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8~2.6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0.8~1.5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0~15厘米作为通道,待玉米长到40~50cm时将对玉米进行培土、起垄,所述红薯采用双行错位式种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成熟后,收获玉米并清除玉米枯干,留下大豆和红薯,待到大豆成熟后,收获大豆,留下红薯,最终红薯成熟后收获红薯。采用本发明的立体套种方法,根据各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所需要的生长条件进行植物种类选择,能够综合利用土地,提高亩产作物产量,降低耕种强度和降低种植成本。
1.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8~2.6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0.8~1.5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0~15厘米作为通道,待玉米长到40~50cm时将对玉米进行培土、起垄,所述红薯采用双行错位式种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成熟后,收获玉米并清除玉米枯干,留下大豆和红薯,待到大豆成熟后,收获大豆,留下红薯,最终红薯成熟后收获红薯,整个种植过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玉米种植地带内所种植的玉米行间距为60~80cm,穴距30~40cm,相邻行间采取错位式种植,每穴种植1~2株玉米种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种于玉米种植地带的红薯,成行移栽在相邻两行玉米行间距的中间位置,相邻红薯与红薯之间的穴距为15~20cm。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很广,是旱地粮食作物中面积和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也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除食用外,玉米也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原料领域,如生产牲畜饲料、造纸、酿造烧酒、生产工业酒精等。由于玉米具有多方面突出的优势,其需求量呈增加态势,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 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加工原料于一身,加工链条最长。大豆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其根瘤固氮作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栽培玉米的方法通常是整块全部用来种植玉米,其缺点是:通风不好,吸收阳光效率低,即使水、肥等田间管理跟上了,也使产量的提高受到限制。
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和现在农业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间套作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尤其在西南丘陵地带土质较薄,种植作物大多需要起垄,在这种情况下,每种一种作物的耕种成本比较高,而且采用单一作物的耕种不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因此,合理的套种,能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在单位面积上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生产更大产量的农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目前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通风不好,吸收阳光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综合利用土地,提高亩产作物产量,而且降低耕种强度和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升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法,具有来说是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所述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8~2.6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0.8~1.5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0~15厘米作为通道,待玉米长到40~50cm时将对玉米进行培土、起垄,所述红薯采用双行错位式种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成熟后,收获玉米并清除玉米枯干,留下大豆和红薯,待到大豆成熟后,收获大豆,留下红薯,最终红薯成熟后收获红薯,整个种植过程结束。
进一步地,在所述玉米种植地带内所种植的玉米行间距为60~80cm,穴距30~40cm,相邻行间采取错位式种植,每穴种植1~2株玉米种子。
进一步地,套种于玉米种植地带的红薯,成行移栽在相邻两行玉米行间距的中间位置,相邻红薯与红薯之间的穴距为15~20cm。
