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糯米2200-2800份、猪蹄1200-1800份、绿豆600-1000份、五花腩肉600-1000份、板栗120-180份、鱿鱼干80-120份、虾仁60-100份、香菇15-25份、葱8-12份和沙姜4-6份。采用本发明得到的粽子,软绵、浓香、味透、馅多,形态美观别致,箬香芬芳纯厚,肉质酥烂鲜香,筷筷见心,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肥糯可口食而不腻,回味无穷。

1.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糯米2200-2800份、猪蹄1200-1800份、绿豆600-1000份、五花腩肉600-1000份、板栗120-180份、鱿鱼干80-120份、虾仁60-100份、香菇15-25份、葱8-12份和沙姜4-6份;所述猪蹄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糯米洗净,用水泡6-8小时使其柔软,捞起沥干水,放花生油、盐拌匀;(2)猪蹄刨毛洗净,五花腩肉切成5公分厚长条状,用料酒、生抽、盐、姜葱末、米酒,反复拌擦直至泛出白沫时止,腌3-4小时;(3)绿豆去皮,洗净浸泡5小时,用花生油、盐拌匀备用;香菇、鱿鱼干、虾米用水泡开,过一下油锅炒香备用;板栗用沸水滚过,剥去外壳取果肉备用;将切好的葱头用猪油炒黄;(4)生粽叶用沸水烫3-5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沥干待用,粽绳洗干净,备用;(5)粽叶30张分成两份,并交错摆放平铺好,两叶尾部交接约1/5位置,依次放入糯米、绿豆、香菇、猪蹄、虾米、绿豆、糯米,堆砌成四方枕头型,包好粽叶,用粽绳扎紧;(6)绑好的粽子码好放到到蒸煮锅里,放水以浸过粽面20厘米为适,煮到水开,保持旺火,继续煮,中间要不断加热水,不能让水低于粽面,不时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直至粽子软而有弹性为熟;(7)粽子煮熟后,捞出,擦干粽身,冷却后真空包装,巴氏灭菌得成品;所述料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陈皮15份、大茴15份、小茴15份、草果15份、母草10份、丁香10份、桂枝10份、桂皮10份、香叶5份、山黄皮5份、甘草5份、五香粉5份和酒精度50-60度白酒950-1050份;所述料酒的制备方法:原料混合后,浸泡15-20天,过滤后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糯米2500份、猪蹄1500份、绿豆800份、五花腩肉800份、板栗150份、鱿鱼干100份、虾仁80份、香菇20份、葱10份和沙姜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糯米为灵山大香糯或泰国香糯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猪蹄为整只或半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花腩肉选自灵山本地土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粽叶为冬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粽子蒸煮时间为10-15个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蹄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粽子为4000-4500克/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蹄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传说是为祭投 江的屈原而诞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 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因各 地习俗的不同,人们给粽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南方与北方就有着较大 的差别。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目前,市面上的粽子,一般都比较小,几十克至二百克左右,因为粽 子在这个重量范围,蒸煮的时候,便于控制成熟度,如果粽子超过这个重 量范围,成熟度不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营 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猪蹄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糯米2200-2800份、猪蹄1200-1800份、绿豆600-1000份、五花腩 肉600-1000份、鱿鱼干80-120份、板栗120-180份、虾仁60-100份、 香菇15-25份、葱8-12份和沙姜4-6份。

所述猪蹄粽子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糯米2500份、猪蹄1500份、绿豆800份、五花腩肉800份、鱿鱼干 100份、板栗150份、虾仁80份、香菇20份、葱头10份和沙姜5份。

猪蹄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糯米洗净,用水泡6-8小时使其柔软,捞起沥干水,放花生油、 盐拌匀;

(2)猪蹄刨毛洗净,五花腩肉切成5公分厚长条状,用料酒、生抽、 盐、姜葱末、米酒,反复拌擦直至泛出白沫时止,腌3-4小时;

(3)绿豆去皮,洗净浸泡5小时,用花生油、盐拌匀备用;香菇、 鱿鱼干、虾米用水泡开,过一下油锅炒香备用;板栗用沸水滚过,剥去外 壳取果肉备用;将切好的葱头用猪油炒黄;

(4)生粽叶用沸水烫3-5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沥干待用,粽绳 洗干净,备用;

(5)粽叶30张分成两份,并交错摆放平铺好,两叶尾部交接约1/5 位置,依次放入糯米、绿豆、香菇、猪蹄、虾米、绿豆、糯米,堆砌成四 方枕头型,包好粽叶,用粽绳扎紧;

(6)绑好的粽子码好放到到蒸煮锅里,放水以浸过粽面20厘米为适, 煮到水开,保持旺火,继续煮,中间要不断加热水,不能让水低于粽面, 不时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直至粽子软而有弹 性为熟;

