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含有冬青油和牛至油,且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1:6~6:1。本发明组合物可防治蓟马,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免疫系统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其活力,是一种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植物源蓟马防控剂。

1.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精油组合物包括冬青油和牛至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1:6~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2:1。 5.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的有效成分为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9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8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的剂型选自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和热雾剂,制剂中至少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0%。 9.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植物精油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粮食、果蔬、花卉和/或园艺植物蓟马药物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蓟马为玉米黄呆蓟马、西花蓟马和/或烟蓟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农药技术领域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昆虫的统称,其个体小、隐匿性强、繁殖速度快。迄今为止,全世界记录的蓟马科种类达2000余种,隶属于4亚科约276属,中国占79属315种。据不完全统计,蓟马害虫约占已有记录种的1%,以植食性蓟马为主,利用刺吸式口器汲取组织器官中的营养物质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并通过直接取食、产卵或传播病毒进行为害且因传毒为害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直接为害。蓟马主要为害多种粮食、果蔬、花卉及园艺等。近年来,蓟马的发生和扩散逐年加重,已成为世界性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对农业生产实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蓟马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然而,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且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植物源农药因其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成为新农药研发与应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冬青油和牛至油的农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明显,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免疫系统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其活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具有高效无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遵从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该精油组合物包括冬青油和牛至油。

可选的,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1:6~6:1。

可选的,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1:1。

可选的,所述的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重量比为2:1。

遵从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一种杀蓟马植物精油制剂,该制剂的有效成分为本发明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

可选的,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90%。

可选的,所述的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80%。

可选的,所述的制剂的剂型选自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和热雾剂,制剂中至少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所述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0%。

遵从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精油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粮食、果蔬、花卉和/或园艺植物蓟马药物的应用。

可选的,所述的蓟马为玉米黄呆蓟马、西花蓟马和/或烟蓟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含冬青油和牛至油的农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明显,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免疫系统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其活力。

(2)原料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加工简单、对设备要求低。

(3)该杀蓟马剂主要成分来源于天然中药植物提取物,所以其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是一种无公害植物源蓟马防控剂。

具体实施方式

冬青油是从冬青叶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精油,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其含量达99%以上。水杨酸甲酯是植物的信息素,植物可用它抵御昆虫攻击。由于冬青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解热镇痛等功效,对多种害虫具有很好的毒杀和驱避活性,具备开发成为环境友好型农药的潜力。

牛至油是从牛至属植物全草提取的植物精油,含有30多种抗菌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生素和药物生长促进剂,在禽畜饲料、饲用抗生素、免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利用植物植油对农业病虫草害进行防治是目前农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精油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冬青油与牛至油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蓟马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2%~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

本发明的剂型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其余由水补全。

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可以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苯乙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中的至少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中的至少一种。溶剂可以采用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等中的至少一种。水可以为蒸馏水、去离子水、自来水中的一种,更优化为去离子水。

比如,按质量百分比计,制成微乳剂时,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5%~40%、表面活性剂5%~50%、助剂5%~35%,去离子水加至100%。

制成可溶性液剂时,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5%~45%、表面活性剂5%~10%、溶剂5%~90%。

制成热雾剂时,杀蓟马植物精油组合物10%~40%、表面活性剂5~35%、溶剂5~35%,助剂5%~20%。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可溶性液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热雾剂主要技术指标:

增效研究:

1、研究方法:

本发明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熏蒸活性测定采用三角瓶熏蒸法。具体方法为:在三角瓶(V=60mL)中接入20头健康整齐的试虫,然后在橡皮塞上固定一条滤纸条(3*1cm),并用微量进样器在滤纸条滴加1μL精油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使药纸片正好悬挂于瓶中央的1/3处,放置于智能培养箱(L:D=16:8、T=25±1℃、RH=60±10%),6h后打开三角瓶口,拔掉带有滤纸的塞子,用保鲜膜将瓶口密封,24h后观察熏蒸致死情况,每个处理重复三次,设置丙酮对照。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采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

计算公式如下:

死亡率(%)=死亡虫数/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采用机率值分析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

计算公式如下(以冬青油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活性成分B的毒力指数(TI)=冬青油的LC50/活性成分B的LC50×100

M的毒力指数(ATI)=冬青油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

=冬青油的TI×P冬青油+活性成分B的TI×P活性成分B

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B为牛至油;P活性成分B为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P冬青油为冬青油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2、研究结果:

2.1玉米黄呆蓟马增效研究

试验药剂均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冬青油与牛至油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如下:

表1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对玉米黄呆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 共毒系数(CTC) 冬青油 - 2.56 - 牛至油 - 3.27 - 冬青油:牛至油 1:6 2.23 141.04 冬青油:牛至油 1:5 1.74 149.54 冬青油:牛至油 1:4 2.15 144.09 冬青油:牛至油 1:3 1.89 161.79 冬青油:牛至油 1:2 2.06 145.39 冬青油:牛至油 1:1 1.45 198.05 冬青油:牛至油 2:1 1.57 175.77 冬青油:牛至油 3:1 1.23 143.98 冬青油:牛至油 4:1 1.98 135.16 冬青油:牛至油 5:1 2.66 126.48 冬青油:牛至油 6:1 2.41 121.75

由表1可知,冬青油和牛至油复配防治玉米黄呆蓟马的配比在1:6~6: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6: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配比在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2.2西花蓟马增效研究:

试验药剂均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冬青油与牛至油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

表2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 共毒系数(CTC) 冬青油 - 3.02 - 牛至油 - 3.78 - 冬青油:牛至油 1:6 3.10 121.23 冬青油:牛至油 1:5 3.26 130.50 冬青油:牛至油 1:4 2.69 133.79 冬青油:牛至油 1:3 2.46 146.35 冬青油:牛至油 1:2 2.86 147.78 冬青油:牛至油 1:1 2.34 152.62 冬青油:牛至油 2:1 3.34 161.04 冬青油:牛至油 3:1 2.19 145.19 冬青油:牛至油 4:1 3.55 135.05 冬青油:牛至油 5:1 3.43 127.54 冬青油:牛至油 6:1 3.67 124.87

由表2可知,冬青油和牛至油复配防治西花蓟马的配比在1:6~6: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6: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配比在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2.3烟蓟马增效研究:

试验药剂均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冬青油与牛至油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毒力测定结果

表3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对烟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3可知,冬青油和牛至油复配防治西花蓟马的配比在1:6~6: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6: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冬青油和牛至油的配比在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微乳剂

(1)制剂配制:植物精油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例为:植物精油组合物5%~40%、表面活性剂5%~50%、助剂5%~35%,去离子水加至100%。具体配制见表4。

表4含冬青油和牛至油的微乳剂制备

(2)微乳剂防治蓟马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小区试验,小区试验为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m2。每小区定株标记10片有蓟马叶片,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天调查活蓟马数。记录各药剂处理施药前后虫量,计算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计算矫正防效.

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活虫数

×处理区施药后活虫数)/(对照区施药后活虫数

×处理区施药前活虫数×100%

本实验安排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田,试验药剂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冬青油微乳剂和牛至油微乳剂,均为自配。药前调查玉米黄呆蓟马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

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5微乳剂防治蓟马药效试验

由表5可以看出,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微乳剂对三种蓟马均有很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较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例2:可溶性液剂

(1)制剂配制:植物精油组合物制成可溶性液剂时,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例为:植物精油组合物5%~45%、表面活性剂5%~10%、溶剂5%~90%。具体配制见表6。

表6含冬青油和牛至油的可溶性液剂制备

(2)防治蓟马药效试验:本实验安排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田,试验药剂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冬青油可溶性液剂和牛至油可溶性液剂,均为自配。药前调查玉米黄呆蓟马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计算方法同实施例1)。

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7可溶性液剂防治蓟马药效试验

由表7可以看出,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可溶性液剂对三种蓟马均有很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较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例3:热雾剂

(1)制剂配制:植物精油组合物制成热雾剂时,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例为:植物精油组合物10%~40%、表面活性剂5~35%、溶剂5~35%,助剂5%~20%。具体配制见表8。

表8含冬青油和牛至油的热雾剂制备

(2)热雾剂防治蓟马药效试验:本实验安排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田,试验药剂由江西省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冬青油热雾剂和牛至油热雾剂,均为自配。药前调查玉米黄呆蓟马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计算方法同实施例1)。

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9热雾剂防治蓟马药效试验

由表9可以看出,冬青油与牛至油复配热雾剂对三种蓟马均有很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较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本文标签: 精油组合制剂及其应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