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一种由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构成的“N+1”式高楼火灾救生救援装置,其公用索道由普通钢丝绳设立节点分散布设,按楼层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采用分段连接、分导避障、分设避险的“三分道”式设计,使公用索道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逃生通口影响,且形态灵活,与公用索道相适配的双锤链由一条链带串联两个相同弹簧夹锤和一个安全扣构成,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四大功能,携带便捷、操作简捷、过程快捷,使救生救援更安全高效,大众通用。
1.一种由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组成的“N+1”式高楼逃生救援装置,其特征是:由N条普通钢丝绳构成的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从高楼顶端向楼底分散布设,其中一条钢丝绳(1)按建筑高度和结构设有相应节点(2)进行分设、分段、分导,夹接在钢丝绳(1)上的弹簧夹锤一(3)、弹簧夹锤二(6)和安全扣(4)由链带(5)串联成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承载负荷沿钢丝绳(1)滑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1”式高楼逃生救援装置,其特征是: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由N条固定式普通钢丝绳构成,其中一条普通钢丝绳(1)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钢丝绳(1)的相应节点(2),按楼层高度在节点(2)处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在节点(2)处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在节点(2)处分导避障,此钢丝绳(1)的布设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逃生通口的影响,其余钢丝绳同此钢丝绳(1),形态各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1”式高楼逃生救援装置,其特征是: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由一条链带(5)串联弹簧夹锤一(3)、弹簧夹锤二(6)和一个安全扣(4)构成,安全扣(4)固定在链带(5)中部,弹簧夹锤一(3)由链带扣(18)连接在链带(5)的一端,弹簧夹锤二(6)以同样方式连接在链带(5)的另一端,弹簧夹锤一(3)上的锤击头(7)在遇险时可击碎玻璃,使用时双锤同时夹接钢丝绳(1)上有双重保险,滑降到钢丝绳(1)上的节点(2)时,弹簧夹锤一(3)和弹簧夹锤二(6)可交替越过,逃生时双锤链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四大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1”式高楼逃生救援装置,其特征是:弹簧夹锤一(3)由外件和内件两部分构成,其外件由锤击头(7)、拉板(8)、螺杆(9)、卡簧一(10)、链扣(18)五元件组成,内件由推板(11)、弹簧(12)、横梁(13)、弹簧轴(14)、手柄(15)五元件组成,内件中的弹簧(12)和弹簧轴(14)可相应增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拉板(8)呈钩弧形板面与螺杆(9)固定连接,与链带(5)间由链带扣(18)活动连接,推板(11)呈凹弧形板面与弹簧轴(14)固定连接,与手柄(15)间向横梁(13)插入式活动连接,相嵌套的拉板(8)与推板(11)内侧分别有相互交错的凸纹一(16)若干和凸纹二(17)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固定在拉板(8)上的螺杆(9)套入手柄(15)内由卡簧一(10)锁定,固定在推板(11)上的弹簧轴(14)穿插横梁(13)边孔后由卡簧三(20)锁定,手柄(15)的首端穿插横梁(13)中心孔后由卡簧二(19)锁定,在转动手柄(15)时与螺杆(9)产生相对运动,螺杆(9)拉动拉板(8)右移,手柄(15)推动横梁(13)沿弹簧轴(14)轴向紧压弹簧(12)使推板(11)左移,推板(11)和拉板(8)间始终保持恒定的弹性摩擦力夹接钢丝绳(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1”式高楼逃生救援装置,其特征是:弹簧夹锤二(6)与弹簧夹锤一(3)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均相同,接入两个夹锤内环抱口中任何口径钢丝绳(1)或其它滑降索道均能以稳定弹性摩擦力滑降。