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密封箱体,箱体内设有干燥仓,干燥仓内设有多层输送带,最上层输送带的右端通过箱体进料口伸出箱体外,干燥仓上方右半部分前后分别设有热交换仓和加热仓,热交换仓下部设有进气口,热交换仓顶部设有排气孔通向外界,热交换仓内设有多个散热管,散热管一头与外界连通,另一头连通加热仓,加热仓连接有电加热体和风机,多层输送带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匀风板,匀风板在每相邻两层输送带之间位置处开有不同大小的风口,干燥仓上方左半部分的设置与右半部分的设置呈前后对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箱体全密封,使茶叶在等压条件下干燥,保证了茶叶形状和质量;实现了热能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

1.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干燥仓,所述干燥仓内设有多层输送带,所述最上层输送带的右端通过箱体进料口伸出箱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仓上方右半部分前后分别设有热交换仓和加热仓,所述热交换仓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热交换仓顶部设有排气孔通向外界,所述热交换仓内设有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头与外界连通,所述散热管另一头连通加热仓,所述加热仓连接有电加热体和风机,所述多层输送带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匀风板,所述匀风板在每相邻两层输送带之间位置处开有不同大小的风口,所述输送带后端的匀风板与箱体后端内壁形成分风仓,所述分风仓与所述加热仓后面连通,所述输送带前端的匀风板与箱体前端内壁形成出风仓,所述出风仓连通热交换仓下部的进气口;所述干燥仓上方左半部分的设置与右半部分的设置呈前后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设置有柔性密封辊进行完全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抽屉式活动底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仓底部为弧形,所述热交换仓的弧形底端连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伸出箱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伸出箱体外的部分设置有放水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顶部设有热风炉出风预留口和热风炉风机进风预留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方还设置有微电脑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制备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 连续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连续烘干机是实现茶叶全自动化生产的主要设备,它能减少劳动力、降 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的污染。然而,现有的大多茶叶连续烘干机, 其能耗高,热能利用仅50%-70%,产能低下,且产出的茶叶形状各异,茶叶形状 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茶叶质量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能耗、 提高生产率、提高茶叶质量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密封的箱体, 所述箱体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干燥仓, 所述干燥仓内设有多层输送带,所述最上层输送带的右端通过箱体进料口伸出箱 体外,所述干燥仓上方右半部分前后分别设有热交换仓和加热仓,所述热交换仓 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热交换仓顶部设有排气孔通向外界,所述热交换仓内设有 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头与外界连通,所述散热管另一头连通加热仓,所述 加热仓连接有电加热体和风机,所述多层输送带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匀风板,所述 匀风板在每相邻两层输送带之间位置处开有不同大小的风口,所述输送带后端的 匀风板与箱体后端内壁形成分风仓,所述分风仓与所述加热仓后面连通,所述输 送带前端的匀风板与箱体前端内壁形成出风仓,所述出风仓连通热交换仓下部的 进气口;所述干燥仓上方左半部分的设置与右半部分的设置呈前后对称。

所述箱体内部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设置有柔性密封辊进行完全密封。

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抽屉式活动底板。

所述热交换仓底部为弧形,所述热交换仓的弧形底端连通排水管,所述排水 管伸出箱体外。

所述排水管上伸出箱体外的部分设置有放水阀。

所述加热仓顶部设有热风炉出风预留口和热风炉风机进风预留口。

所述箱体上方还设置有微电脑温度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由于其增加了热交换 仓、加热仓等,实现了热能循环利用、加速了湿热空气的快速排出,从而降低了 能耗,提高生产率。同时,本烘干机在箱体内部的进出料口和出料口处设有柔性 密封辊对箱体进行完全密封,有效地阻断了箱体内热风外泄通道,使茶叶在 1000-2000pa的恒定风压下进行干燥,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干燥速度,更重要的是 能控制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形,保证茶叶质量。此外,其抽屉式活动地板能回 收从输送带上掉落的茶叶,避免了茶叶的浪费。且在没电供应的情况下,可以用 热风炉来进行烘干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能循环利用的茶叶连续烘干机, 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密封的箱体1,箱体1上方设置有微电脑温度控 制系统20。箱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11,箱体1下部设有出料口12,箱体1内设 有干燥仓2,干燥仓2内设有多层输送带21,最上层输送带21的右端通过箱体 1进料口11伸出箱体1外,各层输送带21左端为链条211带动输送带轴212传 动,各层输送带21右端(即箱体1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在的一端)的输 送带滚筒214设有防输送带跑偏装置,无需链条211带动,从而提供了箱体1 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密封条件,各层输送带21右端通过加装柔性密封辊 213进行完全密封,柔性密封辊213可以为海绵等柔性物,有效地阻断了箱体1 内热风外泄。箱体1底部设有抽屉式活动底板8,可以回收从输送带21上撒落 下来的茶叶。干燥仓2上方右半部分前后分别设有热交换仓3和加热仓4,热交 换仓3底部为弧形,热交换仓3的弧形底端连通排水管9,排水管9伸出箱体1 外并在尾端设置有放水阀91,排水管9将热交换仓3内的积水排出。热交换仓3 下部设有与干燥仓2连通的进气口31,热交换仓3顶部设有排气孔32通向外界, 热交换仓3内设有多个散热管33,散热管33一头与外界连通,另一头连通加热 仓4,加热仓4连接有电加热体41和风机42,多层输送带21前后端分别设置有 匀风板5,匀风板5在每相邻两层输送带21之间位置处开有不同大小的风口51, 输送带21后端的匀风板5与箱体1后端内壁形成分风仓6,分风仓6与加热仓4 后面连通,输送带21前端的匀风板5与箱体1前端内壁形成出风仓7,出风仓7 连通热交换仓3下部的进气口31;干燥仓2上方左半部分的设置与右半部分的 设置呈前后对称,即右半部分的散热管33从前端进风,左半部分的散热管33 从后端进风。加热仓4顶部还设有热风炉出风预留口43和热风炉风机进风预留 口44,在没电的情况下,本机也可以外接热风炉进行干燥作业,只需将热风炉 风机进风口与加热仓4顶部的热风炉风机进风预留口44连接,将热风炉送风管 与加热仓4顶部的热风炉出风预留口43连接即可,热能即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和电加热功能相同。

工作时,外界冷风从散热管33的外口进入,在经过散热管33的过程中与散 热管33外的从干燥仓2排出的湿热空气在热交换仓3内进行热交换,使得散热 管内的冷风获得热量,再由加热仓4内的电加热体41进行能量补偿成为热风, 最后进入干燥仓2对茶叶进行干燥。热风按照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循环流动,使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排出的湿热空气全部进入热交换仓3 与冷风进行热交换,最后在常温下从热交换仓3的排气孔32排出。

本烘干机还可以对金银花及其他物料进行烘干,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 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烘干机热能茶叶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