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合的面壳、前壳、中壳、后壳以及硅胶面;设于面壳以及前壳之间滤网;分别设于中壳两侧的吸风模组以及排风模组;吸风模组设于中壳以及前壳之间;排风模组设于中壳与后壳之间;吸风模组与排风模组同轴。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空气循环快,不会产生冷凝水,使用者可以轻松舒适的呼吸到干净新鲜的空气。

1.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合的面壳(1)、前壳(2)、中壳(3)、后壳(4)以及硅胶面(5);设于所述面壳(1)以及前壳(2)之间滤网(6);分别设于所述中壳(3)两侧的吸风模组(7)以及排风模组(8);所述吸风模组(7)设于所述中壳(3)以及前壳(2)之间;所述排风模组(8)设于所述中壳(3)与所述后壳(4)之间;所述吸风模组(7)与排风模组(8)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3)包括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所述第一圆槽(31)为圆形凹槽状,所述第二圆槽(32)的大小以及形状与所述第一圆槽(31)一致;所述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分设于所述中壳(3)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圆槽(31)的槽口正对所述前壳(2),所述第二圆槽(32)的槽口正对所述后壳(4);所述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的中心轴线重叠;所述吸风模组(7)设于所述第一圆槽(31)内,所述排风模组(8)设于所述第二圆槽(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槽(31)的槽壁设有第一过风口(311);所述第二圆槽(32)远离所述第一过风口(311)的槽壁设有第二过风口(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4)包括后壳主体(41)以及挡风板(42);所述挡风板(42)设于所述后壳主体(41)内;所述后壳主体(41)设有排风口(411);所述挡风板(42)设有第三过风口(421);所述挡风板(42)盖设于所述第二圆槽(32),所述第三过风口(421)正对所述第二圆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风口(311)、后壳主体(41)的内壁以及挡风板(42)的外壁组合形成吸风通道(33);所述第二过风口(321)、后壳主体(41)的内壁、挡风板(42)的外壁以及排风口(411)组合形成排风通道(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模组(7)包括吸风叶轮(71)以及第一叶轮驱动件(72);所述第一叶轮驱动件(7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吸风叶轮(71);所述排风模组(8)包括排风叶轮(81)以及第二叶轮驱动件(82);所述第二叶轮驱动件(8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排风叶轮(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面(5)包括硅胶本体(51)以及呼吸通道(52);所述呼吸通道(52)设于所述硅胶本体(51)的中间部位,其形状与人体的鼻唇相适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

背景技术

雾霾中存在大量的灰尘、花粉、重金属颗粒、气体污染物、细菌等,人体长时间吸入这种空气,会严重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所以需要通过使用口罩来对雾霾进行过滤;现有常用的口罩主要有棉纱口罩和电动口罩,其中棉纱口罩虽然成本低廉,但由于是使用者主动式呼吸,口罩的阻隔使使用者呼吸不顺畅,且由于口罩与脸部直接接触,使用者在长时间佩戴后容易出汗而闷热难受,同时该口罩无法循环利用,电动口罩主要是用来辅助使用者呼吸过滤后的空气,然而现有的电动口罩只有普通的进气功能,排风慢,使得新鲜空气循环慢,会在口罩内部产生冷凝水,使得使用者佩戴不舒适或者呼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包括:

自上而下依次叠合的面壳、前壳、中壳、后壳以及硅胶面;

设于面壳以及前壳之间滤网;

分别设于中壳两侧的吸风模组以及排风模组;吸风模组设于中壳以及前壳之间;排风模组设于中壳与后壳之间;吸风模组与排风模组同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壳包括第一圆槽以及第二圆槽;

第一圆槽为圆形凹槽状,第二圆槽的大小以及形状与第一圆槽一致;第一圆槽以及第二圆槽分设于中壳的两侧,其中第一圆槽的槽口正对前壳,第二圆槽的槽口正对后壳;第一圆槽以及第二圆槽的中心轴线重叠;

吸风模组设于第一圆槽内,排风模组设于第二圆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圆槽的槽壁设有第一过风口;第二圆槽远离第一过风口的槽壁设有第二过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后壳包括后壳主体以及挡风板;挡风板设于后壳主体内;后壳主体设有排风口;挡风板设有第三过风口;

挡风板盖设于第二圆槽,第三过风口正对第二圆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过风口、后壳主体的内壁以及挡风板的外壁组合形成吸风通道;第二过风口、后壳主体的内壁、挡风板的外壁以及排风口组合形成排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吸风模组包括吸风叶轮以及第一叶轮驱动件;第一叶轮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吸风叶轮;

排风模组包括排风叶轮以及第二叶轮驱动件;第二叶轮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排风叶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硅胶面包括硅胶本体以及呼吸通道;呼吸通道设于硅胶本体的中间部位,其形状与人体的鼻唇相适应。

