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量和与馅料的总质量的比例为1:0.25-1。本发明麻花将小麦粉按比例替换为马铃薯全粉,通过玉米碎的引入和配方间各个比例的优化,使麻花成品可形成较好的蜂窝状网络,产品口感酥脆、烹炸效果良好,达到了传统麻花的标准,增加了营养价值,氨基酸配比更加合理,该麻花既保留了传统麻花的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等特点,更加提高了麻花的酥脆度和营养价值,增加了麻花的品种,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1.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其特征在于: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量和与馅料的总质量的比例为1:0.25-1;所述麻花面皮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所述芝麻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所述馅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其特征在于: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量和与馅料的总质量的比例为10:3-10;所述麻花面皮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所述芝麻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所述馅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其特征在于:所述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的粒径为0.1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其特征在于:所述麻花面皮条、芝麻条中玉米碎的直径为0.2-0.5mm,所述馅料中玉米碎的直径为1-3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⑴麻花面皮条、芝麻条与馅料的制备:麻花面皮条的制作: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③将步骤①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均匀搅拌,得到面皮,经压条机压条后,得到麻花面皮条;芝麻条的制作: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③将步骤①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均匀搅拌,经压条机压条后,再将芝麻附着到面皮条的表面,得到芝麻条;馅料的制作:①马铃薯全粉、玉米碎、白砂糖、桂花、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②将步骤①加入食用植物油和水,均匀搅拌,得馅料;⑵麻花的成型:选取麻花面皮条和芝麻条并排排列,将馅料制成与麻花面皮条同长的条状,裹放在麻花面皮条和芝麻条里面,再经搓制得到成型麻花;⑶油炸将成型麻花进行油炸,油炸温度140℃-150℃下炸制3-5min,然后在110℃-135℃下炸制5-30min,捞出,即得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⑴中麻花面皮条或芝麻条的直径为1mm-10mm,长度为5cm-8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麻花面皮条为5-10根、芝麻条为2-6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麻花及其制作工艺,尤其是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 花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俗称土豆,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含有大量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地下苹果”的美誉,其营养素 齐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其所含的维生素是胡萝卜的2倍、大 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还 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马铃薯还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高 血压和水肿型肥胖者食用,此外,马铃薯是一种碱性素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调整体质, 长期食用可以变身碱性易瘦体质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 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 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

在蛋白质方面,研究表明马铃薯蛋白为完全蛋白质,由19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合 理,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0.13%,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1.92%,马铃薯蛋白质的必需氨 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7.9%,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鸡蛋蛋白的49.7%相当,明显高于的 标准蛋白FAO/WHO的保准蛋白(36.0%)。马铃薯蛋白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色氨酸,且富含 其他粮食作物所缺乏的赖氨酸,氨基酸评分88,可与各种谷类蛋白互补,马铃薯蛋白中含有 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能为人类提供有益的营养元素。马铃薯蛋白含有大量 黏体蛋白质,黏体蛋白质是一种多糖蛋白的混合物,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动 脉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并可预防肝脏、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保持 呼吸道、消化道的润滑,膳食纤维为蛋白样品的11.7%,含量相当丰富,经研究证实,黏体 蛋白质具有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降低血胆固醇、调解血糖,控制体重和减肥、预 防结肠癌等作用。马铃薯蛋白可明显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营养价值不亚于酪蛋白,是一种 天然的优良蛋白质,可开发利用。

麻花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继承了传统麻花的制备工 艺,并不断的创新,研发了数十种麻花品种,迎合了各种消费者的需求。传统的桂发祥十八 街麻花香甜酥脆,制备工艺精湛,麻花馅料中含有核桃仁、花生仁、闽姜、桂花等喜闻乐见 的配料,形成了名胜四方、色香味极佳的传统小吃。

然而,在麻花馅料中使用传统的配料工艺,不适宜加入马铃薯全粉进行搓制,主要是因 为马铃薯中所含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和糖蛋白)与小麦粉中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结构 不同,不具有形成面筋网络结构的能力,在发酵的过程中,保持气体能力较弱,无法形成传 统麻花产品中的蜂窝多孔状结构,从而导致麻花酥脆度不佳,无法保障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香 甜酥脆”的美誉。

因此,多年以来,市场上未见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上市。

出于马铃薯营养全面,尤其是马铃薯蛋白可与谷物蛋白互补,从而提高麻花产品的营养 价值,本申请人经过实践研究,在保留了桂发祥传统麻花的优点基础上,研制出了富含马铃 薯全粉的裹馅麻花,增加了麻花的品种,填补了麻花市场的空白。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麻花相关食品:

1、一种夹馅小麻花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110452665.2):本发明涉及一种夹馅小麻花 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为:和面、和馅;分团;压片;压条后分割夹馅条;搓制油炸。本 发明所提供的夹馅小麻花的制作方法不但保留了其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等诸多特点,不仅保 留了传统工艺中馅料、面粉以及其他主辅料的配比,而且通过该制作方法得到的小麻花还提 高了美观度和口感;其单只克重保持在10克左右,方便食用并利于携带,以满足其使用新颖 罐装和袋装包材,配合夹馅小麻花中“小”定位特色,适宜作为休闲食品推广。

2、一种高膳食纤维裹馅麻花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16055.1):本发明涉及一种 高膳食纤维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量和与馅 料质量的比为10:2-8。本发明麻花将普通面粉按比例替换为小麦全谷粉,增加了膳食纤维的 含量;在制作工艺上,创新地将部分普通面粉替换为谷朊粉,使得麻花馅料抱团能力提高, 麻花面皮条的拉伸性能增强,使传统手工搓制麻花的工艺操作性更强,提高了麻花成品的质 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所提供的高膳食纤维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保 留了其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等特点,更加提高了麻花的松脆度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填补了市 场的空白。

3、玉米麻花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201310017380.5):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麻花及其制 作方法,其特点是玉米麻花各组分为:玉米面粉80-110份、玉米淀粉8-15份、高筋小麦面 粉4-6份、盐1-2份、白糖5-15份、蛋白糖添加剂0.2-0.8份、起酥油8-17份、鸡蛋6-10份、 酥脆添加剂2-3份、保鲜添加剂2-6份、水25-35份;其制作方法是:经原料准备、扒皮机 中去皮、粉碎机中粉碎、挤压蒸煮机中蒸煮挤压、粉碎机中再次粉碎细粉、和面机中和面、 麻花机中拧成麻花、切断、油炸设备中油炸、冷却后再包装入袋。本发明生产出的玉米麻花 无原有的粗糙和异味,突出了玉米本身特有的色、香、味,保留并强化了原玉米的营养成分, 并且酥脆可口,老少皆宜的食品。

马铃薯相关食品:

1、一种马铃薯淀粉虾片及其加工方法(申请号:200510031837.3);一种利用微波加工 的马铃薯脆片及其加工方法(申请号:200510031838.8);一种非油炸型速冻马铃薯食品及其 加工方法(申请号:200510031840.5);马铃薯或红薯系列饮料(申请号:200610009825.5); 马铃薯棒饼干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0680003240.0);一种以马铃薯粉生产的休闲食品及 其生产工艺(申请号:201010255656.X)等

通过对比,本发明专利申请与上述专利公开文献存在本质的不同,重点解决了马铃薯粉 难以加入传统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中的难题,使得马铃薯蛋白与谷物蛋白质得到了互补,又引 入了马铃薯中的其他营养元素,增加了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部分小麦粉替换成玉米碎,加 以配方的改进,利用在短时间内高温下玉米碎的膨化作用,形成了麻花内部的蜂窝多孔状结 构,同时兼顾产品传统的风味,经试验研究,面皮条和馅料胀裂程度较好,馅料内部更容易 熟化,并且在搓制过程中容易成型,可适应大批量工业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及其制作 方法,该方法在制作工艺上,解决了马铃薯粉用在麻花中所带来的弊端,并对各组成分进行 了优化,使得麻花在炸制过程中可形成蜂窝孔状结构,同时保证了产品良好的色泽,质地酥 脆,口感良好,提高了麻花成品的质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 量和与馅料的总质量的比例为1:0.25-1;

所述麻花面皮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所述芝麻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所述馅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而且,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麻花面皮条与芝麻条的质量和与馅料的总质量 的比例为10:3-10;

所述麻花面皮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所述芝麻条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所述馅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而且,所述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的粒径为0.1mm-5mm。

而且,所述麻花面皮条、芝麻条中玉米碎的直径为0.2-0.5mm,所述馅料中玉米碎的直径 为1-3mm。

如上所述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⑴麻花面皮条、芝麻条与馅料的制备:

麻花面皮条的制作:

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

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

③将步骤①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均匀搅拌,得到面皮, 经压条机压条后,得到麻花面皮条;

芝麻条的制作:

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

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

③将步骤①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均匀搅拌,经压条机压 条后,再将芝麻附着到面皮条的表面,得到芝麻条;

馅料的制作:

①马铃薯全粉、玉米碎、白砂糖、桂花、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混合均匀,得 混合物,备用;

②将步骤①加入食用植物油和水,均匀搅拌,得馅料;

⑵麻花的成型:

选取麻花面皮条和芝麻条并排排列,将馅料制成与麻花面皮条同长的条状,裹放在麻花 面皮条和芝麻条里面,再经搓制得到成型麻花;

