简化了播种机内的传动机构,有效的提高了传动效率,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1.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机机架;播种机机架上设有通过液压驱动的播种机构,播种机机架内安装有旋转成穴机构;所述旋转成穴机构包括成穴器机架、安装于所述成穴器机架上的成穴器及驱动所述成穴器机架的成穴动力单元;成穴动力单元将液压动力转换成机械动力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且所述成穴动力单元还带动成穴器旋转实现成穴;液压动力同时驱动成穴动力单元和播种机构,令二者协同运动,使大蒜种子从播种机构播出,然后落入成穴器挖出的种穴内,完成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相铰接;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从动齿轮;第二传动轴上具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并被第二液压马达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一传动轴和蜗轴;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相铰接;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蜗轮;蜗轴与蜗轮相啮合;蜗轴安装于成穴器机架或播种机架上;第二液压马达驱动蜗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及多根传动链条;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相铰接;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链轮;第二液压马达通过链轮带动传动链条运动,传动链条带动成穴器端部的链轮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架底部安装有扶土机构;扶土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通过挂耳与播种机机架相连接;支撑架内设有多组扶土轮,扶土轮承载播种机机架,且相邻的扶土轮的倾斜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株距控制油缸,株距控制油缸和成穴器机架连接实现株距的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主种箱和多个播种单元;任一播种单元均包括播种板栅组,播种板栅组上具有凹弧,播种板栅组内安装有驱动链轮,所有的驱动链轮均被第三传动轴驱动,第三传动轴接受来自于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驱动链轮通过经链条传动给从动链轮,链条上设有抓种器,抓种器将主种箱内的种子送入播种滑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补种机构,所述补种机构包括副种箱和多个补种单元;任一补种单元均包括补种栅板组,补种板栅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电机支架和链轮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减速齿轮传动给主动链轮,主动链轮经链条传递动力给安装在链轮支架上的从动链轮,所述链条上安装有多个抓种器,抓种器将副种箱内的种子送入播种滑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播种监测机构,播种监测机构包括播种监测支架和安装于该支架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每个红外传感器均与各自的播种单元相对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 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4108105798,名称为一种大蒜播种机的专利为我公司的早期产品。该装置 中,通过设计全新的旋转成穴、播种机构、补种机构和锥度扶正器使其集成穴、播种、补 种及种子扶正功能于一身,具有较高的播种效率与成活率。
但是,该装置的机头部分为轮式承载结构,在播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机头车轮陷入耕 地当中,导致播种不能顺利进行。受限于轮式承载结构的特点,其车轮的压强较大,在播 种完成后,经常会造成耕地出现沟壑,影响大蒜种子的后期生长。
同时,播种机部分和机头部分采用了较多的链传动及齿轮传动,动力从第一级输出后经 过多级传递才到达最终到达受力构件,存在较多的能量损失,且维护成本高昂、复杂。
又因为大量链传动结构的存在,使播种机部分和机头部分存在较高的故障率。作为复杂 的机械结构,不可避免的是,在播种机部分和机头部分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二者不同 步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实质为较多的链传动与较多的齿轮传动使得动力从减速箱输出后存 在过多的动力损失及打滑,动力传递到最终受力部件时与动力输出出现了异步,进而影响 播种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早期的产品进行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机。 本发明通过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极大的简化了播种机内的传动机构,有效的提高了传动效 率,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机,包括:
播种机机架;
播种机机架上设有通过液压驱动的播种机构,播种机机架内安装有旋转成穴机构;
所述旋转成穴机构包括成穴器机架、安装于所述成穴器机架上的成穴器及驱动所述成 穴器机架的成穴动力单元;
成穴动力单元将液压动力转换成机械动力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且所述成穴动力 单元还带动成穴器旋转实现成穴;
液压动力同时驱动成穴动力单元和播种机构,令二者协同运动,使大蒜种子从播种机 构播出,然后落入成穴器挖出的种穴内,完成播种。
液压动力来自外部。
优选的,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位于机头上的液压油箱和发动机,发动机带动液压泵运 转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作为液压动力输出。
优选的,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 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 架相铰接;
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
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从动齿轮;第二传动轴上具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 啮合,第二传动轴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并被第二液压马达驱动。
优选的,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 第一传动轴和蜗轴;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相铰 接;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
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蜗轮;蜗轴与蜗轮相啮合;蜗轴安装于成穴器机架或播种机架 上;第二液压马达驱动蜗轴旋转。
优选的,所述成穴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播种机机架上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 及多根传动链条;第一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连杆,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相铰接; 第一液压马达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来带动成穴器机架上下运动;
所述成穴器端部均具有链轮;第二液压马达通过链轮带动传动链条运动,传动链条带 动成穴器端部的链轮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机架底部安装有扶土机构;扶土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通过挂 耳与播种机机架相连接;支撑架内设有多组扶土轮,扶土轮承载播种机机架,且相邻的扶 土轮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株距控制油缸,株距控制油缸和成穴器机架连接实 现株距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主种箱和多个播种单元;任一播种单元均包括播种板栅组, 播种板栅组上具有凹弧,播种板栅组内安装有驱动链轮,所有的驱动链轮均被第三传动轴 驱动,第三传动轴接受来自于第一液压马达的动力;
驱动链轮通过经链条传动给从动链轮,链条上设有抓种器,抓种器将主种箱内的种子 送入播种滑道。
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补种机构,所述补种机构包括副种箱和多个补种单 元;任一补种单元均包括补种栅板组,补种板栅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电机支架和链轮支架; 所述电机支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减速齿轮传动给主动链轮,主动链轮经链 条传递动力给安装在链轮支架上的从动链轮,所述链条上安装有多个抓种器,抓种器将副 种箱内的种子送入播种滑道。
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播种监测机构,播种监测机构包括播种监测支架和 安装于该支架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每个红外传感器均与各自的播种单元相对应,来监测 每个播种单元上是否抓取了大蒜种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原有的全机械动力改为以液压动力为主,机械传动为辅的整体传动结构。依靠 液压驱动具有极高的精度,使得动力传递全程可控,令播种机动作与外置的机头动作协同 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机头与播种机的同步性。