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构成的“N+1”式高楼救生装置,用于火灾时高楼救生救援。
二,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若发生火灾时其高楼救援逃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高楼化普及的今天,高楼消防自救应急措施与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失衡。现代高层建筑因防火更为严格,相对来说高层建筑火灾发生量并不大,但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则后果不堪设想,因其高度高、层数多、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不可预见等,火灾时燃烧猛烈,由点及面到整体,蔓延迅速,极易形成立体燃烧,火灾扑救带来极大困难。
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辅以配置必要的救生缓降器、逃生滑道或者逃生梯等逃生辅助器材,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从国内看:有基于弹簧的新型高楼逃生器、全自动不间断高楼自救逃生装置、离心摩擦式高楼安全逃生器、流动液体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百米以内布袋滑道等为代表的专业学术人员研究方案;还有以巧力夹高楼自救逃生装置、小学生发明的高楼逃生楼梯、老人发明的高楼逃生桌等为代表的普通群众百姓通过日常经验累积而创造出的逃生自救方法。
(二)从国外看:美国人凯文·斯通在“9.11事件”之后以鱼竿上的鱼线轮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新型设备,其作用高度取决于绳索的长度,逃生者所要做的就是打开一个抽屉大小的容器,将钢索钩在一个坚固的物体或是连接点上(如门框盒),然后他们只要钻进能适合各种身材人士的吊具,抓住绳子翻出窗外,沿着绳子到地面。还有:降落伞式、室内专用滑道、专用电机工程、德国米特曼井架逃生装置等。
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高楼自救逃生装置的研究分析发现,所有高楼下降装置都只注重逃生者从高楼到地面50米以内的过程从而忽略了逃生者从房间内到建筑物外墙的过程,只注重个体角度的脱险而忽略了群体性的有序脱险,忽略了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危情发生时非专业训练者的本能选择,忽略了逃生线路的可行性(如火情险区、楼体外形结构等)、安全工具的选择使用、现场条件缺乏等复杂场景,偏重于理想化条件或演习式的设计。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及情况分析,本发明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即刻面临和急迫解决的两个大类问题入手,提供出相应方案。
第一类:建筑物本体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是建筑高度。现有的逃生器材使用集中在50米高度以内,现代高层建筑超过此高度的屡见不鲜,超高层的自救仍是空白。
二是外形结构。建筑是一门艺术,丰富的艺术造型为险情时脱险路线形态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障碍物体。建筑物外的凸凹体或异形物体是布设脱险线路时必须面对的障碍。
四是火源位置。火灾的发生是一个由“点→面→整体”的渐进过程,火灾发生前,火源位置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火源点从何处发生?何时发生?布设的线路是否处于火险区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未知数,是不可预见的危情。
