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豆粕制品及其应用,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7~0.9%、甲硫氨酸0.14~0.18%、磷酸二氢钾0.25~0.35%、硫酸亚铁0.15~0.35%、硫酸镁0.04~0.06%、谷氨酰胺0.05~0.07%、Hiiranlactone D 0.03~0.05%,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6~6.8,灭菌备用;将豆粕与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45~55混合均匀,按6~8%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8~12小时,控制pH值为6.6~6.8;再按3~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55~65小时,控制pH值为5.8~6.2;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本发明提供的发酵豆粕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1.一种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7~0.9%、甲硫氨酸0.14~0.18%、磷酸二氢钾0.25~0.35%、硫酸亚铁0.15~0.35%、硫酸镁0.04~0.06%、谷氨酰胺0.05~0.07%、HiiranlactoneD0.03~0.05%,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6~6.8,灭菌备用;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45~55混合均匀,按6~8%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8~12小时,控制pH值为6.6~6.8;再按3~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55~65小时,控制pH值为5.8~6.2;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豆粕与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50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按7%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10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好氧发酵时控制pH值为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再按4%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6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豆粕制品,其特征在于:厌氧发酵时控制pH值为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具体涉及一种豆粕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发酵法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蛋白质消化利用率,在当今饲料养殖业面临动物蛋白的资源匮乏和安全隐患的问题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用固体发酵法消除或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在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但由于发酵条件的限制,造成通气或散热的困难,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其工艺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代的变化:
第一代发酵工艺为乳酸菌+蛋白酶的厌氧发酵酶解工艺。该工艺的特点:①乳酸菌能破坏豆粕中部分抗营养因子,发酵产生有机酸,发酵香气好。②采用的纯蛋白酶,对生料发酵的豆粕作用不明显,故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降解程度很低。③工艺过程容易控制,产品品质不高,但稳定性好。
第二代发酵工艺为多菌种混合的厌氧或好氧发酵工艺。该工艺的特点:①工艺过程控制是关键。采用分阶段厌氧和好氧结合的工艺控制,如若控制好,产品质量较好,对抗营养因子、抗原的降解较好。②工艺过程控制难度大,厌氧好氧的切换点难以掌握,产品质量不稳定。③总体质量优于第一代发酵产品。
第三代发酵工艺为豆粕专用酶+多菌种的酶解发酵工艺。该工艺特点:①采用豆粕专用的复合酶,分解豆粕细胞壁,让蛋白酶与豆粕中的蛋白质充分接触,达到彻底降解。②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抗营养因子,针对性强,破坏彻底。③工艺过程容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总体质量全面优于第一、第二代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发酵豆粕制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发酵豆粕制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
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7~0.9%、甲硫氨酸0.14~0.18%、磷酸二氢钾0.25~0.35%、硫酸亚铁0.15~0.35%、硫酸镁0.04~0.06%、谷氨酰胺0.05~0.07%、Hiiranlactone D 0.03~0.05%,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6~6.8,灭菌备用;
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45~55混合均匀,按6~8%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8~12小时,控制pH值为6.6~6.8;再按3~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55~65小时,控制pH值为5.8~6.2;
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将豆粕与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50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按7%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10小时。
进一步地,好氧发酵时控制pH值为6.7。
进一步地,再按4%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60小时。
进一步地,厌氧发酵时控制pH值为6.0。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发酵豆粕制品营养价值高,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化合物Hiiranlactone D的制备方法参见文献: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he leaves of Neolitsea hiiranensis and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ome of them,Phytochemistry,72(2011),415–422。
实施例1:发酵豆粕制品的制备
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
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8%、甲硫氨酸0.16%、磷酸二氢钾0.30%、硫酸亚铁0.25%、硫酸镁0.05%、谷氨酰胺0.06%、Hiiranlactone D 0.04%,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7,灭菌备用;
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50混合均匀,按7%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10小时,控制pH值为6.7;再按4%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60小时,控制pH值为6.0;
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实施例2:发酵豆粕制品的制备
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
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7%、甲硫氨酸0.14%、磷酸二氢钾0.25%、硫酸亚铁0.15%、硫酸镁0.04%、谷氨酰胺0.05%、Hiiranlactone D 0.03%,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6,灭菌备用;
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45混合均匀,按6%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12小时,控制pH值为6.6;再按3%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65小时,控制pH值为5.8;
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实施例3:发酵豆粕制品的制备
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
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9%、甲硫氨酸0.18%、磷酸二氢钾0.35%、硫酸亚铁0.35%、硫酸镁0.06%、谷氨酰胺0.07%、Hiiranlactone D 0.05%,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为6.8,灭菌备用;
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55混合均匀,按8%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8小时,控制pH值为6.8;再按5%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55小时,控制pH值为6.2;
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实施例4:实施例1的对比,不添加Hiiranlactone D
步骤S1,豆粕粉碎,过20~30目筛,灭菌备用;
步骤S2,配制培养液,含精氨酸0.8%、甲硫氨酸0.16%、磷酸二氢钾0.30%、硫酸亚铁0.25%、硫酸镁0.05%、谷氨酰胺0.06%,均为质量百分含量;调节pH值6.7,灭菌备用;
步骤S3,将步骤S1制备的豆粕与步骤S2制备的培养液按照重量比1:50混合均匀,按7%的接种量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10小时,控制pH值为6.7;再按4%的接种量接入乳酸杆菌厌氧发酵60小时,控制pH值为6.0;
步骤S4,冷冻干燥粉碎包装即得。
实施例5:效果实施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按照实施例1~4方法制备豆粕1~4。
2、方法
2.1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4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育肥仔猪4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饲喂(基础饲粮配方参照猪营养需要量NRC 1998)。试验组1~4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700mg/kg的豆粕1~4。
2.2饲养方法
预试期7d,在此期间进行驱虫和防疫,预试期结束后进入试验期35d。在整个试验期内均由固定的饲养员统一饲养管理,6组在相邻的猪舍内,所处的温度、环境状况相同。饲喂方法采用自由采食,给予充足饮水。
2.3测试指标和方法
生长性能:统计初重、末重、日均增重和料重比。
3、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表中数值表示为Mean±SD。
二、结果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试验组1~3的日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4日均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料重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发酵豆粕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发酵豆粕制品及其应用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9090357a51108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