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制备羊肚菌菌种;b、大田种植准备;c、大田种植;d、田间管理;e、出菇管理。本发明有效提高地膜下的空气含氧量,显著加速羊肚菌丝的生长,缩短羊肚菌栽培周期;避免稻草等空心秸秆收割后焚烧还田所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发明采用空心秸秆作为羊肚菌大田栽培的畦床覆盖物,操作技术简单,节约资源,覆盖物生产成本低,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羊肚菌种植推广使用。最重要的是上述方法提高了羊肚菌的产品品质,比现有人工栽培的羊肚菌香味浓,还大大提高了羊肚菌的产量,可作为特色食用菌产业来发展。

1.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制备羊肚菌菌种;b、大田种植准备:①搭建遮阳网;②调节土壤水分、PH;③畦床制备;c、大田种植:①播种②覆盖空心秸秆③覆盖地膜;d、田间管理:菌丝生长期间定时揭膜通风,补水保湿,切忌阳光直射畦床;e、出菇管理:羊肚菌出菇后要揭地膜,出菇期间气温低,空气干燥,管理侧重保湿,揭膜撤袋后,约28-34天后羊肚菌会出菇成熟,适时采收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羊肚菌菌种,是在无菌环境中,将羊肚菌原种接入灭菌栽培袋中,然后将已接种的栽培袋放在培养室内恒温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秸秆为稻草、麦秸、谷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心秸秆选用稻草时效果最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空心秸秆覆盖在畦床之前,还包括空心秸秆补水软化处理步骤,100千克空心秸秆用水10-20千克,洒水后覆盖不透气的膜或防水布,避免水分蒸发,静置8小时以上,再用于覆盖畦床。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羊肚菌畦床横截面为扁平的半椭圆形的结构,畦床最高处距离地面的距离为15-30之间,空心秸秆的厚度为3-6厘米,畦床的两侧面,空心秸秆的厚度稍薄,畦床最高处厚度略厚。 7.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畦床整理好后,在畦床上洒上草木灰,并淋水,直到草木灰不会被风吹走,然后晾晒畦床,畦床的晾晒时间不低于15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畦床表面加入草木灰是集中焚烧后再还田。 9.根据权利要求1、2、4、5、7任一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①搭建遮阳网(要求三分阳七分阴,建议棚高1.8~2米,杆与杆之间的间距4~6米,遮阳网6针、遮光率75%);②调节土壤水分、PH值,土壤含水量至28%-32%为宜、PH值为7-7.9;③畦床制备,畦床宽100㎝,长度不限;床高20㎝;畦间间距30~40㎝。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7任一所述的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田间管理步骤中:菌丝生长期间定时揭膜通风,本年底至翌年2月前:中午揭膜,通风5-10分钟盖膜;翌年2月后,早或晚揭膜,通风10-20分钟盖膜,土壤含水量至28%-32%为宜、只需散射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空心秸秆作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 Fr.)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草笠竹,属于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好氧型真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甲壳质,脂,磷酸盐;多种胡萝卜素类。羊肚菌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含有δ-胡萝卜素(δ-carotene)及5种叶黄素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高级食材。羊肚菌还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益肠胃,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可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

目前人工大田栽培方式多采用遮阳加地膜的方式种植,覆盖地膜种植主要是起到保湿、保温效果抗杂草的作用,但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膜下氧气会随覆膜时间显著下降;二、因覆盖的地膜为弧形,根据光的透射及原理,形成类似凸透镜的结构,而随着光的透射(白天),地膜下的温度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的升高。上述两个原因,导致羊肚菌在人工的生产种植时,膜下菌丝尤其是畦床中部会出现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最终导致减产,严重的甚至会绝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秸秆作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新方法,空心秸秆能够增大膜下空气保有量,提高膜下氧气含量。羊肚菌在大田的出菇时间显著提前,提高羊肚菌品质,且可显著提高大田的种植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增产10%-20%以上。

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制备羊肚菌菌种;

b、大田种植准备:①搭建遮阳网;②调节土壤水分、PH;③畦床制备;

c、大田种植:①播种②覆盖空心秸秆③覆盖地膜;

d、田间管理:菌丝生长期间定时揭膜通风,补水保湿,切忌阳光直射畦床;

e、出菇管理:羊肚菌出菇后要弃地膜,出菇期间气温低,空气干燥,管理侧重保湿,揭膜撤袋后,约28-34天后羊肚菌会出菇成熟,适时采收即可。

本发明采用空心秸秆作为羊肚菌大田栽培的畦床覆盖物,有效提高膜下空气含氧量,显著加速羊肚菌丝的生长,使羊肚菌出菇的时间提前,羊肚菌出菇截止时间不变,出菇时间的延长、完全避免了畦床中部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现象,从而增加总产量,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产可达10%-20%以上;水稻、小麦、谷子,是中国人传统的主食,其种植面积极为广阔,随之而来的就是秸秆的处理问题,贵州是传统水稻种植区,全省常年保持在2000万亩左右的水稻种植面积,废弃稻草高达1200万吨,现有技术对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仍以焚烧还田为主,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发明采用空心秸秆作为羊肚菌大田栽培的畦床覆盖物,操作技术简单,节约资源,覆盖物生产成本低,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羊肚菌种植推广使用。最重要的是上述方法提高了羊肚菌的产品品质,比现有人工栽培的羊肚菌香味浓,口感佳,营养成分高,可作为特色食用菌产业来发展。