第二类:逃生者个体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本发明对逃生者个体的定位是:未受过专业训练、安防知识不足、突临火灾危情时有本能逃生选择的普通群体。
一是方向选择:在浓烟充满通道、电梯(源)停止、专业救援力量不到的情况下,人们的本能选择是冲向楼顶或未被浓烟封住的通口,即火源相对背面的出口位。在火势未殃及整体建筑物形成立体燃烧时,火源的背面或楼顶是逃生者本能的自救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和选择。
二是逃生线路: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从楼顶到楼底用一条逃生索道垂直引导既不合实情也存在诸多隐患:如火势封道、滑降摆动、风吹偏移、外形结构、障碍物体、建筑审美等,此绝非专业训练人士所用。当逃生索道具备分设避险、分段连接、分导避障、节点定位、随物赋形的特征时,上述隐患即能避免。
三是滑降控制:滑降速度若非专业人士,常人是很难控制的,且较粗的钢丝绳索道基本上是直线式,不同于专用的滑降尼龙绳,易弯曲控制,这对夹接索道的滑降器要求是阻力适度、安全平稳,简捷易操作,而利用弹簧减速和钢丝绳索道凹凸面的阻力,在开始夹接索道时就可一次性设定调控速度的阻力,保持匀速滑降。
四是节点避障:当滑降中遇到逃生索道分设、分段、分导或在墙体上定位的节点时,滑降者必须用一个滑降器绕过节点夹接住索道后,方可打开节点上方的另一个滑降器再从节点的下方继续夹接索道,交替使用,即这样滑降器必须是两个同样的工具连接在一起与滑降者身上的绑带连为一体,方可双保险、双利用。
细节决定成败。当火灾发生时,上述两大类问题在日常生活实情中就面临一个关键性的细节:逃生者大多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或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在突发火灾时,大多数是一种本能的选择:逃向楼顶、逃向火源背面等待救援,而此时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自救应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一),可行的公用逃生线路:在高层建筑物各通口位(如楼顶、窗口、楼道口、阳台等)布设有固定式公用逃生索道,此索道至少有N(N为自然数1、2、3、4……,全文同)条从楼顶呈辐射状布设在各对应通口,以分设避开火情险区,有备无患。
二),可用的个人逃生工具:与上述有节点特征的公用索道连接的个人工具要求简捷安全,简易实用,操作方便,随处可见,适时能控,在火灾使用时一人或多人共用此工具即可快捷安全逃离,其制作成本及存放环境要求是低成本、简单化,能通用、专业化,如同各公共场所的灭火器或防汛用的救生衣一样,常备无患。
针对上述两类情况中8个方面问题和火灾时自救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重点是将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融为一体的高层救援模式,简称为“N+1”模式,详述如下:
一),公用索道——即有N条固定式公用逃生钢丝绳索道从楼顶到楼底向各方位呈辐射状分散布设的通道,按楼层高度、外形结构、火情灾区等设立若干节点,在节点处按楼房高度可分段连接,按火情灾区可分设逃生索道,按外形结构可分导避障,依建筑实情和火情“分设、分段、分导”,此种“N条固定型三分式公用钢丝绳逃生索道”为公用索道的基本形态,亦简称为“三分道”,其中每条公用钢丝绳索道布设均可灵活选择,随物赋形,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逃生通口的影响,且形态各异,此方案可解决上述建筑物本体所提出的四个问题,且可保持群体自救的有序性、方向性,避免场景的混乱拥堵。
二),双锤链——即一条与上述公用索道相适配的便携式个人专用应急链带,由一条链带两端串联两个相同的弹簧夹锤和一个安全扣构成,安全扣固定在链带中部承载负荷,弹簧夹锤上的锤击头在遇险时可击碎玻璃,使用时双锤同时夹接钢丝绳上有双重保险,亦可减少恐惧,操作简捷,滑降到钢丝绳上的节点时,利用两个弹簧夹锤可交替越过,相互双重利用,弹簧夹接结构可一次性设定弹性减速摩擦阻力,其阻力“一次设定、全程恒定”,能保持滑降平稳。逃生时双锤链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四大功能。其优势是:火灾危急自救时,用双锤链击破玻璃窗户,直接连接钢丝绳索道,供一人或多人平稳滑降,其携带便捷、操作简捷、过程快捷,避免了诸多不利条件影响,赢得了时间和希望。
