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千层金组培苗炼苗的方法,选择满足特定要求的千层金组培苗瓶苗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先后进行闭瓶驯化与开瓶驯化,驯化完成后移栽至苗床炼苗,再移栽至育苗袋进行管理,本发明通过对千层金组培苗炼苗过程进行多方面控制和管理,所得千层金苗木生长良好、茎秆粗壮,成活率高。本发明选用的合理基质配方,即疏松透气不积水,又能保证生长所需水分,利于组培苗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本发明所述的炼苗方法组培苗生根良好、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能良好的保留优良品系的特征特性,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一种千层金组培苗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株高5~7cm、叶片≥10片、根长≥2cm、根数≥4根的千层金组培苗瓶苗;S2、闭瓶驯化:S21、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1000~2000lux、温度20~28℃的室外放置2d;S22、再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000~3000lux、温度20~28℃的大棚放置2d;S3、开瓶驯化: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控制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000lux,昼间温度25~28℃,夜间温度20~22℃的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2中,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500lux,昼间温度25~28℃,夜间温度20~22℃的大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700lux,昼间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20~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4、将完成开瓶驯化的组培苗清洗干净后移栽到苗床里炼苗,炼苗基质为等体积比混合的腐殖土和珍珠岩,炼苗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S5、将炼苗成活的株高≥10cm的小苗移栽到布育苗袋里,移栽基质由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混合,移栽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空气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移栽后7d内控制空气湿度为85~95%,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移栽后8~14d控制空气湿度为75~85%,光照控制在3000~4000lux;移栽后15~24d光照控制在4000~6000lux;移栽后25~35d光照控制在6000~8000lux;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如下步骤:S41、清洗干净组培苗根部,在稀释700~9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4~6min;S42、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移栽后浇水,然后喷洒稀释1000倍多菌灵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7d后,喷施一次0.1%尿素和杀菌剂(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与0.2%磷酸氢二钾。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移栽1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移栽2周内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移栽1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千层金组培苗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为桃金娘科白千层属常绿乔木,别名黄金宝树、黄金香柳、黄金串钱柳,是20世纪90年代选育的变异性品种,1999年由新西兰首次引入中国。此树树形优美,主杆直立,嫩枝红色,易修剪成型,生长快,叶面全年金黄色或鹅黄色,气味芳香,即抗旱又抗涝,能抗盐碱、抗强风,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视觉效果最好的彩叶乔木新树种之一,可用于庭院、池畔、道路中央隔离带造景,公园绿化、城市景观等。千层金其枝叶富含挥发油,是提取珍贵植物精油~茶树油的主要树种之一,茶树油具有光谱抗微生物、环保、温和天然清香、无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等行业。因此栽培千层金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良好的的经济效益。

千层金繁殖可以通过组培方式来繁殖,其技术已成熟,可进行规模化生产,通过组培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千层金组培苗。千层金组培苗在组培室里生长到一定高度便要进行移植,组培瓶从组培室移到室外再到大棚,组培苗从组培瓶到苗床或容器里、从培养基里生长到顺利过渡到基质里面生长,整个过程简称组培苗炼苗。炼苗的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组培苗健壮,最终达到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

目前千层金的炼苗方法成活率较低,不利于千层金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因此,急需一种有效提高千层金炼苗成活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千层金组培苗炼苗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千层金组培苗炼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株高5~7cm、叶片≥10片、根长≥2cm、根数≥4根的千层金组培苗瓶苗;

S2、闭瓶驯化:

S21、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1000~2000lux、温度20~28℃的室外放置2d;目的在于:让组培苗从组培室恒温的环境过渡到室外有温差的环境中,室外具有遮阴通风的条件,是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S22、再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000~3000lux、温度20~28℃的大棚放置2d;

S3、开瓶驯化:

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

作为优选,S21中,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000lux,昼间温度25~28℃,夜间温度20~22℃的室外。

作为优选,S22中,将组培苗瓶苗移至光照强度2500lux,昼间温度25~28℃,夜间温度20~22℃的大棚。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闭瓶驯化,能够让千层金组培苗逐步适应室外环境,能观察到千层金组培苗向上有所生长,叶片颜色变深,茎秆变粗,根系变长,植株更健壮。作为优选,S3中,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700lux,昼间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20~22℃。让千层金组培苗逐步适应大棚内有菌、变温、强光的环境,能观察到组培苗更加健壮挺拔、根系更加发达,此时已具备移栽苗床自己生长的能力。