附图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大田种植羊肚菌加了空心秸秆层的羊肚菌种植畦床结构示意图。

图2:传统种植羊肚菌的畦床结构示意图。

图中:1、畦床 2、空心秸秆 3、地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空心秸秆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方法,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制备羊肚菌菌种;

b、大田种植准备:①搭建遮阳网;②调节土壤水分、PH;③畦床制备;

c、大田种植:①播种②覆盖空心秸秆③覆盖地膜;

d、田间管理:菌丝生长期间定时揭膜通风,补水保湿,切忌阳光直射畦床;

e、出菇管理:羊肚菌出菇后要揭地膜,出菇期间气温低,空气干燥,管理侧重保湿,揭膜撤袋后,约28-34天后羊肚菌会出菇成熟,适时采收即可。

如图1中,在畦床1上接种羊肚菌菌种后,覆盖空心秸秆2,然后再覆盖地膜3,就完成了栽培过程。技术人员通过以野生羊肚菌为分离材料,进行纯化、培养,获得羊肚菌菌株,以小麦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技术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本专利申请一种用空心秸秆作为覆盖物栽培羊肚菌的新方法。具体的:覆盖空心秸秆,根据面积准备适量空心秸秆,播撒羊肚菌种,播撒菌种时轻轻掰碎不可搓揉,完毕后均匀蓬松地覆上空心秸秆,用量在每亩300kg左右,作为畦床覆盖物,空心秸秆作为地膜与畦床之前的支撑物,使膜下空间增加,提高空气保有量,同时实现对膜下温湿度的反向调节作用。

本专利申请选用空心的秸秆,一方面是利用秸秆形成的空间提高羊肚菌地膜下的含氧量;二是通过物理隔绝作用,杜绝因覆盖地膜的弧形聚光,温度快速升高而导致的膜下菌丝尤其是畦床中部的膜下菌丝,出现的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最终导致减产,严重的甚至会绝产;最重要的是,空心类的秸秆在温度升高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热传递,才能将温度传递到畦床表面,配合地膜的使用,可以极大的延长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时间,避免了温度骤升骤降对菌丝的影响,同样的道理,空心秸秆还起到对湿度的调节作用;空心秸秆的反向调节的具体原理如下:空心内会存储的热量和水分,对地膜下的环境起到反向调节的作用,当温度骤升,则空心内的热量经过秸秆表皮、内皮、空心几次热交换才可以完成。且秸秆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可以使地膜下的温度、湿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备羊肚菌菌种:是在无菌环境中,将羊肚菌原种接入灭菌栽培袋中,然后将已接种的栽培袋放在培养室内恒温培养。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心秸秆为稻草、麦秸、谷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进一步的,从柔韧性的角度考虑,稻草为最佳方案。

进一步的,在将空心秸秆覆盖在畦床之前,还包括空心秸秆补水软化处理步骤,100千克空心秸秆用水10-20千克,洒水后覆盖不透气的膜或防水布,避免水分蒸发,静置8小时以上,再用于覆盖畦床。

进一步的,所述的羊肚菌畦床横截面为扁平的半椭圆形的结构,畦床最高处距离地面的距离为15-30之间,空心秸秆的厚度为3-6厘米,畦床的两侧面,空心秸秆的厚度稍薄,畦床最高处厚度略厚。

进一步的,在畦床整理好后,在畦床上洒上草木灰,并淋水,直到草木灰不会被风吹走,然后晾晒畦床,畦床的晾晒时间不低于15天。

进一步的,为再提高羊肚菌的产量,所述的畦床表面加入草木灰是集中焚烧后再还田。

进一步的,①搭建遮阳网(要求三分阳七分阴,建议棚高1.8~2米,杆与杆之间的间距4~6米,遮阳网6针、遮光率75%。);②调节土壤水分、PH(土壤含水量至28%-32%为宜、PH7-7.9);③畦床制备(畦床宽100㎝,长度不限;床高20㎝;畦间间距30~40㎝。);

羊肚菌的人工大田规模化的种植日期基本是在本年的12月上旬,采收日期是在翌年3-4月。其它时时间目前尚不能种植出羊肚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田间管理步骤中:菌丝生长期间定时揭膜通风,翌年2月前:中午揭膜,通风5-10分钟盖膜;翌年2月后,早或晚揭膜,通风10-20分钟盖膜,土壤含水量至28%-32%为宜、只需散射光。

所述的适时采收,是达到该羊肚菌的各品种的成熟子实体高度则采收。根据品种判断子实体是否已经成熟,成熟即需采收,如未及时采收,则会过熟后会出现腐烂变质,污染其它正在生长的产品,目前的羊肚菌不同品种来看4-10厘米都可以采收,关键看是什么品种,所以不同品种成熟子实体差别较大,适时采收是需要根据品种来确定的。。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利用本专利申请文件的内容进行自行改进、等同替换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文标签: 秸秆方法羊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