本发明的“N+1”模式即利用公用索道“三分道”设计原理和双锤链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功能使N条钢丝绳公用索道布设不受高层建筑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等因素限制,载荷因减速稳定和双重保险而安全滑降。详情以“三分道”形态中的一条钢丝绳公用索道和一条双锤链结合使用为例:
当双锤链的两个弹簧夹锤夹持一条钢丝绳索道时,弹簧夹锤的夹钳口弹力与钢丝绳索道凹凸面摩擦阻力相互作用,以控制载荷滑降速度,弹簧夹接结构可一次性设定弹性减速摩擦阻力,其阻力由夹锤手柄可“一次设定、全程恒定”,能保持载荷滑降平稳;当两个弹簧锤在滑降到索道的节点时,可打开其中一个弹簧锤,另一个弹簧锤仍夹接在索道上保证载荷安全,已打开的弹簧锤绕过节点继续钳住索道,之后再打开节点上面的另一个弹簧锤同样钳住索道后可继续滑降,即利用两个弹簧锤交替绕过索道的节点后保持滑降过程通行无阻,避免钩钳与索道硬性夹持磨损难以控制滑降速度。
在综合成本和使用环境上的优势:公用索道由普通的钢丝绳构成,分散布设在高层建筑物的各相应安全通口和方位上,不受建筑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障碍物体、审美要求等影响,可因情因形而异,合理布局,使用寿命长,无需维检。双锤链简捷耐用,经济实用,成本低,除专用的安防产品功能外,也可作日常钩钳利用,即可作公用安防产品,也可由各家庭用户、写字楼、办公间或楼道处安全备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由N(N为自然数,如1、2、3…,全文同)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构成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是:由N条普通钢丝绳构成的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从高楼顶端分散向楼底布设,其中一条钢丝绳按建筑高度、结构、火情设有相应节点进行分段、分导、分设,夹接在钢丝绳上的两个同样的弹簧夹锤和安全扣由链带串联成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承载逃生者沿钢丝绳滑降。
本发明特征还在于: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由N条普通钢丝绳构成,其中一条普通钢丝绳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钢丝绳的相应节点,按楼层高度在节点处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在节点处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在节点处分导避障,此钢丝绳的布设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安全通口的影响,其余钢丝绳同此,形态各异。
本发明特征还在于: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由一条链带串联两个相同的弹簧夹锤和一个安全扣构成,安全扣固定在链带中部,其中的一个弹簧夹锤连接在链带一端,另一个弹簧夹锤连接在链带的另一端,弹簧夹锤上的锤击头在遇险时可击碎玻璃,使用时双锤同时夹接钢丝绳上有双重保险,滑降到钢丝绳上的节点时,两个弹簧夹锤可交替越过,互为依托,逃生时双锤链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四大功能。
本发明特征还在于:弹簧夹锤由外件和内件两部分构成,其外件由锤击头、拉板、螺杆、卡簧、链带扣五元件组成,内件由推板、弹簧、横梁、弹簧轴、手柄五元件组成,内件中的弹簧和弹簧轴可相应增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拉板呈钩弧形板面与螺杆固定连接,与链带间由链带扣活动连接,推板呈凹弧形板面与弹簧轴固定连接,与手柄间向横梁穿插式活动连接,相嵌套的拉板与推板内侧分别有凸纹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固定在拉板上的螺杆套入手柄内由卡簧锁定,固定在推板上的弹簧轴穿插横梁边孔后由卡簧锁定,手柄的首端穿插横梁中心孔后由卡簧锁定,在转动手柄时,其与螺杆产生相对运动,螺杆拉动拉板右移,手柄推动横梁沿弹簧轴轴向紧压弹簧使推板左移,推板和拉板间始终保持恒定弹性摩擦力夹接钢丝绳,其摩擦力由手柄调节,滑降负荷由链带扣连接链带承载。