(2)播种机播种过程中通过扶土机构同步完成了种穴的覆盖,使本装置集开穴、播种、 补种和覆盖功能于一身,进一步提高了大蒜播种的机械程度与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播种机与外置的机头装配后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是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播种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播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播种单元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补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补种单元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旋转成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成穴器动力传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机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扶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扶土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液压伺服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液压伺服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播种监测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播种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补种监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抓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播种单元和补种单元的配合图;
图2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成穴器动力传输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3中成穴器动力传输示意图;
图23图22平面结构图;
其中:
1-1、接种滑道,1-2、播种机构,1-3、补种机构,1-4、机头,1-5、旋转成穴机构, 1-6、播种机,1-7、扶正机构,1-8、补种监测机构,1-9、播种监测机构;1-10、扶土机 构,1-11、液压伺服阀,1-12、液压泵;
2-1、驱动链轮,2-2、从动链轮,2-3、链条,2-4、抓种器,2-5、播种板栅组,2-6、 固定支架,2-8、主种箱,2-9、凹弧,2-10、护种板,2-11、下通道,2-12、长度调节管;
3-1、抓种器,3-2、驱动电机,3-3、补种栅板组,3-4、主动链轮,3-5、从动链轮, 3-6、链轮支架,3-7、链条,3-8、减速齿轮,3-9、电机支架,3-10、补种箱,3-11、凹 弧,3-12、护种板,3-13、上通道;
4-1、提升臂,4-2、连接臂,4-3、履带,4-4、液压油箱,4-5、发动机,4-6、油箱, 4-8、水箱,4-9、油散热器,4-10、第三液压马达,4-11、托轮,4-12、支撑轮,4-13、 张紧轮,4-14、播种机控制阀块,4-15、行走控制阀块,4-16、手柄;
5-1、第一传动轴,5-2、第一传动轴伞齿轮,5-3、曲柄,5-4、曲柄连杆,5-5、成穴 器机架,5-6、活动梁挂耳,5-7、成穴器,5-8、从动伞齿轮,5-9、第二传动轴主动伞齿 轮,5-10、第二传动轴;5-11、蜗轴,5-12、蜗轮,5-13、传动链条,5-14、链轮;
6-1、第一液压马达,6-2、第二液压马达,6-3、大链轮,6-4、小链轮,6-5、链条, 6-6、第三传动轴,6-7、株距控制油缸;
7-1、锥形扶正器,7-2、布种器;
8-1、补种监测支架,8-2、红外传感器;
9-1、播种监测支架,9-2、红外传感器;
10-1、扶土轮,10-2、挂耳,10-3、支撑架;
11-1、伺服电机,11-2、伺服电机支架,11-3、连接套,11-4、推力轴承,11-5、深 沟球轴承,11-6、连接销轴,11-7、流量控制销轴,11-8、密封圈,11-9、出油口,11-10、 阀块,11-11、进油口,11-12、轴承座,11-13、导向块;
12-1、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大蒜播种机,其结构参考图1-3所示,包括机头1-4,该机头1-4后端具 有提升臂4-1及连接臂4-2,机头1-4的两侧具有履带4-3,且机头1-4上还具有用于驱动 所述履带4-3的液压动力源;
所述提升臂4-1及连接臂4-2分别通过销轴与同一播种机1-6铰接连接,该播种机1-6 具有播种机机架;
播种机机架上设有播种机构1-2和补种机构1-3,播种机机架内安装有旋转成穴机构 1-5,旋转成穴机构1-5后方设有扶正机构1-7,播种机构1-2和补种机构1-3通过接种滑 道1-1与扶正机构1-7相连通;补种机构1-3上方设有补种监测机构1-8,播种机构一侧设 有播种监测机构1-9,两监测机构均将信号传递至机头1-4上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控制系统控制两监测机构运转。
