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蘑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方法,特征是通过用低值原料木屑,花生壳类拌麸糠制成培养料,桔杆禾杆分层搭栅架,工艺简单,配料、拌料先进,播种密度高,中间管理,后期管理加强,成本低,丰产优质,经济效益高,废物利用,解决闲地变效益问题,为农民创收增收服务。

1.一种菌蘑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步骤1,栽培季节选择,采用春种秋收季节,气温在6℃以下的春季,抪种期在2月初后;步骤2,菌种选择,采用早生种,要求纯菌丝健壮菌种,菌蘑多在48天以上,中间芽插加进中生种、晚生种;步骤3,茹栅建造采用百叶窗式出茹栅,栅高3.2米,底距地面0.3米,层架间距0.25米,设层中间有0.9米过道,栅架横杆有6条以上;步骤4,配方,木屑56%、麸糠11%、玉米芯28%、石膏0.8%,石灰0.6%,ph值6.6,偏酸性,含水量66%,堆闷28分钟;步骤5,灭菌,包盘,(1)采用散料灭菌,蒸气式层层撒料灭菌法,首先将锅屉上铺一层麻布袋,蒸气上来后在锅屉上平铺厚8.5厘米的各养料,料面离上口15厘米时,加盖,压实猛火100℃后保持2.5小时,再闷25分钟出锅;(2)包盘,模子放托盘上,用薄膜放在900倍霜力液浸泡8分钟后再放在模子铺好,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趁热装盘,培养料温度不可低85℃,将菌盘内的培养料压紧包好;步骤6,接种发菌,采用现场敞开粗放接菌,料温在26℃时接种,每盘260克菌种,将菌种异成玉米粒大小,休开薄膜把菌种撒于料面,压实,对折薄膜将两端向上卷紧;步骤7,选菌接种26天后,每5盘垛堆叠成一垛,四周盖草帘或桔杆,控温在8度,发菌前倒垛1次以上;(1)发菌前期,保持盘与盘之间温度8℃,发菌前侧垛4次;(2)中期发菌,菌盘移到培养架上单盘摆放,经22天后菌丝长浓变白后,末上架的菌盘摆成品字型,垛高7层以下,栅温在7℃,8天翻盘一次,菌丝长满盘后,栅温控制在16℃;(3)发菌后期,在菇栅内外和盘面喷洒清凉水降温;(4)越夏,菇栅高于28℃,加强通风喷水降温,喷辛硫磷液,喷水在上、中、下午喷;步骤8,出菇管理:(1)划菌,菌块用刀划线,纵横剖线,线深在0.3厘米,栅温在16℃,划线口长出新菌丝体后喷水,晚间前后半夜喷水,使菌盘含水率在80%,菌盖长到0.2厘米时适时增加喷水量,采完菌蘑后停止喷水4天后再喷水;(2)温度:生长期在10℃条件下生长,夜间菌出蘑栅温度在8℃,中午在18℃;(3)湿度:空气湿度在85%时加大喷水次数,菌块水份在68%,空气湿度在85%时,每天喷水1次以上;(4)通风:出菇期日夜开启通风口和排气孔;(5)光照:散光照射;(6)采菇时,菌蘑盘含水量在65%,栅内空气湿度80%,开通风口通风,采收完头潮后应喷水4天,促二潮菌蘑形成,保证菌蘑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尤其是一种菌蘑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菌蘑中滑子蘑属于珍稀品种,滑子蘑又名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学名pholiota namekio。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原产于日本,自七十年代中期,始于辽宁省南部地区,现主产区为河北北部、辽宁、黑龙江省等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低值原料木屑,花生壳类拌麸糠制成培养料,桔杆禾杆分层搭栅架,工艺简单,配料、拌料先进,抪种密度高,中间管理,后期管理加强,成本低,丰产优质,经济效益高,废物利用,解决闲地变效益问题,为农民创收增收服务。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菌蘑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

步骤1,栽培季节选择,采用春种秋收季节,气温在6℃以下的春季,抪种期在2月初后;

步骤2,菌种选择,采用早生种,要求纯菌丝健壮菌种,菌蘑多在48天以上,中间芽插加进中生种、晚生种;

步骤3,茹栅建造采用百叶窗式出茹栅,栅高3.2米,底距地面0.3米,层架间距0.25米,设层中间有0。9米过道,栅架横杆有6条以上;

