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当出现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堵塞前盖的喷口,导致干粉灭火剂无法顺利喷出,筒体内将持续产生巨大压力,当压力超过阈值,干粉灭火剂将前盖推出筒体并牵拉卸爆环在筒体的外壁滑动,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可将卸爆环卡固于筒体的端部,避免前盖弹射出去误伤他人,同时,筒体内的压力得到释放,干粉灭火剂依次经过卸爆通孔、干粉导引罩及导引口喷射至前盖方向,避免经过卸爆或卸压后的干粉灭火剂无规则喷射或者垂直喷射,并且经过卸爆后的灭火器还可以被导引至着火方向实现灭火操作,上述设计不仅提高了灭火器卸爆装置的安全性,还有利于节约资源,使干粉灭火剂得到充分利用。

1.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包括前盖、筒体及卸爆环,所述卸爆环开设多个卸爆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环套设于筒体的端部,并与前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卸爆环的内侧壁设置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筒体端部的外壁设有与第一限位装置相配合的第二限位装置;当所述前盖远离筒体时,所述卸爆环被前盖牵拉并在筒体的外壁滑动,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将卸爆环卡固于筒体的端部;所述灭火器还包括干粉导引罩;所述干粉导引罩扣装于所述卸爆通孔的孔口处,所述干粉导引罩的侧方开设导引口,所述导引口的开设方向为喷射端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通孔为斜孔,所述斜孔向喷射端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爆环导引组件;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为滑槽及导轨,所述滑槽设置于卸爆环的内侧壁的轴向,所述导轨设置于筒体的外侧壁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的数目为1-3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的数目为3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沿着筒体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为环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与筒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通孔沿卸爆环的周向水平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通孔沿卸爆环的周向交错排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安全手持式灭火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持式灭火器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其结构较小,但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当筒中的药柱发生爆燃或者喷嘴堵塞时,灭火剂就会在筒体内急速积聚,筒体内的压力会急骤升高,于是热能转换成巨大的动能,作用在筒体上,一部分沿着喷口方向将前盖冲开向前,同时另一部分就作用在筒体上产生反方向的后坐力,其作用于操作人员身上就会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另外冲出去的前盖由于其冲力较大也会在脱离筒体后给周围的人或物造成意外伤害。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带有卸爆装置的手持式灭火器,当出现上述意外时,现有的卸爆装置能够迅速将灭火器内的干粉灭火剂无导引的喷出,以降低筒内压力,但是无导引的喷射很容易误伤操作人员,同时,对于无导引的喷射将使干粉灭火剂无法作用于着火点,进而导致灭火剂的浪费,情况严重者,还可能错过最优的灭火时机导致损失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泄爆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中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包括前盖、筒体及卸爆环,所述卸爆环开设多个卸爆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爆环套设于筒体的端部,并与前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卸爆环的内侧壁设置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筒体端部的外壁设有与第一限位装置相配合的第二限位装置;当所述前盖远离筒体时,所述卸爆环被前盖牵拉并在筒体的外壁滑动,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将卸爆环卡固于筒体的端部;所述灭火器还包括干粉导引罩;所述干粉导引罩扣装于所述卸爆通孔的孔口处,所述干粉导引罩的侧方开设导引口,所述导引口的开设方向为喷射端方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通孔为斜孔,所述斜孔向喷射端的方向倾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卸爆环导引组件;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为滑槽及导轨,所述滑槽设置于卸爆环的内侧壁的轴向,所述导轨设置于筒体的外侧壁的轴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的数目为1-3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的数目为3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环导引组件沿着筒体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为环形凸起。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与筒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通孔沿卸爆环的周向水平排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卸爆通孔沿卸爆环的周向交错排布。

本发明中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在使用时,当出现筒体内的干粉灭火剂堵塞前盖的喷口,导致干粉灭火剂无法顺利喷出时,筒体内将持续产生巨大压力,当压力超过阈值,干粉灭火剂将前盖推出筒体并牵拉卸爆环在筒体的外壁滑动,第一限位装置及第二限位装置可将卸爆环卡固于筒体的端部,避免前盖弹射出去误伤他人,同时,筒体内的压力得到释放,干粉灭火剂依次经过卸爆通孔、干粉导引罩及导引口喷射至前盖方向,避免经过卸爆或卸压后的干粉灭火剂无规则喷射或者垂直喷射,并且经过卸爆后的灭火器还可以被导引至着火方向实现灭火操作,上述设计不仅提高了灭火器卸爆装置的安全性,还有利于节约资源,使干粉灭火剂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安全手持式灭火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前盖牵拉卸爆环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卸爆环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卸爆环与筒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安全手持式灭火器,包括前盖1、筒体2及卸爆环3,卸爆环3的侧壁开设多个卸爆通孔4,卸爆通孔4的孔口处设置干粉导引罩10,干粉导引罩10开设导引口11,导引口11的开设方向为朝向前盖1的方向,卸爆环3套设于筒体2的端部,并与前盖1通过螺纹连接,卸爆环3的内侧壁设置第一限位装置5,筒体2端部的外壁设有与第一限位装置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装置6,当前盖1远离筒体2时,卸爆环3被前盖1牵拉并在筒体2的外壁滑动,第一限位装置5及第二限位装置6将卸爆环3卡固于筒体2的端部。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安全手持式灭火器时,当出现筒体2内的干粉灭火剂堵塞前盖1的喷口7,导致干粉灭火剂无法顺利喷出时,筒体2内将持续产生巨大压力,当压力超过阈值,干粉灭火剂将前盖1推出筒体2并牵拉卸爆环3在筒体2的外壁滑动,第一限位装置5及第二限位装置6可将卸爆环3卡固于筒体2的端部,避免前盖1弹射出去误伤他人,同时,筒体2内的压力得到释放,干粉灭火剂依次经过卸爆通孔4、干粉导引罩10及导引口11喷射至前盖1方向,避免经过卸爆或卸压后的干粉灭火剂无规则喷射或者垂直喷射,并且经过卸爆后的灭火器还可以被导引至着火方向实现灭火操作,上述设计不仅提高了灭火器卸爆装置的安全性,还有利于节约资源,使干粉灭火剂得到充分利用。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提高卸爆装置对干粉灭火剂的导引作用,卸爆通孔4为斜孔,斜孔的中轴线向前盖1的方向倾斜。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提高卸爆装置的安全性和喷射时的可控性,避免干粉灭火剂喷射导致卸爆环3转动,灭火器还包括卸爆环3导引组件,卸爆环3导引组件为滑槽8及导轨9,滑槽8设置于卸爆环3的内侧壁的轴向,导轨9设置于筒体2的外侧壁的轴向。优选的,卸爆环3导引组件的数目为3组,卸爆环3导引组件沿着筒体2的周向等间距排布。

优选的,第一限位装置5及第二限位装置6为环形凸起。前盖1与筒体2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使前盖1与筒体2的连接强度可控且容易计算,比如通过计算螺钉的剪切力,进而计算出盖体被喷射时所受的压力阈值。

卸爆通孔4沿卸爆环3的周向水平排布。卸爆通孔4沿卸爆环3的周向交错排布(未给出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标签: 灭火器手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