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膜打孔器,解决了现有打孔器只能用于打一种形状的孔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倾斜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倾斜设置有转换台,所述转换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端部的固定盘、以及与所述固定盘转动连接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盘,所述转动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打孔齿组,所述打孔齿组包括实心尖齿、圆形管齿和椭圆形管齿,所述实心尖齿、所述圆形管齿和所述椭圆形管齿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可用于打不同形状的孔的优点。
1.一种地膜打孔器,包括横梁(1),其特征是:所述横梁(1)上倾斜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端部倾斜设置有转换台(6),所述转换台(6)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杆(5)的端部的固定盘(61)、以及与所述固定盘(61)转动连接的转动盘(62),所述转动盘(62)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盘(61),所述转动盘(6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打孔齿组,所述打孔齿组包括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所述实心尖齿(7)、所述圆形管齿(8)和所述椭圆形管齿(9)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盘(61)的外周壁上且具有弹性的凸起(613)、以及开设于所述转动盘(62)的内周壁上以供所述凸起(613)嵌入的嵌口(6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所述转动盘(62)的圆周壁开设的螺纹通孔(622)、以及穿设于所述螺纹通孔(622)且端部与所述固定盘(61)的外周壁抵触的第一螺栓(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打孔齿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动盘(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螺纹套筒(65),所述实心尖齿(7)、所述圆形管齿(8)和所述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筒(65)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夹块组(66),所述夹块组(66)包括第一夹块(661)、第二夹块(662)、贯穿所述第一夹块(661)开设的第一通孔(663)和贯穿所述第二夹块(662)开设的第二通孔(664),所述实心尖齿(7)、所述圆形管齿(8)和所述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三通孔(71)且卡接在所述第一夹块(661)和所述第二夹块(662)之间,所述第一通孔(663)、所述第三通孔(71)和所述第二通孔(664)内穿设有第二螺栓(10),所述第二螺栓(10)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转换台(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杆(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5)的端部向内凹陷以形成穿孔(51),所述转换台(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穿接在所述穿孔(51)内的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63)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杆(5)的内壁上的内螺纹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63)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膜打孔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固定杆(5)开设的第四通孔(52)、贯穿所述连接杆(63)开设的第五通孔(631)、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52)和所述第五通孔(631)内的第三螺栓(12)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栓(12)的第二螺母(1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地膜打孔器。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然而培育秧苗需要在地膜上打孔,而地膜打孔是一项技术性强、耗时耗力的农活。
针对现有技术中打孔效率低下的问题,授权公告日2016年5月11日、授权公告号CN2052136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多功能地膜打孔器,它包括横梁、切口桶挂杆、摆臂、以及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根相铰接的支撑杆,每根支撑杆底端均设有轮子,横梁中间一侧设有滑轮,滑轮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切口桶挂杆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摆臂的前端连接,摆臂的中间设有一端与摆臂铰接、另一端固定在横梁上的摆臂支点,滑轮两边各设有一条切口桶挂架固定杆,切口桶挂架固定杆直穿过切口桶挂杆的两个小孔,起到固定切口桶挂杆的作用,切口桶挂杆上安装有多个环形切口桶,并且多个环形切口桶可以为不同尺寸。
在使用时,先把可移动式多功能地膜打孔器移动到地膜之上,然后调整好需要打孔的位置,并把摆臂向下压,摆臂的一端通过钢丝绳拉动切口桶挂杆向上活动,再松开摆臂,切口桶挂杆会利用自身的重力向下压,这样环形切口桶就可以在地膜上打孔了,打完一排孔后把摆臂向下压,环形切口桶上升后,再通过轮子使地膜打孔器前后移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利用同样的方式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一次性可打多个孔,能够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打不同尺寸的孔,但是未考虑到不同形状的种子需要打不同形状的孔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膜打孔器,具有适配有多种形状的打孔齿,能够用于打多种形状的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膜打孔器,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倾斜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倾斜设置有转换台,所述转换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端部的固定盘、以及与所述固定盘转动连接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盘,所述转动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打孔齿组,所述打孔齿组包括实心尖齿、圆形管齿和椭圆形管齿,所述实心尖齿、所述圆形管齿和所述椭圆形管齿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