(7)粽子煮熟后,捞出,擦干粽身,冷却后真空包装,巴士灭菌得 成品。

所述料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陈皮15份、大茴15份、小茴15 份、草果15份、母草10份、丁香10份、桂枝10份、桂皮10份、香叶 5份、山黄皮5份、甘草5份、五香粉5份和酒精度50-60度白酒950-1050 份,混合后,浸泡15-20天,过滤后即得。

所述糯米优选灵山大香糯或泰国香糯米。

所述的猪蹄为整只或半只。

所述的五花腩肉优选灵山本地土猪肉。

所述的花生油、食盐用量分别是所处理原料重量的1.6-2.0%。

所述的粽叶优选冬叶。

所述的粽子蒸煮时间优选10-15个小时。

所述的粽子优选4000-4500克/个。

所述的五花腩肉有肥有瘦,粽子煮好以后肥的那半就去油了,涔和在 绿豆泥里,肥而不腻,因为有了肥的,瘦的那一半就不会太柴。

所述的包好粽叶,先将中间的两张粽叶扎起两端裹住粽身,再将两边 的粽叶合拢起来,控制住粽前身,再将另一端的粽叶包拢折叠起来,长出 部分向下折叠在粽子腹部,包粽子要注意四周平衡,两端大小相似,呈枕 头型包住粽身,并预先用一根粗绳在粽身中间揽腰扎紧固好。

所述的用粽绳扎紧,取绳子一条,托起粽子将绳子一端压在粽身中部, 绕绳,从中间开始向两端间距2公分依次绕圈横向扎紧粽绳,再纵向粽身 绕绑5根粽绳,直到把粽子绑紧,和压着的那端打好结。

绑粽子很重要,这一步不只决定了粽子的成型和外观,还会影响到粽 子的口感。扎绳很讲究技巧,以九成紧为宜,用力要均匀,绳子扎得太松 米馅容易泄露,扎绳太紧粽子成歪瓜凸头状,容易破裂,外观极不好看。 粽子绑的好,蒸煮出来的粽子才会个头厚实,口感好,黏韧清香,而且存 放的更久。否则松散的粽子不只口感淡差,还不耐存放。

采用本发明得到的粽子,软绵、浓香、味透、馅多,形态美观别致, 箬香芬芳纯厚,肉质酥烂鲜香,筷筷见心,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 腻,肥糯可口食而不腻,回味无穷。

采用本发明得到的粽子,重量一般在4000-4500克之间,突破了传统 三角粽子的小而美的特点,经过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蒸煮很好地掌控了 大粽的成熟度,形成了肥而大的个头和清香醇厚的特点。

本专利发明的大粽有别于普通端午节的“角黍”、“筒粽”,具有“香 味独特,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一年四季都可生 产,可作为年庆食品,作为过年专享的庆丰、吉庆、喜庆的贺岁年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

1、采用本发明获得的粽子呈四方枕头形状,突破了全国其它地方三 角粽子的小而美特点,一般重量在4000-4500克左右。

2、粽子馅料当中采用整只或半只猪蹄为馅料,再加上灵山本地土猪 肉,猪肉味甘,性平,能“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 其中肥肉经高温蒸煮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食 之可“强身健脑,延年益寿”,大有“补中益气,固肾缩水”之良效。

3、本发明中,采用特制的料酒处理原材料,使得到的粽子具有:箬 香芬芳纯厚,肉质酥烂鲜嫩,甘香和润,肥糯不腻,糯而不糊,肥而不腻, 风味独特、回味无穷特点。

4、采自天然野生环境的粽叶,其中粽子的“清香”的关键在于粽叶, 特别是灵山本地的特产--“冬叶”,包粽子前,先将冬叶用开水烫焯过, 用开水烫焯过的冬叶,能散发出一种清新的异香,包好的粽子经过长时间 的熬煮后,这清香就深深地渗透到粽子里面,整条粽子就成了“香粽”了, 将糯米带给人的滞胀感一扫而光,还有“舒郁,开膈,杀菌、防腐和防癌” 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 例。

实施例1:

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灵山大香糯22000g、整只猪蹄14只(约18000g)、绿豆6000g、五花 腩肉10000g、板栗1800g、鱿鱼干800g、虾仁600g、香菇250g、葱80g 和沙姜60g。

猪蹄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糯米洗净,用水泡6-8小时使其柔软,捞起沥干水,放花生油、 盐拌匀;

(2)猪蹄刨毛洗净,五花腩肉切成5公分厚长条状,用料酒、生抽、 盐、姜葱末、米酒,反复拌擦直至泛出白沫时止,腌3-4小时;

(3)绿豆去皮,洗净浸泡5小时,用花生油、盐拌匀备用;香菇、 鱿鱼干、虾米用水泡开,过一下油锅炒香备用;板栗用沸水滚过,剥去外 壳取果肉备用;将切好的葱头用猪油炒黄;

(4)荷叶作粽叶,生粽叶用沸水烫3-5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沥 干待用,粽绳洗干净,备用;

