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25:1。本发明对农作物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有效的控制病害,具有省时省工省力的功效。

1.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2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5:1或8: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5-20%,黄芪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1.0-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白粉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吡菌酰胺,英文名称:fluopyram,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杀线虫剂,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Ⅱ)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导致不能提供机体组织的能量需求,进而杀死防治对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氟吡菌酰胺是防治白粉病、菌核病等的高效药剂,但单独使用成本高并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黄芪(Radix Astragalus),豆科植物,分为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为黄芪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包括葡聚糖和杂多糖。黄芪多糖主要应用于中医药学和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促进抗体和免疫细胞的生成,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黄芪多糖应用于植物上已有相关报道,如邱本军发表的《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其提高植物抗性研究》证实了黄芪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植物病菌能力,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虽然黄芪多糖能一定程度上抵御病害入侵,但单独使用效性均不好,防效不高,常常不能满足实际病害防治的需要。

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虫害抗性的产生。而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农药成分混配,增效作用较好的配方能有效提高药效,延缓病虫害抗性发展。目前以氟吡菌酰胺与黄芪多糖复配的研究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对农作物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有效的控制病害,具有省时省工省力的功效。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组成,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25:1,优选的,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5:1或8: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氟吡菌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5-20%,黄芪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1.0-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优选为悬浮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制备成悬浮剂使用的辅助剂包括溶剂、分散剂、增稠剂、润湿剂、防冻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果树、花卉、棉花、小麦、蔬菜等作物白粉病的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因药效提高,田间用药量大幅减少,降低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生产和使用成本下降;(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避免病害抗性产生和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室内生测试验实施例

实施例1: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法。播种感黄瓜白粉病品种,盆栽培养至2-4片真叶期,编号备用。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物质的纯净水,吸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mL孢子悬浮液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个系列梯度浓度。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后24h,接种白粉病孢子。在温室中培养7d后,统计每株黄瓜苗叶片上的病斑面积,调查防治效果,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各病级的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

表1:氟吡菌酰胺和黄芪多糖的系列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吡菌酰胺(A) / 5.87 267.80 / / 茉莉酸甲酯(B) / 15.72 100.00 / / A:B 1:1 6.19 253.83 183.90 138.0 A:B 3:1 4.96 317.04 225.85 140.4 A:B 5:1 3.41 460.60 239.83 192.1 A:B 8:1 3.49 450.02 249.16 180.6 A:B 10:1 4.67 336.51 252.55 133.2 A:B 12:1 4.76 330.09 254.89 129.5 A:B 15:1 4.72 333.04 257.31 129.4 A:B 20:1 4.60 341.34 259.81 131.4 A:B 25:1 3.77 417.44 261.35 159.7 A:B 1:3 9.58 164.05 141.95 115.6 A:B 30:1 7.82 200.86 262.39 76.6

试验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与黄芪多糖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配比在1-25:1时,共毒系数(CTC)都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当两者的重量比为5:1、8:1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80,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二、产品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1:6.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5.0%,黄芪多糖1.0%、烷基苯磺酸钙盐2.5%(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5%(润湿剂)、硅油0.1%(消泡剂)、黄原胶0.5%(增稠剂)、乙二醇2%(抗冻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制得6.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

采用上述6.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将6.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稀释1500倍,在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均匀喷雾,以喷湿叶片湿润为准,间隔7天再施药一次,共施药两次,末次药后7d的防效为91.4%。以1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10%黄芪多糖悬浮剂750倍液,采用相同施药方法,末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8.9%、46.5%。试验表明,6.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对照单剂。

实施例2:18.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氟吡菌酰胺16.0%、黄芪多糖2.0%、烷基萘基磺酸盐3.0%(润湿剂)、聚羧酸盐3.2%(分散剂)、黄原胶0.2%(增稠剂)、乙二醇2%(防冻剂)、0.2%硅油(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制得18.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

采用上述18.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防治葡萄白粉病,将18.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稀释2000倍,在葡萄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均匀喷雾,以喷湿叶片湿润为准,间隔7天再施药一次,共施药两次,末次药后7d的防效为87.6%。以2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20%黄芪多糖悬浮剂750倍液,采用相同施药方法,末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2.3%、43.2%。试验表明,18.0%氟吡菌酰胺·黄芪多糖悬浮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对照单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氟吡菌酰胺与黄芪多糖杀菌为有效成分的杀菌组合物的用于作物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是两种成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减少各单剂施用量,有利于减少施药成本,同时有利于延长各成分的生命周期,对农业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签: 组合黄芪多糖酰胺含氟吡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