采用上述方案,转换台上可同时安装有实心尖齿、圆形管齿和椭圆形管齿,在需要打尖孔时,旋转转动盘使实心尖齿呈竖直状态;若需要打圆形孔时,旋转转动盘使圆形管齿呈竖直状态;若需要打椭圆形孔时,旋转转动盘使椭圆形管齿呈竖直状态;该地膜打孔器具有可打不同形状的孔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盘的外周壁上且具有弹性的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转动盘的内周壁上以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嵌口。
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调节实心尖齿或圆形管齿或椭圆形管齿处于竖直状态时,旋转转动盘使固定盘上的凸起嵌入到对应的嵌口内,从而实现转动盘与固定盘的固定;再次旋转转动盘使得凸起发生形变,从嵌口内脱离,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所述转动盘的圆周壁开设的螺纹通孔、以及穿设于所述螺纹通孔且端部与所述固定盘的外周壁抵触的第一螺栓。
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调节实心尖齿或圆形管齿或椭圆形管齿处于竖直状态时,旋转转动盘至对应的位置,并将第一螺栓拧入螺纹通孔内使第一螺栓的端部与固定盘相抵触,从而使转动盘与固定盘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齿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动盘。
采用上述方案,地膜打孔器在不使用时或者打孔齿组中的某个打孔齿出现损坏时,可拆除打孔齿组或者对损坏的打孔齿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螺纹套筒,所述实心尖齿、所述圆形管齿和所述椭圆形管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固定和拆除打孔齿组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夹块组,所述夹块组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贯穿所述第一夹块开设的第一通孔和贯穿所述第二夹块开设的第二通孔,所述实心尖齿、所述圆形管齿和所述椭圆形管齿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三通孔且卡接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固定和拆除打孔齿组的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杆。
采用上述方案,地膜打孔器在不使用时,可将转换台拆除统一放置和管理。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端部向内凹陷以形成穿孔,所述转换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穿接在所述穿孔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
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杆穿接在固定杆的穿孔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杆固定,在拆除时,首先解除连接组件,然后将连接杆从穿孔内取出即可;在固定时,将连接杆穿入穿孔内并通过操作连接组件使连接杆与固定杆固定;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内壁上的内螺纹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杆与固定杆螺纹连接,具有固定和拆除连接杆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固定杆开设的第四通孔、贯穿所述连接杆开设的第五通孔、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内的第三螺栓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栓的第二螺母。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固定和拆除连接杆操作方便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转换台上可同时安装有实心尖齿、圆形管齿和椭圆形管齿,根据所需要打的孔的形状,旋转转换盘使实心尖齿或圆形管齿或椭圆形管齿处于竖直状态即可,具有可用于打不同形状的孔的优点;
其二,打孔齿组可拆卸连接于转换盘,在不使用地膜打孔器时可拆除打孔齿组,方便统一放置管理,或者在实心尖齿或圆形管齿或椭圆形管齿出现损坏时,方便进行更换;
其三,转换台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杆,在不使用地膜打孔器时,可拆除转换台,方便对转换台统一放置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转换台与固定杆、打孔齿组与转换台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转换台与固定杆、打孔齿组与转换台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竖梁;3、支撑杆;4、扶手杆;5、固定杆;6、转换台;7、实心尖齿;8、圆形管齿;9、椭圆形管齿;10、第二螺栓;11、第一螺母;12、第三螺栓;13、第二螺母;51、穿孔;52、第四通孔;61、固定盘;62、转动盘;63、连接杆;64、第一螺栓;65、螺纹套筒;66、夹块组;71、第三通孔;611、嵌孔;612、弹簧;613、凸起;621、嵌口;622、螺纹通孔;631、第五通孔;661、第一夹块;662、第二夹块;663、第一通孔;66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一种地膜打孔器,参照图1,包括两根竖梁2、垂直于竖梁2焊接的四根支撑杆3、焊接于相对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两根竖梁2上的支撑杆3之间的扶手杆4、两端与竖梁2一体焊接成型的多根横梁1,本实施例中的横梁1有三根。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3和扶手杆4采用中空的不锈钢管制成。
参照图1和图2,沿横梁1的轴向倾斜焊接多个固定杆5,且相邻两个固定杆5的距离相等。固定杆5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转换台6,转换台6包括固定盘61以及与固定盘61转动连接的转动盘62,固定盘6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嵌孔611,嵌孔611内嵌合有弹簧612,弹簧612上靠近嵌孔611的孔口的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有凸起613,转动盘62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嵌口621;旋转转动盘62使凸起613到达嵌口621的位置,被压缩的弹簧612恢复形变,使得凸起613嵌入嵌口621内,实现转动盘62与固定盘61的固定;继续旋转转动盘62,弹簧612受到转动盘62的内周壁的挤压力发生形变,凸起613从嵌口621内脱离。
