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与病害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该方法以NaHCO3和有机硅进行复配,同时针对不同栽植环境和特殊时期确定了喷施次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植株叶片上药液的附着能力,增强白粉病防治效果,而且未使用任何有机化学药剂,整个防治过程安全、无毒,是一种高效率、零残留的防治方法。
1.一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有机硅:3-10%,NaHCO:0.1-0.2%,水:余量;针对不同甜瓜的种植环境和白粉病发病情况,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露天甜瓜白粉病预防:待甜瓜长至8-10叶,每7-10天喷施一次,整个生育期喷施5-7次;保护地甜瓜白粉病预防:待甜瓜长至6-8叶,每7-10天喷施一次,整个生育期喷施6-8次;露天甜瓜白粉病防治:每3-4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4次;保护地甜瓜白粉病防治:每2-3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4次;每株喷施用量30-3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硅选自聚醚硅氧烷,所述的NaHCO来源于食品级小苏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与病害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甜瓜常见真菌性病害,在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均有发生,因其病原菌在短时间内可产生大量孢子,故其侵染较快,实际生产中如果得不到适时有效防治,在几天时间可以蔓延至整个大棚,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防治甜瓜白粉病较为普遍的方法是以一种或多种杀菌剂混合进行叶面喷施,该防治方法存在着化学药剂使用量较高、农药残留量较大、防治效果较差等问题,这成为限制甜瓜品质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防治甜瓜白粉病时如何做到无毒、高效、零残留的防治,是当前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该方法以NaHCO3和有机硅进行复配,同时针对不同栽植环境和特殊时期确定了喷施次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植株叶片上药液的附着能力,增强白粉病防治效果,而且未使用任何有机化学药剂,整个防治过程安全、无毒,是一种高效率、零残留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均是采用化学药剂喷施的方式来防治白粉病,其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剂对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发明人从经济和环保角度重新考虑了白粉病的防治工作,最终决定采用无机药剂的方式配合相应的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
有机硅:3-10%,
NaHCO3:0.1-0.2%,
水:余量;
其中有机硅:来源于京博农化生产的产品施普润,有效成分为100%聚醚硅氧烷;其作用是降低叶面喷施溶液的表面张力,促进溶液的渗透和吸收;NaHCO3来源于河北省永清县兆发食品公司生产的古松食用小苏打;
采用上述配比的复配杀菌剂,以NaHCO3为杀菌主剂,溶液的酸碱度在8.3左右,这种弱碱性环境能抑制病菌分生抱子的发芽和形成,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效果,这在白粉病防治领域还是首次应用,且防治效果良好;此复配剂同时采用有机硅作为喷施助剂,能降低叶面喷施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药液在叶片上的附着能力,促进NaHCO3的渗透和吸收。本发明的杀菌复配剂防治甜瓜白粉病效果较好,明显优于有机化学药剂三唑酮;且该复配剂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且在植物体内没有残留,这是普通有机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
在获得了上述的复配杀菌剂之后,发明人针对甜瓜不同栽培环境和不同发病时期确定了使用方法如下:
将上述复配杀菌剂兑水,水用量为复配杀菌剂体积的100-300倍,直接喷施到甜瓜叶片表面,喷施次数以甜瓜的种植环境和白粉病发病情况而异,具体如下:
露天甜瓜白粉病预防:待甜瓜长至8-10叶,每7-10天喷施一次,整个生育期喷施5-7次;
保护地甜瓜白粉病预防:待甜瓜长至6-8叶,每7-10天喷施一次,整个生育期喷施6-8次;
露天甜瓜白粉病防治:每3-4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4次;
保护地甜瓜白粉病防治:每2-3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4次;
每株甜瓜喷施用量为30-35g;
用量过低则效果不明显,用量过高则会增加使用的成本。
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喷施使用,与常规化学药剂相比,甜瓜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提高了0.7-8%、丙二醛含量降低了2.2-7.5%,这表明植株更加健壮,抗病性增强;甜瓜白粉病发病情况在5-7天内得到了明显控制,且甜瓜次果率降低了1-10%,总产量提高了5-10%,进一步提高了甜瓜的经济效益。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该方法采用NaHCO3和有机硅作为复配杀菌剂,同时确定了不同栽植环境的甜瓜预防和防治喷施次数。这不仅能够增强NaHCO3在叶片的附着能力,NaHCO3溶液的碱性环境对病原菌有杀灭和控制作用,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对白粉病起到预防和防治效果,从而提高甜瓜的品质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除特殊说明外,下述实施例中均采用常规现有技术完成,其中有机硅来源于京博农化生产的产品施普润,有效成分为100%聚醚硅氧烷;NaHCO3来源于河北省永清县兆发食品公司生产的古松食用小苏打。
实施例1
一种露天甜瓜白粉病预防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一种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
有机硅:7%
NaHCO3:0.2%
水:余量
使用方法为,将以上组分混合后制得有机硅和NaHCO3混合液,兑水200倍体积,直接喷施到甜瓜叶片表面;
(2)从甜瓜植株叶片增至8叶时,每8天喷施一次,每株用量为30g,整个生育期共喷施5次。
以上处理作为实验处理组,以有机硅7%兑清水喷施为空白对照组,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1%和有机硅7%加水后兑成三唑酮混合液后,兑水200倍体积喷施为常规对照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按照实验处理组的喷施时期、喷施次数一致。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不同处理对甜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蛋白是植株抗性指标之一,其含量增加能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对细胞的生物膜起到保护作用,其含量越高,植株抗性越强;丙二醛是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植物在遇逆境伤害时含量增加,因此含量越高,代表植株受到的逆境胁迫越强。由表1看出,不同处理组的甜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不同。实验处理组较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5.6%、0.7%,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15.7%、2.2%。这说明,药剂防治能够增强甜瓜植株的抗性,而NaHCO3防治效果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
表2不同处理对甜瓜次果率和产量的影响
类别 次果率(%) 产量(kg/hm2) 空白对照组 17.85 3119.2 常规对照组 4.56 5217.1 实验处理组 4.51 5522.0
从表2可看出,不同处理组的次果率不同,其中空白对照组次果率最高,实验处理组最低,产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实验处理组较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果实次果率降低295%、1.1%,产量提高43.5%、5.5%。从实验结果来看,喷施药剂能够控制白粉病的蔓延,降低次果率,提高甜瓜产量;其中NaHCO3喷施效果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
实施例2
一种露天甜瓜白粉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一种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
有机硅:5%
NaHCO3:0.18%
水:余量
使用方法为,将以上组分混合后制得有机硅和NaHCO3混合液,兑水200倍体积,直接喷施到甜瓜叶片表面;
(2)每3天喷施一次,共喷施4次,每株用量35g;
防治试验材料为:露天甜瓜,处于白粉病发病初期,具体表现为在甜瓜植株叶正、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组进行防治实验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发现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8.9%,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5.1%,次果率降低2.8%,产量提高8.2%。
实施例3
一种保护地甜瓜白粉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一种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
有机硅:3.5%
NaHCO3:0.2%
水:余量
使用方法为,将以上组分混合后制得有机硅和NaHCO3混合液,兑水150倍体积,直接喷施到甜瓜叶片表面;
(2)每3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株用量35g;
防治试验材料为:大棚甜瓜,处于白粉病发病中期,上部叶片出现白色小白点,下部叶片呈现白色圆形粉斑,叶面布满白粉。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组进行防治实验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发现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6.7%,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低3.9%,次果率降低1.9%,产量提高4.9%。
综上可见,本法明提供的防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对白粉病起到预防和防治效果,同时又可以提高甜瓜的品质和产量。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267804a52074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