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及养殖法,属于海水藻类养殖领域,所述养殖浮床包括框架、网片、潜水灯管、吊绳、弹力棒;所述的框架为马鞍型,包括框架上面、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所述框架由空心管和管道连接配件拼接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养殖浮床进行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时,通过布置不同光质的潜水灯管组合控制浮床下层的人工光照,调节浮床水深及遮阳网控制浮床上层的自然光照,促使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浮床上下两面快速产生新藻体,是增快长茎葡萄蕨藻生长速度、增加生物量和商品产出率的有效方法。

1.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浮床包括框架、网片、潜水灯管、吊绳和弹力棒;所述的框架为马鞍型,包括框架上面、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所述框架由空心管和管道连接配件拼接而成;所述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之间架设有潜水灯管,潜水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两个平行下边上;所述网片有两片,第一网片固定在框架上面,第二网片通过弹力棒扣在第一网片上,两个网片的中间用于放置养殖藻类;所述吊绳固定在框架的4个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每个边上设有1个以上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灯管为led灯,功率为16~20瓦,每个框架有4个潜水灯管。 4.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养殖浮床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种藻布置长茎葡萄蕨藻种藻单层平铺于养殖浮床的第一网片上,密度为1~1.5kg/m;用第二网片盖住种藻,形成双层网片及一个种藻夹层;利用弹力棒弯曲后产生的弹性张力固定双层网片,设定好弹力棒的弯曲弧度,既不能弯曲过大使双层网片对藻体形成较大压力造成藻体破损,又不能弯曲过小使夹层过松导致藻体在海水中随意发生位移、脱落;2)浮床养殖养殖不同阶段布置不同光质的潜水灯管组合并控制养殖浮床下层的人工光照,调节养殖浮床水深及遮阳网以控制养殖浮床上层的自然光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包括:(1)第1周,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红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2000~2500lx;第2周,潜水灯管的光质组合为3蓝1红或全部为蓝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3000~4000lx;第3周后,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白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4000~5000lx;(2)同时调节养殖浮床到所处水层,并结合操控养殖池上方的遮阳网,控制养殖浮床第二网片表面处接收到的光照度为:第1周1500~2000lx;第2周及以后第二网片表面处接收到的光照度维持在3000~5000lx。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浮床养殖的管理方法:养殖池水深为80~90cm,养殖浮床水平放置于水中,水温控制在26~30℃,海水中添加营养盐浓度为无机氮2~3mg/L,无机磷0.4~0.6mg/L,缓慢流水培育,使养殖池每天换水1/3,每3天对包括养殖池、养殖浮床框架和潜水灯管在内的养殖设施进行洗刷1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藻类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俗称“海葡萄”,是一种新兴养殖的热带名贵绿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长茎葡萄蕨藻规模化养殖起源于日本(1985年),其主产区在冲绳,养殖方式主要为在陆地温室内结合海洋深层水进行养殖,年产量约600吨,在日本零售价约合人民币700元/kg。目前,越南是世界上长茎葡萄蕨藻的主产地(始于2004年),其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养殖,年总产量为6000~9000吨,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及欧美地区,出口价格约为10美元/kg。近年来,国内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研究方兴未艾,而国内养殖规模还远未实现产业化,其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1)长茎葡萄蕨藻产品价格高,国内需求量不大。2)国内生产成本较高(包含修建车间、购买长茎葡萄蕨藻种藻、冬季升温、劳动力等成本)。3)国内长茎葡萄蕨藻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成熟,导致总体产量低、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较差。