所述播种机机架被扶土机构1-10承载。
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扶土机构包括支撑架10-3,支撑架10-3上具有挂耳10-2和 扶土轮10-1,挂耳10-2与播种机机架固定连接。支撑架10-3内设有多组扶土轮10-1,相 邻的扶土轮10-1的倾斜方向相反。
参考图11所示,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位于机头1-4上的液压油箱4-4和发动机4-5, 发动机4-5带动液压泵1-12运转将液压油箱4-4内的液压油转化为液压动力输出。发动机 4-5的燃油储存于油箱4-6中,发动机4-5运转过程中,由水箱4-8进行冷却。液压油在循 环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温度稳定,通过油散热器4-9来进行实现。
机头1-4两侧的履带4-3,分别由各自的第三液压马达4-10驱动行走。两个第三液压 马达4-10同时同速转动,则机头1-4就会笔直前进或倒退。两个第三液压马达4-10差速 转动,即可实现机头1-4的转向与旋转。履带4-3是通过托轮4-11和支撑轮4-12安装在 机头1-4的两侧。为了保证履带4-3与第三液压马达4-10主轴上的驱动齿轮良好啮合,履 带4-3被张紧轮4-13张紧。
为了方便整体的控制,在机头1-4上分别安装有播种机控制阀块4-14、行走控制阀块 4-15和控制上述两个控制阀块的手柄4-16。播种机控制阀块4-14控制播种机1-6上的第 一液压马达6-1和第二液压马达6-2。
参考图4所示,所述第一液压马达6-1将来自机头的液压动力转换成机械动力通过相 啮合的斜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5-1转动。第一传动轴5-1的端部安装有小链轮6-4,小链轮 6-4通过链条6-5带动大链轮6-3转动。
本是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马达6-1可以横向安装,也可以竖向安装。
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旋转成穴机构1-5包括第一传动轴5-1,第一传动轴5-1上安 装有第一传动轴伞齿轮5-2,第一传动轴5-1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曲柄5-3转动,曲柄5-3上 铰接有曲柄连杆5-4,曲柄连杆5-4的另一端与成穴器机架5-5上的活动梁挂耳5-6相铰接, 成穴器机架5-5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多个成穴器5-7,每个成穴器5-7的端部均安装有一个从 动伞齿轮5-8,所有的从动伞齿轮5-8均与各自相对应的第二传动轴主动伞齿轮5-9相啮合, 所有的第二传动轴主动伞齿轮5-9均安装于第二传动轴5-10上(第二传动轴5-10为两段), 第二传动轴被5-10第二液压马达6-2驱动。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播种机构1-2包括主种箱2-8和接受第三传动轴6-6 动力的播种单元;任一播种单元均包括播种板栅组2-5,播种板栅组2-5内安装有驱动链轮 2-1,驱动链轮2-1通过经链条2-3传动给从动链轮2-2,链条2-3上设有抓种器2-4,抓 种器2-4将主种箱2-8内的种子送入接种滑道1-1,播种板栅组2-5通过固定支架2-6与播 种机机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播种板栅组2-5斜坡的斜度比原来的斜度更加陡一些, 之所以变陡,是因为小一点的蒜在此处通过的速度会快一些,不会出现停滞状态。同时, 在播种板栅组2-5上设置有凹弧2-9。即:原先的整个圆弧,改为切点以上15mm处以上的 圆弧向下凹10mm的圆弧。当蒜从低逐渐清种到切点的时候,抓种器上会留下一颗蒜种,如 果圆弧为整个圆弧,当蒜经过圆弧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掉落现象。改为凹的圆弧后,抓种器 2-4经过切点到达凹圆弧的时候,抓种器2-4变长,这样蒜种就不会出现掉落现象。
扶正机构1-7包括多个布种器7-2和多个锥形扶正器7-1,任一锥形扶正器7-1的进口 端均与接种滑道1-1相连通,锥形扶正器7-1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种器7-2相连通,锥形扶 正器7-1将从接种滑道1-1传送过来的蒜瓣种子扶正后使其从布种器7-2掉落。
具体而言,所述锥形扶正器7-1为锥度弹簧,锥度弹簧直径为1-3毫米,较佳的,可 以选择为1.5毫米、2毫米或3毫米,渐变螺距为3.8~10毫米。
同时,所述播种机机架上还设有株距控制油缸6-7,株距控制油缸6-7的活塞杆与成穴 器机架5-5相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实现行走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大蒜种子株距的调整。
参考图4、图7和图8所示,补种机构1-3包括补种箱3-10和多个补种单元;任一补 种单元均包括补种栅板组3-3,补种板栅组3-3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电机支架3-9和链轮支架 3-6;所述电机支架3-9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通过减速齿轮3-8传动给主 动链轮3-4,主动链轮3-4经链条3-7传递动力给安装在链轮支架3-6上的从动链轮3-5, 所述链条3-7上安装有多个抓种器3-1,抓种器3-1将补种箱3-10内的种子送入接种滑道 1-1。