(5)粽叶30张分成两份,并交错摆放平铺好,两叶尾部交接约1/5 位置,依次放入糯米、绿豆、香菇、猪蹄、虾米、绿豆、糯米,堆砌成四 方枕头型,包好粽叶,用粽绳扎紧;

(6)绑好的粽子码好放到到蒸煮锅里,放水以浸过粽面20厘米为适, 煮到水开,保持旺火10小时,继续煮,中间要不断加热水,不能让水低 于粽面,不时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煮15个 小时,至粽子软而有弹性为熟;

(7)粽子煮熟后,捞出,擦干粽身,冷却后真空包装,巴士灭菌得 成品。

所述料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陈皮150g、大茴150g、小茴150g、 草果150g、母草100g、丁香100g、桂枝100g、桂皮100g、香叶50g、山 黄皮50g、甘草50g、五香粉50g和酒精度55度白酒9500g,混合后,浸 泡15天,过滤后即得。

成品猪蹄粽子约4500g/只。

实施例2:

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泰国香糯米28000g、半只猪蹄15个(约12000g)、绿豆10000g、五 花腩肉6000g、板栗1200g、鱿鱼干1200g、虾仁1000g、香菇150g、葱 120g和沙姜40g。

猪蹄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糯米洗净,用水泡6-8小时使其柔软,捞起沥干水,放花生油、 盐拌匀;

(2)猪蹄刨毛洗净,五花腩肉切成5公分厚长条状,用料酒、生抽、 盐、姜葱末、米酒,反复拌擦直至泛出白沫时止,腌3-4小时;

(3)绿豆去皮,洗净浸泡5小时,用花生油、盐拌匀备用;香菇、 鱿鱼干、虾米用水泡开,过一下油锅炒香备用;板栗用沸水滚过,剥去外 壳取果肉备用;将切好的葱头用猪油炒黄;

(4)冬叶作粽叶,生粽叶用沸水烫3-5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沥 干待用,粽绳洗干净,备用;

(5)粽叶30张分成两份,并交错摆放平铺好,两叶尾部交接约1/5 位置,依次放入糯米、绿豆、香菇、猪蹄、虾米、绿豆、糯米,堆砌成四 方枕头型,包好粽叶,用粽绳扎紧;

(6)绑好的粽子码好放到到蒸煮锅里,放水以浸过粽面20厘米为适, 煮到水开,保持旺火12小时,继续煮,中间要不断加热水,不能让水低 于粽面,不时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煮10个 小时,至粽子软而有弹性为熟;

(7)粽子煮熟后,捞出,擦干粽身,冷却后真空包装,巴士灭菌得 成品。

所述料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陈皮150g、大茴150g、小茴150g、 草果150g、母草100g、丁香100g、桂枝100g、桂皮100g、香叶50g、山 黄皮50g、甘草50g、五香粉50g和酒精度60度白酒10500g,混合后,浸 泡20天,过滤后即得。

成品猪蹄粽子约4000g/只。

实施例3:

猪蹄粽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灵山大香糯25000g、整只猪蹄15只(约15000g)、绿豆8000g、灵山 本地土猪五花腩肉8000g、板栗1500g、鱿鱼干1000g、虾仁800g、香菇 200g、葱头100g和沙姜50g。

猪蹄粽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糯米洗净,用水泡6-8小时使其柔软,捞起沥干水,放花生油、 盐拌匀;

(2)猪蹄刨毛洗净,五花腩肉切成5公分厚长条状,用料酒、生抽、 盐、姜葱末、米酒,反复拌擦直至泛出白沫时止,腌3-4小时;

(3)绿豆去皮,洗净浸泡5小时,用花生油、盐拌匀备用;香菇、 鱿鱼干、虾米用水泡开,过一下油锅炒香备用;板栗用沸水滚过,剥去外 壳取果肉备用;将切好的葱头用猪油炒黄;

(4)生粽叶用沸水烫3-5分钟,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沥干待用,粽绳 洗干净,备用;

(5)粽叶30张分成两份,并交错摆放平铺好,两叶尾部交接约1/5 位置,依次放入糯米、绿豆、香菇、猪蹄、虾米、绿豆、糯米,堆砌成四 方枕头型,包好粽叶,用粽绳扎紧;

(6)绑好的粽子码好放到到蒸煮锅里,放水以浸过粽面20厘米为适, 煮到水开,保持旺火15小时,继续煮,中间要不断加热水,不能让水低 于粽面,不时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煮12个 小时,至粽子软而有弹性为熟。

(7)粽子煮熟后,捞出,擦干粽身,冷却后真空包装,巴士灭菌得 成品。

所述料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陈皮150g、大茴150g、小茴150g、 草果150g、母草100g、丁香100g、桂枝100g、桂皮100g、香叶50g、山 黄皮50g、甘草50g、五香粉50g和酒精度50度白酒10000g,混合后,浸 泡18天,过滤后即得。

成品猪蹄粽子约4000g/只。

本文标签: 猪蹄制作方法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