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位于所述辊身后部的所述导禾杆上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升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籽粒损失、提高摘穗能力。

1.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所述辊身的后部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后端外周侧分布有拉茎杆,各所述拉茎杆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辊身外周表面上,且所述辊身凹槽平行于所述辊身的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钩分布在辊身后部处的所述导禾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呈筒状,所述辊身前端通过连接轴头连接所述辊头,所述辊身后端的筒腔中套装有连接轴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头外周侧通过两并排的轴承转动套装有下支承轴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

背景技术

摘穗辊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上用于玉米收获摘穗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辊的结构有多种,其摘穗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各自存在一定缺陷:1、在玉米成熟度偏低及玉米秸秆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收获时,摘穗辊对秸秆抓取和拉引能力下降,导致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打滑、折断,出现堵塞现象,降低了收获效率;2、容易造成玉米秸秆被推倒,向后推送速度较慢;3、果穗与摘穗辊接触时间过长,造成摘穗辊对果穗进行反复冲击,引起籽粒损失;4、单轴承配合的摘穗辊工作时可靠性较差,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大大提升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籽粒损失、提高摘穗能力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所述辊身的后部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后端外周侧分布有拉茎杆,各所述拉茎杆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辊身外周表面上,且所述辊身凹槽平行于所述辊身的轴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摘穗钩分布在辊身后部处的所述导禾杆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身呈筒状,所述辊身前端通过连接轴头连接所述辊头,所述辊身后端的筒腔中套装有连接轴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轴头外周侧通过两并排的轴承转动套装有下支承轴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所述辊身前端安装有辊头,所述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位于所述辊身后部的所述导禾杆上分布有摘穗钩,所述辊身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各所述辊身凹槽沿所述辊身的轴向设置。通过辊身分布的多道辊身凹槽,大大提升了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了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了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提高收获效率;辊身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由于导禾杆凸出于辊身外圆周面,所以通过导禾杆,可以将玉米秸秆快速地向后推送,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通过在导禾杆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摘穗钩,降低了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了籽粒损失,提高了摘穗能力;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我国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收获时玉米秸秆与摘穗辊打滑、折断后秸秆堵塞、玉米秸秆向后推送速度慢、摘穗辊对果穗反复冲击造成籽粒损失等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辊头;2-下支承轴座;3-连接轴头;4-轴承;5-导禾杆;6-辊身;7-摘穗钩;8-拉茎杆;9-连接轴套;10-辊身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玉米收获机割台用摘穗辊,包括辊身6,所述辊身6前端安装有辊头1,所述辊身6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5,所述辊身6后部分布有摘穗钩7,可以采用所述摘穗钩7分布在辊身6后部处的所述导禾杆5上方式,便于摘穗辊平稳转动,所述辊身6外周表面分布有辊身凹槽10,各所述辊身凹槽10沿所述辊身6的轴向设置。通过辊身6分布的多道辊身凹槽10,大大提升了摘穗辊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减少了玉米秸秆与摘穗辊之间的打滑,减少了玉米秸秆折断,减少了堵塞现象,提高收获效率;辊身6外周侧设有螺旋状的导禾杆5,由于导禾杆5凸出于辊身6外圆周面,所以通过导禾杆5,可以将玉米秸秆快速地向后推送,适应玉米割台快速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通过在导禾杆5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摘穗钩7,降低了摘穗时对玉米果穗的冲击,降低了籽粒损失,提高了摘穗能力。

如图1-5所示,所述辊身6后端外周侧分布有拉茎杆8,各所述拉茎杆8沿所述辊身6的轴向设置,拉茎杆8可对玉米秸秆进行拉扯以迅速将玉米秸秆与玉米果穗分离。:所述辊身凹槽10均匀分布在所述辊身6外周表面上,且所述辊身凹槽10平行于所述辊身6的轴线,辊身凹槽10的上述设置,保证了对秸秆的抓取和拉引能力的均匀性和摘穗辊转动的平稳性。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辊身6呈筒状,所述辊身6前端通过连接轴头3连接所述辊头1,所述辊身6后端的筒腔中套装有连接轴套9,所述连接轴头3外周侧通过两并排的轴承4转动套装有下支承轴座2,下支承轴座2通过并排双轴承4的装配方式,提高了摘穗辊工作时的可靠性,不易损坏。

如图6所示,工作时,玉米收获机割台上的摘穗辊两两一组使用,两摘穗辊上的辊身凹槽10相互错开设置,两摘穗辊相对转动,在导禾杆5的配合下,抓取并向下拉引玉米秸秆,因摘穗辊辊身6上有辊身凹槽10,玉米秸秆受到向下的拉引力增大,在玉米秸秆湿度较大时,仍能高效拉引秸秆,玉米果穗跟随玉米秸秆被下拉到摘穗辊辊身凹槽10位置处时,被摘穗钩7摘下滑落至玉米收获机的过桥中,然后通过过桥输送到搅龙,进而进入升运器、剥皮机,剥皮完成后进入粮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标签: 玉米机割台用摘穗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