本实施例中的补种板栅组3-3上斜坡的斜度比原来的斜度更加陡一些,之所以变陡, 是因为小一点的蒜在此处通过的速度会快一些,不会出现停滞状态。同时,在补种板栅组 3-3上设置有凹弧3-11。即:原先的整个圆弧,改为切点以上15mm处以上的圆弧向下凹10mm 的圆弧。当蒜从低逐渐清种到切点的时候,抓种器上会留下一颗蒜种,如果圆弧为整个圆 弧,当蒜经过圆弧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掉落现象。改为凹的圆弧后,抓种器3-1经过切点到 达凹圆弧的时候,抓种器3-1变长,这样蒜种就不会出现掉落现象。
参考图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三液压马达4-10被液压伺服阀1-11控制自身的流量。 液压伺服阀1-11包括伺服电机支架11-2,伺服电机支架11-2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11-1, 伺服电机支架11-2的中部与轴承座11-12固定连接,底部与阀块11-10连接。轴承座11-12 内设有同轴装配的推力轴承11-4和深沟球轴承11-5。连接销轴11-6与两轴承内圈装配。 连接销轴11-6的上端通过连接套11-3与伺服电机11-1的主轴连接,连接销轴11-6的下 端通过螺纹副与流量控制销轴11-7的顶端相适配。流量控制销轴11-7的一部分安装于阀 块11-10当中,密封圈11-8装配于阀块11-10内来提高流量控制销轴11-7与阀块11-10 的密封性。阀块1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导向块11-13,导向块11-13为流量控制销轴 11-7运动导向。阀块11-10具有进油口11-9和出油口11-11;流量控制销轴11-7转动时, 控制进油口11-9和出油口11-11的流量。
具体来说:控制流量销轴11-7的外侧有一键槽,而在导向块11-13上有一方键,方键 正好在控制流量销轴11-7的键槽上从而使得流量控制销轴11-7只能做上下滑动的动作, 而不能做旋转的动作。当连接销轴11-6转动时,螺纹副自然就会把流量控制销轴11-7向 上或者是向下推动,从而控制流量。
参考图16和17所示,所述播种监测机构1-9包括播种监测支架9-1和安装于该支架 上的多个红外传感器9-2,每个红外传感器9-2均与各自的播种单元相对应,来监测每个播 种单元上是否抓取了大蒜种子。
参考图18所示,补种监测机构1-8包括与播种机机架固定连接的补种监测支架8-1, 补种监测支架8-1上安装有多个红外传感器8-2;每个红外传感器8-2均与各自的补种单元 相对应,来监测每个补种单元上是否抓取了大蒜种子。
参考图19所示,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抓种器,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改进:将原来抓种器 前头的圆弧改为斜坡12-1。斜坡结构有利于清种,还可以防止在清种的时候,大一点的蒜 抱在抓种器不掉落的现象。
参考图20所示,播种板栅组2-5和补种板栅组3-3上分别设置有护种板2-10和护种 板3-12。设置了护种板之后能够使得大蒜种子被抓起后进入播种通道前防止掉出。补种板 栅组3-3上的护种板3-12和上通道3-13连通,上通道3-13与下通道2-11连通,播种板 栅组2-10的末端伸入下通道2-11的内部。下通道2-11与长度调节管2-12连通。上通道 3-13、下通道2-11和长度调节管2-12共同构成接种滑道1-1。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上通道 和下通道的角度就可以进行相对调节,更有利于蒜头朝上,且长度调节管2-12自身长度可 调,提高了播种机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播种原理是,发动机4-5带动液压泵1-12运转,液压泵1-12将液压油箱4-4 内的液压油作为液压动力经播种机控制阀块4-14和行走控制阀块4-15将动力输出。播种 机控制阀块4-14控制第一液压马达6-1、第二液压马达6-2和株距控制油缸6-7,进而实 现控制播种速度和成穴速度,且调整大蒜种子的株距,使播种与成穴协调进行。行走控制 阀块4-15将液压油通过液压伺服阀1-11控制第三液压马达4-10的液压油流量,实现机头 1-4的直行、转弯或倒退。
第一液压马达6-1的将动力通过第一传动伞齿轮5-2传动给第一传动轴5-1,第一传动 轴5-1转动带动曲柄5-3转动,则曲柄摇杆5-4带动成穴器机架5-5上下运动,则成穴器 5-7也随之上下运动。第二液压马达6-2通过第二传动轴5-10带动所有的第二传动轴主动 伞齿轮5-9同速转动,则从动伞齿轮5-8就带动成穴器5-7转。成穴器5-7还被播种带动 向前运动,因此在上下运动、前进运动和旋转运动的作用下实现了旋转成穴。与成穴运动 配合进行的是播种运动。第一传动轴5-1在带动曲柄5-3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小链轮6-4 转动,小链轮6-4通过链条6-5带动大链轮6-3转动,大链轮6-3带动第三传动轴6-6转 动,第三传动轴6-6带动所有的播种单元中的驱动链轮2-1转动。驱动链轮2-1通过经链 条2-3传动给从动链轮2-2,链条2-3在转动的同时带动抓种器2-4转动,抓种器2-4就会 将主种箱2-8内的种子送入接种滑道1-1。红外传感器9-2实时监测相对应播种滑道内的抓 种器2-4,若控制系统没有收到红外传感器9-2传递来的种子信号则控制补种单元进行补种。 补种信号从控制系统传递至相对应播种滑道内的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通过减速齿轮 3-8传动给主动链轮3-4,主动链轮3-4经链条3-7传递动力给安装在链轮支架3-6上的从 动链轮3-5,则从动链轮3-5上的抓种器3-1就会将补种箱3-10内的种子送入接种滑道1-1。 补种单元进行补种的同时,红外传感器8-2也在监测与自身相对应播种滑道内的抓种器3-1, 若控制系统没有收到红外传感器8-2传递来的种子信号,则控制补种单元进行再次补种, 直至补种完毕。