本发明通过在上述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先后进行闭瓶驯化与开瓶驯化,可使千层金组培苗从组培室无菌、恒温、高湿、弱光的环境逐步过渡到大棚里有菌、变温、低湿、强光的环境,从而得到更加健壮、生长旺盛、适应能力强的组培苗,有利于下一步组培苗移栽苗床、后续管理工作的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将完成开瓶驯化的组培苗清洗干净后移栽到苗床里炼苗,炼苗基质为等体积比混合的腐殖土和珍珠岩,炼苗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S5、将炼苗成活的株高≥10cm的小苗移栽到无纺布育苗袋里,移栽基质由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混合,移栽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用于移栽的千层金小苗应满足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粗壮。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具有透气、可降解的特点,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搬运、下地。

进一步地,S4中,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空气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移栽后7d内控制空气湿度为85~95%,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移栽后8~14d控制空气湿度为75~85%,光照控制在3000~4000lux;移栽后15~24d光照控制在4000~6000lux;移栽后25~35d光照控制在6000~8000lux;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进一步地,S4在移栽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

S41、清洗干净组培苗根部,在稀释700~9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4~6min;

S42、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移栽后浇水,然后喷洒稀释1000倍多菌灵液。

更进一步地,移栽7d后,喷施一次0.1%尿素和杀菌剂(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与0.2%磷酸氢二钾。

进一步地,S5中,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洒800倍多菌灵药液;

移栽1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移栽2周内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移栽1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更进一步地,S5中,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育苗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千层金组培苗炼苗过程进行多方面控制和管理,所得千层金苗木生长良好、茎秆粗壮,成活率高。

本发明选用的合理基质配方,即疏松透气不积水,又能保证生长所需水分,利于组培苗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所述的炼苗方法组培苗生根良好、炼苗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能良好的保留优良品系的特征特性,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千层金组培苗。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清洗干净的千层金组培苗。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已经生根的千层金组培苗。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生长在苗床的千层金组培苗。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育苗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根系粗壮,根尖颜色一般白皙,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温度在20-28℃,放到室外2d左右,再运至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驯化,即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85%。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育苗袋具有透气、漏水和可降解的特点,有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运输、搬动和下地。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5)下地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90%,移栽地里成活率95%。

对比例1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cm以下,叶片10片以下,根数4根以下,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温度在20-28℃,放到室外2d左右,再运至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驯化,即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60%。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育苗袋具有透气、漏水和可降解的特点,有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运输、搬动和下地。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5)下地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90%,移栽地里成活率95%。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培苗的质量要求不一样,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成活率更高。

对比例2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根系粗壮,根尖颜色一般白皙,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驯化,即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75%。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育苗袋具有透气、漏水和可降解的特点,有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运输、搬动和下地。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5)下地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90%,移栽地里成活率95%。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培瓶没有经历在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2d左右,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是直接从组培室出来运至大棚,驯化完的组培苗生长情况相对较差。

对比例3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根系粗壮,根尖颜色一般白皙,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温度在20-28℃,放到室外2d左右,再运至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直接去掉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70%。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育苗袋具有透气、漏水和可降解的特点,有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运输、搬动和下地。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5)下地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90%,移栽地里成活率95%。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经过闭瓶驯化的组培瓶没有经历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而是直接去盖方式1-2d,成活率相对较低。

对比例4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根系粗壮,根尖颜色一般白皙,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温度在20-28℃,放到室外2d左右,再运至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驯化,即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75%。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无纺布育苗袋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无纺布育苗袋具有透气、漏水和可降解的特点,有利于移栽后小苗生根和后期运输、搬动和下地。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5)下地

第二年春季便可将生长良好的千层金网袋苗移栽到地里,移栽后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管理,及时施肥锄草。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83%,移栽地里成活率93%。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炼苗基质和上盆基质不同,炼苗基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效果要好,上盆基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腐殖土、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成活率要高。

