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该技术发明主要利用平均粒重<0.3克的小粒气生鳞茎对大蒜品种提纯复壮。方法主要包括:1)选择生产上推广的大蒜品种;2)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单株收获的种瓣培育气生鳞茎;3)培育一代蒜种:对收获的气生鳞茎挂在通风干燥处,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行距15cm、株距3cm,播深2cm,开沟后点播,促进形成独头蒜或分瓣蒜。4)培育二代蒜种。利用原原种或一代蒜种秋播覆膜,以行距15cm、株距10cm,播深5cm,早熟薹用品种即可应用生产,较常规种增产10%以上;5)繁殖三代蒜种:利用原原种或一代蒜种秋播覆膜,以行距15cm、株距12cm,播深5cm,生产的蒜种即可应用于生产,可以连续使用2-3年,蒜头、蒜薹均表现显著增产,增幅为20-50%。
1.一种利用气生鳞茎对大蒜良种提纯复壮的方法,利用平均粒重<0.3克的气生鳞茎对大蒜品种提纯复壮。 2.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确定生产上推广的气生鳞茎多且较小的大蒜品种;2)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单株收获的一、二级种瓣培育气生鳞茎;3)培育原原种或一代蒜种:对收获的气生鳞茎挂在通风干燥处,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行距15cm、株距3cm,播深2cm,开沟后点播,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促进形成独头蒜或分瓣蒜;4)培育二代蒜种。 3.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利用原原种或一代蒜种秋播覆膜,以行距15cm、株距10cm,播深5cm,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便提高蒜种产量,早熟薹用品种即可应用生产,较常规种增产10%以上;5)繁殖三代蒜种: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利用原原种或一代蒜种秋播覆膜,以行距15cm、株距12cm,播深5cm,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生产的蒜种即可应用于生产,可以连续使用2-3年,蒜头、蒜薹均表现显著增产,增幅为20-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良种的提纯复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小粒气生鳞茎对大蒜良种的提纯复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属于无性繁殖的百合科葱属蔬菜作物,生产上长期利用鳞芽(蒜瓣)作为播种材料,如果未采取田间选种,可引起大蒜品种的种性退化,导致大蒜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乃至丧失,而且繁殖系数低,一般只有6-8。大蒜品种退化、繁殖系数低是大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大蒜气生鳞茎又名天蒜、蒜珠,利用大蒜气生鳞茎繁殖蒜种,即可增加大蒜产量,也可提高蒜种繁殖系数。目前,大蒜产区主要采取异地换种、引进新品种;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已开展了大蒜气生鳞茎繁殖蒜种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利用平均粒重≥0.3g的大蒜品种,对平均粒重<0.3g的气生鳞茎不予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平均粒重<0.3g的气生鳞茎对大蒜良种的提纯复壮的方法,扩大利用气生鳞茎提纯复壮的领域,进一步促进气生鳞茎对大蒜良种提纯复壮技术的应用。
本发明方法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是:国内大蒜优良品种的气生鳞茎大小、单株平均粒数和粒重存在很大差异,单株粒数在20粒且平均粒重≥0.3g的品种占极少数。我们利用气生鳞茎培育蒜种原理开展了单株粒数在100粒左右且平均粒重0.05-0.3g的大蒜优良品种的气生鳞茎利用研究,利用平均粒重0.1g左右的大蒜品种的气生鳞茎作为播种材料,提出大蒜气生鳞茎繁殖蒜种的新技术及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气生鳞茎不同大小的大蒜品种,采取秋播或春播、覆盖促进出苗及保证安全越冬、加强田间管理、精细收获的技术措施,提高气生鳞茎一代蒜种产量,从而使气生鳞茎蒜种2代(薹用品种)即可应用于生产,3—5代连续增产,蒜头、蒜薹增幅为20-50%。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1)品种选择、2)培育气生鳞茎(零代)、3)培育原原种(气生鳞茎一代)、4)培育原种(气生鳞茎二代)、5)培育原种一代(气生鳞茎三代)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调查,确定气生鳞茎平均粒重0.05g以上、粒数100粒左右的当地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大蒜品种。