本申请的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通过吸风模组吸风以及排风模组排风相互配合使得电动口罩内空气循环加快,不会产生冷凝水,使用者可以轻松舒适的呼吸到干净新鲜的空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爆炸示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气体流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壳;11、通气孔;2、前壳;21、通气口;22、支架;3、中壳;31、第一圆槽;311、第一过风口;31、第二圆槽;321、第二过风口;4、后壳; 41、后壳主体;411、排风口;42、挡风板;421、第三过风口;5、硅胶面; 51、硅胶本体;52、呼吸通道;6、滤网;7、吸风模组;71、吸风叶轮;72、第一叶轮驱动件;8、排风模组;81、排风叶轮;82、第二叶轮驱动件;9控制件;91、启动按钮;92、充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爆炸示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包括:面壳1、前壳2、中壳3、后壳4、硅胶面5、滤网6、吸风模组7、排风模组8以及控制件9;面壳1、前壳2、中壳3、后壳4以及硅胶面5自上而下依次叠合,滤网6设于面壳1以及前壳2之间用以过滤空气;吸风模组7 以及排风模组8分别设于中壳3两侧,其中吸风模组7设于中壳3以及前壳2 之间,排风模组8设于中壳3与后壳4之间,吸风模组7与排风模组8同轴;控制件9设于后壳4内,其包括启动按钮91以及充电电池92;启动按钮91 与吸风模组7以及排风模组8连接,启动按钮91主要用于控制吸风模组7的吸风以及排风模组8的排风;充电电池92分别与启动按钮91、吸风模组7以及排风模组8,充电电池92为启动按钮91、吸风模组7以及排风模组8提供电源。

复参照图1、图2和图3,进一步,面壳1具体为塑料面壳,其上设有多个通气孔11,外界的空气经过通气孔11进入到电动口罩内部;滤网6具体为过滤棉、活性炭以及水刺布叠合压制而成软体膜状,其大小与形状与面壳1 一致,滤网6设于面壳1与前壳2之间,从通气孔11进入的污染空气经过滤网6后被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会贴合于滤网6的表面;前壳2的中间部位设有一通气口21,通气口21的大小以及形状与滤网6一致,通气口21内设有一支架22,滤网6铺设于支架22上,支架22对滤网6起到支撑作用,面壳1 对应通气口21的位置卡设于前壳2上,对滤网6进行固定,经过滤网6净化后的空气经过通气口21进入到电动口罩内部;中壳3设于前壳2以及后壳4 之间,其包括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均为圆形凹槽,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的大小以及形状一致,第一圆槽 31以及第二圆槽32分设于中壳3的两侧,其中第一圆槽31的槽口正对前壳2 的通气口21,第二圆槽32的槽口正对后壳4,第一圆槽31以及第二圆槽32 的中心轴线重叠;第一圆槽31的槽壁开设有第一过风口311,第二圆槽32远离第一过风口311的一侧的槽壁开设有第二过风口321;后壳4包括后壳主体 41以及挡风板42,挡风板42设于后壳主体41内;后壳主体41一侧的开设有排风口411,挡风板42的中间开设有第三过风口421;挡风板42盖设于第二圆槽32,第三过风口421与第二圆槽32的槽口正对;硅胶面5包括硅胶本体 51以及呼吸通道52;呼吸通道52设于硅胶本体51的中间,其形状与人体的鼻唇相适应;第一过风口311、后壳主体41的内壁以及挡风板42的外壁组合形成吸风通道33;第二过风口311、后壳主体41的内壁、挡风板42的内壁以及排风口411组合形成排风通道34;吸风模组7设于第一圆槽31内,其包括吸风叶轮71以及第一叶轮驱动件72,第一叶轮驱动件72具体为外转子电机,吸风叶轮71套设于第一叶轮驱动件72外,第一叶轮驱动件72驱动吸风叶轮 71旋转产生吸气旋涡,从通气口21进入的净化空气进入到第一圆槽31内,而后第一圆槽31内的净化空气在排风叶轮71的作用下甩入吸风通道33内,再通过呼吸通道52被人体吸收;排风模组8设于第二圆槽32内,其包括排风叶轮81以及第二叶轮驱动件82;第二叶轮驱动件82具体为外转子电机,排风叶轮81套设于第二叶轮驱动件82外,第二叶轮驱动件82驱动排风叶轮81 旋转产生排风旋涡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气体,人体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三过风口 421进入到第二圆槽32内,而后在排风叶轮81的作用下,第二圆槽32内的空气甩入排风通道34后排出电动口罩。

参照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的气体流向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口罩内的气体流向如下:按下启动按钮91,吸风叶轮71以及排风叶轮81开始旋转,吸风叶轮71以及排风叶轮81分别于电动口罩内部产生旋涡吸力;在吸风叶轮71的旋涡吸力的作用下,外界的污染空气经过通气孔 11进入电动口罩内部,而后在滤网6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到第一圆槽31内,而后从第一过风口311甩出,甩出的净化空气通过吸风通道33 进入到呼吸通道52内被人体吸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在排风叶轮81的旋涡吸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呼吸通道52以及第三过风口421进入到第二圆槽32内,而后呼出的气体从第二过风口321甩出,经过排风通道34从排风口411排出电动口罩。

综上,本申请的电动口罩双涡轮一体机通过吸风模组7吸风以及排风模组排风8相互配合形成两个旋涡力,使得电动口罩内空气循环加快,不会产生冷凝水,使用者可以轻松舒适的呼吸到干净新鲜的空气。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文标签: 口罩双涡轮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