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将豆粕打碎成2~6cm长的颗粒,将打碎的豆粕和麦麸用水拌匀,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取出降温至35~40度,掺入曲种拌匀,将拌好的原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24小时,将发酵后的原料块打碎,掺入食盐水装入密封缸内,进行第二次发酵,温度保持在45~60度,发酵成红色,有酱油味时,将发酵成的原料装入滤油容器中,将花椒、陈皮、八角、大料烧水,烧开后倒入滤油容器中,浸泡12小时,然后滤出得到成品酱油。将陈皮作为原料添加进酱油中,将陈皮的清香与酱油的浓郁有机结合,丰富了酱油的口感,提升了酱油的风味,使酱油味道更加清新;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1. 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豆粕打碎成2~6cm长的颗粒,将打碎的豆粕和麦麸用水拌匀,以可以粘合成团而不滴水为准,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取出降温至35~40度,掺入曲种拌匀,将拌好的原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24小时,待其成块,上面长白毛时,将发酵后的原料块打碎,掺入食盐水装入密封缸内,进行第二次发酵,温度保持在45~60度,发酵成红色,有酱油味时,将发酵成的原料装入滤油容器中,将花椒、陈皮、八角、大料烧水,烧开后倒入滤油容器中,浸泡12小时,然后将滤油容器下端开口打开,滤出成品酱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重量配比,豆粕为3500份,麦麸1500份,食盐水中的食盐1500份,花椒8份,陈皮32份,大料8份,曲种1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皮选用去其内白的橘红陈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是大众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在厨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酱油味道较为单一,普遍味浓且稠,豉味浓郁,带有咸味,有时候用于凉拌或者煮清淡蔬菜时,会影响原菜式清新的口感。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味甘苦,但有橘子的清香,是水果柑橘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这种果皮如在保持干燥的条件下,可长久放置储藏,故称陈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酱油味道单一,味道不够清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将豆粕打碎成2~6cm长的颗粒,将打碎的豆粕和麦麸用水拌匀,以可以粘合成团而不滴水为准,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取出降温至35~40度,掺入曲种拌匀,将拌好的原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24小时,待其成块,上面长白毛时,将发酵后的原料块打碎,掺入食盐水装入密封缸内,进行第二次发酵,温度保持在45~60度,发酵成红色,有酱油味时,将发酵成的原料装入滤油容器中,将花椒、陈皮、八角、大料烧水,烧开后倒入滤油容器中,浸泡12小时,然后将滤油容器下端开口打开,滤出成品酱油。

进一步,根据重量配比,豆粕为3500份,麦麸1500份,食盐水中的食盐1500份,花椒8份,陈皮32份,大料8份,曲种10份。

进一步,所述的陈皮选用去其内白的橘红陈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陈皮作为原料添加进酱油中,将陈皮的清香与酱油的浓郁有机结合,丰富了酱油的口感,提升了酱油的风味,使酱油味道更加清新;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陈皮酱油的制作方法,将豆粕打碎成2~6cm长的颗粒,将打碎的豆粕和麦麸用水拌匀,以可以粘合成团而不滴水为准,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取出降温至35~40度,掺入曲种拌匀,将拌好的原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24小时,待其成块,上面长白毛时,将发酵后的原料块打碎,掺入食盐水装入密封缸内,进行第二次发酵,温度保持在45~60度,发酵成红色,有酱油味时,将发酵成的原料装入滤油容器中,将花椒、陈皮、八角、大料烧水,烧开后倒入滤油容器中,浸泡12小时,然后将滤油容器下端开口打开,滤出成品酱油。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重量配比,豆粕为3500份,麦麸1500份,食盐水中的食盐1500份,花椒8份,陈皮32份,大料8份,曲种10份。

所述的陈皮选用去其内白的橘红陈皮,辛苦之味较重,具有更好的祛湿化痰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陈皮制作方法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