第二阶段,第一年在生产田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收获蒜头,选择一、二级蒜瓣作种,播期较生产田提早10—15天,适当稀植。当蒜薹总苞露出叶鞘口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蒜薹生长和气生鳞茎膨大当蒜薹伸出叶鞘,总苞膨大后,将总苞撕破;待气生鳞茎的外皮变枯黄,带蒜头挖出,气生鳞茎的收获期一般比蒜头收获期晚10—15天。然后,将符合原品种特征的植株连蒜头捆成小捆,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将总苞剪下,贮藏在干燥通风处。第三阶段,严格选地,精细整地:原原种培育圃要选择腾地早、土壤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在我市秋播蒜区应结合整地亩施腐熟鸡粪3000kg;适期播种,分级、分类播种:播种期以9月中旬为宜,行距15cm,气生鳞茎平均粒重大于0.1g的品种可采取开沟点播,株距为2—5cm;气生鳞茎平均粒重大于0.1g的品种应在播前对气生鳞茎进行精选,剔除平均粒重在0.03g以下的微小气生鳞茎,对选好的品种可采取秋季或春季开沟撒播,适宜播种量为15—20kg/亩,播深5cm。春播地块应在冬前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墒,播期以2月中旬为宜,播量及播种方法同秋播,播种后立即覆盖秸秆或树叶;加强出苗前后管理,培育壮苗。播种后覆盖作物秸秆或白色地膜进行保湿促进萌芽、出苗,出苗后及时除去覆盖物,越冬前浇1次透水,及时覆盖秸秆或树叶,春季大蒜返青后及时除去覆盖物;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工作:返青后结合灌水追肥2—3次,每次施尿素15kg或氮磷钾复合肥30kg;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尽可能形成较大的气生鳞茎一代蒜种;适期收获:气生鳞茎繁殖的原原种大多为独头蒜,应在生产上蒜头收获后10—15天进行收获。收获时应用除草小铲连植株一起挖出,晾晒后进行扎捆存放。第四阶段.精选蒜种,适当分级。我市蒜区主栽品种单株气生鳞茎数量较多、粒重较小,培育的气生鳞茎一代蒜头均为独头蒜,且大于2g的蒜头数量比率低于30%,应在蒜种存放期间及播种前严格进行选优、去杂、去劣的基础上,对蒜种按大小分级,大于2g的蒜头定为1级,2g以下的定为2级;分级播种,合理密植:对大于2g的蒜种按每667平方米3万—4万密度株播种,2g以下的蒜种按每667平方米6万株左右的密度播种;加强肥、水管理:蒜种生产田在生育期间要浇4次水。1)越冬水,适宜时期为11月下旬—12月上旬;2)返青水,3月中、下旬;3)抽薹水,4月中旬;4)膨大水,蒜薹采收后1—2天内。结合灌水适时追肥。在大蒜返青后施肥两次,一次在返青期,亩施尿素15—20kg;次在抽薹前亩施尿素1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第五阶段,选择繁殖基地:繁殖基地应选择海拔1600m以上能够基本满足大蒜生长发育的降水量600㎜左右的高山或半山冷凉地区;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择小麦、油菜或非葱蒜类蔬菜作物为前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机耕1次或畜耕2次,播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确保大蒜安全越冬:山旱地生产大蒜,为避免冻害造成缺苗、死苗,一般采取春播;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山旱地大蒜也可以进行秋播。首先做成平畦,在畦上点播,宽度70cm的地膜宜播种4行,行距15—17cm,株距12—14cm,栽培密度2.2万—2.3万株/667㎡,1畦播种及时覆膜,覆膜力求拉紧、拉直、平展,将播种的蒜种盖住;适期播种,一般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为宜;及时放苗,大蒜萌芽后利用硬铁丝早上11:00前或下午3:00后将第一片真叶引出;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大蒜充分发育:山旱地大蒜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清理杂草,在蒜薹采收后可喷施2%尿素+1%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促进蒜头膨大,提高产量;收获前进行去杂去劣,保证蒜种质量:在大蒜抽薹前后,要经常观察繁殖品种的典型特征、田间生长势及整齐度,及时拔去杂株、劣株,并运出田块;及时收获:旱地大蒜抽薹性较差,一般在蒜薹采收后25天可进行收获;收获时将大蒜连同假茎一起挖出,在田间充分晾晒,运回放在干燥通风处进行储藏。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利用小粒气生鳞茎对大蒜良种提纯复壮的技术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319574a52182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