上述的公用索道全称为“N条固定型三分式公用钢丝绳逃生索道”,又简称为“三分道”,是由N条普通钢丝绳构成的公用逃生滑道,即有N条固定式钢丝绳从楼顶到楼底向各方位呈辐射状布设,用普通钢丝绳即可按楼层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避障要求等设立若干节点,在节点处按楼房高度可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可分设逃生索道,按外形结构可分导避障,依建筑实情和火情“分段、分设、分导”公用索道,具有“三分道”的基本形态特征。
上述的节点是公用索道上具有连接、固定、缓冲作用的连接头,是索道分段、分设、分导的基点,它使每条公用索道的布局和形态灵活多样。
上述的双锤链是由一条链带串联两个相同的弹簧夹锤和一个安全扣构成,安全扣固定在链带中部,设有锤击头的两个相同弹簧夹锤分别固定在链带两端,便于携带且在遇险时可击碎玻璃,夹接索道时有双重保险,遇到索道上的节点时,两个弹簧夹锤可交替越过,相互依托,逃生时双锤链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弹性减速、交替越障四大功能。
上述的弹簧夹锤由外件和内件两部分构成,其外件由锤击头、拉板、螺杆、卡簧、链带扣五元件组成,内件由推板、弹簧、横梁、弹簧轴、手柄五元件组成,内件中的弹簧和弹簧轴可相应增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拉板呈钩弧形板面与螺杆固定连接,与链带间由链带扣活动连接,推板呈凹弧形板面与弹簧轴固定连接,与手柄间向横梁穿插式活动连接,相嵌套的拉板与推板内侧分别有凸纹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固定在拉板上的螺杆套入手柄内由卡簧锁定,固定在推板上的弹簧轴穿插横梁边孔后由卡簧锁定,手柄的首端穿插横梁中心孔后由卡簧锁定,在转动手柄时与螺杆产生相对运动,螺杆拉动拉板右移,手柄推动横梁沿弹簧轴轴向紧压弹簧使推板左移,推板和拉板间始终保持恒定弹性摩擦力夹接钢丝绳,其摩擦力由手柄调节,滑降负荷由链带扣连接链带承载。
上述的安全扣是连接在双锤链链带中部用于挂载滑降载荷的环形铁扣。
上述的N+1是本发明中N(N为自然数,如1、2、3…,全文同)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融为一体高楼逃生救援装置模式,简称为“N+1”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突破了建筑限制。由普通钢丝绳构成的公用逃生索道,其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索道的相应节点,能随物赋形、灵活布局,按楼层高度在节点处可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可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可分导避障,每条公用索道布设均可灵活选择,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障碍物体、建筑审美的影响,易普及推广。
2,适应了场景需求。消防常识告诉人们:火灾时逃往楼顶是危险的,因楼顶会很快被上升的浓烟覆盖让人窒息,只有从火情险区的背面通口逃出可获生机。本发明的N条公用索道将楼顶及楼层各侧面安全通口自上而下连为一体,消除了通道死角,增加了安全出口,面对突发的火灾危情,人们只能或本能地逃往楼顶或火源背面通口,只要能找到双锤链连接上避开火情险区的公用索道,一人或多人就有了获救希望,其双锤链所具备的锤击、链带、挂接、简捷等功用避免了复杂场景里诸多意外因素影响,如击碎玻璃、搭建支架、寻找辅助、绑带联接等,其自救快、操作便捷、通口选择多、专用工具大众化等特点,赢得了救援时间,提高了安全保障。
3,降低了综合成本。1)公用装置成本。若按现行普通50米高楼层计,从楼顶向下四面八方布设8条公用索道(普通钢丝绳),即基本上具备了整座建筑任一处突发火情时应有的逃生通道,不仅公共成本低廉易行,使用寿命长,无需维检,不影响公用建筑审美,消防安全保障也大大增加。2)个体配置成本。便携式双锤链犹如防汛或舰船所需的救生衣或防火用的灭火器,简捷耐用大众化,除有独特的弹性减速、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击碎玻璃功能外,还有日常生活中攀岩、登山、夹接、悬挂、捆绑等多种实用性,单个成本不足百元。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公用索道、双锤链、联接滑降三个实施进一步说明。