⑶油炸

将成型麻花进行油炸,油炸温度140℃-150℃下炸制3-5min,然后在110℃-135℃下炸制 5-30min,捞出,即得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

而且,所述步骤⑴中麻花面皮条或芝麻条的直径为1mm-10mm,长度为5cm-80cm。

而且,所述步骤⑵中麻花面皮条为5-10根、芝麻条为2-6根。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天津桂发祥十八街传统麻花有“香甜酥脆”的特点,传统工艺及配方,添加马铃薯全粉 制作的麻花,外裹面条外形纤瘦,质地过于紧密,没有酥脆感;馅料通过油炸,烹炸效果不 明显,质地紧密,口感偏硬,本发明麻花将小麦粉按比例替换为马铃薯全粉,通过玉米碎的 引入和配方间各个比例的优化,使麻花成品可形成较好的蜂窝状网络,产品口感酥脆、烹炸 效果良好,达到了传统麻花的标准,增加了营养价值,氨基酸配比更加合理,该麻花既保留 了传统麻花的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等特点,更加提高了麻花的酥脆度和营养价值,增加了麻 花的品种,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2、本发明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中蛋白质明显优于普通麻花,弥补了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 麻花的氨基酸缺陷问题,而且,马铃薯中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全 面;其中,马铃薯中的膳食纤维,且具有一定的粘性,提高了面团的粘度,更便于手工搓制 成型,降低了操作成本,适应大批量工业生产。

3、本发明方法在制作工艺上,解决了马铃薯粉用在麻花中所带来的弊端,并对各组成分 进行了优化,经试验测定,高温作用麻花产品的蜂窝状结构明显,该方法通过油炸时间和温 度的改进,采用初期短时间高温油炸,通过玉米碎的膨化作用,先使麻花内部形成蜂窝状结 构,再通过低温油炸使整个麻花熟化,使得麻花在炸制过程中可形成蜂窝孔状结构,同时保 证了产品良好的色泽,质地酥脆,口感良好,提高了麻花成品的质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 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麻花产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1芝麻条,2为麻花面皮条,芝麻条与 面皮条里面裹有馅料(图中未示出);

图2为中图2-1为本发明麻花样品图片,图2-2为同规格普通麻花样品图片;可见图2-1 的蜂窝孔状结构明显优于图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 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

面皮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20g;小麦粉30g;玉米碎5g;食用植物油10g;酵母1g;白砂糖20g; 水30g;

芝麻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10g;小麦粉15g;玉米碎2.5g;食用植物油5g;酵母0.5g;白砂糖10g; 芝麻2g;水15g;

馅料配方:

马铃薯全粉10g;玉米碎4g;食用植物油15g;白砂糖18g;桂花3g;闽姜2g;橘皮丝 2g;花生仁2g;核桃仁2g;水10g。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

面皮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10g;小麦粉15g;玉米碎5g;食用植物油8g;酵母0.5g;白砂糖14g;水 15g;

芝麻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8g;小麦粉10g;玉米碎3g;食用植物油8g;酵母0.5g;白砂糖10g;芝 麻2g;水12g;

馅料配方:

马铃薯全粉7g;玉米碎3g;食用植物油7g;白砂糖7g;桂花1g;闽姜1g;橘皮丝 1g;花生仁1g;核桃仁1g;水5g。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

面皮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12g;小麦粉14g;玉米碎5g;食用植物油6g;酵母0.6g;白砂糖12g; 水14g;

芝麻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6g;小麦粉6g;玉米碎2g;食用植物油3g;酵母0.3g;白砂糖12g;芝 麻3g;水9g;

馅料配方:

马铃薯全粉10g;玉米碎4g;食用植物油8g;白砂糖4g;桂花0.8g;闽姜0.6g;橘皮 丝1g;花生仁1g;核桃仁0.6g;水4g。

实施例4

一种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包括麻花面皮条、芝麻条和馅料;

面皮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8g;小麦粉8g;玉米碎3g;食用植物油3g;酵母0.4g;白砂糖4g;水11g;

芝麻条配方:

马铃薯全粉6g;小麦粉6g;玉米碎2.5g;食用植物油2.8g;酵母0.4g;白砂糖3.2g; 芝麻2g;水8g;

馅料配方:

马铃薯全粉6g;玉米碎3g;食用植物油6g;白砂糖1g;桂花0.6g;闽姜0.4g;橘皮 丝0.4g;花生仁0.4g;核桃仁0.6g;水4g。

上述实施例1-4的原料规格及相关工艺如下:

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需研磨成3mm左右的粒径。

面皮条与芝麻条中玉米碎直径为0.2左右,所述馅料中玉米碎的直径为1mm左右。

上述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⑴麻花面皮条与馅料制备:

称取麻花面皮条的各组分和馅料的各组分,制作出麻花面皮条和馅料;

麻花面皮条制作步骤如下:

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

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

③将步骤①的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的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和剩余的水,均匀搅 拌,得到面皮,经压条机压条后,得到面皮条。面皮条规格:直径3mm,长度为25cm。

芝麻条的制作:

①将白砂糖溶解于水中,得白砂糖溶液,备用;

②马铃薯全粉、小麦粉和玉米碎和酵母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备用;

③将步骤①白砂糖溶液和步骤②混合物混合,加入食用植物油和剩余的水,均匀搅拌, 经压条机压条,规格:直径5mm,长度20cm。再将芝麻附着到面皮条的表面,得到芝麻条;

馅料制作步骤如下:

①马铃薯全粉、玉米碎、白砂糖、桂花、闽姜、橘皮丝、花生仁和核桃仁混合均匀,得 混合物,备用;

②将步骤①加入食用植物油和水,均匀搅拌,得馅料;

⑵麻花的成型:(馅料占麻花成品的40%)

选取麻花面皮条7根、2根芝麻条并排排列,芝麻条是由普通面条周围包裹上芝麻制成, 将馅料搓成与面皮条同长的条状,裹放在麻花面皮条和芝麻条里面,再经搓制得到成型麻花;

⑶油炸:

将成型麻花放入油炸锅,油炸温度在145℃下炸制3min,然后在115℃下炸制15min,捞 出,即得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

本发明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相关检测结果:

一、酥脆度检测:

表1 本发明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的检测结果表

酥脆度(g) 实施例样品麻花 同规格普通麻花 实施例1 1966g 2410g 实施例2 1985g 2560g 实施例3 2087g 2485g 实施例4 2019g 2514g

其中,同规格普通麻花为未添加玉米碎麻花,即将玉米碎替换为小麦粉,其他比例和工 艺与实施例样品麻花相同。

酥脆度使用美国brookfield公司的CT3质构仪(25kg)测量。样品:将整支麻花切成碎 粒,过筛,取5目与6目筛中物,进行检测;测试类型:TPA质构分析(压缩);测试目标: 负荷+距离;样品归零负荷值:10000负荷;测试距离:3mm;测试速度:0.5mm/s;返回速 度:0.5mm/s;触发点负载:1000g;探头:TA-AACC36;夹具:TA-OC;测试指标以测试距 离2mm处负荷值为麻花酥脆度,单位为g,相关检测结果见表1。

二、各组分的互补作用检测:

赖氨酸是玉米和小麦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而马铃薯蛋白中富含赖氨酸,起到了互补的作 用,提高了赖氨酸的氨基酸分(表2),也提高了产品中优质蛋白的比例(表3)。而且马铃薯 中的优质淀粉含量高,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使麻花综合营养价值提高。

表2 本发明中四个实施例中面粉类赖氨酸评分(AAS)结果对比表

Lys评分 实施例样品麻花 同规格普通麻花 实施例1 112.6 44.0 实施例2 120.5 44.0 实施例3 147.8 44.0 实施例4 150.1 44.0

其中,面粉类指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同规格普通麻花指实施例中马铃薯全粉替换回 小麦粉。

表3 本发明中马铃薯蛋白、玉米蛋白和小麦蛋白中的优质蛋白质比例表

名称 马铃薯蛋白 玉米蛋白 小麦(胚芽)蛋白 优质蛋白质比例(%) 47.9 43.5 40.0

三、感官评价:

由专业5人小组进行试吃评价,对风味、咀嚼性、形状和色泽用5个等级进行评价。

A:非常好B:好C:一般D:稍差E:很差

表4 本发明中四个实施例的马铃薯全粉裹馅麻花感官评价结果表

  风味 咀嚼性 形状 色泽 实施例1 B A B A 对照组1 C D C B 实施例2 B A B B 对照组2 C D C C 实施例3 A A B C 对照组3 C D C D 实施例4 A A B C 对照组4 C D C D

对照组为同规格普通麻花为未添加玉米碎麻花,即将玉米碎替换为小麦粉,其他比例和 工艺与实施例样品麻花相同。

通过感官评价可以看出,马铃薯全粉和玉米碎含量增多,有助于风味的提升;玉米碎的 加入,使得产品形状饱满,蜂窝状结构明显,如图2所示,有食欲咀嚼性明显提升;马铃薯 全粉含量增多,产品色泽发暗,而玉米碎成金黄色,有助于色泽的提升。

本文标签: 马铃薯制作方法麻花全粉裹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