对比例5

(一)塑料大棚和苗床的要求

1、塑料大棚应具备内外遮阳网、风机湿帘。苗床下面有排水系统,苗床宽1-1.2米左右,方便操作。

(二)组培苗苗床炼苗

1、炼苗组培苗质量要求

株高达5-7cm,叶片10片以上,根长2cm以上,根数4根以上,根系粗壮,根尖颜色一般白皙,叶色嫩绿,幼苗健壮挺拔。排除瘦弱苗、黄化苗、老化苗及畸形苗等不符合要求的组培苗。

2、炼苗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1:1比例混合作为炼苗基质,铺于苗床,厚度为12-15cm,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放置3d使用。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

3、组培苗移栽前驯化

(1)闭瓶驯化:当组培苗长到符合炼苗要求时,将组培瓶移到组培室外通风遮阴处闭瓶炼苗,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lux,温度在20-28℃,放到室外2d左右,再运至大棚放置2d左右,大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整个过程逐步增强光照,避免强光直晒或突然增强,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2)开瓶驯化:经过闭瓶驯化后,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驯化,即先松盖2d,然后部分开盖1d,最后完全去盖放置1-2d,大棚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温度在20-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上。驯化成功的标准是组培苗向上生长,茎叶颜色加深,根系更加发达,幼苗更加健壮挺拔,驯化完成后便进行移栽。

4、组培苗的移栽

(1)炼苗宜在4-8月进行,移栽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苗床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控制在2000-3000lux。

(2)从瓶中取出幼苗时要轻取轻放,注意不要损失根系和茎叶。用镊子将幼苗取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将组培苗根部放入800倍多菌灵液中浸泡5min。

(3)按照行距6cm,株距5cm进行移栽,移栽时先挖2-4cm深的小洞,然后放入组培苗,舒展根系,深度以叶片不接触基质和根茎过渡区与基质面相平为宜。一边移栽一边覆盖基质,而后轻轻压实、喷水,喷水量要适宜。移栽后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

5、苗床管理

(1)湿度

本发明通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证空气湿度,移栽后7d内保证空气湿度为85-95%,8-14d湿度控制在75-85%,苗床基质湿度控制在50-60%。随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当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适应大棚湿度。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控制好整个过程的浇水量。

(2)温度

通过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措施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2-30℃。

(3)光照

移栽7d内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8-14d为3000-400lux,15-24d为4000-6000lux,25-35d为6000-8000lux。

(4)施肥

移栽7d后移栽后,喷施一次0.1%尿素,5d后喷施0.1%磷酸氢二钾,以后每隔5d交替喷施0.2%尿素或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组培苗移栽1周以后,每7d喷一次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随时观察幼苗有无病虫侵害,及时处理。清除苗床生长不良、死亡的组培苗和杂草,保持苗床干净整洁。

经统计千层金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85%。

(三)成活小苗的移栽和管理

1、移栽容器的选择

选用营养钵作为移栽容器,装满基质后直径10cm、高12cm

2、上盆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1:1比例混合作为上盆基质,用8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充分消毒,消毒过后放置3d后使用。

3、千层金成活小苗移栽的标准

株高达10cm以上,根系生长良好,有新叶长出,叶片数增多叶色嫩绿,茎干更加粗壮。

4、成活小苗的移栽

移栽时先在育苗袋里放入部分基质,接着把小苗基部放入,舒展根系,然后再加入基质,轻轻压实,最后以叶片不接触土壤和根茎过渡区与地面相平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喷砂800多菌灵药液。

5、上盆后的管理

(1)湿度

上盆一周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8-14d控制在60-70%,之后逐步适应自然湿度,随时观察基质的湿度,及时浇水。

(2)温度

移栽2周控制温度在23-30℃,逐步增加温度。

(3)光照

移栽一周内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8-14d为4000-5500lux,之后逐步适应自然光照。

(4)施肥

移栽5d后交替喷施0.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之后逐步加大用量,生长旺盛时多施氮磷钾及其他元素,进入枝条硬化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促进幼茎木质化,以便越冬。

经统计上盆成活率为89%,移栽地里成活率86%。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盆容器不同,育苗袋和营养钵上盆成活率相处无几,但移栽地里的成活率育苗袋更高,且育苗袋运输、管理更方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标签: 千层方法组培苗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