参照图2,转动盘62的下表面上可拆卸连接有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转动盘62与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连接结构如下:转动盘62的下表面焊接有三个第一螺纹套筒65,三个第一螺纹套筒65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筒65;当实心尖齿7或圆形管齿8或椭圆形管齿9发生损坏时,可拆除损坏的实心尖齿7或圆形管齿8或椭圆形管齿9,并更换新的实心尖齿7或圆形管齿8或椭圆形管齿9。
在需要使用实心尖齿7进行打孔时,旋转转动盘62使实心尖齿7处于竖直状态;在需要圆形管齿8进行打孔时,旋转转动盘62使圆形管齿8处于竖直状态;在需要椭圆形管齿9进行打孔时,旋转转动盘62使椭圆形管齿9处于竖直状态。尔后,将地膜打孔器移动到待打孔的位置,然后通过扶手杆4施加向下的旋压力,使得实心尖齿7或圆形管齿8或椭圆形管齿9旋压入土壤中,然后通过扶手杆4施加向上的拔取力,将地膜打孔器拔出,即形成了多排孔,具有提高打孔工作效率的优点。
参照图2,转换台6与固定杆5的连接结构如下:固定盘6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外壁设有外螺纹的连接杆63,固定杆5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的穿孔51,连接杆63穿接在穿孔51内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啮合实现固定;地膜打孔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转换台6拆除,进行统一放置管理。
实施例二:参照图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贯穿转动盘62的圆周壁开设有螺纹通孔622,螺纹通孔622内穿设有第一螺栓64,旋转转动盘62至确定的位置后,拧紧第一螺栓64使第一螺栓64的端部与固定盘61的外周壁相抵接,从而实现转动盘62与固定盘61的固定;在需要旋转转动盘62时,拧松第一螺栓64使第一螺栓64的端部与固定盘61的外周壁分离即可。
参照图3,转动盘62与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连接结构如下:转动盘62的下表面焊接有三个夹块组66,三个夹块组66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夹块组66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孔663的第一夹块661和开设有第二通孔664的第二夹块662,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71且卡接在第一夹块661和第二夹块662之间,第一通孔663、第三通孔71和第二通孔664内穿设有第二螺栓10,第二螺栓10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1。
参照图3,转换台6与固定杆5的连接结构如下:固定杆5套接在连接杆63外,且贯穿固定杆5开设有第四通孔52,贯穿连接杆63开设有第五通孔631,第四通孔52和第五通孔631内穿设有第三螺栓12,第三螺栓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3。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贯穿转动盘62的圆周壁开设有螺纹通孔622,螺纹通孔622内穿设有第一螺栓64,旋转转动盘62至确定的位置后,拧紧第一螺栓64使第一螺栓64的端部与固定盘61的外周壁相抵接,从而实现转动盘62与固定盘61的固定;在需要旋转转动盘62时,拧松第一螺栓64使第一螺栓64的端部与固定盘61的外周壁分离即可。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转动盘62与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连接结构如下:转动盘62的下表面焊接有三个夹块组66,三个夹块组66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夹块组66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孔663的第一夹块661和开设有第二通孔664的第二夹块662,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71且卡接在第一夹块661和第二夹块662之间,第一通孔663、第三通孔71和第二通孔664内穿设有第二螺栓10,第二螺栓10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1。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转换台6与固定杆5的连接结构如下:固定杆5套接在连接杆63外,且贯穿固定杆5开设有第四通孔52,贯穿连接杆63开设有第五通孔631,第四通孔52和第五通孔631内穿设有第三螺栓12,第三螺栓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3。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固定盘6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嵌孔611,嵌孔611内嵌合有弹簧612,弹簧612上靠近嵌孔611的孔口的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有凸起613,转动盘62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嵌口621。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转动盘62与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连接结构如下:转动盘62的下表面焊接有三个第一螺纹套筒65,三个第一螺纹套筒65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互呈120度,实心尖齿7、圆形管齿8和椭圆形管齿9的上端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筒65。
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转换台6与固定杆5的连接结构如下:固定盘6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外壁设有外螺纹的连接杆63,固定杆5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的穿孔51,连接杆63穿接在穿孔51内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啮合实现固定。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地膜打孔器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20201328a52035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