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6664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它包括盛种斗、拨轮、手柄、沟槽、拉丝、弹簧、播种器主体和播种口,播种器主体顶部连接有盛种斗,盛种斗底部连接有拨轮,拨轮上设置有沟槽,拨轮与播种器主体上的拉丝相连,播种器主体底部设置有播种口,拨轮横贯设置于手柄内,且拨轮两端设置有螺母,播种器主体下部一侧设置有与播种口相连的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播种深度可调,手柄可上下调节,并能控制沟槽进深,适用范围广。

1.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盛种斗(1)、拨轮(2)、手柄(3)、沟槽(4)、拉丝(5)、弹簧(6)、播种器主体(7)和播种口(8),播种器主体(7)顶部连接有盛种斗(1),盛种斗(1)底部连接有拨轮(2),拨轮(2)上设置有沟槽(4),拨轮(2)与播种器主体(7)上的拉丝(5)相连,播种器主体(7)底部设置有播种口(8),拨轮(2)横贯设置于手柄(3)内,且拨轮(2)两端设置有螺母,播种器主体(7)下部一侧设置有与播种口(8)相连的弹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轮(2)为可旋转式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3)为上下可调节式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盛种斗(1)为漏斗状,盛种斗(1)的漏斗颈为上下调节的螺丝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6)为上下端可调节的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持式种子播种器。

背景技术

一些农户家里有零散的一亩三分地,种点蔬菜是挺合适的,但用大一点的农机播种不现实,荒废了又不舍得,人工播种耗时耗力,为了一小块地还真是操了不少心。生菜、芹菜等叶类蔬菜在同一园区存在种植面积小、生产周期短的特点,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线大量播种育苗,在园区农民们一般使用手工播种的方式,为解决手工播种效率低、播种穴位种子不准确、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手持式种子播种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手持式种子播种器,结构简单,播种深度可调,手柄可上下调节,并能控制沟槽进深,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包括盛种斗、拨轮、手柄、沟槽、拉丝、弹簧、播种器主体和播种口,播种器主体顶部连接有盛种斗,盛种斗底部连接有拨轮,拨轮上设置有沟槽,拨轮与播种器主体上的拉丝相连,播种器主体底部设置有播种口,拨轮横贯设置于手柄内,且拨轮两端设置有螺母,播种器主体下部一侧设置有与播种口相连的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拨轮为可旋转式拨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为上下可调节式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的盛种斗为漏斗状,盛种斗的漏斗颈为上下调节的螺丝套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为上下端可调节的弹簧,用于调节播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播种深度可调,手柄可上下调节,并能控制沟槽进深,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手持式种子播种器,包括盛种斗1、拨轮2、手柄3、沟槽4、拉丝5、弹簧6、播种器主体7和播种口8,播种器主体7顶部连接有盛种斗1,盛种斗1底部连接有拨轮2,拨轮2上设置有沟槽4,拨轮2与播种器主体7上的拉丝5相连,播种器主体7底部设置有播种口8,拨轮2横贯设置于手柄3内,且拨轮2两端设置有螺母,播种器主体7下部一侧设置有与播种口8相连的弹簧6。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拨轮2为可旋转式拨轮。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手柄3为上下可调节式手柄。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盛种斗1为漏斗状,盛种斗1的漏斗颈为上下调节的螺丝套管。

此外,所述的弹簧6为上下端可调节的弹簧,用于调节播深。

本具体实施方式主要用于难于机械化作业的山地、坡地、小地块、套种及地膜下点种。其播种深度可调节,利用土壤顶力打开播种穴口,同时拉丝拉动拨轮旋转,拨轮沟槽内种子随即落下,提起时弹簧张力推动播种口闭合。手柄为螺丝锁止,可上下调节。拨轮可左右调节控制沟槽进深,从而控制点播粒数。拨轮横贯于手柄内旋转,两端用螺栓挡,两端螺丝一方面防止拨轮滑动,一方面用于调节沟槽的进入度达到控制播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文标签: 手持式种子