步骤4,配方,木屑56%、麸糠11%、玉米芯28%、石膏0.8%,石灰0.6%, ph值6.6,偏酸性,含水量66%,堆闷28分钟;

步骤5,灭菌,包盘,(1)采用散料灭菌,蒸气式层层撒料灭菌法,首先将锅屉上铺一层麻布袋,蒸气上来后在锅屉上平铺厚8.5厘米的各养料,料面离上口15厘米时,加盖,压实猛火100℃后保持2.5小时,再闷25分钟出锅;(2)包盘,模子放托盘上,用薄膜放在900倍霜力液浸泡8分钟后再放在模子铺好,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趁热装盘,培养料温度不可低85℃,将菌盘内的培养料压紧包好;

步骤6,接种发菌,采用现场敞开粗放接菌,料温在26℃时接种,每盘260克菌种,将菌种异成玉米粒大小,休开薄膜把菌种撒于料面,压实,对折薄膜将两端向上卷紧;

步骤7,选菌接种26天后,每5盘垛堆叠成一垛,四周盖草帘或桔杆,控温在8度,发菌前倒垛1次以上;

(1)发菌前期,保持盘与盘之间温度8℃,发菌前侧垛4次;

(2)中期发菌,菌盘移到培养架上单盘摆放,经22天后菌丝长浓变白后,末上架的菌盘摆成品字型,垛高7层以下,栅温在7℃,8天翻盘一次,菌丝长满盘后,栅温控制在16℃;

(3)发菌后期,在菇栅内外和盘面喷洒清凉水降温;

(4)越夏,菇栅高于28℃,加强通风喷水降温,喷辛硫磷液,喷水在上、中、下午喷;

步骤8,出菇管理:

(1)划菌,菌块用刀划线,纵横剖线,线深在0.3厘米,栅温在16℃,划线口长出新菌丝体后喷水,晚间前后半夜喷水,使菌盘含水率在80%,菌盖长到0.2厘米时适时增加喷水量,采完菌蘑后停止喷水4天后再喷水;

(2)温度:生长期在10℃条件下生长,夜间菌出蘑栅温度在8℃,中午在18℃;

(3)湿度:空气湿度在85%时加大喷水次数,菌块水份在68%,空气湿度在85%时,每天喷水1次以上;

(4)通风:出菇期日夜开启通风口和排气孔;

(5)光照:散光照射;

(6)采菇时,菌蘑盘含水量在65%,栅内空气湿度80%,开通风口通风,采收完头潮后应喷水4天,促二潮菌蘑形成,保证菌蘑质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原料易取,制作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因地制宜,废闲地种值,产品优良,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菌蘑中高滑子蘑营养价值高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养料。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养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温度 滑子菇菌丝在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在5℃~18℃间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5℃,生长缓慢。光照 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出菇阶段需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细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 湿度 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75%~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

滑子菇也是好氧性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足需要;随着气温升高,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注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早开伞。酸碱度 培养料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ph值5~6。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养料酸碱度一般为6~7,但经加温灭菌后ph值要下降,配方中加入0.5%白灰为好。

实施例2,(一)栽培季节 :菌蘑滑子菇属低温变温结实型菌类,我国北方一般采用春种秋出,栽培时宜半熟料栽培,最好选择气温在9℃以下的早春季节,最佳播种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选择优良菌种 :⑴品种选择 滑子菇根据出菇温度的不同分极早生种出菇适温为21℃,早生种16℃,中生种13℃,晚生种11℃。生产者要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方式和目的来选用优良品种。现在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主要有早丰112、c3~1等。⑵菌种选择 选用菌种时要求不退化,不混杂,从外观看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要求菌龄在62天,不老化,不萎缩,无积水现象;选用菌种时应各品种搭配使用,不可单一使用一种品种,防止出菇过于集中影响产品销售。滑子菇出菇棚的建造 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在目前农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是因陋就简利用空闲住房,棚室作菇房 ,也有在防空洞、山洞等场所栽培滑子菇的,且大都采用一场两用,即是菌丝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室。

(二)、蘑栅的选择: 采用百叶窗式出菇棚,棚高3.5m,棚内培养架可用木杆、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9m,宽0.5m,底层距地面0.15m,层架间距0.25m,以设八层为宜,中间留0.9m走道。也可用水泥当立柱,拉四条9号铁线为横杆的结构。