播出和补入的蒜瓣种子会进入锥形扶正器7-1。锥形扶正器7-1为螺旋渐升形弹簧,弹 簧直径为1.5毫米,渐变螺距为3.8~10毫米,布种器7-2与滑块5-3通过螺栓相连接。本 方案中,蒜瓣通过锥形扶正器7-1下落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使蒜瓣芽部朝上根部朝 下,在锥形扶正器7-1呈弯曲状态时定向效果更好。蒜瓣落入土穴后.成穴器5-7开出的 穴大致呈锥形(成穴器的底部为锥形),能确保蒜瓣芽尖朝向可定性。锥形扶正器7-1对不 同重量蒜瓣芽尖的定向作用的影响差异不大,但蒜瓣的形状对芽尖朝向有影响,呈半月形 的蒜瓣通过锥形螺旋升角种子方向扶正器下落时更易实现蒜瓣芽部朝上根部朝下。锥形扶 正器7-1整体呈现V型结构,其夹角在0—180度范围内可调(例如45°、90°或135°), 在播种过程中,夹角处离地面20-100毫米,也可根据不同的蒜瓣质量来调整出较为合适的 夹角及距离。
作为现有技术,目前已有的打穴播种机,一般采用带有成穴部件(柱塞式、铲斗式或铲 式等)作为成穴器。柱塞式成穴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成穴柱塞对土壤挤压而形成穴孔;铲斗 式成穴部件除对土壤进行挤压外,还依靠其在土壤上的挖掘作用形成穴孔,鸭嘴式成穴器 亦属于此种成穴机构。铲式成穴器主要依靠打穴铲的特殊运动在土壤上挖掘成穴孔。但如 果地面不平或播种机在工作中发生振动,就会影响投种的准确性;如果土壤水分过高还会 造成土壤粘结在成穴器上,使成穴器无法正常工作;如果土壤水分过低又会使形成的穴孔 发生坍塌,造成排种器的种子不能投入到孔穴中而影响播种质量。
本方案中,旋转成穴机构在成穴过程中高速旋转,使成形后种穴表皮强化形成1mm左 右的硬化层。克服了过去传统的(柱塞式、铲斗式或铲式等)土壤粘结、穴孔坍塌及种穴形 状不规则的缺陷。
本方案的抓种器经螺钉固定在链条上,抓种器在栅板组内进行轨道运动,栅板组起引 导抓种器和保护链条的作用。栅板组是多片具有复合渐升角外形的单片体组合。
抓种器的工作原理是:抓种器在栅板组内经轨道按规定轨迹运行,通过栅板组复合渐 升角外形及抓种器的斜坡12-1与渐开线组成的凹形体完成抓种,播种和补种的过程。
实施例2:一种大蒜播种机,参考图1-图8和图11-图2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 方在于,成穴器的传动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成穴器5-7为多个,所有的成穴器5-7 均安装于成穴器机架5-5内,所有的成穴器5-7的端部均安装有蜗轮5-12,所有的蜗轮5-12 均与同一根蜗轴5-11相啮合,蜗轴5-11安装于成穴器机架5-5或播种机架上。
本是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马达6-1可以横向安装,也可以竖向安装。
在进行工作时,第二液压马达6-2通过斜齿轮带动蜗轴5-11旋转,则蜗轴5-11带动 蜗轮5-12旋转,因此所有的成穴器5-7就同速转动,实现旋转成穴了。
实施例3:一种大蒜播种机,参考图1-图8和图11-图2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 方在于,成穴器的传动如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成穴器5-7为多个,所有的成 穴器5-7均安装于成穴器机架5-5内,所有的成穴器5-7的端部均安装有链轮5-14、相邻 的两根链轮5-14被同一条传动链条5-13带动,传动链条5-13为多根。第二液压马达6-2 可以是呈竖向设置,就能够带动其中的一个链轮转动,该链轮转动的同时,能带动所有的 传动链条5-13转动,因此所有的成穴器5-7就同速转动。或者说,在位于端部成穴器5-5 上有一个链轮没有安装传动链条5-13,而该链轮与斜齿轮相啮合,斜齿轮被第二液压马达 6-2驱动,也能够实现旋转成穴。
本是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马达6-1应当竖向安装。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方案所提供的大蒜播种机,通过选择液压作为主要动力,履带 替代车轮,使机头与播种机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解决了早期产品中行进、播种和成穴不同 步导致种穴不精确与种子撒漏的情况。还极大的简化了传动机构,减少故障率,降低整机 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未进行 说明或带有附图的部分,与早期产品中的结构相同。同时,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 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大蒜播种机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334932a52214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