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它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它的养殖方法:选点养殖: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池深1.5‑2.0米的水稻田;清理水稻田中的淤泥,在水稻田中放养水生植物,并在养殖池中插上竹竿或木条等供田螺栖息;选择种螺: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体重为15克‑25克的鲜活螺作种螺;饲养管理:投养种螺之前,养殖池内先投放适量的鸭粪,用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田螺的饵料,并在池体选取三至四个点堆积粪堆;按时投喂饲料,投喂量根据田螺大小数量而定,一般为总田螺重量的1‑3%每次,每2‑3天投喂一次。它设计新颖,将田螺燕子在稻田中,能够保证田螺的优越的生长,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
1.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养殖方法:选点养殖: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池深1.5-2.0米的水稻田;清理水稻田中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10厘米;在水稻田中放养水生植物,并在养殖池中插上竹竿或木条等供田螺栖息;选择种螺: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体重为15克-25克的鲜活螺作种螺;饲养管理:投养种螺之前,养殖池内先投放适量的鸭粪,用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田螺的饵料,并在池体选取三至四个点堆积粪堆;按时投喂饲料,投喂量根据田螺大小数量而定,一般为总田螺重量的1-3%每次,每2-3天投喂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由米糠、豆饼、麦麸、玉米粉、骨粉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养过程中,每半个月对水体消毒一次,保持水体PH在7-8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田螺指的是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获。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田螺不仅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
田螺喜欢生长在冬暖夏凉、地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田洼等。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
随着田螺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逐渐被接受,野生田螺的捕捞力度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所以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它设计新颖,将田螺燕子在稻田中,能够保证田螺的优越的生长,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它的养殖方法:
选点养殖: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池深1.5-2.0米的水稻田;清理水稻田中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10厘米;在水稻田中放养水生植物,并在养殖池中插上竹竿或木条等供田螺栖息;
选择种螺: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体重为15克-25克的鲜活螺作种螺;
饲养管理:投养种螺之前,养殖池内先投放适量的鸭粪,用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田螺的饵料,并在池体选取三至四个点堆积粪堆;按时投喂饲料,投喂量根据田螺大小数量而定,一般为总田螺重量的 1-3%每次,每2-3天投喂一次。
所述的饲料由米糠、豆饼、麦麸、玉米粉、骨粉构成。
所述的饲养过程中,每半个月对水体消毒一次,保持水体PH在7-8之间。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设计新颖,将田螺燕子在稻田中,能够保证田螺的优越的生长,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的养殖方法:
选点养殖: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池深1.5-2.0米的水稻田;清理水稻田中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10厘米;在水稻田中放养水生植物,并在养殖池中插上竹竿或木条等供田螺栖息;
选择种螺: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体重为15克-25克的鲜活螺作种螺;
饲养管理:投养种螺之前,养殖池内先投放适量的鸭粪,用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田螺的饵料,并在池体选取三至四个点堆积粪堆;按时投喂饲料,投喂量根据田螺大小数量而定,一般为总田螺重量的 1-3%每次,每2-3天投喂一次。
所述的饲料由米糠、豆饼、麦麸、玉米粉、骨粉构成。
所述的饲养过程中,每半个月对水体消毒一次,保持水体PH在7-8之间。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设计新颖,将田螺燕子在稻田中,能够保证田螺的优越的生长,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新型的田螺养殖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9148859a51175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