(三)、常用配方: 木屑85%,麦麸或米糠16%,石膏0.6%,白灰0.6%,ph值6.6,含水量66%。

目前推广的配方:木屑57%,麦麸或米糠11%,玉米芯28%,石膏1.2%,石灰0.6%, ph值5.8,含水量58%。

拌料 :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使含水量达58%,堆闷30分钟。

灭菌: ⑴采用散料灭菌 蒸气式锅炉层层撒料灭菌法。首先将锅屉上铺一层麻袋以免漏料,当蒸气上来后再向锅屉上平铺厚为5cm左右的培养料,不能用手或铁锹拍压。当大气上来时,再用铁锹分层撒料,做到撒料均匀,要压住气,如此一层层装入,装9分满即可,也就是料面装到离上口22cm。加盖、压实,大火猛攻达100℃后保持2.5小时后,再闷45分钟即可趁热出锅,灭菌一定要彻底,每锅适宜灭菌260盘,采用粗木屑为主料的应延长灭菌时间。

⑵包盘, 首先将模子放在托盘上,把事先裁好的薄膜放在850倍液的霸力溶液中浸泡或放在0.1%的高锰酸钾的溶液中11分钟后再放在模子上铺好,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趁热装盘,培养料温度不可低于82℃,将菌盘内的培养料压紧、压实、包好。

(四)接种 ⑴可在低温条件下,在育菌场地进行敞开粗放接菌.⑵接种方法:当料温降至26℃左右时,即可按操作要求接种。每标准盘用260克菌种。去掉老皮和原基,将菌种弄成玉米粒大小颗粒状,打开薄膜,把菌种撒于料面,用消毒过的压板适当压实,对折薄膜并将两端向上卷紧,以防水分蒸发。生产实践证明,接种量适当加大些,菌丝生长迅速,可以防止杂菌早期发生。

(五)发菌管理 :

(1) 发菌前期:从接种到滑菇菌丝长满菌盘表面,约需26天,接种后的菌盘;每9盘垛叠成一垛,上面及四周覆盖草帘,农作物秸杆等,防止菌盘冻结。此期间管理重点是:既要保温又要通风换气,保持盘与盘之间温度在8度,最佳温度为7度。一般在发菌前每一周倒垛一次,将位于垛上部的菌盘倒至底部,原来底部的菌盘移到上部,发菌前期应倒垛4次。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 北方滑子菇接种一般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完成, 此时日平均温度在6℃左右,未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6℃以上,这时需人为提温,如在室外码盘发菌的,夜间应用玉米秸或稻草将菌垛周围围起。促进菌丝定植 ,并每隔三四天测料温一次,菌块温度高于11℃以上时,应将菌盘单盘上架摆放。

(2) 发菌中期,即菌丝体基本长满菌盘表面到穿透整个菌盘的时期。此期间温度缓慢回升,中午最高温度可达16度,因此进入发菌中期,应将菌盘及时移到培养架上单盘摆放。此期应注意菇房内通风换气,确保菌盘内菌丝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此期间需31天。菌丝扩展封面期管理 定植的菌丝体,逐渐变白,并向四周延伸。随着温度提高,菌丝生长加快并向料内生长,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菌也会蔓延,造成污染,这个阶段应以预防污染为中心,未上架的菌盘摆成“品”字型,垛高8层以下,棚内温度控制在8℃~12℃为宜,要求五至七天翻盘倒垛一次,加大通风量。 菌丝长满期管理 进入四月中旬,气温升高,菌丝已长满整个盘,此时菌丝呼吸加强,需氧量加大,释放热量,需要控温在19℃左右,另外加大通风量。

(3) 发菌后期:菌丝体穿透整个培养基到菌盘表面形成桔黄色蜡质层的期间,管理的重点要适当增加菇房内散射光线,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还应继续保持菇房正常通风,过了发菌后期,菌盘进入越夏期,整个越夏期间,应继续保持菇房内的通风,同时还要给菇棚降温,可通过加大遮荫度来解决,也可以向菇棚内外和菌盘表面喷洒井水来实现降温。

(六)、越夏 :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来临,滑子菇一般已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块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但如温度超过28℃以上,菌块内菌丝会由于受高温及氧气供应不足而死亡,俗称烂盘。此阶段管理特别重要,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告诫每个种植户,该期间的技巧管理是关系到一年的收成,掉以轻心就会毁于一旦,因此,此阶段应加强遮光度,昼夜通风,棚顶上除打开天窗或拔风筒外,更应增加菇棚遮荫密度或喷水降温设施。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或幼虫危害,必要时可喷洒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喷洒2100倍液辛硫磷等 .