适当的光照控制对长茎葡萄蕨藻的产量与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内养殖一般采用“水平浮床--自然光养殖法”,即养殖浮床水平放置于水中,根据外界自然光的光强,调节养殖浮床到一定深度的水层,并结合操控养殖池上方遮阳网的开与闭,控制养殖浮床接收到一定范围的光照,以使藻体在较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繁殖,产生新的直立茎或匍匐茎。该养殖法产生的新直立茎均向上生长。为了避免长茎葡萄蕨藻受到光限制,在同一个垂直面中只能摆放一个养殖浮床,这样实际有效利用的养殖池空间只有一个水平面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开发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浮床下部空间,增加单位养殖面积的商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发明在现有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善,提出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浮床双面受光方法,该法可促使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浮床上下两面快速产生新藻体,是增快长茎葡萄蕨藻生长速度、增加生物量和商品产出率的有效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所述养殖浮床包括框架、网片、潜水灯管、吊绳、弹力棒;所述的框架为马鞍型,包括框架上面、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所述框架由空心管和管道连接配件拼接而成;

所述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之间架设有潜水灯管,潜水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两个平行下边上;

所述网片有两片,第一网片固定在框架上面,第二网片通过弹力棒扣在第一网片上,两个网片的中间用于放置养殖藻类;

所述吊绳固定在框架的4个角上,用于调节养殖浮床所处的水深。

进一步,所述框架的每个边上设有1个以上的孔,用于灌入海水以使养殖浮床下沉到水下。

进一步,所述潜水灯管为led灯,功率为16~20瓦,每个框架有4个。

本发明还提供利用上述养殖浮床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种藻布置长茎葡萄蕨藻种藻单层平铺于养殖浮床的第一网片上,密度为1~1.5kg/m2;用第二网片盖住种藻,形成双层网片及一个种藻夹层;利用弹力棒弯曲后产生的弹性张力固定双层网片,设定好弹力棒的弯曲弧度,既不能弯曲过大使双层网片对藻体形成较大压力造成藻体破损,又不能弯曲过小使夹层过松导致藻体在海水中随意发生位移、脱落;

2)浮床养殖养殖不同阶段布置不同光质的潜水灯管组合控制浮床下层的人工光照,调节养殖浮床水深及遮阳网控制养殖浮床上层的自然光照,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包括:(1)第1周,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红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2000~2500lx;第2周,4支潜水灯管的光质组合为3蓝1红或全部为蓝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3000~4000lx;第3周后,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白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4000~5000lx;(2)同时调节养殖浮床到所处水层,并结合操控养殖池上方的遮阳网,控制养殖浮床第二网片表面处接收到的光照度为:第1周1500~2000lx,以利于藻体产生匍匐茎;第2周及以后维持在3000~5000lx范围。

进一步,所述步骤2)浮床养殖的培养管理:养殖池水深为80~90cm,养殖浮床水平放置于水中,水温控制在26~30℃,海水中添加营养盐浓度为无机氮2~3mg/L,无机磷0.4~0.6mg/L,缓慢流水培育,使养殖池每天换水1/3,每3天对包括养殖池、养殖浮床框架、潜水灯管在内的养殖设施进行洗刷1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原理:长茎葡萄蕨藻的新生直立茎会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通过增加人工光源的方式使浮床上下两面都照光,可促使种藻从浮床上下两面均产生新藻体(包括匍匐茎和直立茎),从而使浮床下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产量和商品产出率。由于匍匐茎的生长速度和商品产出率均明显大于相同质量的直立茎,而红光有利于诱导匍匐茎的产生,蓝光有利于直立茎的产生,所以在浮床养殖初期利用潜水灯管的红光诱导种藻产生大量匍匐茎,然后利用蓝光诱导匍匐茎快速产生直立茎,接着在藻体密度逐渐增高的养殖中后期转换为白光光源以提高光照强度、避免光限制,由此可提高浮床下部的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速度,增加单位养殖面积的商品产量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

1、首次采用浮床上下两面照光使其两面均产生新藻体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此法可提高长茎葡萄蕨藻的产量和商品产出率。

2、首次采用在养殖不同阶段控制不同光质条件诱导产生匍匐茎及直立茎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此法可使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初期产生大量的匍匐茎,养殖中后期使直立茎快速生长,从而提高长茎葡萄蕨藻的产量和商品产出率。