图1为高层建筑布设局部公用索道的结构图。
图2为双锤链结构图。
图3为双锤链滑降索道中避障示意图。
图4为弹簧夹锤结构分解图。
图5为弹簧夹锤整体结构图。
图6为图3中双锤链联接索道的纵向轴截面图。
图7为图3中双锤链联接索道的横向轴截面图。
第一实施例由图1说明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单条布设的形态与特征。
第二实施例由图2、图4、图5说明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的组成和结构。
第三实施例由图3、图6、图7说明“N+1”式联接滑降的应用及效果。
图中:1,钢丝绳。2,节点。3,弹簧夹锤一。4,安全扣。5,链带。6,弹簧夹锤二。7,锤击头。8,拉板。9,螺杆。10,卡簧一。11,推板。12,弹簧。13,横梁。14,弹簧轴。15,手柄。16,凸纹一。17,凸纹二。18,链带扣。19,卡簧二。20,卡簧三。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中的一条钢丝绳索道布设和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的连接滑降为例,分三个实施例叙述。
第一实施例由图1说明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布设(局部)的形态与特征。
图1为高层建筑布设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局部中的一条钢丝绳滑道结构示意图,即其中一条公用索道的结构示意图。在高层建筑布设公用逃生索道,主要受建筑高度、外形结构、火情险区、避障要求、逃生通口等因素影响,固定式公用索道的布设基于上述因素,以从楼顶至楼底的整体结构为对象,提供出以N条公用索道按楼层高度设节点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分导避障实行分散布设的“三分”方案(即分段、分设、分导),使N条公用索道的布设不受建筑物本体的限制,不受火情险区的不确定性和逃生通口的选择性影响,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公用索道的相应节点,能随物赋形、灵活布局、形态各异。
由图1可知:一栋高层建筑共布设有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其中单条公用索道即由一条普通钢丝绳1构成,其特征是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钢丝绳1的相应节点2,按楼层高度在节点2处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在节点2处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在节点2处分导避障,形成“三分道”形态,此钢丝绳1的布设形态各异,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逃生通口的影响。依此类推,其余每条公用索道即钢丝绳布设均同此,叙述略。
综上所述: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由N条固定型三分式普通钢丝绳逃生索道构成,其中一条普通钢丝绳1从高楼顶到楼底间设有连接和固定钢丝绳1的相应节点2,按楼层高度在节点2处分段连接,按火情险区在节点2处分设索道,按外形结构在节点2处分导避障,此钢丝绳1的布设不受楼层高度、外形结构、障碍物体、火情险区和逃生通口的影响,其余钢丝绳同此钢丝绳1,形态各异。
第二实施例由图2、图4、图5说明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的组成和结构。
图2中,一条双锤链由一条链带5串联弹簧夹锤一3、安全扣4、弹簧夹锤二6共四部分组成,其中弹簧夹锤一3、弹簧夹锤二6结构原理相同,均固定连接在链带5两端。
图4为图2中弹簧夹锤一3的同轴线结构图,弹簧夹锤一3的外件由锤击头7、拉板8、螺杆9、卡簧一10四部分组成,内件由推板11、弹簧12、横梁13、弹簧轴14、手柄15五部分组成,拉板8呈弧钩形,与螺杆9固定连接,推板11呈凹弧形,与弹簧轴14固定连接,手柄15可手动旋转与横梁13活动连接,弹簧轴14外套弹簧12与横梁13穿插式活动连接。弹簧夹锤二6与弹簧夹锤一3结构相同,叙述略。
图5为图4中弹簧夹锤一3外件与内件组装后外观结构图,设置在拉板8顶端的锤击头7用于危急时击碎玻璃,推板11嵌套在拉板8内,使用时保障推板11和拉板8相啮合而不错位,螺杆9套入手柄15的空心轴内构成可绕螺杆9转动的外用把手柄,固定在推板11上的弹簧轴14外套弹簧12,可增设为两条或多条,以加大弹性压力,在转动手柄15时,通过手柄15内的螺杆9和弹簧12调节推板11与拉板8之间距离和弹性夹接力度。