(七)、出菇期管理:9月初中旬气温稳定在21℃左右,滑子菇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开盘出菇管理 :

⑴划菌:菌块的菌膜太厚,不利于出菇,需用刀或铁钉在菌块表面划线,纵横划成宽1.5cm左右的格子。划透菌膜,深浅要适度,一般0.6cm深即可,划线过深菌块易断裂。然后平放或立放在架上、喷水,调节棚温到19℃左右,促使子实体形成。 开盘划面后的菌盘进入适应期,不要马上向菇盘表面喷水,而应继续将包盘薄膜覆盖在菌盘表面6天,待划口长出新生菌丝体后方可进行喷水管理。配水管理最初的6天为轻水阶段,通过向盘面喷少量雾状水,保持盘面湿润,主要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将环境湿度增大到91%,每日喷水5次。从第六天开始进入重水阶段,应向盘面喷水,使水分逐渐向盘内渗入,此期间应增加一次夜间喷水,时间可在晚11点,或在后半夜4点,使菌盘含水率在15~20天内达到75%。向盘面喷水的多少应根据菌盘的密实程度而定,菌盘密实的,渗水慢,可适当多喷水,菌盘蜡层薄且菌块松软的,应适当少喷水。当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时,盘面开始出现米黄色原基,此阶段的水分管理应以保持空间湿度为主,使盘面的菇蕾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当菌盖长到0.6cm时,应适当增加喷水量,直到菇体达到商品要求。采完一茬菇后,应将盘面残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出菇期间,菇体和菌丝体需氧量增加,应定期为菇房通风换气,否则将引起幼菇死亡和菇体畸形。

⑵温度:滑子菇属低温型种类,在10~15℃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较适宜,高于20℃子实体形成慢,菇盖小、柄细、肉薄、易开伞。子实体对低温抵抗力强,在5℃左右也能生长,但不旺盛。变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极好,产菇多、菇体大、肉质厚、质量好、健壮无杂菌。9月以后深秋季节,自然温差大,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差,加强管理,促进多产菇。夜间气温低,出菇棚温度不低于11℃;中午气温高,应注意通风,使出菇室温度不高于19℃。

⑶湿度:水分是滑子菇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保证滑子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应适当地喷水,增加菌块水分(70%左右)和空气湿度(90%左右),每天至少喷水3次,施水量应根据棚内湿度高低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决定。空气湿度要保持在96%之间,天气干燥,风流过大,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子实体发生越多,菇体生长越旺盛,代谢能力越大,越需加大施水量。 喷水时应注意事项:菌盘喷水时要用喷雾器细喷、勤喷,使水缓慢通过表面划线渗入菌块、不许喷急水、大水。喷水时,喷雾器的头要高些,防止水冲击菇体。 冬季出菇棚采用升温设备,不能在加温前喷水,应在棚温上升后2.5小时喷水。

⑷通风的:出菇期菌丝体呼吸量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因此,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时,注意温、湿度变化,出菇期如自然温度较高,棚内通风不好,会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多,此外,温度较高的季节出菇时必须日夜开启通风口和排气孔,使空气对流,保证室内的足够的氧气供菇体需要。

⑸光照的:滑子菇子实体生长时需要散射光,菌块不能摆得太密,室内不能太暗,如没有足够的散射光,菇体色浅,柄细长。

(八)、采收期管理 :

滑子菇应在开伞前采收,开伞后采收不仅滑子菇商品质量下降,采收标准根据收购商要求确定。采收完头潮菇后应停水4天,使菇盘上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盘含水量达到75%,棚内空气湿度达86%,加强通风,拉大昼夜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 .

(九)、病虫害防治 :滑菇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不能单独依靠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可在开盘前和春季菌盘进棚上架进行。开盘前,可用辛硫磷稀释2500倍液喷雾杀菇蚊和螨虫,春季菇棚罩严塑料薄膜后,先用2.5%石灰水喷洒整个空间和地面,然受按每立方米空间11克硫磺的剂量点燃熏杀杂菌,开盘前用消毒液进行菇棚内地面/床架/菌盘全面消毒灭菌,预防黄黏菌的发生危害。

本文标签: 栽培技术高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