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每隔三个小姜垅地插一行姜扦,每一行隔1米插一根,每行插三根姜扦;2)用竹杆在姜扦距畦面1.5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网架;3)在竹杆上挡,铺放芭茅草,最后再用竹杆压住芭茅并扎牢。本发明的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有效保护幼苗在初期不被强光照射,后期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地下根茎的膨大,提高生姜的品质。

1.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每隔三个小姜垅地插一行姜扦,每一行隔1—1.2米插一根,每行插三根姜扦;2)用竹杆在姜扦距畦面1.5—1.6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网架;3)在竹杆上挡,铺放芭茅草,最后再用竹杆压住芭茅,并扎牢;搭棚时间在播种结束后1—30天,每亩用姜扦200—250根,姜扦为3—4厘米左右粗的小木棍作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其特征是芭茅草铺放应遮挡大部分光照,形成散射光,且不可太稀或太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

背景技术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高40~100cm。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其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约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

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的特有姜种,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目前铜陵白姜的产量极大的限制其发展,同时其种植无法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每隔三个小姜垅地插一行姜扦,每一行隔1—1.2米插一根,每行插三根姜扦;2)用竹杆在姜扦距畦面1.5—1.6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网架;3)在竹杆上挡,铺放芭茅草,最后再用竹杆压住芭茅,并扎牢;搭棚时间在播种结束后1—30天,每亩用姜扦200—250根,姜扦为3—4厘米左右粗的小木棍作支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芭茅草铺放应遮挡大部分光照,形成散射光,且不可太稀或太厚。

本发明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有效保护幼苗在初期不被强光照射,后期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地下根茎的膨大,提高生姜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每隔三个小姜垅地插一行姜扦,每一行隔1米插一根,每行插三根姜扦;

2)用竹杆在姜扦距畦面1.5米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网架;

3)在竹杆上挡,铺放芭茅草,最后再用竹杆压住芭茅,并扎牢以防大风刮跑。芭茅草铺放以“三分阳七分荫”的稀疏光照为原则,即大部分光照被遮挡,形成散射光,且不可太稀或太厚;搭棚时间在播种结束后1天,每亩用姜扦200根,姜扦为3厘米左右粗的小木棍作支架。搭棚时间必须确保第一芦苗有20—30%出土时结束。

刚出土的新芽幼苗最怕太阳暴晒,否则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衰黄,产量降低,辣味加重,纤维增多,姜块老化,品质变劣。本发明的工艺,开始搭棚时,芭茅叶片展开,遮光率高,约70%左右,因为这时幼苗怕强光,多遮光非常适合苗期生长。中后期姜棚上芭茅经过日晒风吹雨打,芭茅叶片倦缩或落叶,遮光率降低,约50%左右,此时正好是8—9月份,植株生长茂盛,光照的充足促进了植株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地下根茎的膨大。

本发明的搭棚遮荫种植生姜的工艺,有效保护幼苗在初期不被强光照射,后期提供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地下根茎的膨大,提高生姜的品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标签: 生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