第三实施例由图3、图6、图7说明“N+1”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图3是双锤链沿钢丝绳1滑降到节点2处时示意图,逃生者在滑降开始时,弹簧锤一3和弹簧锤二6同时或单个夹接在钢丝绳1上,对逃生者有双重保险作用,滑降中遇到节点2时,手动打开其中的一个弹簧锤二6绕过节点2夹接到可供选择的分设索道上,随后同样打开另一个弹簧锤一3绕过节点2夹接在弹簧锤二6所夹接的同一索道上继续滑降,依此类推,整个索道的节点处均以此种交替越障方式使逃生者始终不脱离索道,直至安全滑降地面。
图6是图3中双锤链一3连接索道钢丝绳1的纵向轴截面图。拉板8与推板11内侧分别有增加夹接钢丝绳1摩擦力的凸纹一16若干和凸纹二17若干,螺杆9在套入手柄15内后由卡簧一10锁定,手柄15的首端穿插横梁13中心孔后由卡簧二19锁定,弹簧轴14穿插横梁13边孔后由卡簧三20锁定,另一侧相对的弹簧及弹簧轴结构同此,在转动手柄15时,手柄15与套入其内的螺杆9产生相对运动,螺杆9拉动拉板8右移,手柄15推动横梁13沿弹簧轴14轴向紧压弹簧12使推板11左移,推板11和拉板8左右夹接钢丝绳1,两板间始终保持恒定的弹性摩擦力夹接钢丝绳1,其摩擦力大小由手柄15调节,拉板8底侧的链带扣18连接在双锤链的链带一端,承载逃生者载荷重量,在沿钢丝绳1滑降中,拉板8和推板11始终保持稳定弹性摩擦力匀速滑降。依此类推,双锤链二与双锤链一结构原理相同,叙述略。
图7为图3中双锤链连接索道的横向轴截面图。同图6所述,转动手柄14时,螺杆9拉动弧钩形拉板8与受弹力压紧的凹弧形推板11环抱钢丝绳1,接入两板环抱圈内钢丝绳1的粗细不受限制,即只要能接入环抱圈内的任何直径钢丝绳或其它滑降索道均能以稳定弹性摩擦力滑降。依此类推,双锤链二与双锤链一结构原理相同,叙述略。
由上述图1、图3可知:由N条普通钢丝绳构成的N条固定式公用索道从高楼顶端向楼底分散布设,其中一条钢丝绳1按建筑高度和结构设有相应节点2进行分设、分段、分导,夹接在钢丝绳1上的弹簧夹锤一3、弹簧夹锤二6和安全扣4由链带5串联成一条便携式双锤链,承载负荷沿钢丝绳1滑降。
由上述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可知:一条便携式双锤链由一条链带5串联两个相同的弹簧夹锤一3、弹簧夹锤二6和一个安全扣4构成,安全扣4固定在链带5中部,弹簧夹锤一3由链带扣18连接在链带5的一端,弹簧夹锤二6以同样方式连接在链带5的另一端,弹簧夹锤一3上的锤击头7在遇险时可击碎玻璃,使用时双锤同时夹接钢丝绳1上有双重保险,滑降到钢丝绳1上的节点2时,弹簧夹锤一3和弹簧夹锤二6可交替越过,逃生时双锤链具有击碎玻璃、双重保险、交替越障、弹性减速四大功能。
由上述图4、图5、图6、图7可知:弹簧夹锤一3由外件和内件两部分构成,其外件由锤击头7、拉板8、螺杆9、卡簧一10、链扣18五元件组成,内件由推板11、弹簧12、横梁13、弹簧轴14、手柄15五元件组成,内件中的弹簧12和弹簧轴14可相应增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拉板8呈钩弧形板面与螺杆9固定连接,与链带5间由链带扣18活动连接,推板11呈凹弧形板面与弹簧轴14固定连接,与手柄15间向横梁13穿插式活动连接,相嵌套的拉板8与推板11内侧分别有凸纹一16若干和凸纹二17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固定在拉板8上的螺杆9套入手柄15内由卡簧一10锁定,固定在推板11上的弹簧轴14穿插横梁13边孔后由卡簧三20锁定,手柄15的首端穿插横梁13中心孔后由卡簧二19锁定,在转动手柄15时,其与螺杆9产生相对运动,螺杆9拉动拉板8右移,手柄15推动横梁13沿弹簧轴14轴向紧压弹簧12使推板11左移,推板11和拉板8间始终保持恒定弹性摩擦力夹接钢丝绳1,其摩擦力由手柄15调节,滑降负荷由链带扣18连接链带5承载。
由图2、图3、图6、图7可知:弹簧夹锤二6与弹簧夹锤一3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均相同,接入双锤内环抱口中任何口径钢丝绳1或其它滑降索道均能以稳定弹性摩擦力滑降。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N1”式高楼救生装置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530907a52579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