附图说明

图1养殖浮床结构示意图:1、框架,2、网片,3、潜水灯管,4、长茎葡萄蕨藻种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双面受光养殖浮床,所述养殖浮床包括框架1、网片2、潜水灯管3、吊绳、弹力棒;所述的框架为马鞍型,包括框架上面、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所述框架由空心管和管道连接配件拼接而成;

所述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之间架设有潜水灯管,潜水灯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框架左侧面、框架右侧面两个平行下边上;

所述网片有两片,第一网片固定在框架上面,第二网片通过弹力棒扣在第一网片上,两个网片的中间用于放置养殖藻类;

所述吊绳固定在框架的4个角上,用于调节养殖浮床所处的水深,

1、制作养殖浮床

使用直径为20mm的PPR管及配套的立体直角三通接头和二通接头制作养殖浮床框架;PPR管框架上底面长1米、宽1米,左右两侧面均为长1米、宽30cm;PPR管框架的每个边均钻2~3个孔,海水可由钻孔进入PPR管内辅助养殖浮床下沉;框架四个角各系一根吊绳(直径3~5mm),用于调节养殖浮床的深度;两侧面的下方长边分别等距离安装架设4支LED潜水灯管,如图1所示。该LED潜水灯管需符合以下要求:潜水灯管长度约为120cm,功率为16瓦;灯管防水玻璃罩需为高透光、抗压的石英玻璃管;灯管两头需采用多重密封工艺处理以达到防水效果。

用长15厘米的塑料扎带在养殖浮床上绑缚一个塑料网片为第一网片,第一网片的孔为边长10mm的正方形;长茎葡萄蕨藻种藻4单层平铺于养殖浮床网片上,密度为1kg/m2;用另外一个同样大小的第二网片盖住种藻,形成双层网片及一个种藻夹层;利用弯曲后可产生弹性张力的玻璃纤维棒卡住固定双层网片,需掌握好玻璃纤维棒弯曲的弧度,既不能弯曲过大使双层网片对藻体形成较大压力造成藻体破损,又不能弯曲过小使夹层过松导致藻体在海水中随意发生位移、脱落;所述的玻璃纤维棒长度为25cm/根、直径为1mm/根,数量为30根/m2。

2、潜水灯管的布置及光照的控制方法

(1)养殖池水深为80~90cm,养殖浮床水平放置于水中。浮床养殖的第1周,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红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2000~2500lx;第2周,4支潜水灯管的光质组合为3蓝1红,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3000~4000lx;第3周后,所有的潜水灯管全部为白色光质,第一网片表面处的光照度为4000~5000lx。

(2)调节养殖浮床到一定深度的水层,并结合操控养殖池上方的遮阳网,控制第二网片表面处接收到的光照度范围为:第1周1500~2000lx,第2周后,第二网片表面处接收到的光照度维持在3000~5000lx。

培养管理:水温控制在26~30℃,海水中添加营养盐浓度为无机氮2mg/L,无机磷0.4mg/L,缓慢流水培育,使养殖池每天换水1/3,每3天对养殖池、养殖浮床框架、潜水灯管等养殖设施进行洗刷1次。

本实施例是在2016年7~8月,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进行。本实施例的养殖面积为20平方米,在40天的室内培育周期里得到如下结果: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平均产量为5kg/m2,平均商品产出率为70%。

在本实施例进行的同时,设置了另外两个对照组,对照组1是除光质外所有的操作步骤都与本发明技术相同,仅对4支潜水灯管的光质从开始至养殖结束,一直使用白光;对照组2是根据传统的仅第二网片上面利用自然光的单面光照养殖方法。在40天的室内培育周期里,对照组1长茎葡萄蕨藻养殖产量为4.17kg/m2,商品产出率为63.6%。对照组2长茎葡萄蕨藻养殖产量为2~3kg/m2,商品产出率为40~50%。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长茎葡萄蕨藻的产量和商品产出率均明显得到提高。

本文标签: 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