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用型消防水龙带。该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包括水龙带本体,所述的水龙带本体包括编织带和内衬套,编织带外表面设置有平行水龙带本体轴线的间隔槽,间隔槽呈螺旋状围绕水龙带的轴线设置,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和外经线,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地增强耐磨性、对纬线进行保护、避免纬线磨损、防止水龙带断裂、延长使用寿命等有益效果。
1.一种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包括水龙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龙带本体包括编织带和内衬套,编织带外表面设置有平行水龙带本体轴线的间隔槽,间隔槽呈螺旋状围绕水龙带的轴线设置,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和外经线,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其特征在于,同一个间隔槽内的增高凸点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套与编织带内表面贴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用型消防水龙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龙带外表面的织物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表面平滑,而且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纬线裸露在外并且与经线位于同一个面上,水龙带使用过程中水龙带表面织物的纬线能够直接与地面接触,在水龙带拖拽过程中水龙带与地面摩擦容易造成纬线磨损、断裂甚至泄漏。不仅缩短了水龙带的使用寿命,而且延误抢救的速度和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增强耐磨性、对纬线进行保护、避免纬线磨损、防止水龙带断裂、延长使用寿命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包括水龙带本体,所述的水龙带本体包括编织带和内衬套,编织带外表面设置有平行水龙带本体轴线的间隔槽,间隔槽呈螺旋状围绕水龙带的轴线设置,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和外经线,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水龙带本体是由编织带和内衬套构成,内衬套能够起到防止水泄漏的作用,编织带能够对内衬套进行保护,防止内衬套磨损。通过凸轮编织机构使编织带外表面编织出间隔槽,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和外经线。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即间隔槽的槽底是由一个纬线和一个内经线交织而成,在间隔槽的槽底处形成编织带的结接点;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即间隔槽的槽壁是由一个纬线和四个外经线交织而成。间隔槽的槽壁的高度高于槽底的高度,能够增大间隔槽底处纬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纬线与地面接触和摩擦。间隔槽的槽壁处的四个外经线能够将纬线遮挡起来,防止纬线与地面接触,减小纬线磨损。间隔槽是平行水龙带本体轴线,即间隔槽平行水龙带拖拽的方向,进一步减小编织带的磨损。间隔槽呈螺旋状并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当水龙带拖拽时能够减小间隔槽的槽壁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不仅能够防止纬线与地面接触,而且能够防止经线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增高凸点能够增大编织带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即增高凸点与地面接触时,编织带与地面之间能够具有间隙,防止编织带磨损。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即径向相邻两个增高凸点的连线构成螺旋线,当水龙带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减少与地面接触的增高凸点的个数,减小增高凸点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橡胶材料的增高凸点更加耐磨,而且增高凸点位于间隔槽内能够遮挡间隔槽槽底处的纬线,减小编织带的磨损。
作为优选,同一个间隔槽内的增高凸点等间距设置。保证与地面接触的每个增高凸点受力均匀,保证增高凸点磨损量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衬套与编织带内表面贴合固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具备下述优点:1、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即间隔槽的槽底是由一个纬线和一个内经线交织而成;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即间隔槽的槽壁是由一个纬线和四个外经线交织而成,间隔槽的槽壁的高度高于槽底的高度,能够增大间隔槽底处纬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纬线与地面接触和摩擦,间隔槽的槽壁处的四个外经线能够将纬线遮挡起来,防止纬线与地面接触,减小纬线磨损;2、间隔槽呈螺旋状并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当水龙带拖拽时能够减小间隔槽的槽壁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不仅能够防止纬线与地面接触,而且能够防止经线的磨损;3、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增高凸点能够增大编织带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即增高凸点与地面接触时,编织带与地面之间能够具有间隙,防止编织带磨损,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即径向相邻两个增高凸点的连线构成螺旋线,当水龙带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减少与地面接触的增高凸点的个数,减小增高凸点的磨损;4、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橡胶材料的增高凸点更加耐磨,而且增高凸点位于间隔槽内能够遮挡间隔槽槽底处的纬线,减小编织带的磨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的断面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的断面局部放大图。
图示说明:1-水龙带本体,2-内衬套,3-纬线,4-内经线,5-外经线,6-增高凸点,8-间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耐用型消防水龙带,包括水龙带本体1,水龙带本体1包括编织带和内衬套2,内衬套与编织带内表面贴合固定。编织带外表面间隔排列有平行水龙带本体轴线的间隔槽8,间隔槽呈螺旋状并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4和外经线5,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
水龙带本体是由编织带和内衬套构成,内衬套能够起到防止水泄漏的作用,编织带能够对内衬套进行保护,防止内衬套磨损。通过凸轮编织机构使编织带外表面编织出间隔槽,编织带包括经线和纬线,纬线围绕内衬套设置,经线包括内经线和外经线。间隔槽的槽底包括一个内经线,内经线位于纬线与内衬套之间,即间隔槽的槽底是由一个纬线和一个内经线交织而成,在间隔槽的槽底处形成编织带的结接点;间隔槽的槽壁包括四个外经线,四个外经线位于纬线外侧,即间隔槽的槽壁是由一个纬线和四个外经线交织而成。间隔槽的槽壁的高度高于槽底的高度,能够增大间隔槽底处纬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避免纬线与地面接触和摩擦。间隔槽的槽壁处的四个外经线能够将纬线遮挡起来,防止纬线与地面接触,减小纬线磨损。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5所示,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6,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便可实现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同一个间隔槽内的增高凸点等间距设置。保证与地面接触的每个增高凸点受力均匀,保证增高凸点磨损量均匀。水龙带本体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增高凸点,增高凸点能够增大编织带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即增高凸点与地面接触时,编织带与地面之间能够具有间隙,防止编织带磨损。增高凸点螺旋围绕水龙带本体的轴线设置,即径向相邻两个增高凸点的连线构成螺旋线7,当水龙带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减少与地面接触的增高凸点的个数,减小增高凸点的磨损。增高凸点为橡胶材料并位于间隔槽内,橡胶材料的增高凸点更加耐磨,而且增高凸点位于间隔槽内能够遮挡间隔槽槽底处的纬线,减小编织带的磨损。同一个间隔槽内的增高凸点等间距设置。保证与地面接触的每个增高凸点受力均匀,保证增高凸点磨损量均匀。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耐用型消防水龙带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9211873a51249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