采用本发明的立体套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各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所需要的生长条件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充分利用其生长周期,使其在生长过程中通风、吸阳和光合作用相互协调,从而最大化进行土地利用率,能够综合利用土地,提高亩产作物产量,而且降低耕种强度和降低种植成本。从而提高在单位耕地面积上的玉米、大豆和红薯的总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玉米间作大豆套作红薯的种植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播种品种的选择:首先选取无病虫害,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玉米应选择中矮杆、高抗、叶片上冲型、早熟品种,这样利于给红薯留出足够生长空间;大豆应选择中矮秆、抗倒伏的品种,红薯应选择藤蔓不发达。
播种过程:首先进行整体土地松土利于后期作物根系的生长,并在松土之后要施放农家肥作为基肥,然后对整体土地进行种植带划分,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8~2.0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0.8~1.2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0厘米作为通道。最后进行玉米种穴的操作,玉米种穴应做到深度15cm,玉米种植地带内所种植的玉米行间距为60cm,穴距30cm,相邻行间采取错位式种植,每穴种植1~2株玉米种子;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大豆采取撒播方式种植在大豆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长到40~50cm高时进行中期肥料的施用,一般每公顷用通用叶面肥100克和尿素12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氯化钾12千克,兑水150公斤和杀虫剂混合一起对玉米、大豆叶片进行喷施,这样的目的既满足了玉米和大豆中期肥料的需求,又证了红薯底肥的需求,肥料施用完毕进行培土、起垄操作。一般垄高以30cm为宜,此时将红薯苗套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并成行移栽在相邻两行玉米行间距的中间位置,相邻红薯与红薯之间的穴距为15cm。这样既保证了玉米和大豆的土厚要求,又为红薯的栽种提供了条件,而且起垄栽种对后期红薯的收获提供便利,因为红薯成熟在土壤中,起垄栽培也更加利于收获。待到玉米成熟时,将玉米秸杆伐除,此时剩下大豆和红薯,正是大豆和红薯的生长旺季,因大豆和红薯在不同种植地带内,有利于大豆和红薯的生长。
间套原理:利用各作物间的生长与收获期不同,一般玉米的生长期为120天左右,大豆140天左右,红薯也为140天左右,因为播种时间比大豆晚两个月,所以收获比大豆晚。这样的间套种植,很好的把握了各作物的生长时间,巧妙合理的利用季节的种植,相比单独播种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各作物间的相互影响,使整体产量比单独播种更有提高。
实施例二:
播种品种的选择与实施例一相同,播种过程:首先进行整体土地松土利于后期作物根系的生长,并在松土之后要施放农家肥作为基肥,然后对整体土地进行种植带划分,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2.0~2.4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0~1.2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2厘米作为通道。最后进行玉米种穴的操作,玉米种穴应做到深度18cm,玉米种植地带内所种植的玉米行间距为70cm,穴距35cm,相邻行间采取错位式种植,每穴种植1~2株玉米种子;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大豆采取撒播方式种植在大豆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长到40~50cm高时进行中期肥料的施用,一般每公顷用通用叶面肥100克和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兑水150公斤和杀虫剂混合一起对玉米、大豆叶片进行喷施,这样的目的既满足了玉米和大豆中期肥料的需求,又证了红薯底肥的需求,肥料施用完毕进行培土、起垄操作。一般垄高以30cm为宜,此时将红薯苗套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并成行移栽在相邻两行玉米行间距的中间位置,相邻红薯与红薯之间的穴距为18cm。这样既保证了玉米和大豆的土厚要求,又为红薯的栽种提供了条件,而且起垄栽种对后期红薯的收获提供便利,因为红薯成熟在土壤中,起垄栽培也更加利于收获。待到玉米成熟时,将玉米秸杆伐除,此时剩下大豆和红薯,正是大豆和红薯的生长旺季,因大豆和红薯在不同种植地带内,有利于大豆和红薯的生长。
实施例三:
播种品种的选择与实施例一相同,播种过程:首先进行整体土地松土利于后期作物根系的生长,并在松土之后要施放农家肥作为基肥,然后对整体土地进行种植带划分,玉米与大豆采用带状式宽窄交替方式同期播种,玉米种植地带的宽度为2.4~2.6米,大豆种植地带的宽度为1.2~1.5米,种植地带的长度与种植地块的地势一致,两种植地带之间相距为15厘米作为通道。最后进行玉米种穴的操作,玉米种穴应做到深度20cm,玉米种植地带内所种植的玉米行间距为80cm,穴距40cm,相邻行间采取错位式种植,每穴种植1~2株玉米种子;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大豆采取撒播方式种植在大豆种植地带内。待到玉米长到40~50cm高时进行中期肥料的施用,一般每公顷用通用叶面肥100克和尿素15千克、磷酸二氢钾20千克氯化钾15千克,兑水150公斤和杀虫剂混合一起对玉米、大豆叶片进行喷施,这样的目的既满足了玉米和大豆中期肥料的需求,又证了红薯底肥的需求,肥料施用完毕进行培土、起垄操作。一般垄高以30cm为宜,此时将红薯苗套种于玉米种植地带内,并成行移栽在相邻两行玉米行间距的中间位置,相邻红薯与红薯之间的穴距为20cm。这样既保证了玉米和大豆的土厚要求,又为红薯的栽种提供了条件,而且起垄栽种对后期红薯的收获提供便利,因为红薯成熟在土壤中,起垄栽培也更加利于收获。待到玉米成熟时,将玉米秸杆伐除,此时剩下大豆和红薯,正是大豆和红薯的生长旺季,因大豆和红薯在不同种植地带内,有利于大豆和红薯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红薯的立体套种方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lzph.com.cn/zp/1718731772a50678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